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日本和室家具
日本古典家具风格是什么样的
因为日本的传统居室是“和室”。
也就是地板是榻榻米草垫的木造结构的小屋。
所以,房间内除了榻榻米和一个大壁橱以外,很少有大件家具。
顶多有一个小炕桌,几个棉座垫。
墙上一幅挂轴字画,旁边摆一个小花瓶插一枝花。
传统的“和室”即便是有家具,也都是没有“腿”的家具。
因为榻榻米是软的,有腿的家具会不稳定,另外,日本多地震,所以有腿的家具也容易倒塌。
在日本古代,有些经济条件的家庭会有“桐木柜子”日语叫做“桐箪笥”,类似于“五斗橱”。
现在卖华艺和室定制家具好吗?挣钱多吗?
提起日式家具,人们立即想到的就是榻榻米,以及日本人相对跪坐的生活方式。
大和民族的低床矮案,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日式 家具和日本家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日式家具只是指日本传统家具,而日本家具无疑还包括非常重要的日本现代家具。
传统日式家具的形制,与古代中国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而现代日本家具的产生,则完全是受欧美国家熏陶的结果。
中国人的起居方式,以唐代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
唐代以前,盛行席地而坐包括跪坐,因此家具都较低矮。
入唐以后,受西域人影响,垂足而坐渐渐流行,椅、 凳等高形家具才开始发展起来。
而日本学习并接受了中国初唐低床矮案的生活方式后,一直保留至今,形成了独特完整的体制。
唐之后,中国的装饰和家具风格依然 不断传往日本。
例如日本现在极常用的格子门窗,就是在中国宋朝时候传去的。
可见日本文化受中华文化影响之深。
明治维新以后,在欧风美雨之中,西洋家具伴随着西洋建筑和装饰工艺强势登陆日本,以其设计合理、形制完善、符合人体工学,对传统日式家具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传统家具并没有消亡。
时至今日,西式家具在日本仍然占据主流,而双重结构的做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一般日本居民的住所,客厅、饭厅等对外部分是使用沙发、椅子等现代家具的洋室,卧室等对内部分则是使用榻榻米、灰砂墙、杉板、糊纸格子拉门等传统家具的和室。
和洋并用的生活方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全西式或全和式都很少见。
日本传统室内的特征
文化创造的本质是发现、选择、吸收和创造。
同处东亚的日本与中国有着一衣带水的特殊的地缘关系,在深受中国唐代建筑风格影响的同时,日本人以强烈的好奇心与对外来异质文化的宽容而非排斥地兼容吸纳,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建筑特色。
从神社到住宅府邸,从茶室到枯山水式的写意庭园,无不体现出这个岛国民族独特的创造力。
尤其是日本传统建筑室内中所蕴涵的自然生态观,我们应从中寻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这里的“自然”,既包涵了自然的物质因素,也包涵了自然的精神因素,包括建筑室内空间中的自然品质、自然美及其暗含的哲理。
一般来说,传统的住宅建造材料通常是该地区最容易获得的原料。
石头资源丰富的欧洲与树木资源丰富的日本,其住宅建材的不同显然是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的缘故。
而日本的住宅由于结构体即为室内,这种建造法的原因导致了日本和式住宅与和式室内的关系密不可分、一脉相承。
所以,日本的室内史即是住宅史,这与欧洲有着很大的不同,此亦是笔者在本文开头应特别指出的。
一、日本传统建筑室内的演变 日本的古代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全面、深刻的影响而发展起来。
日本最初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本文字的产生和形成是在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后开始的。
英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帕瑞克·纽金斯说:“当我们研究日本建筑时,我们发现,正如许多建筑艺术史实中所述,日本建筑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
”事实上,作为一种全新文化的注入,日本在公元1世纪时就已经接受了典型的中国南方建筑形式,尽管它存在不少缺陷,但由于适合日本群岛的环境气候条件,仍然被沿用下来。
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布局方式以及城市规划思想等(如日本古都奈良的建筑规划就与我国西安古城的布局几乎如出一辙),使日本建筑技术出现了飞跃。
这时,日本一方面模仿中国建筑样式,另一方面将其与自己固有的文化加以融合,逐渐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和样建筑”及“唐样建筑”,同时在居住建筑中逐渐形成了“寝殿造”、“书院造”等一些日本化的型制和“草庵风茶室”、“数寄屋”等一些具有浓厚日本格调的建筑类型。
与中国建筑的宏大壮美相比,日本建筑更加洗练、优雅和素洁,更擅长表现建筑结构的构造美和材料的质感与色泽的美。
此外,在用建筑表现自然美的构思和技巧上,日本建筑似乎也显得匠心独具。
日本的建筑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早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12世纪,即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建筑;中期——公元12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即镰仓、室町时代的建筑;近期——公元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即桃山、江户时代的建筑。
而日本和式住宅的沿革大致经历了寝殿造、书院造、茶室、数寄屋等阶段。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住宅是天平年间建造的近江紫香乐宫的中纳言藤原丰成的板殿。
在那里,用屏风、帘帷、幕布等来划分内部空间。
室内实施了简单的装饰,配置了日用器具,同时设置了椅座与平座,公事时则使用御椅。
约公元552年,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入了中国南北朝和隋唐的传统建筑技术与风格。
从此,佛寺建筑成为日本的主要建筑,其影响遍及宫殿与神社。
在飞鸟时代(公元593—709年),佛寺建筑的布局与形式各异,到奈良时代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既有中国唐代建筑的明显特征,又在向有日本化的型制过渡。
神社是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建筑类型之一,通常以正殿为主体。
正殿一般为长方形或方形,木构架,底部架空,两坡顶,悬山造,正脊上横向安置着一排被称作“竖鱼木”的原木,脊的两端各有一对方木高高挑起,并相互交叉,被称为“千木”。
神社内的柱子、板壁、栏杆等木构件处理成素面,木纹清晰,色泽柔和。
在通往神社的大道上或围栏上,常设有一种被称为“鸟居”的大门,其形式为一对木柱上架设一根两端悬出的横梁,梁下又横穿又一根两端挑出的枋木。
鸟居的形式虽然简单,但比例精妙,姿态朴拙而又轻逸,具有一种特别的冼练美。
到平安时代(公元794—1184年),这个过渡基本完成,在佛寺建筑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样建筑,在贵族府邸中形成了“寝殿造”。
寝殿造形成于平安朝代后期,是仿效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住宅,其有寝所的内部空间除涂笼(泥墙小屋)外没有明确的区分,只在有活动时用屏风、帘帷等加以划分。
而配置的必要的室内用品,则称之为“室礼”、“铺设”,榻榻米也仅在必要的场所铺设。
从镰仓幕府时代(公元1185—1335年)到室町幕府时代(公元1335—1573年),日本地方势力兴起,宫殿、神社、佛寺、府邸逐渐推向全国。
此时,日本建筑一方面继续受中国建筑的影响,同时又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加以创造,日本住宅建筑也开始打破古老的文化,并形成了一种地上铺满榻榻米,顶棚被装修,有角柱、高低搁板与书院的固定建筑样式,这就是书院造建筑。
“书院造”往往在一栋住宅的若干房间内择其一间,做坡屋书房并进行装饰,以适应僧人与武士的生活方式,其室内地板稍高于其它房间,并有香炉、烛台、花瓶成对的...
猜你喜欢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