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亚当兄弟式家具

中梁壹号院的建筑风格是什么样子的?

20世纪建筑思想急剧变化,英国的风格从简,现代建筑占主流,而后现代建筑却并没有开始流行,其实后现代建筑变化本来就不多,最近英国一些新的建筑开始流行解构主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里布金斯设计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解构主义也是西方的潮流,但是没有一台巨型计算机是很难精确计算及表达每一处细部的。

圣保罗大教堂 Sallo Paulo cathedral 1666年一场大火将原有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毁于一旦。

现存建筑是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营建的。

工程从1675年开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费了75万英镑。

为了这一伟大的建筑艺术杰作,雷恩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又称不列颠博物馆,位于伦敦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博物馆之一。

这座庞大的古罗马式建筑里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

大英博物馆初创于1753年,1759年对外开放。

现有房屋为19世纪中叶所建,共有100多个陈列室,面积6,7万平方米。

原来主要藏书,其后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迄今共藏有展品400万件。

大英博物馆整日免费开放。

白金汉宫 Buckingham Palace 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王宫,位于伦敦最高权利的所在地----威斯敏特区。

东接圣·詹姆斯公园,西临海德公园,是英国王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王宫初建于1703年,白金汉公爵、若曼底公爵和约翰.谢菲尔德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公馆,并以白金汉公爵的名字命名。

白金汉宫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展,现已成为一座规模雄伟的三层长方形建筑。

外国的国家元首和政界首脑访问英国时,女王就在宫院中陪同贵宾检阅仪仗队。

白金汉宫前的广场中央屹立着有伊丽莎白二世的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镀金雕像的纪念碑。

国会大厦及大本钟 Capitol and Big Ben 国会大厦是白厅大道上最醒目的建筑也是英国君主政体的象征,哥德式的建筑群,壮丽中带有古典风韵,气势磅礴。

现在所看到的国会大厦其实是伦敦最新建的宫殿。

1834年,一把大火烧掉了整座原来的西敏宫,仅留下一座只剩屋瓦的西敏厅,之后花了12年的时间才建成现在的规模。

改名国会大厦之后便成为伦敦的政治中心,国会议员的开会场所。

伦敦塔桥 Tower of London bridge 这是泰晤士河上诸多桥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

塔桥以两座塔做为基底,采用哥特式厚重风格设计。

当大型船只要通过时,全长270公尺、重约1000吨的桥身会慢慢打开成“八”字状。

以前塔桥利用水压以蒸汽做为开关的动力,1976年起改用电动控制。

西敏寺 Agile temple of west 双塔耸立的西敏寺,正面看起来非常壮观。

“西敏寺”一名源自西元970年,一群圣本笃教会的修士在当时伦敦市,、修建修道院教堂,从此留名至今。

历代国王的加冕仪式、婚丧喜宴及国家大典等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甚至连王室的坟墓也几乎都设在这里,此外,去多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墓碑或纪念碑也设在教堂内.◎ 乔治亚风格(Georgian) 古典文艺复兴传统 欧洲各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意大利在15世纪,法国在15世纪后叶,英国在16世纪)是形成美国文艺复兴的深刻背景,虽然各国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渗入本国的灵气与思想,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古典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在别墅风格的体现上均具备对称、平衡和细部装饰精美等特点。

在这一时期,西欧对美国别墅风格的影响是明显的,也是在这一时期,欧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上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最强大的地区,属于这一传统的风格有乔治亚风格、亚当风格。

英国别墅强调门廊的装饰性,比较“讲究门面”。

乔治亚风格 在英国殖民国家中整整流行了一个世纪(18世纪),它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传入英国后派生出来的,并秉承古典主义对称与和谐的原则,是对美国最有影响的一种风格。

它的特征为:A、正立面常有古典门廊;B、廊檐下有长方形团排列,屋檐上有齿饰;C、窗户上下成对,分割成许多小网格(9到12个),通常窗户也是5列,为中央对称;D、大门常有长方形雕花组成排列图案,门梁 上有竖向排列的长方形花纹。

有五种形态:侧山墙;双折线屋顶;四坡屋顶;中央山墙;常作为城市住宅。

◎ 亚当风格(Adam) 亚当风格是乔治亚风格的发展与精华,在美国东北部极为流行,它吸取了亚当兄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研究成果。

与乔治亚风格相比,屋檐齿饰加长,正门上方加了一个半圆形或椭圆形气窗,墙面窗户有装饰窗修饰,其余的特征和形态与乔治亚当风格几乎一致。

◎ 英国民居风格(Postmedieval English) 美国本土上除印地安人住宅外,最早的当数中世纪后英国民居风格了,这类建筑首先由英国人在美国东北海岸最富饶的地带兴建,多数为木结构,能保存下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外型单调。

其建筑特征是:A、 陡峭的侧三角形屋顶,屋檐几乎无装饰;B、木板大门,斜网格窗,显眼的精制的大烟囱。

它有两种形态:两层木屋,中央烟囱(北方);两层砖屋,两侧烟囱(南方)

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有什么异同呀 ?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

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

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巴洛克风格又分多种,主要是文艺复兴后为教皇建筑形成的一种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后,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更纤细!更偏重一点欧洲宫廷风格,多运用贝壳的曲线! 洛克克艺术是巴洛克艺术的瓦解、颓废时期,盛行与路易十五时代,又称路易十五式。

补充一楼的,洛克克艺术常富有轻巧、优雅的运动感,绘画中人物形象具有飘逸性、谐噱性。

巴洛克大方、庄严,有海洋的气势、闪耀珍珠的光芒,线条有一定规矩的;洛可可细致、繁琐,像到了精致可爱丰富的大花园,更人性化,或者说比巴洛克更女性化。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

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涡券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

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

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欧式风格分为几种,其中的巴洛克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

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装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国壁挂,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

另一种是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

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右图)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

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

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

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

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

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

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

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9之感。

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

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人民广场,是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围设有雕像,布置绿化带。

在放射形干道之间建有两座对称的样式相同的教堂。

这个广场开阔奔放,欧洲许多国家争相仿效。

法国在凡尔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

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右图),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