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广黄家具

广东省广兰美式家具质量怎么样?家具品牌纯正吗? 爱问知识人

(一)历史 明清时期的海黄老家具,本身存世量已是很少。

中国对明清家具研究最权威者王世襄老先生,其在《明式家具研究》书中所罗列、分析的家具,是以苏作(苏州制作)为对象的。

确实,历史上虽有苏作、京作、广作等流派,但由于受江南浓厚文化底蕴的浸淫、熏染,苏作家具无疑是明式家具最具代表、最有品位者。

如果现在还要收藏这类家具,那么无异于寻找凤毛麟角,它仅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或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看见。

芮谦所著《故宫收藏131件黄花梨家具》中,我们仍无法确定其是否全部为海黄制作,并不排除有越黄(越南花梨)甚至用草花梨(指缅甸老挝等国花梨)的产品。

王世老前些年以象征性的50万美元,卖给上海博物馆的70余件海黄老家具,是他一辈子才积攒的。

2006年9月21日,旅居海外的曾佑和女士把丈夫(第一本花梨家具《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作者艾克)收藏的7件花梨家具捐给了北京恭王府。

此外,还有一部分早在解放前就流到了美国、欧洲等地,比如美国加州还有一个纳尔逊博物馆,就专门收藏这类家具。

有的则被港澳台爱好人士所珍藏。

比如台湾学者洪光明所著《黄花梨家具之美》,总共介绍了47件被私人所藏的家具(有些明显有越黄痕迹,比如第38页所列的圈椅)。

因此,在国内仅有屈指可数的部分,也是在藏家手中。

退而求其次,如何? 广作的明清海黄老家具,还是有一定数量,且性价比相对高。

海南岛(八十年代前是广东省的一个地区)目前还能看到一些踪迹:一部分是在海口市的一些商业广场和古玩城,一部分则仍在海南一些县市的商人和老百姓家里。

品种有八仙桌(包括六仙桌、四仙桌)、圈椅、太师椅、官帽椅、小姐闺房椅、书桌、香台、案几等。

这里特别要介绍两种民间家具,它们很能体现海南民俗特色,那就是四出头小箱柜,俗称米柜、钱柜。

据海南黄花梨研究专家张志扬考证,它通常是家里存放贵重物品的箱柜,不可能为锁住百把斤米谷,而耗时耗工地选用昂贵、稀缺的花梨来制作如此复杂、拙朴的家具。

还有一种是休闲躺椅,它是“文革”时由广东、上海、福建来的知青传入。

它们虽然不在明式家具范畴,但仍有收藏、使用价值。

比如米柜经整修后,可改作床头柜、灯台、盆景台等。

躺椅则随时可用,在北京被当做上层休闲人士奢侈的时尚用品。

尤其是其中品质好的,更有收藏价值。

笔者在海口市海黄制作名家冯云天的作坊,看到一张正在整修的躺椅,当即收藏。

当修整、打磨(交代不要烫蜡,一烫蜡,辛香味就大减。

遗憾的是市场上绝大多数海黄家具都上过蜡,为的是追求色泽更艳、纹理更显)后,通体是紫油梨一木制作,鬼脸相接,紫光幽幽,暗香浮动。

夜晚一躺上去,便在幽香中安然入睡。

其制作水平极高,把色泽、纹理相同的整合一起,有序排开,造型端庄,结构精巧,线条流畅,透出卓尔不凡的气质。

这令人无限感念:即使在纷乱的文革年代,仍有这种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理想者。

这样的躺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明式家具摆放一处,其典雅之气不遑多让。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充分展现海南地理优势,即用料大方、形体略粗,当然较之苏作,略逊飘逸和灵动。

对这些遗存的老家具,大致也可分为两种。

一是海南当地工匠所做,相对粗俗。

这类东西,很多已被拆解作原料了。

还有一种则相当文气,不逊于大陆的工艺。

这是由于:海南岛原先大部分民众由福建移民过去,这些人不乏有能工巧匠者,如琼山县的雕刻相当精细,有莆仙木工的明显痕迹。

还有崖城府(今属三亚市)、琼州府(今属海口市)等地,文化昌盛,许多从大陆返乡的富贵人家,带来了工匠、工艺,他们所使用的家具,也是沿用典型的大陆明清款式。

还有一部分是本岛官吏、商贾、地主,从大陆购买广式、苏式家具。

比如笔者曾珍藏过的两张八仙桌,一是约清代中期的雕花大贡桌:8*8cm支腿脚刻回纹,雕花细腻(寓有花开富贵、诗书传家、五谷丰登之意)、罗锅枨起阳线。

该桌整张用一棵紫油梨制作,既高且大,展现了大清国强盛时期的霸气和厚重,又有神前贡桌的庄严、吉祥。

二是约清中期仿明式地网格桌:束腰、冰盘沿、罗锅枨、内翻马蹄,也是整张一棵黄红油梨制作,做工简洁,透出一股明代文人的书卷气。

而另一款圈椅,靠背及扶手形状略为逼仄,不及苏作舒展。

这大概就是抄袭不到家的缘故吧。

谈了历史价值,还有两点可一并介绍。

一是可否确切断代?而是有否新作顶旧?老家具不像字画,上面题有年代,绝大部分未留制作时间;也不像瓷器,可以通过窑址发掘,刮取一些原料下来,作碳十四分析(前两年外国有一个买家买下一幅疑似达·芬奇的画作,经科学测定其纸质、涂料,就分析出较具体年代,最后认定是达·芬奇工作室的作品)。

另外,家具的制作工艺,尤其是常见品种的基本形式,往往延续数百年而无大变化。

比如明式家具中的交椅、扶手椅、灯挂椅,肯定是宋代就有了定型。

新作顶旧更不合算。

大凡文物,都有故意做旧,以假乱真。

唯独海黄老家具,没人愿意做旧。

这是因为“面粉更比面包贵”。

当今能用做家具的海黄老料,动辄每斤数千元,假如用如此贵的老料...

如何辨别红木家具

红木家具以高贵而又可普及的特殊身份,二百年来占领了中国古典优质木材家具的市场,并广为酷爱红木的收藏者青睐。

那么该如何辨别红木家具?笔者走访了红木家具的行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别,而且比想像中容易些。

首先是式样,红木不管追摹紫檀还是黄花梨,它都不可能与其完全一样。

如果理解了紫檀黄花梨家具的精髓,红木家具很难与其相符。

红木不如紫檀、黄花梨木性稳定,抽涨厉害,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极大,有时令人不可思议。

红木几乎没有人用来作圆形笔筒,原因是无论干燥与否,历经一冬一夏,它准会开裂变形。

所以,我们常见的木质笔筒不是黄花梨就是紫檀,绝不会是红木。

用红木旋出一个圆形,无论外圆还是内圆,它马上就会变形,成为椭圆,而紫檀、黄花梨不会。

留心一下各种圆型瓶托木座,就会知道这点。

其次红木硬度比黄花梨高些,但韧性差,怕撞击,故老红木家具时有榫头断裂的。

在雕刻时,粗犷圆润尚可,过于精细就会发生崩茬断裂。

古代工匠深知红木这一特征,故老红木家具不做或少做精细雕工。

凡雕工均以圆润为主,扬长避短。

再则红木分类比较复杂,它比紫檀的分类还要微妙。

科学上尚无法做出判断,只是古家具行业内口头分类,而且南北地域存在差异。

另老红木式样古拙,色泽油红,纹细清晰,硬度高而光泽好。

包浆好的家具,有黄花梨的风采,尤其有些局部十分难分辨。

观察细部,常可看见类似刮净鱼鳞的鱼身纹理,称之鱼皮纹,而黄花梨几乎没有鱼皮纹。

如果一件家具上有大面积的鱼皮纹,定是红木无疑。

老红木的纹理流畅,纹理间隙较大,棕眼细长。

打磨如果到家,年久使用得当,光泽极好,用光可鉴人形容毫不过份。

新红木与老红木相比,有红木的基本外观,只是肉眼观之,表面略显粗糙,有永远打磨不细的感觉。

再有,新红木颜色较老红木颜色淡些,使得很多人与黄花梨常常混淆。

新红木的家具式样往往都晚,晚清至民国最多。

红木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后期,几乎霸占了名贵家具的市场,直至民国。

直至现在,红木家具仍是时尚潮流,人们仍把拥有红木家具视为不单是财富,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红木(古典)家具是大宗商品,少则上万,多则几十万甚至更多,因此,选购这类商品时,人们往往更要货比三家。

一套红木沙发的价钱一般至少在5000元左右。

请告知下清朝时期的家具有哪几种

清代家具的分类1、床、宝座。

主要有架子床、罗汉床和宝座,比较明式的多,其风格与明式大不一样。

2、椅、凳、墩。

种类与明式大体相似,造型及装饰风格却不同。

3、桌、案、几等承具。

4、屏风。

清代屏风种类齐全,主要有插屏、挂屏、围屏、座屏等,从而更能体现清式家具的风采。

5、柜、格、箱、架。

风格与明式大不相同,明式以光素为主,清式有华丽的花纹,或雕刻、或镶嵌、或金漆彩绘,很少有光素的。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