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泰兴建国家具城

泰兴家具城怎么走?泰兴家具城在哪个位置?

一、精彩的文娱民俗泰州传统的文娱活动,主要有讲、唱、舞、技四类。

讲:泰州的“讲”最典型的是流传于靖江讲吴方言老岸地区的讲经。

经过靖江民间艺人长期口头加工,至清末达到定型阶段。

由于讲经具有可贵的原始性、独特的地方性和鲜明的艺术性,被专家们视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唱:泰州的“唱”主要有三类,一是里下河民间小唱,二是弹唱,三是唱道情。

舞:泰州的民间舞蹈形色多种多样。

如泰兴的“花鼓”,姜堰的“滚莲湘”、“仓龙舞”、“跑马灯”、“舞龙灯”、“河蚌舞”、“牵驴花鼓”,靖江的“荡湖船”、“龙灯舞”、“小狮子舞”、“秧歌舞”等等,而影响最大的当数泰兴花鼓和姜堰的莲湘。

技。

泰州民间技艺性的活动很多,泰兴木偶戏泰兴木偶属于杖头木偶。

再如,兴化大营捏面人、竹泓船艺、孤山泥狗子等民间工艺也长盛不衰。

《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辞典》载:“吴广裕,清江苏泰州人,在乾隆年间以泥塑佛像而得名,曾任宫廷供奉衔,在泰州塑像作品有:净因寺十八罗汉像,粉面彩身,形状类常人,而嘻笑自然,绝无俗气。

”吴广裕在泰州的雕塑作品,除净因寺的十八罗汉外,另有南门关帝庙的二马、二夫,南门板桥内土地庙中的二鬼、二差、二判宫,光孝寺戒坛的二十四诸天像,泰山岳庙的岳飞及岳云像等,其塑工精湛,都是登峰造极的旷世精品。

吴广裕曾被乾隆皇帝授以宫廷供奉职衔,但他生性非官场中人,无拘无束的不羁生活,虽让他一生未露显达,最后竟穷困潦倒地死于这千年古刹净因寺内,但他的雕塑艺术成就却令人瞩目地载入了华夏艺术史册。

二、有趣的节日民俗春节:春节为延续时日最长、最隆重的大节。

旧时正月初一,这一天家庭主人要起五更,点烛焚香,燃放鞭炮,迎接天地神,不焚香不兴开门。

男女老少更换新装,殷实者,皮、呢、绸、缎,以示富有。

贫寒者,外新里旧,以求整洁;妇女儿童、尢重衣着,力求新颖。

饮食很有讲究,晨起,有干丝、果子茶、元宝(糯米圆子)、糕点、生姜等,每道不兴吃完,要存一点;中午,要吃隔宿饭,菜肴皆是除夕烹好的熟菜,意在吃陈粮,年年有余;晚餐,吃面条。

家人邻里见面都说吉利话,如恭禧发财,倍加施舍。

晚间不兴点灯,及早入睡,以祈夏日蚊虫少。

初二,向亲友拜年,新婚夫妇给族长至亲送“果茶”。

初三大早,各户遣小孩去土地庙争送头香。

初一不兴扫地,少数待初五敬了财神菩萨后打扫,且须由外往里扫,意在招财进宝。

初五为“财神日”,店铺一定要开张接财神。

老农则从初一到初十观察每日阴晴,预卜当年人畜五谷吉凶兴衰:一天、二地、三风、四雨、五马、六羊、七人、八谷、九豆、十棉花,以晴为吉。

春节期间,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采,有玩龙灯、舞狮子、唱凤凰、送麒麟,尽兴欢娱。

有民谚曰:“正月里拜年,二月里玩灯,三月种田。

”蒋垛、大泗、白米一带正月三十家家蒸馒头,祝六畜兴旺。

建国后,政府法定3天假日。

机关、学校、群众团体多举行拜会、联欢会、茶话会,相互祝;农村文娱宣传队敲锣打鼓给烈军属、五保户拜年。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俗名灯节。

正月十三起,家家“扯天灯”,名“上灯”,以求合家目明。

这天早上吃汤圆;十八“落灯”吃面条。

民谚云:“上灯圆子落灯面,要吃圆子到明年。

”灯节期间,姜堰东岳庙、都天庙、龙王庙里置屏灯,灯上画“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古典小说人物故事,观众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旧时,乡村还有扯桅灯之风。

即在土地庙前,树十余丈高桅杆,穿上竹篾圈数十道,每道皆以麻绳相系,如龙骨,每圈挂灯笼若干(每户一灯笼),杆端系有铃铛,而后似扯篷帆一般,以兔灯、蛤蟆灯、鲤鱼灯、马灯、八角灯、飞机灯最为孩子青睐。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

清明前十天,各家就忙着“添坟”、祭祖;新媳妇则要给新故老人“上花坟”。

三年满坟时,放鞭炮、插红纸花,以示脱孝。

清明,家家祭亡人,以炒砣粉代肉食。

檐前插柳枝,谚云:“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妇女鬓边还要戴柳球。

插柳一俗原为纪念黄巢起义,现已鲜为人知。

在蒋垛、张甸一带,还有用杨柳叶拌和荞面摊饼的习俗,纪念郑成功抗清。

又说是天神下界看到民间吃树叶会动恻隐之心,不再降灾。

姜堰、兴泰、溱潼一带,这一天有吃冷饭、冷韭菜之俗,以祈长精神,不疰夏;里下河地区兴吃螺蛳肉和孩儿菊(亦名马兰头)以明目。

食用冷饭菜,实从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演而来,本意已被模糊。

是日,看麻将,纸牌的人很多,传云:“清明不看牌,死后没人抬。

”建国后,民间祭扫习俗基本不变,但封建迷信色彩淡化。

立夏:“立夏立夏,妇女戴花”。

是日,妇孺髻根、辫间戴皂荚花,衣襟上挂皂英叶,说是入夏免打瞌睡;不坐门槛,免“疰夏”;娘家要给新出嫁的女儿送凉席、凉枕、扇子、夏布、草帽、澡桶,名为“送夏”;以大秤称量体重,视一年胖瘦。

建国后,“送夏”之风犹存,余皆逐渐消失。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采撷新鲜芦叶(俗名“粽箬”)包裹粽子。

包心以糯米为主,掺以蚕豆瓣、红豆、花生、红枣、火腿丁等,形状以四角为多,还有羊角形、斧头形、菱米形...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