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南皮曹氏家具

南皮曹氏家具

雁城曹氏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展开全部雁城曹氏商标总申请量1件其中已成功注册1件,有0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0件在售中。

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雁城曹氏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第4类(能源、燃料、油脂)第5类(药品、卫生用品、营养品)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第12类(运输工具、运载工具零部件)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第14类(珠宝、贵金属、钟表)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第16类(纸品、办公用品、文具教具)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第18类(箱包、皮革皮具、伞具)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第20类(家具、家具部件、软垫)第21类(厨房器具、家用器皿、洗护用具)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第23类(纱、线、丝)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第25类(服装、鞋帽、袜子手套)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第29类(熟食、肉蛋奶、食用油)第30类(面点、调味品、饮品)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第34类(烟草、烟具)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市场营销)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第39类(运输仓储、能源分配、旅行服务)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第41类(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娱乐服务)第42类(研发质控、IT服务、建筑咨询)第43类(餐饮住宿、养老托儿、动物食宿)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

河北定制家具十大排名有哪几家

关于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

可能是这支部队太重要了,曹操对它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以至于这样一支重要的部队,记载竟然比青州军还少。

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三国志》中的只字片语中一窥虎豹骑这支神秘部队的战斗力。

首先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真、曹休和曹纯。

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

《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 其精锐可见一斑。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虎豹骑的战绩吧。

首先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接着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

据《后汉书》曹操的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叫“霸府”,军队分三部分:中央军(姑且这么说,不是国民党的)、地方军、屯田军。

地方军是州郡的守军,屯田军是边防军。

中央军分内外两军,外军实际上是驻守在外但受曹操直接指挥的,中军称武卫营,是京城及皇宫的禁卫军,是曹操的直属部队,通常10万左右。

中军的中军就是虎豹骑,是最核心的精锐,一部分保卫曹操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宫,统领多由曹操亲属统领,称领军将军,曹仁、曹纯都当过虎豹骑的领军将军。

例如《魏书九 夏侯曹传第九》说曹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其他资料也很多,这个虎豹骑的确是存在的,而且肯定是曹操最强的军队。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是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的,称其为“虎豹骑”是因为他的战斗力极强,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

虽然史书记载不多,《三国志》只在《武帝纪》和《诸夏侯曹传》有过记载。

说他是曹操的精锐部队是有依据的,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夸张一点来说,在普通部队中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战斗力之强是三国部队中顶尖的。

“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据《三国志》中记载的仅有曹真、曹休和曹纯。

曹操派自己最信任的曹氏将领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可见其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这是曹操的一支嫡系精锐,也可以算是曹操的“王牌军”。

虽然关于“虎豹骑”参加战斗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仅有的一些材料看到虎豹骑的战绩。

首先是在建安九年,与袁谭的南皮之战中,曹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急攻之,谭败。

纯麾下骑斩谭首”,袁谭死于曹纯所率领的“虎豹骑”之手。

其二,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又是曹纯率领“虎豹骑”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

其三,在建安十三年时,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也就是说,长坂坡之战中长途奔袭打败刘备的也是“虎豹骑”。

其四,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作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击破西凉马超军团的还是“虎豹骑”。

有人说,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洪、曹休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时,也是率“虎豹骑”出击的,虽然曹休统率“虎豹骑”,但史料中的记载看不出这一仗中曹休以“虎豹骑”进攻,但我推测可能性很大。

从“虎豹骑”的战绩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一场战役,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而且这支部队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硬仗。

例如,南皮之战其实打得是很艰苦的,曹操曾经想放弃,是曹纯坚持急攻,方以“虎豹骑”取胜,可见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

另外,北征乌桓和追击刘备于长坂时,这支部队是经过了长途奔袭后的攻击,追击刘备是“一昼夜行三百里”,可见他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之强不是一般部队能比的,就连善长马战的西凉马超的军队也被其所败。

所以我认为,这支部队是曹操当之无愧的“王牌军”。

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虎豹骑”的重要性,就是在部队的统率曹纯死后,要选新统领时,曹操却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于是不再选统率,而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可见曹操对“虎豹骑”部队的指挥权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他的精锐之部队。

“虎豹骑”部队的数量,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因其是精锐部队,选拔困难,而且三国时期骑兵是很昂贵的兵种,组建这样的精锐骑兵,其花费应该更为可观,因此数量不会很多,不然曹操也不会在使用他时这么谨慎。

但估计其数量是要多与典韦的“虎卫军”的,因为他可以单独作为一支部队在战场上作战,因此笔者推测应该上万,但不会超过二、三万,否则也就不会称之为精锐了。

至于“虎豹骑”部队后来的去向,正史中也没有记载,笔者推测有两种可能,其一是编入了曹操或其子曹丕的守卫部队也就是“近卫军”,其二,可能在三分天下大势已定后,战争次数减少,而规模等级扩大,“虎豹骑”发挥威力的机会不多,而其花费又巨大,可...

>中魏国的资料

展开全部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逝后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武皇帝。

魏朝,计曹操共6帝。

占据北方。

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

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曹魏的兴起 175年 曹操被举为孝廉,授洛阳北部尉,再改任顿丘令,后被征召为议郎。

184年 汉灵帝封曹操为骑都尉,在颍川一带镇压黄巾起义。

因军功升迁济南相。

187年 曹操得罪权贵,被降为东郡太守,于是称病辞官。

188年 曹操被任命为拱卫京师洛阳的西园典军校尉。

189年 董卓入朝专权,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拉拢,易名出关,中途被捕,后被释放,至陈留招揽义兵,准备讨伐董卓。

十二月,曹操起兵于己吾县,兵卒五千人。

190年 正月,各路诸侯响应号召同时起兵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任奋武将军。

二月,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

诸侯联军观望不前,唯曹操孤军奋战,败于董卓部将徐荣,曹操中箭伤,力战得脱。

诸侯联军分崩离析后,曹操拒绝袁绍拉拢,开始独立发展势力。

191年 曹操引兵于东郡,大胜黑山贼白绕于濮阳,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192年 春,曹操剿灭黑山贼和匈奴于夫罗部。

鲍信等人至东郡迎曹操领兖州牧,曹操进兵攻打黄巾于寿张之东。

冬,曹操收黄巾军降卒三十余万,号为青州兵。

袁绍袁术兄弟不合,公孙瓒协助袁术,命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曹操与袁绍合力攻打三路军马,获全胜。

193年 春,曹操屡胜袁术,袁术败走淮北,至夏,曹操还军定陶。

秋,曹操军征讨陶谦,连续攻下十多座城池,陶谦守城不敢出战。

194年 春,曹操父亲曹嵩被陶谦杀害,曹操欲报杀父之仇。

夏,曹军进攻徐州,纵军屠杀数万人,攻拔襄贲。

吕布与张邈、陈宫等攻打曹操,曹军调头与吕布大战,不敌吕布骑兵,惨败,曹操被烧伤。

曹军与吕布军对峙百日余,吕布军粮尽退兵。

九月,曹操回军鄄城。

十月,曹操军至东阿,当年蝗灾频乱,军粮奇缺。

195年 春,曹军袭取定陶。

夏,曹操用伏兵之计大破吕布军,吕布投靠刘备。

八月,曹操军围雍丘。

十月,汉献帝拜曹操为兖州牧。

十二月,攻破雍丘,张超自杀,曹操夷张邈三族。

后张邈亦被杀,兖州平定,曹军东略陈地。

196年 春正月,曹操军攻取武平。

曹操遣曹洪西迎汉献帝,因兵乱未成。

二月,曹操进军讨破汝南、颍川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郡、保曼等,汉献帝拜曹操为建德将军。

六月,汉献帝假曹操节钺,录尚书事。

九月,汉献帝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曹操迫使汉献帝迁都许,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总揽朝廷军政大权。

十月,曹操征讨杨奉。

曹操让大将军与袁绍,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

曹操开始屯田。

刘备军被吕布打败,曹操收纳刘备。

197年 春正月,曹操攻打宛城,张绣投降,后又反悔,与曹军交战,曹军战败。

曹操引兵还舞阴,后击破张绣军,归还许都。

袁术欲称帝,曹操出兵与袁术军交战大胜;后数遭刘表、张绣军侵袭。

十一月,曹操亲自南征到宛城,胜刘表军,攻取湖阳、舞阴。

198年 春正月,曹操回军许,初置军师祭酒。

三月,曹操军围张绣于穰。

五月,刘表遣兵救张绣,曹军前后受敌,于是深夜凿险为地道,过辎重,设奇兵,大破张刘联军。

吕布部将高顺打败刘备,九月,曹操亲征吕布。

十月,曹军屠戮彭城,围攻下邳。

曹操用荀攸、郭嘉计策,决泗、沂之水灌城,一月有余,下邳城破,曹操处死吕布、陈宫等人,收降臧霸等将。

199年 四月,曹操进军临河,大破眭固等人。

八月,曹操进军黎阳。

九月,曹操返回许都,分兵守官渡。

十一月,张绣投降,被封为列侯。

十二月,曹操兵发官渡。

庐江太守刘勋率众降,封为列侯。

刘备与董承等人密谋,背反曹操,曹军刘岱、王忠部攻打刘备失利。

200年 春正月,董承等人暗中谋害曹操,失败后被处死。

曹军东征刘备,获胜,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收降关羽、俘获刘备家小,返回官渡。

二月,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等人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袁绍引兵亲至黎阳。

四月,曹军北救刘延,从荀攸计策,于白马大胜袁绍军,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

袁绍军渡河追击曹军,曹操在延津南用辎重诱敌的计策大破袁绍军,斩杀文丑,还军官渡,袁绍军进保阳武,关羽回归刘备阵营。

八月,袁绍曹操联营数十里对峙,袁绍军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曹操也做土山地道相应。

孙策乘官渡战局动荡,意欲偷袭许都,未出兵即为刺客所杀。

曹操用荀攸计,派徐晃、史涣焚毁袁绍运粮车队。

十月,袁绍遣车运粮,派淳于琼等五将领兵万余人护送,宿袁绍营北四十里。

袁绍谋臣许攸投奔曹操,献计烧粮。

曹操自领步骑五千人夜袭淳于琼部,士卒皆殊死战,大破袁绍军,斩杀淳于琼等将。

袁绍派遣张合、高览攻打曹操大营,张、高二将闻听淳于琼部被击破,投降了曹操,袁绍军大败,袁绍与长子袁谭等人仓皇北逃。

201年 五月,袁绍病死...

曹操的历史故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

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

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

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

由於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

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

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

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

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

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纂汉自立。

曹操死於公元 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他是魏国的奠基人。

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着作和《蒿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

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说曹有十,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

着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

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

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

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有着重大贡献。

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诗风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

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例如《薤露行》、《蒿行》原是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

《步出东门行》原是感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

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馀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

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

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

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无可奈何。

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

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

《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

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

曹操诗文辞简,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家庭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曹操像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

《曹操传》全攻略

前言: 本攻略主要介绍发生事件、宝物获得、单挑事件,对战术介绍较少,因为笔者认为人是活的,战术也是,每个人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有自己的战术,有时突破常规思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介绍剧情之前,只想说几点经验以便新手入门: 1.不要孤军深入; 2.敌军多时不要一味进攻,可适当防守一下; 3.用好部队的特效地形(部队能力值最高可达120%); 4.把握好兵种相克原理(弓克骑、猛兽部队,骑克步,步克弓,策克西凉马车、西凉骑兵、猛兽部队); 5.攻击阵形:肉搏兵在前,弓兵在后,投石车再后,军师随机应变; 6.遇到移动力高的敌军,防守排阵时可隔一格放一支部队,这样可防止其绕到你背后; 7.用好特殊技(晕眩、变天、混乱、四大绝技)、特殊人物(貂婵----周围的人每回合会恢复异常状态)和特殊宝物(太平清领道、吕布之弓、方天画戟、双鞭,另外龙麟铠和太平要术是一对不错的组合); 8.勾引敌人的投石车出城来打你; 9.兵种不平衡发展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0.对付石人、木人尽量不要多纠缠,最好瞅准时机杀死召唤他的军师。

★ 颖川之战如以三种情节(奸臣、忠臣和中间路线)通过关,许子将会让你选择升三段或六段或不升,如通过一次则选升一段或不升,通过两次则选升三段或不升.本关尽量将兵营内的恢复用豆拿齐,杀张宝得太平清领道.☆ 第一章 霸王诞生★ 汜水关之战本关关羽vs华雄得皮盾,救出孙坚(战斗结束其不死)他送你古锭刀.★ 虎牢关之战本关不可冲得太前,否则吕布提前杀出就麻烦了.先杀完前面的部队再打吕布,刘备、关羽、张飞分别vs吕布……(无结果).★ 董卓追击战本关走到河边时吕布等伏兵会将你三面包围,可选撤退,如想得绝影,至少得杀死最西面的李儒.想锻炼战术的话本关最好,试一试全灭敌军(冲进树林里先把敌军引出来相对较简单),这时的吕布很猛的哦(尤其是一开始选升六段的)!★ 青州黄巾讨伐战上一仗太辛苦,本关放松一下,战斗结束得漆黑道袍(战前听荀彧叔侄的计策)或飞龙道袍(战前听典韦的计策).★ 徐州复仇战第八回合刘备军加入战场,可选择放弃或继续进攻,战斗结束均可获得"白银铠"。

★ 濮阳之战典韦vs张辽(无结果),吕布亲自上阵后可选择撤退或继续,无论选哪种,全灭敌军后(稍难)均可得"李广之弓",但选撤退又未全灭敌军则下面要打濮阳之战(二)。

★ 濮阳之战(二)本关最好分兵进城,如全灭敌军则得连环铠且不进入濮阳之战(三),否则进入濮阳之战(三).★ 濮阳之战(三)本关敌人全出城后,城内富商会作内应(打得太快就没这剧情了),战后选放商人一马得吕布之弓,否则得3000金.★ 献帝救出战与献帝会面后选"全灭敌军",献帝脱困后会送"圣者宝剑",选"护送"得"黄金铠".★ 张绣讨伐战典韦vs胡车儿(无结果),此仗典韦易阵亡,让典韦装备"太平清领道",防止贾诩用"毒烟",派两人堵住上下两个营门.杀死胡车儿可得"飞龙道袍".(注意:仅曹操脱困不行,需和典韦一起逃至西营门外才行).典韦死后得"凤凰羽衣".★ 袁术讨伐战战斗前选择向刘备借粮或不借,选前者得芭蕉扇,风车轮,选后者多得一个印绶(但回合数减为12回合)。

★ 张绣讨伐战(二)本关一进城伏兵即出,可以选择撤退或是继续进攻.进攻最好不要从正门进,可选择上下缺口之一进入;选撤退在你逃的路上会有几队伏兵.★ 徐州救援战一上来选择救夏侯敦刘备即入城,选救刘备,刘关张三人会支撑至撤退.杀臧霸可得"没羽箭".★ 吕布包围战本关建议东边先突破后不要孤军深入,否则容易被围歼(尤其是夏侯敦).曹操vs侯成得皮制马铠,vs貂蝉(无结果);夏侯敦vs魏续(阵亡),夏侯渊vs宋宪(阵亡),杀高顺得铜盾;击退吕布得方天画戟.☆ 第二章 河北之争★ 徐州入侵战本关向右攻城,击退糜竺后,下面山上的伏兵会自己出来,关羽也会出城寻兄,如向下打,则引出伏兵,关羽不会出城,关羽vs张辽(无结果).★ 白马之战本关简单,选不选关羽出战差不多,关羽vs颜良得豆袋.★ 延津之战选关羽出战,关羽引文丑等三人进入包围圈,否则引一队敌军进入包围圈,关羽vs文丑得白银盾.★ 官渡之战选杀许攸,官渡派援兵防守乌巢;选择不信许攸,打起来累一点;选奇袭乌巢较简单,敌军防御力会下降,乌巢守军混乱.许褚vs张颌(张颌投降),杀高览得皮手套,杀淳于琼得铜盔,战利品金火罐炮.★ 仓亭之战本关选不救许褚诱敌深入较简单,敌军混乱后尽量先杀后面的先清醒的敌人,防止他们逃跑.有胆量的人可选救许褚,练练战术.战利品:风神盾.★ 穰山之战张辽vs赵云(无结果),夏侯渊vs龚都(阵亡),张颌vs刘辟(阵亡),战利品:印绶.★ 黎阳之战本关敌军较分散要边走边打,节省时间.因为后来会有三队兵马来增援,全灭要花不少时间一般要到最后两个回合才能完成任务.杀逢纪得七星剑.选继续进攻得战利品:印绶.★ 邺城之战选听从辛毗,保其不死至城门打开,在外城敌人全灭之前或整个城内敌军总人数大于四人时派人至内城边打开城门(此时辛毗也必须没死),杀死内城审配得五火神风扇,否则其自焚,得不到五火神风扇.战利品:印...

曹操的简介和评价分析,400字就够了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

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

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

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

由於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

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

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

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

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

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纂汉自立。

曹操死於公元 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他是魏国的奠基人。

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着作和《蒿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

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说曹有十,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

着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

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

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

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有着重大贡献。

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展开

谁能为我具体说明三国时期高顺的陷阵营。

展开全部当然是虎豹骑了三国中曹操的特种部队——虎豹骑(ZT) 正在看侄子的漫画《龙狼传》,有个情节是曹操一个骑兵部队的一个小卒竟然可以抵挡的住武圣关羽的青龙刀,这个骑兵部队其实就是鲜为人知的、《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的曹操精锐部队--虎豹骑,漫画固然是漫画,但虎豹骑这个组织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故现收集来一些资料,和大家分享。

一 关于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

可能是这支部队太重要了,曹操对它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以至于这样一支重要的部队,记载竟然比青州军还少。

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三国志》中的只字片语中一窥虎豹骑这支神秘部队的战斗力。

首先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真、曹休和曹纯。

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

《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 其精锐可见一斑。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虎豹骑的战绩吧。

首先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接着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

几乎每一场战役,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这种使用方法有点类似于李世民的玄甲精骑。

后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虎豹骑最后一任统领曹纯死后,曹操召开会议选新统领,结果在会议上曹操说:“曹纯的才干有谁能比呢?难道我不可以亲自当选么?”于是就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

呵呵,曹操恐怕是觊觎虎豹骑部队指挥权很久了吧。

二 建安三年三月,也就是公元一九八年三月,曹操在春耕结束后,率领已备军多时的青州军,第三次南下讨伐宛城张绣。

历史上,这次讨伐也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现在多了曹昂这个不稳定因素在军中,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曹昂与曹操同在中军,中军由一千虎豹骑与四千青州精兵组成。

说到虎豹骑,这支三国中让人闻风丧胆的铁血骑兵向来以能打硬仗著称。

史书上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曹昂想想都可怕,“百人将”只能做虎豹骑的小卒,“天下骁锐”可真是名副其实。

若论单兵之勇,估计也只有许褚的部曲“虎卫”能与之一较长短了。

(许诸“虎卫”的记载:“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

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

”既为侠客,技击之术自然不凡。

) 再看看他史上的三次战绩:《三国志》中官渡战后,“纯麾下骑斩谭首。

”短短这一句话,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你联系《三国志》的上下文就会明白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仗。

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虎豹骑在史书中极少的几次露面几乎全是硬仗)。

“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千里奔袭,攻之能克,机动力和战斗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蹹顿可是号称“冒顿”再世。

“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

进降江陵”,可见演义中的追赶刘备那支“五千铁骑”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骑。

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被这支“强弩之末”的军队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

其天生的快速能力展露无遗,这是刘备没有想到,而尤其令刘备感到震惊和恐惧的是,他们在如此急行军后还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虎豹骑在三国史中与另外几支精锐部队——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袁绍帐下麹义的“先登死士”、吕布麾下高顺的“陷阵营”、曹操麾下夏侯敦和徐州陶谦的“丹扬兵”、西凉马韩的“西凉铁骑”以及将来蜀汉的“白耳兵”、诸葛的“无当飞军”——齐名。

但是从唯一的一次与“西凉铁骑”的战斗中还是可以看出,虎豹骑是三国当之无愧的王牌之师。

史载曹操征马超一战中,“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

”可见出战的正是虎豹骑。

因为有后面这一句“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

”,这五千铁甲就是虎豹骑(骑兵已经是难得,这样的精锐铁甲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能大破西凉铁骑一方面是曹军“轻装步兵”青州军顽强的拖住了敌人,为“虎骑夹击”争取了时间,但根本上还是他强大的战斗力决定的。

“大破”之余,还能阵斩二将,实力何等强悍。

按以上的信息,所以我认为虎豹骑最强!

三国志中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 曹仁曹洪曹纯是什么关系?

展开全部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的大族。

但是曹氏自曹腾以来,门第兴盛,多在朝廷和郡县做大官。

由于曹腾深受大将军梁冀和汉桓帝信任,养子曹嵩做过太尉;弟弟曹褒官至颍川太守,曹褒儿子曹炽官至侍中、长水校尉;另一个堂侄曹鼎官至尚书令。

反观夏侯氏,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祖上没人做过官,只算得一方土著地主,不列宦籍(官员单独列一个户口册)。

曹氏虽然是依靠曹腾当宦官发迹,但是在士大夫中口碑不错,在家乡也不骄横,因此夏侯氏开始向曹氏靠拢。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一说就是夏侯家过继给曹家的,出自于裴),为了寻求发展夏候氏联合了曹氏家族。

按推断,曹操和夏候敦、夏渊候可能也是同族兄弟,曹操辞职在家,夏侯敦、夏侯渊与曹操相交。

曹操因得罪朝中权势被寻隙,夏侯渊代替曹操入狱,夏侯渊后来取了曹操的小姨子(丁氏)为妻,二人成了连襟,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娶曹操堂侄女为妻;曹操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夏侯敦的次子夏侯茂,这样曹操与夏侯敦也成了儿女亲家,两家的联系更加紧密。

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敦、夏侯渊率先来投。

曹操当时行(即临时代理)奋武将军,以夏侯敦为司马,夏侯渊为别部司马。

夏侯敦和夏侯渊之所以受到曹操的重任,不仅仅是因为姻亲关系和同乡关系(在古代,同乡关系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很被人们看重,顺带一句,典韦和许褚都是曹操同乡),还在于他们自身有相当的政治或军事才能。

而曹仁和曹洪是曹操在曹氏宗族中的堂兄弟,有些人说曹腾是太监,无后,曹仁和曹洪不算是曹操的兄弟,其实在汉代宗族意识很强的,即使曹嵩是过继来的,但他是曹腾的儿子,也就是曹家的家主,只要是曹家的人都得服从他领导。

后来曹操起兵,曹仁和曹洪也是第一时间带了族人来帮助曹操。

所以说 曹仁和曹洪是曹操是堂兄弟这一说法在古代是认可的。

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从祖弟),三国曹魏名将。

跟从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

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从弟,三国时曹魏名将。

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曾任曹洪为蕲春长。

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并大呼“可无洪,不可无公”,因此,曹洪后来也得到曹操的重用。

曹纯,字子和,是曹仁之弟,曹操之堂弟。

是曹操部下精锐部队“虎豹骑”的统领者之一,因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颇有功绩,被加封为高陵亭侯。

死后谥曰威侯。

曹纯擅战,甚得人心,为人重纲纪,不失理智,好学问,敬爱学士,闻名天下。

因此,按照古代的礼节,曹操和夏候敦、夏渊候虽然可能也是同族兄弟,但在历史上是作为两个家族的,曹仁、曹洪和曹纯即使可能和曹操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根据宗族意识他们和曹操的确算是一个家族的人。

曹操的精锐部队都有哪些?

展开全部 曹操的精锐部队有; 骑兵虎豹骑,黄巾军,骑兵部队,步兵。

1,虎豹骑。

关于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

可能是这支部队太重要了,曹操对它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以至于这样一支重要的部队,记载竟然比青州军还少。

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三国志》中的只字片语中一窥虎豹骑这支神秘部队的战斗力。

2,首先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真、曹休和曹纯。

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

3,《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扩展; 1,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接着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

2,据《后汉书》曹操的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叫“霸府”,军队分三部分:中央军(姑且这么说,不是国民党的)、地方军、屯田军。

地方军是州郡的守军,屯田军是边防军。

中央军分内外两军,外军实际上是驻守在外但受曹操直接指挥的,中军称武卫营,是京城及皇宫的禁卫军,是曹操的直属部队,通常10万左右。

中军的中军就是虎豹骑,是最核心的精锐,一部分保卫曹操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宫,统领多由曹操亲属统领,称领军将军,曹仁、曹纯都当过虎豹骑的领军将军。

例如《魏书九 夏侯曹传第九》说曹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其他资料也很多,这个虎豹骑的确是存在的,而且肯定是曹操最强的军队。

3,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是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的,称其为“虎豹骑”是因为他的战斗力极强,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

虽然史书记载不多,《三国志》只在《武帝纪》和《诸夏侯曹传》有过记载。

说他是曹操的精锐部队是有依据的,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夸张一点来说,在普通部队中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战斗力之强是三国部队中顶尖的。

4,“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据《三国志》中记载的仅有曹真、曹休和曹纯。

曹操派自己最信任的曹氏将领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可见其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这是曹操的一支嫡系精锐,也可以算是曹操的“王牌军”。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