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云古家具
新中式家具品牌
玩法1:淘古玩 地点:博古山房、云成古家具、全蜀艺文史书局 如果厌倦了古玩市场的嘈杂和三教九流人群,但恰恰又喜欢收藏点旧时的物件,建议到成都庙街精致的古玩店转转。
印刻着历史痕迹的物品琳琅满目:古珠宝、古门窗、古木雕、古石雕、古玉器、陶瓷器、金银青铜器,高档木、石刻艺术品,竹木牙雕、古家具、杂件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家专注于巴蜀地域历史典籍的专业古旧书籍店值得一去。
书局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抢救性收集了大批地理方志、乡邦文献、人物传记、佚文稿本、诗集文篡、碑刻拓片、掌故民俗、古屋营造、遗迹纪胜等各门类古旧文献资料书籍。
特色:博古山房集经营、收藏、修复、加工、制作、代购代销为一体的古艺术品的老字号店;全蜀艺文史书局店名由老作家马识途亲笔题写,店内还有流沙河、黄稚荃等文化名人的专门题词。
玩法2:领异域风情 地点:卡多那漫画西餐吧、天竺工坊 在中国传统的川西民居建筑中,西式餐厅和印巴风情工艺品店散落其间,更体现着过去与现代的一种融合。
我们坐在屋檐下、院坝里,听着欧洲音乐,享用西餐,真是别有一番味道。
特色:卡多那是一位来自美国德客萨斯州,由布什总统亲自签名,并授予他“讽刺幽默专家”称号的知名人士,他把美国的漫画设计理念带入中国。
携中国妻子,打造一个具有异国风情、别具一格的集卡通漫画和欧洲音乐为一体的西餐吧;天竺工坊专卖印度和尼泊尔特色的手工艺品,西域民族文化尽收眼底。
玩法3:观民间工艺 地点:景福隆、老粗布、蜀锦、四川皮影馆、羌家绣品、希瑞竹编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丰富的民俗文化带来了精湛的民间工艺。
文殊坊里,汇集了乡土特色的中国布鞋、服饰、手工刺绣商品、布艺生肖玩具、泥塑年画、天津泥人,藏羌风格的刺绣制品、堪称“东方瑰宝、神州一绝”的蜀锦、生动的皮影、手工编织的瓷器竹编…… 走进这一家家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店,可尽情观赏,也可选购几件装饰居室,一些工艺品制作过程,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现场亲自体验。
特色:观看四川皮影演出,历史、神话、传说、谐剧等剧目;现场观看羌家女刺绣工艺:挑绣、纳花绣、纤花绣、链子扣、扎花、提花、拼花、勾花和手绣等;观赏蜀锦、土布的纺织过程。
玩法4:坐特色茶馆 地点:郎河、山子茶庄、叙府龙芽茗茶、盐茶道 坐茶馆是成都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
旧时,有满大街的茶铺,一元钱的盖碗茶,茶客们坐在街沿上摆龙门镇、看报纸、逗鸟、打瞌睡……生活的节奏很慢,悠闲而舒适。
如今,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人们更需要偶尔到茶馆里放松身心。
文殊坊的茶馆各具特色,或茶道表演、或浓缩地方文化特色。
约三两好友,在这里散漫地谈天说地,或是静静地发发呆,岂不是人生惬意。
特色:山子茶庄有精彩茶艺表演,在音乐上加入了川剧的元素,在表演形式上多方位融合;一家名为“盐茶道”的茶楼,浓缩了自贡盐文化,茶馆里微缩景观展现2000多年的自贡井盐文化、传奇故事。
玩法5:品四川美食 地点:夫妻抄手、芙蓉豆花、一品黄粑、怀远三绝、牛肉煎饼、天主堂鸡片、宜宾燃面 四川人好吃,除了享誉全国的火锅,四川小吃色香味俱全,更是叫人垂涎。
来到文殊坊,逛累了特色小店,赶快到香味扑鼻的各种小吃店里坐下,饱偿店家精心烹制的各类美食,经济实惠。
特色:牛肉煎饼外酥内嫩,松软可口;宜宾燃面松散红亮、香味扑鼻、辣麻相间、味美爽口,独具一格;芙蓉豆花为手工石磨制成,清新自然,既有回味,且韵味悠长,成为具有特色的独家风格;夫妻抄手皮薄肉嫩、咸甜微辣、鲜香爽滑,适合中华南北食客之口味;怀远冻糕、叶耳粑、豆腐帘子;天主堂鸡片薄叶大张、入口爽快,鸡味油泣细嫩,麻辣中略呈甜味。
玩法6:购居家饰品 地点:东方记忆、香馨阁、中国结 无论走到哪里,注重生活情调的人总是希望把所见的可爱之物带回家中,装点生活。
即将开街的文殊坊有几家独具品位的饰品店。
中式风格的挂饰、摆件、灯饰,佛具工艺品、工艺蜡烛、陶瓷,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应有尽有。
这些小玩意,融入在文殊院这个历史文化氛围中,有一种怀旧寻古的气氛。
特色:东方记忆的金石轩仿古居家饰品取材于古老的东方神话、佛教故事等。
每一个造型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及典故,特别是仿拓片碑帖,显露出华夏民族独有的文化情调和东方禅韵;香馨阁的佛具工艺品、工艺蜡烛、陶瓷大部分为自己设计及制作,造型独特、新颖。
中国结最大的特点是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制而成,每个结都有它的编造规律,每个结又都根据其形、意而命名。
玩法7:选贴身配饰 地点:龙藏福缘、晶玉轩、天工坊、香居坊 也许不算名贵,没有复杂的款式,不是名师设计,但是对于追求超凡脱俗的女人,文殊坊几家女性饰品店和服饰店里的东西值得拥有。
佛教珠宝首饰、翡翠玉石雕琢而成的饰物、晶莹剔透的琉璃饰品,香居坊里的旗袍、新娘妆、晚装、晚清装、时尚休闲装等服饰,足以把一个女人装扮得典雅时尚,独具东方神韵。
特色:晶玉轩饰品天然纯净,主张独一无二的时尚,带给女人“如花似玉、不可方物...
仿古家具哪家高大上吗
云纹是明清红木家具上常用的一种传统纹样,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四合云、如意云、朵云、流云、勾云纹、云雷纹、云 水纹等,常与龙纹、蝙幅纹、八仙纹、八宝 纹配合使用。
古代以农耕为主业,农业生产 全靠雨露滋润,无云便无雨,无雨则谷不生, 故而古人由求雨转而敬云。
家具上所用云纹 有敬天、高升、如意等吉祥寓意。
四合如意式云纹:四个如意头绞合在一 起,上下左右各有云尾。
如意云纹:是单个云纹,亦可排列使用。
钩云纹:因单个云纹形似两端同向内卷 的钩,故名。
钩云纹由若干单个云纹整齐排 列或相互穿插勾连而成。
云雷纹:由云纹和雷纹组成的复合纹样, 云纹由柔和回旋的线条组成。
雷纹由方折角 回旋的线条组成,在商周青铜器和玉器上运 用较多,明清红木家具也常用此纹。
我国古代家具里是否有类似日本榻榻米的东西
榻榻米本来就是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
古人有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传统汉族是没有椅子之类的坐具的。
前倨后恭,这个词比较能说明古人是跪坐的,跪坐设榻,王勃曾说过:徐儒下陈蕃之榻。
到了南北朝,五胡乱华,以及民族交融,少数民族的坐具传入中原,椅子一类的家具一开始叫胡床,老版本的初中历史书对这一时期文化习俗交流有很多介绍,包括服饰,饮食都有很大影响。
...
如何收藏海南黄花梨家具
(一)历史 明清时期的海黄老家具,本身存世量已是很少。
中国对明清家具研究最权威者王世襄老先生,其在《明式家具研究》书中所罗列、分析的家具,是以苏作(苏州制作)为对象的。
确实,历史上虽有苏作、京作、广作等流派,但由于受江南浓厚文化底蕴的浸淫、熏染,苏作家具无疑是明式家具最具代表、最有品位者。
如果现在还要收藏这类家具,那么无异于寻找凤毛麟角,它仅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或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看见。
芮谦所著《故宫收藏131件黄花梨家具》中,我们仍无法确定其是否全部为海黄制作,并不排除有越黄(越南花梨)甚至用草花梨(指缅甸老挝等国花梨)的产品。
王世老前些年以象征性的50万美元,卖给上海博物馆的70余件海黄老家具,是他一辈子才积攒的。
2006年9月21日,旅居海外的曾佑和女士把丈夫(第一本花梨家具《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作者艾克)收藏的7件花梨家具捐给了北京恭王府。
此外,还有一部分早在解放前就流到了美国、欧洲等地,比如美国加州还有一个纳尔逊博物馆,就专门收藏这类家具。
有的则被港澳台爱好人士所珍藏。
比如台湾学者洪光明所著《黄花梨家具之美》,总共介绍了47件被私人所藏的家具(有些明显有越黄痕迹,比如第38页所列的圈椅)。
因此,在国内仅有屈指可数的部分,也是在藏家手中。
退而求其次,如何? 广作的明清海黄老家具,还是有一定数量,且性价比相对高。
海南岛(八十年代前是广东省的一个地区)目前还能看到一些踪迹:一部分是在海口市的一些商业广场和古玩城,一部分则仍在海南一些县市的商人和老百姓家里。
品种有八仙桌(包括六仙桌、四仙桌)、圈椅、太师椅、官帽椅、小姐闺房椅、书桌、香台、案几等。
这里特别要介绍两种民间家具,它们很能体现海南民俗特色,那就是四出头小箱柜,俗称米柜、钱柜。
据海南黄花梨研究专家张志扬考证,它通常是家里存放贵重物品的箱柜,不可能为锁住百把斤米谷,而耗时耗工地选用昂贵、稀缺的花梨来制作如此复杂、拙朴的家具。
还有一种是休闲躺椅,它是“文革”时由广东、上海、福建来的知青传入。
它们虽然不在明式家具范畴,但仍有收藏、使用价值。
比如米柜经整修后,可改作床头柜、灯台、盆景台等。
躺椅则随时可用,在北京被当做上层休闲人士奢侈的时尚用品。
尤其是其中品质好的,更有收藏价值。
笔者在海口市海黄制作名家冯云天的作坊,看到一张正在整修的躺椅,当即收藏。
当修整、打磨(交代不要烫蜡,一烫蜡,辛香味就大减。
遗憾的是市场上绝大多数海黄家具都上过蜡,为的是追求色泽更艳、纹理更显)后,通体是紫油梨一木制作,鬼脸相接,紫光幽幽,暗香浮动。
夜晚一躺上去,便在幽香中安然入睡。
其制作水平极高,把色泽、纹理相同的整合一起,有序排开,造型端庄,结构精巧,线条流畅,透出卓尔不凡的气质。
这令人无限感念:即使在纷乱的文革年代,仍有这种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理想者。
这样的躺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明式家具摆放一处,其典雅之气不遑多让。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充分展现海南地理优势,即用料大方、形体略粗,当然较之苏作,略逊飘逸和灵动。
对这些遗存的老家具,大致也可分为两种。
一是海南当地工匠所做,相对粗俗。
这类东西,很多已被拆解作原料了。
还有一种则相当文气,不逊于大陆的工艺。
这是由于:海南岛原先大部分民众由福建移民过去,这些人不乏有能工巧匠者,如琼山县的雕刻相当精细,有莆仙木工的明显痕迹。
还有崖城府(今属三亚市)、琼州府(今属海口市)等地,文化昌盛,许多从大陆返乡的富贵人家,带来了工匠、工艺,他们所使用的家具,也是沿用典型的大陆明清款式。
还有一部分是本岛官吏、商贾、地主,从大陆购买广式、苏式家具。
比如笔者曾珍藏过的两张八仙桌,一是约清代中期的雕花大贡桌:8*8cm支腿脚刻回纹,雕花细腻(寓有花开富贵、诗书传家、五谷丰登之意)、罗锅枨起阳线。
该桌整张用一棵紫油梨制作,既高且大,展现了大清国强盛时期的霸气和厚重,又有神前贡桌的庄严、吉祥。
二是约清中期仿明式地网格桌:束腰、冰盘沿、罗锅枨、内翻马蹄,也是整张一棵黄红油梨制作,做工简洁,透出一股明代文人的书卷气。
而另一款圈椅,靠背及扶手形状略为逼仄,不及苏作舒展。
这大概就是抄袭不到家的缘故吧。
谈了历史价值,还有两点可一并介绍。
一是可否确切断代?而是有否新作顶旧?老家具不像字画,上面题有年代,绝大部分未留制作时间;也不像瓷器,可以通过窑址发掘,刮取一些原料下来,作碳十四分析(前两年外国有一个买家买下一幅疑似达·芬奇的画作,经科学测定其纸质、涂料,就分析出较具体年代,最后认定是达·芬奇工作室的作品)。
另外,家具的制作工艺,尤其是常见品种的基本形式,往往延续数百年而无大变化。
比如明式家具中的交椅、扶手椅、灯挂椅,肯定是宋代就有了定型。
新作顶旧更不合算。
大凡文物,都有故意做旧,以假乱真。
唯独海黄老家具,没人愿意做旧。
这是因为“面粉更比面包贵”。
当今能用做家具的海黄老料,动辄每斤数千元,假如用如此贵的老料...
中国家具发展的历史..
我国传统家具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了很精美的青铜和石制家具了,如三联式青铜甗及石质俎等,这些所谓的家具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
每个时期的家具总是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变化而发展演变的,并且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社会风尚,因为它在本质上离不开当时的文化和实用需求这一根基,所以家具经历了一个从实用到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过程。
又随着人们起居形式变化,家具也伴随着人们的需要,经历了由低形向高形发展的过程。
不可否认,中国的古典家具因为有了它的历史、有了它的不断演变才彰显其精彩,人类的历史也因为有了古典家具的发展演变而增加了艺术性。
春秋战国时期 家具最早用于祭祀,到西周时才把家具定出规范。
如:几用于席地而凭,天子嵌玉,大臣可雕花,士大夫用漆几等。
东汉以后才有凭几的称谓,面半圆形,三条腿。
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上已可见到夔纹、云纹等精美的雕饰图案,这时的家具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
在经历了夏商周鼎盛的青铜时代之后,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很多漆器已经取代了青铜器,虽然髹漆工艺虽然在古文献中早见记载,比如在西周墓中也见过漆俎;但是漆工艺得到较大发展的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漆家具的品种有明显的增加。
从大量的出土实物中得知,春秋战国时的漆家具,不仅有漆俎、漆几等原有品种,还出现了漆木床、漆衣箱、漆案等新的品种。
这时的漆家具装饰技法多样,有彩绘和雕刻等手法,如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彩绘木床和雕花木案等,装饰纹样也很丰富,有涡纹、动物形象等,如湖北望山出土的漆座屏等,为后来汉代成为漆家具的高峰期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 秦朝立国时间短,只有十几年,至今没有见到遗留下的秦代家具,但是据说,秦朝所建的大型建筑“阿房宫”被毁,大火三月不灭,可见规模之大,其内的家具品种之丰富,可想而知。
秦朝统一大业为汉代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汉时中央和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官员,管理手工业生产。
特别是由于汉代的厚葬之风,大批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家具模型和家具实物留在地下,为我们今天了解二千多年前的汉代社会生活和家具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形象资料。
汉代的起居方式,仍然是席地而坐,虽然床和榻是汉代人的主要家具,但仍然属于矮型家具。
宋元时期的家具 我国家具艺术发展到了宋元时期,已经成为了高度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相结合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仅为国人珍视,也已在世界家具之林中独树一帜,享有较高声誉。
宋代家具的外观挺秀刚直,直线部件之间,又常以刻意推敲过的严谨尺度、位置组成优美的比例,取得内在隽永的审美效果,尤其是南宋时期家具,因受南方竹文化影响,往往构件断面尺寸极其细小,整体比例优美、文雅、秀丽。
虽然简约、工整、文雅、清秀是宋代家具的主体风格,但有时过多的规范和保守意识也制约了宋代家具的发展,使其显得理智有余而热情奔放不足。
大元帝国创建之后,游牧民族文化中向来以豪放无羁的生活方式和繁复华美的视觉感受为其喜好,这些与宋代迥异的社会文化背景,势必对宋式家具造成了冲击和改造。
同时,由于地域与民族间的接近,元代家具较多地继承了辽金家具的部分风格,并有了较成熟的发展。
但是,被确切认为是元代家具的实物还不多见。
明清时期的家具 明清两代家具工艺高度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时代风格,“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已成为专业学术名词。
明及清早期家具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成就,除了继承宋代的优良传统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明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城镇兴起,大大增加了家具的需求,工艺要求也不断提高;二是海禁开放。
隆庆开关之后,海外大量的珍贵木材、犀牛角、象牙的进口及从海外传入的珐琅器工艺制作的日趋影响,古玩杂项工艺制作名人辈出。
可以看出明代应该是“鉴古可以进德,收藏可以成才”的玩物长志论的奠定期。
特别是大量输入硬木,使工匠有可能制造出精美坚实超越前代的家具。
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榉木、瘿木这些坚硬细密,色彩幽雅,花纹毕美的珍希木材是这段时期家具的主要选料。
在造型上,明式家具式样纷呈,常有变化,表面上看似乎是能工巧匠随心所欲、率性运用便成美器,实则任何样式都有相当严格的法度,决不是东拼西凑,不经推敲的。
优良的明式家具,造型求雅避俗,结构巧妙合理,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具有天然质朴,深厚典雅的艺术韵味。
中国古典家具史绵延几千年,其自然高雅、超逸含蓄的韵味引世人沉醉,真可谓木质飘香,氤氲在岁月的流变中;古韵流风,飘荡在历史的绵延处。
很多上佳作品集世代相传的高超技艺,发挥浑厚的功底,包括楔卯榫眼的想象、制安、连接角度、弯曲弧度、受力的平衡布局以及华丽精美的装饰的确是我们今人仿之不及而自叹弗如的。
我是做家具的,对这方面还是有点了解的,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直接可以问我 18080373 请采纳 谢谢! 展开
古代的椅子 ??
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
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象;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
这此图象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
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
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
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
宋。
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后汉书。
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
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
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胡床诗》曰: 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
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
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出征。
何如淄馆下,淹流奉盛明。
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
隋朝称“交床”,是因为隋高祖意在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之。
宋。
陶 《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
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
唐代始有靠背。
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
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
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
胡床在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
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
碑阴》的记载中得到印证,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
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
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
可见,椅子的名称虽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
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很普遍。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
七绝》中写道: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这里所说的床,虽反映不出是否为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决不会是睡眠用的卧具。
“椅”,也作“倚”。
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的椅子。
其原为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
酸枝木家具鉴别 什么是酸枝木
展开全部 酸枝木的鉴别酸枝木的鉴别:上海人称其为老红木,产于印度、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系黄檀属珍贵树种之一,心材橙色、浅红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紫褐色至黑褐色,材色不均匀,深色条纹明显。
木材有光泽,有酸味或酸香味(少数为蔷薇香气),同时还具有结构细密、纹理交错、材质坚硬、耐磨、沉于水等特点。
酸枝木有多种,为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
在黄檀属植物中,除海南岛降香黄檀被称为“香枝”(俗称黄花梨)外,其余尽属酸枝类。
酸枝木大体分为三种,黑酸枝、红酸枝、和白酸枝。
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过程中发出一股食用醋的味道,故名酸枝。
有的树种味道浓厚,有的则很微弱。
酸枝之名在广东一带行用较广,长江以北多称此木为“红木”。
严格说来,红木之名既无科学性,也无学术性,它是一些人对各种木材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形成的笼统名称,属于外行语言。
在三种酸枝木中,以黑酸枝木最好。
其颜色由紫红至紫褐或紫黑,木质坚硬,抛光效果好。
有的与紫檀木极接近,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紫檀,唯大多纹理较粗。
红酸枝纹理较黑酸枝更为明显,纹理顺直,颜色大多为枣红色。
白酸枝颜色较红酸枝颜色要浅得多,色彩接近草花梨。
有时极易与草花梨相混淆。
目前市场上新仿家具中有大量黑酸枝制品被当作紫檀木制品出售。
有经验的专家有时亦难分清,广大收藏爱好者则更难分辩了。
近年来,国内有人从马达加斯加进口大批优质木材,一直在出售,开始都认为是紫檀,但经过多方考证,其实并非紫檀,而是黄檀属中的一种黑色木材,学名为“卢氏黑黄檀”。
马达加斯加国家林业研究所还特地给我国林业部门发来公函,说明马达加斯加根本不产紫檀,本国出口的优质木材,包括出口到中国的木材,均为“卢氏黑黄檀”。
在黄檀属木材中,有不少材种的颜色呈紫黑色或紫红色。
其硬度也不亚于正经紫檀木。
有的的确可以和紫檀相媲美。
不失为传统家具上等美材。
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我国广东、广西有此树种,但数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进口。
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
”《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和‘花狸’。
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
”《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
”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
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
”书中还指出,海南檀木质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用。
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说:“花梨为山梨木之总称,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质均极坚硬而色红,惟丝纹极粗。
”我国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
明《格古要论》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
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
广人多以作茶酒盏。
”侯宽昭的《广州植物志》介绍了一种在海南岛被称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
海南檀为海南岛特产,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
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桑。
从以上记载可知,所谓花梨木品种当在两种以上,而黄花梨即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所介绍的“海南檀”。
还有一种与花梨木相似的木种,名“麝香木”。
据《诸番志》载:“麝香木出占城、真腊,树老仆淹没于土而腐。
以熟脱者为上。
其气依稀似麝,故谓之麝香。
若伐生木取之,则气劲儿恶,是为下品。
泉人多以为器用,如花梨木之类。
”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
老花梨又称黄花梨,颜色由浅黄到紫赤,色彩鲜美,纹理清晰而有香味。
明代比较考究的家具多为老花梨木制成。
新花梨木色赤黄,纹理色彩较老花梨稍差。
花梨木的这些特点,在制作器物时多被匠师们加以利用和发挥,一般采用通体光素,不加雕饰,从而突出了木质本身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文静、柔和的感觉。
古代人的日常用品?
展开全部 一、古代家具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
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
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
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
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
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
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
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
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二、古代炊具 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
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
可在鼎腹下面烧烤。
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
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
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被作为传国之宝,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
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
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眷烂熟。
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
鬲只用作炊具,体积比鼎小。
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
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
三、古代食器 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簠(fu)、豆、皿、盂、盆盂、案、匕、俎、箸 簋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
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
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
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
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
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
四、古代酒器 古代酒器主要有:尊、壶、爵、角、觥、杯、卮 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
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彝、卣(you)、累(lei)、缶(fo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
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
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
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
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
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
卮,也是一种盛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五、饮食称谓 五味 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
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
五谷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牲 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
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六畜 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 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
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
”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
羹 即肉汁。
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
猜你喜欢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