首页 > 房产
福建闽式家具
明式家具有哪些装饰?
明式家具在注重结构、功能、造型、材料的诸多前提下,讲究适宜的装饰,采用雕刻、镶嵌、髹饰等多种用法,或结构装饰、或细部刻划,使结构与装饰、装饰与家具整体浑然融合,适宜的装饰,既为家具增饰添华,又与家具整体的简洁形成对比。
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
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
为了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查了许多资料,翻阅了许多书,虽然不尽详细,但我仍然希望能对你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我努力找资料的最大满足之处!
有一种叫红黎木树的红树,叫什么树,它做家具有价值吗?和红木树又...
你所说的不是红木,是花梨木!红花梨是花梨木中的一种,和红木是有区别的,从材质上来说就不属同一木种!我找了些有关红木方面的资料,你参考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具用材。
为热带地区所产,豆科,紫檀属(pterocarpus)的木材。
多产于东南亚一带,我国广东、云南有引种栽培。
木材心边材区别显明,边材狭,灰白色;心材淡黄红色至赤色,曝露于空气中时久变为紫红色。
木材花纹美观,材质坚硬,耐久,为贵重家具及工艺美术品等用材。
海南檀、格木亦属此类。
红木为热带地区豆科檀属木材,主要产于印度, 我国广东、 云南及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常见的名贵硬木。
"红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称,广东一带俗称"酸枝木"。
所谓“红木”,从一开始,就不是某一特定树种的家具,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
黄花梨:为我国特有珍稀树种。
木材有光泽,具辛辣滋味;文理斜而交错,结构细而匀,耐腐。
耐久性强、材质硬重、强度高。
紫檀:产于亚热带地区,如印度等东南亚地区。
我国云南、两广等地有少量出产。
木材有光泽,具有香气,久露空气后变紫红褐色,文理交错,结构致密、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
花梨木: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及南美、非洲。
我国海南、云南及两广地区已有引种栽培。
材色较均匀,由浅黄至暗红褐色,可见深色条纹,有光泽,具轻微或显著轻香气,纹理交错、结构细而匀(南美、非洲略粗)耐磨、耐久强、硬重、强度高,通常浮于水。
东南亚产的花梨木中是泰国最优,缅甸次之。
酸枝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为东南亚国家。
木材材色不均匀,心材橙色,浅红褐色至黑褐色,深色条文明显。
木材有光泽,具酸味或酸香味,文理斜而交错,密度高、含油腻,坚硬耐磨。
鸡翅木: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和南美,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
纹理交错、不清晰,颜色突兀,木材本无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
综上所述:“红木”家具的特点为: 优点: 1)颜色较深,多体现出古香古色的风格,用于传统家具。
2)木质较重,给人感觉质量不错。
3)一般木材本身都有自身所散发出的香味,尤其是檀木。
4)材质较硬,强度高,耐磨,耐久性好。
缺点: 1)因为产量较少,所以很难有优质树种,质量参差不齐。
2)纹路与年轮不清晰,视觉效果不够清新。
3)材质较重,不容易搬运。
4)材质较硬,加工难度高,而且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
5)材质比较油腻,高温下容易返油。
红木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
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
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
同时,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
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
生活中的红木 在媒体上时常会看到不法厂商用新红木充当老红木蒙骗消费者的报道,很多消费者都会发问:红木就是红木,还有什么新老之说?其实,红木不仅有新老之分,而且新老红木价值相差悬殊,在使用中也会发现品质差距也是相 当大的。
那么,什么是老红木?新老红木又有那些差别呢?什么是老红木 “红木”一开始与某一树种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明清以来对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呈红色的优质硬木的统称,用材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它们不同程度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
人们无意去辨别它们是什么树种时,便以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去称呼它们为红木。
赵氏《古玩指南》一书中则强调红木为专门的树种,书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即可证明,书中的木之一种,指得就是老红木。
老红木产于中南半岛,我国云南一带也有生长,其叶长椭圆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红。
“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这是书中对老红木的评价。
老红木与红酸枝也不能混为一谈。
红酸枝泛指一大类木材,其包括交趾黄檀、奥氏黄檀和巴里黄檀等等十几种木材。
老红木只是红酸枝木类的一种,即交趾黄檀。
虽然同归为黄檀属类,但老红木色泽紫红,清晰富于变化的纹理和细密的结构是同类红酸枝木无法与之比较的。
用老红木制作家俱的后道工序采用紫檀一样的做法—擦蜡,千万不能使用普通红酸枝类木材的做法—用漆。
因为老红木饱含蜡质,只需打磨擦蜡,即可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的含蓄美。
如果采用现代的擦漆工艺,恰恰掩盖了其木质的优良本性。
且老红木用漆来处理,容易给一些厂家将其它红酸枝类木材掺杂其中,为其浑水摸鱼提供便利。
正因为老红木的许多性能,如富含蜡质、紫红色泽,近似于紫檀。
因此老红木和黄花梨、紫檀并列为明清时期宫廷的三种专用木材。
老红木和其它红木的区别 老红木,顾名思义就是经历时间很长的红木,《国标》中称为酸枝,主要产于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我国在清末民初之前,广西、云南等省也有,但民国以后已完全绝迹了。
其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
明式家具都有哪些特点?
明式家具并不是指明明代的家具,而是是指明代中叶以来,利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的一种硬木家具。
对于明式家具你又了解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明式家具,看看明式家具都有哪些特点? 明式家具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它常用金属作辅助构件,以增强使用功能。
由于这些金属饰件大都有着各自的艺术造型,因而又是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不仅对家具起到进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时也为家具增色生辉。
明式家具结构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
明式家具在工艺上,采用榫卯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
明式家具制作十分精巧,设计巧妙。
明式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十分和谐,使用者坐在上面感到舒适,躺在上面感到安逸,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
当然明式家具也不是完美的,也有不尽人意和不足的便子。
王先生把它们归纳为"八病"。
分别为: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
什么是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独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家具。
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制作的硬木家具。
虽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生产,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汉族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认可。
因此,人们公认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州明式家具”,简称“苏式”。
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细是明式家具的三大特点。
中国家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明代开始形成独特格式,因而被后人称为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汉族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装饰精微,雕饰精美,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红木种类
展开全部 红木分类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
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
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
同时,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
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
生活中的红木在媒体上时常会看到不法厂商用新红木充当老红木蒙骗消费者的报道,很多消费者都会发问:红木就是红木,还有什么新老之说?其实,红木不仅有新老之分,而且新老红木价值相差悬殊,在使用中也会发现品质差距也是相 当大的。
那么,什么是老红木?新老红木又有那些差别呢?什么是老红木“红木”一开始与某一树种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明清以来对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呈红色的优质硬木的统称,用材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它们不同程度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
人们无意去辨别它们是什么树种时,便以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去称呼它们为红木。
赵氏《古玩指南》一书中则强调红木为专门的树种,书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即可证明,书中的木之一种,指得就是老红木。
老红木产于中南半岛,我国云南一带也有生长,其叶长椭圆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红。
“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这是书中对老红木的评价。
老红木与红酸枝也不能混为一谈。
红酸枝泛指一大类木材,其包括交趾黄檀、奥氏黄檀和巴里黄檀等等十几种木材。
老红木只是红酸枝木类的一种,即交趾黄檀。
虽然同归为黄檀属类,但老红木色泽紫红,清晰富于变化的纹理和细密的结构是同类红酸枝木无法与之比较的。
用老红木制作家俱的后道工序采用紫檀一样的做法―擦蜡,千万不能使用普通红酸枝类木材的做法―用漆。
因为老红木饱含蜡质,只需打磨擦蜡,即可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的含蓄美。
如果采用现代的擦漆工艺,恰恰掩盖了其木质的优良本性。
且老红木用漆来处理,容易给一些厂家将其它红酸枝类木材掺杂其中,为其浑水摸鱼提供便利。
正因为老红木的许多性能,如富含蜡质、紫红色泽,近似于紫檀。
因此老红木和黄花梨、紫檀并列为明清时期宫廷的三种专用木材。
老红木和其它红木的区别老红木,顾名思义就是经历时间很长的红木,《国标》中称为酸枝,主要产于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我国在清末民初之前,广西、云南等省也有,但民国以后已完全绝迹了。
其木质坚硬、细腻,可沉于水,一般要生长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区别于其他木材的最明显之处在于其木纹在深红色中常常夹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条纹,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
老红木不仅生长时间长,而且在砍伐后又经过了上百年的岁月洗涤。
现在说的老红木一般指清代中期从南洋进口的红木,老红木材幅较宽大,棕眼细长,比重介于紫檀和黄花梨之间。
新、老红木的材质颜色比较在色彩上,老红木颜色较深,大多呈紫红色,有的色彩近似紫檀,只是颜色较浅一些,纹理细腻,棕眼明显少于新酸枝木,密度、手感极佳。
新红木一般颜色黄赤,木纹、色彩较之老红木有一种“嫩”的感觉,质地、手感均不如老红木。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来,木材的生命并不是因为被砍伐而终止,其内部细微结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只是人们很难察觉而已。
随着时光的推移,红木内部的结构会越来越紧密,硬度和比重越来越高,入水即沉,而且抗变形能力也愈强。
而新红木一般采用烘烤等方式令其达到使用要求,但人为的技术性的处理并不能动摇材料的内部结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细微的形变,从而影响收藏价值和品质。
近些年来,还有所谓巴西红木、泰国红木、缅甸红木、老挝花梨、越南花梨等等。
由于红木家具的用材有这许多种不同的名称和类别,因此一般谓之红木的家具在用材上体现的品质和价值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区别。
故而,无论是对以前流传下来的红木家具作鉴赏或收藏,还是对现代红木家具进行选购,均需首先正确识别家具采用是什么材质的红木。
一、酸枝(老红木)酸枝即孙枝,又名紫榆。
酸枝是清代红木家具主要的原料。
用酸枝制作的家具,即使几百年后,只要稍加揩漆润泽,依旧焕然若新。
可见酸枝木质之优良,早为世人瞩目。
酸枝是热带常绿大乔木,产地主要有印度、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原先在我国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也有出产。
酸枝木色有深红色和浅红色两种,一般,有油脂的质量上乘,结构细密,性坚质重,可沉于水。
特别明显之处是在深红色中还常常夹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条纹,纹理既清晰又富有变化。
酸枝家具经打磨髹漆,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含蓄的美。
酸枝北方称红木,江浙地区称老红木,故酸枝家具除广东地区外几乎都称红木家具或老红木家具。
清代的红木家具很多是酸枝家具,即老红木家具。
尤其是清代中期,不仅数量多,而且木材质量比较好,制造工艺也多精美。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它是真正的红木家具。
二、花梨木花梨又称...
关于红木知识?
红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红木指古代正红木,又称老红木,即酸枝类木材;广义红木即今天所说红木,分为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七大类,涉及到蝶形花科、苏木科和柿树科 3 个科,包括紫檀属、黄檀属、柿树属、铁刀木属、崖豆木属等等个属约 37 个树种。
一、酸枝(老红木) 酸枝即孙枝,又名紫榆。
酸枝是清代红木家具主要的原料。
用酸枝制作的家具,即使几百年后,只要稍加揩漆润泽,依旧焕然若新。
可见酸枝木质之优良,早为世人瞩目。
酸枝是热带常绿大乔木,产地主要有印度、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原先在我国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也有出产。
酸枝木色有深红色和浅红色两种,一般,有“油脂”的质量上乘,结构细密,性坚质重,可沉于水。
特别明显之处是在深红色中还常常夹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条纹,纹理既清晰又富有变化。
酸枝家具经打磨髹漆,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含蓄的美。
酸枝北方称红木,江浙地区称老红木,故酸枝家具除广东地区外几乎都称红木家具或老红木家具。
清代的红木家具很多是酸枝家具,即老红木家具。
尤其是清代中期,不仅数量多,而且木材质量比较好,制造工艺也多精美。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它是真正的红木家具。
二、花梨木 花梨又称花榈。
史籍记载至少可分两种,一种是明中叶王佐《新增格古要论》中所讲的“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的花梨木,即《琼州府志》物产木类中所称的:“花梨木,红紫色,与降真香相似,有微香……”的花梨,也就是被今人叫做“黄花梨”的花梨木,还曾有过“ 海南檀”等名称。
这显然已不在红木的观念范围。
据多方面材料介绍,黄花梨主要产于我国的海南岛和南海诸地,数量并不很多,是明式家具最主要的用材之一。
另外一种则是北方称为“老花梨”、 实则是“新花梨”的花梨木,这种花梨木台湾就称红木。
它是一种高干乔木,高可达30米以上,直径也可达1米左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泰国、缅甸和南洋群岛等地均有出产。
过去在我国海南和广东、广西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花梨木。
这种花梨木在《博物要览》中记载说:“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
”陈氏《分类学》中也说:“花梨木为红豆树属,高可达一丈八尺至三丈……浙江及福建、广东、云南均有之。
闽省泉、漳尤多野生……木材坚重美丽,为上等家具用材 。
”清代不少红木家具实质是这些花梨木制造的。
现代从海外进口的花梨木大多也是这类品种,已成为红木家具最主要的用材。
但据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的记载,早就认为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
海南檀即黄花梨,故明代除黄花梨家具以外,应当也早有明代花梨木家具,即今天我们所称的红木家具。
黑檀是红木吗?
红檀、黑檀的红木家具不一定是红木加工的焦点装修家居网 home.focus.cn 2006年05月30日10:46 都市快报 发表评论崔博现在很多红木家具标称其树种为黑紫檀、黑檀、红檀等,但事实上这些树种名称并不存在。
昨天,浙江省质监局在杭州各家具、建材市场进行检查时,发现红木家具存在很多标注不规范问题,极易误导消费者。
商家不知卖的是何树种华东家具市场1区5楼是红木家具销售区,这里有不少木桌椅、茶几、沙发家具,标签上树种基材一项里标着黑檀木或红檀。
这些家具的售价与黄梨木、鸡翅木等红木家具的价格接近,如一套标称基材为黑檀木的7件套桌椅,开价1.2-1.5万元左右。
但省方圆检测集团家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梁米加工程师看到标签后表示,黑檀、红檀、黑紫檀这些树种名称,既不是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红木树种属类,也不是植物的学名。
国家标准规定,红木是指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树种的芯材,从类别上看主要有紫檀木、花梨木、香枝木、黑酸枝木、红酸枝木、乌木、条纹乌木、鸡翅木等8类。
而像黑檀、红檀、黑紫檀等应该是市场上习惯性的说法,事实上并没有这类木材。
那商家卖的黑檀、红檀究竟是什么木料?市场里数家经营红木家具的商家,没有人能答得上来。
梁工程师则表示,目前市场上这些黑檀、红檀是什么木料尚有待检测,但从以往的检测结果看,有使用铁木豆或铁线子作为红檀的,有使用榄仁木或风车木充作黑檀的,这些木种质地也不错,但却不属于红木。
消费者知情权被侵犯那商家为什么喜欢使用黑檀、红檀等事实并不存在的树名来标注家具基材呢?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红木家具中紫檀木因木质坚硬,色泽紫黑、凝重、手感沉重,属于极品,业内利用黑檀、黑紫檀、红檀等名称标称家具,有打“擦边球”之嫌,从而抬高家具身价。
梁工程师表示,2004年颁布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消费品使用说明第6部分:家具》中专门规定,家具名称必须反映家具真实属情,因此像这些黑檀、红檀家具,必须注明所用的木材,比如黑檀家具要标明黑檀(风车木),才能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但是,现在不光是消费者不知情,很多商家也不知道所谓红木家具的用材,这种情况在北京、上海等地被查到都是要勒令撤柜的。
另外,专家还提醒消费者,红木家具有三种形式,购买时应该注意区分。
一种是全红木,就是家具的所有用料都是用红木制成的。
一种是红木家具,即家具的主件是用某种优质红木制造,其他部件采用红木类材料制成。
另一种是红木面家具,外观面用红木类实板,外露的框、档用红木类材料,不外露的木质部件用非红木材料或红木贴面类板制成。
中国文化的特点
文化,宽泛一点的定义,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
狭一点的定义,应包括知识、宗教、信仰、艺术、哲学等。
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的文化,也就是1911年帝制瓦解以前的社会文化。
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连接的链条,它是看不见的,它是由文化精神的规则、秩序特别是信仰构成。
秩序,用西方的话讲,就是结构。
精神是文化的理性结晶。
信仰是构成传统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信仰的参与,传统便无法形成。
传统所以有力量,在于它的神圣感,由于有信仰的因素渗透其中。
缺少信仰的传统,是松散的,脆弱的,不坚牢的。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信仰有自己的特点。
孔子有名的话是“祭神如神在”,这句话包含了对信仰对象的一种假设。
意思是说,在祭神的时候要在内心保持一种庄严和崇敬。
怎样才能保持呢?不妨假设有一个神在那里享受你的祭品。
但孔子可能没有想到,这种假设本身,包含着给信仰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因为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不允许假设的。
既然孔子如此假设,我们也可以做另外一个假设,即神是不是也可能不在?如果祭祀时神不在,怎么办?孔子没有说。
孔子关注的是祭祀者所应抱持的态度,而不是注祭祀对象的虚实有无问题。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有同样的问题。
它没有单一的神,带有泛自然的倾向。
道教的信仰层面其实也不是很坚牢。
佛教是外来宗教,传入中国后它走了两条路:一是往人文知识分子层面走,成为禅宗。
如果仔细分析禅宗,会发现它显现的信仰因素也不是很坚牢,特别是禅宗的一些“话头”,如问“如何是佛心?”,回答竟是“镇州萝卜重三斤”。
这是禅意流转,跟信仰无关。
禅宗流于了智辩。
但禅的境界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调适作用,不可低估。
佛教的另一流向是往民间走,形成世俗性的人间佛教。
佛教在民间香火很旺盛,但信仰的层面也不无为我所用的情形。
有人炒股票,先许下愿,说如果炒赢了,将重塑金身。
结果炒输了,牌位都砸掉了。
在中国人眼里,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天”。
中国人对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有一种皈依感。
但是这种感情不是信仰,而是崇拜。
中国人感到天的浩渺,无限苍茫,不可测量,有一种不可琢磨的神秘感和敬畏感。
但对天的态度有两重性,有时候信任,有时候不信任。
中国民间有两句话,一是“苍天有眼”,可是委屈老得不到解决,也会抱怨“老天瞎了眼睛”。
中国人的这种信仰的特征,是好还是不好?不能简单做价值判断。
好处是它使中国没有宗教战争。
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就跟中国文化对信仰的这种态度有关。
东汉时佛教传入,没有引起大的文化冲突,几乎是静悄悄地传入的。
儒家作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外来的佛学采取了包容的态度。
倒是道教的信徒对佛教有批评。
例如南北朝时期写《神灭论》的范缜,就是道教的一个分支天师道的信徒。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天师道是范缜的家世信仰。
为什么儒家能够包容道教甚至佛教?因为儒家不是宗教。
在民间,中国文化也有很大的包容性。
即使穷乡僻壤,也不排外,对陌生的文化现象采取的是理解的态度。
中国人文化思想的取向,趋向多元,对不同的文化都能表一中欣赏。
这个原因,由于中国文化本身是多元的。
儒家、道家、佛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思想主干,它们彼此相处的很好,甚至是合一的,所谓“理一分殊”、多元一体者也。
不仅中国文化思想是多元的,中国文化的发生也是多元的。
可以认为,中国文化也是两河流域的文化。
黄河文化是它的一元,长江文化是它的另一元。
过去讲中国文化,说中国文化是黄河文化,是黄土地文化,是内陆文化,现在看这样的讲法未免失之偏颇。
因为长江文化有黄河文化所不具备的特征。
长江自古航运便利,东面有直接的出海口,已经不不完全是内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海洋文化的一些特点。
中国文化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多元一体,是长时间形成的,不像有些国家那样很晚才形成,所以才容易出现这个要解体那个要解体。
中国怎么可能解体?它是命定地连在一起的华夏圣土。
举例来说,广东广西跟湖南湖北、跟武汉,是分不开的,湖广一直连在一起。
广东广西离开两湖,就没有后座了,有了湖北湖南的大后院,广东的意义才能够凸显。
因此可以说,岭南文化是湖湘文化的延伸,湖湘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后座。
同样,黄河流域的文化有长江文化为伴,才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整体。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缺一便不成其为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学历史,大家会知道“汉承秦制”。
这是告诉我们,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制度文化的成熟期,秦汉形成了完整的帝制时代的政治制度的架构。
所以你要谈秦汉,会发现它是制度文化的典范。
可是到了隋唐,隋朝短,主要是到唐朝的时候,当时的文化是多元繁荣的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像唐朝那样,跟四面八方的文化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特别是跟中亚各国的文化,往来密切。
很多带“胡”字的东西都是在这个时候传到首都长安的,然后又通过长安向中华大地乃至东北亚蔓延。
在唐代,胡人可以到朝廷做官,长安的大街上,到处是各种奇装异服。
如...
日本建筑有什么风格和特点
展开全部 日本建讯品类繁多而又多姿多彩。
概括地说,其建筑体系属中国式体系,但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本民族的特点。
明显地反映为中国建筑体系的,是那些大型的公共的社会性建筑,如佛教寺庙、都城与宫殿、城郭与园林等等。
而较具日本民族风格的,则是神社、私人官邸与民宅,以及写意性园林等等。
当然,这两种建筑风格并不是划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吸收、互相融合,仅只是以哪种风格为主的问题。
日本的原始宗教是自然神教,亦称神道教。
以天照大神(即太阳女神)为主神,奉行政教合一,认为从第一代神武天皇起,历代天皇都是天照大神的后裔,他们的统治无可争辩。
而奉祀天照大神的地方则是神社,在日本,这样的神社随处可见,约有十余万所。
而最著名而又最有代表性的则是依势坤宫。
它位于九州东海滨的密林里,分内外两宫,内宫又称“皇大神宫”,始建于公元前不久,供奉天照大神;外宫建的较晚,为“丰受大神宫”,供奉为天照大神提供食物的丰受大神。
内外宫的样式大体相同,都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式样为“神明造”。
悬山式,两面坡顶。
屋面全用草葺,剪切整齐。
屋脊是一块通长的木料,架在山墙外侧正中的柱子上。
屋脊上钉“甲板”,在两面山墙挑出很多。
脊上有十根前后水平出挑的圆木,称“坚鱼木”。
脊的两端有两块方木向上高高斜出,成“千木”。
每块博风板上端,各平出细木条四根,叫“鞭挂”。
而房屋的四壁,除门窗外,全用原木板水平叠成。
地板平出屋外,成“平台”,叫“高床”。
平台四周围以栏杆,称“高栏”。
这样,屋顶上的千木、坚鱼木、甲板、鞭挂,同下面的高床、高栏,非常协调地搭配在一起,形成高下、虚实、光影的互衬和对比,显得极其空灵而轻巧,简洁、朴实而大方。
这些物件朝不同的方向伸出,小小的本宫呈现出一种外向放射的性格。
建筑物的细节处理也非常精致。
坚鱼木呈梭形,柱身顶端卷杀,鞭挂截面原是方的,却在前端渐变为圆的,它们使简洁方正的神宫柔和丰润起来,更有生气,更有人性。
坚鱼木两端、千木上、门扉上、地板上,恰当地装饰一些镂花的金叶子,给温雅的素色白木和茅草点染上高贵的光泽。
黄金和素木茅草相辉映,既朴实又华丽,足见建造者审美力的敏锐和思想的通脱。
六世纪中叶以后,佛教传到日本,与之具来的还有中国和朝鲜的佛教建筑。
592年,佛教成为日本的国教,翌年就在奈良兴建法隆寺,四年后落成。
这座建筑是典型的“百济式”,进入南大门后是一个回廊围成的方形院子,南面回廊正中是中门,进了中门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是金堂和塔,北回廊之外是讲堂,其前面两侧是钟楼和藏经楼。
这样的布局与当时朝鲜的寺院布局完全一致,而朝鲜的“百济式”很显然又是中国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移植。
不仅如此,其建筑本身的造型、用材、部件,也大都与中国和朝鲜并无二致。
只是日本的佛教建筑似有意追求出檐深远,如法隆寺东院的金堂就出檐宽阔,下层出檐5.6米,而柱高为4.5米;二层檐柱在底层金柱之上,收缩很大,出檐更显得深远飘洒。
法隆寺五层塔更是如此,各层面阔不大,而出檐却很大,所以这座塔仿佛就是几层屋檐的层叠,显得非常轻快飘逸。
“它像一只雄鹰,横绝大海,从中国飞来,趾爪初落,健翮未收,羽翼还响着呼呼的风声。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第336页)。
日本最具中国风格的佛教建筑,是759年由中国和尚鉴真主持修建的奈良唐招提寺。
现在的唐招提寺金堂基本是初建的,只是屋顶曾经改修过。
这很明显就是中国的庑殿式建筑,从屋脊到鸱,从立柱到斗,从结构到布局,都一仍中国唐代的建筑风格,可以说这是保存最完好的中国唐代建筑。
其建筑风格的雍容大方、端庄、平和,正是唐代建筑风格的再现。
十世纪以后,天皇的地位开始衰落,而封建割据势力崛起。
军事领主、王公贵族、豪门强宗营建自己的私人宅邸,并在宅邸之中建有佛堂。
这样,佛教建筑随着世俗化而逐渐走向日本民族化,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于1053年建于京都的平等院凤凰堂。
平等院原本是太政大臣藤原道长的庄园,舍宅为寺后建有大殿、钟楼、塔等等,后均毁于战火,只剩下了凤凰堂。
凤凰堂本来是平等院中的弥陀堂,只专门供祀阿弥陀佛的。
其形制是一正两厢,以廊相连,后来人们把这样的建筑称为“寝殿造”。
凤凰堂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歇山顶。
四周加一圈廊子,正面五间,侧面四间,因此形成了腰檐。
腰檐的中央一间升高,突出了正门,造成形体的变化。
正殿内部空间向后扩大,把后廊包括进来,中央供奉阿弥陀佛,顶上有藻井。
两翼廊子是两层的,展开四间, 然后折而向前伸出两间,前端是悬山式的。
在转角的一间之上建楼,有平坐,攒尖顶。
整个平面像一只展翅的凤凰,故名凤凰堂。
这种世俗化和民族化的佛教建筑,除这种“寝殿造”之外,在十到十四世纪还发展出“和式”(或称“日本式”)、“唐式”(或称“弹宗式”)、“天竺式”(或称“大佛式”)和“折衷式”诸种样式。
和式建筑继承九至十世纪中国唐代的佛教建筑,加入日本传统的神社建筑的特点。
例如,用架空的地板,在檐下展出平台;外墙多...
曾受过驱逐和迫害的科学家或伟人
十年浩劫中死于非命的作家学者和艺术界人士,那数字是惊人的,是骇人听闻的,在世界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们大多数不堪受辱,为维护尊严和风骨选择自杀,本文列举了部分自杀的名人,以示祭奠。
1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著名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也是多以揭露社会弊病、描述人物奋斗抗争为主,比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傅雷对其子家教极严,而又父爱至深,其家书后由傅敏整理成《傅雷家书》,至今影响深远、广为流传。
文革时被红卫兵逼死,在家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享年58岁。
他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亡。
1舒庆春(1899年1月21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都是老舍的名著。
文革时期,他自沉于太平湖,年67岁。
1陈长捷(1892年-1968年4月7日),字介山,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他早年考入保定军校,后来在阎锡山的部队中服役。
抗日战争中他率部参加过南口会战和平型关战役。
后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及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
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天津攻城战中被俘。
1959年获特赦。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与妻子双双自杀。
1陈天池(1918年7月4日-1968年12月20日),浙江省诸暨县人,中国化学家。
主要研究有机磷化学,为中国有机磷农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958年,在杨石先教授指导下,陈天池建立了“敌百虫”和“马拉硫磷”两个农药车间。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天池被指责为“特务”、“里通外国”。
陈天池在天津自杀身亡。
1陈绍澧(1925年12月24日-1968年2月22日)生于广东省东莞。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理化学家。
自燕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赴美国留学。
获艾奥瓦州立大学化学系硕士学位。
1950年,陈绍澧归国,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陈绍澧被诬陷为自美国回来的特务,受到迫害,后在兰州自杀身亡。
1陈昌浩(1906年9月18日-1967年7月30日),中国湖北武汉汉阳人,曾任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是长征时期一支红军主力部队的政委;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获“卫国战争奖章”;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迫害,于1967年7月服毒自杀。
1陈梦家(1911年4月20日-1966年9月3日),笔名陈慢哉,祖籍浙江上虞,生于江苏南京。
新月派诗人,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文革期间,陈梦家强迫长跪在院里,被人吐口水,有人还将吃剩的饭菜往他头上浇,罪证是攻击革命烈士闻一多,“不洗澡,不换衣服,身上臭得要命”。
苦心收藏的明清家具、藏书被没收。
陈梦家愤然道:“我不能再让别人当猴子耍”。
1966年8月24日服安眠药自杀未果,同年9月3日自缢身亡。
1陈琏(1919年-1967年11月19日),浙江慈溪人。
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陈琏是蒋中正文胆陈布雷最小的女儿,也是陈师孟的姑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琏任青年团中央委员,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年儿童部部长。
但她的丈夫袁永熙却屡遭打击。
1956年袁永熙被判为右派,陈琏与袁永熙被迫离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她被判为叛徒,最终跳楼自杀。
1陈笑雨(1917年-1966年8月24日),江苏靖江县人。
笔名马铁丁,文艺评论家。
历任《文艺报》副主编、《新观察》主编、《人民日报》编委兼文艺部主任,文革初期遭到批斗,被迫下跪“请罪”,1966年8月24日,与老舍同日投永定河自尽(一说北京龙潭湖),终年49岁。
临死前留下“死了比活着好,死了更干净”的字句。
1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左海等[2]。
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中共宣传战线重要成员,长期担任《人民日报》社长等中央主要宣传机构领导职务。
后因多次未能领会毛泽东政治部署之意而遭到训斥,并被撤销人民日报社实际职务,文革前夜因政治批判而自杀身亡。
1范长江(1909年-1970年10月23日),原名希天,四川内江人。
新闻记者、编辑。
民国时期《大公报》著名通讯记者,后转向共产党阵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解放日报》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等职。
文革时期遭到监禁并受到迫害,1970年在其下放劳改地河南确山一口枯井中发现其遗体,怀疑为自杀身亡。
1傅其芳(1923年-1968年4月16日),浙江宁波鄞县五乡镇人,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乒乓球教练员。
曾担任中国国家队乒乓球教练,被认为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傅被指为中国国民党反共组织“三青团”的特务而遭到批斗,1968年4月16日,他忍受不住政治迫害,在北京体育馆自缢身亡。
1方擎(1884年-1968年),字石珊,福建省侯官县人,日本千叶医药专门学校毕业。
1949年后,历任中华医学会第十六届理事兼总干事。
文革期间自杀。
1顾圣婴(1937年7月2日-1969年1月31日),生于上海,原籍江苏无锡,中国女钢琴家,文革开始后,顾圣婴一家遭到残酷迫害。
1969年1月31日顾圣婴在上海...
猜你喜欢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