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济南古意家具 尹守连书法

恩,是个很有名的书法家。

尹守连老将军,字石翁。1920生于山东济南,1934年参加革命,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将,后任铁道部常务副部长。

回首峥嵘岁月,硝烟弥漫、戎马一生。阅过人间繁华,心已返璞归真,人生淡泊如水,笔耕不辍。研习行草,运笔洒脱狂放,人称将军书法家。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单位收藏。被中国书画界联合会、故宫博物院、国务院诗书画院、燕京书画院等机构聘为高级顾问。

这儿还有一些他的书法作品。(打开参考资料的网址)

参考资料: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201205&do=blog&id=256299

闻的古义今义是什么?

古:听

今:嗅;听

基本字义

1.听见:百闻不如一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3.听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4.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5.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6.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1]

7.姓。闻一多。

【近义词】听见

详细字义

〈动〉

1.形声。从耳,门声兼表词义,合起来后意思是"门里面的耳朵听到了"。本义:听到心里去了。

2.同本义 [hear]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4.听说;知道 [be told;know]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其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宋·苏轼《超然台记》

想闻风节,望其(袁可立)乘时大展。--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不可得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6.接受 [accept]。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7.传布,传扬 [propagate]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王维《老将行》

8.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

9.报告上级[report]。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10.趁,乘 [take advantage of]。如:闻早(趁早,赶早)

11.闻名,出名 ,驰名。[well-known]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以义闻于东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事闻,神宗震怒,直指锒铛受辱,中丞亦镌秩去,于是始服公(袁可立)之远识焉。--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2.嗅;嗅到 [smell]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13.又如:自不可闻

14.通"问"。古字闻、问同音同义。《礼记·檀弓上》:"问丧于天子乎?" 问本作闻--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询问;问候 [inguire;extend gleetings to]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

〈名〉

1.知识;见闻 [knowledge]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又如:闻见(见闻)

3.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information]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5.声望;威望 [popularity;prestige]

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草野之无闻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济南古意家具 尹守连书法

青州有什么山好玩

1、仰天山,有佛光崖、千佛洞、地下溶洞、望月亭等。

2、云门山,摩崖刻寿、陈抟洞、云门窟、望寿阁等。

3、驼山,驼岭千寻,摩崖巨佛,昊天宫,天池等。

4、逄山,比较原始,只有少量新建设施。

5、柿子沟,原始景区,未开发。

6、黄花溪、泰和寺、天缘谷,新建景区,门票较贵。

7、玲珑山、井塘古村,有北魏崖刻,古村落(电视剧《红高粱》外景地之一)

8、黑山,有刻巨字佛,白衣洞等。

9、峱山,因源自诗经,只能体会古意,附近有管仲墓、四王冢、二王冢等齐国王、臣墓地,

10、雀山,有晏婴井、白云洞、千亩放马场(山顶巨型盆地)等

11、马驿山,实际为马驿门,市区转盘西南角,可体会古意。

12、九龙峪,圣水峪,新修景点,人气较旺。

先说这十二个吧~~还有其他一些~~

关于济南的山

  济南最高的山--华山,海拔197m

  千佛山齐烟九点指的就是周围的9座山,千佛山本身就是泰山山脉的余脉

  齐烟九点: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九点”所指,古今不同。清朝郝植恭在《游匡山记》中曰:“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九”并非确数,泛指山多。今一般是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

  标山

  位于济南城区北部。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标山记》中曰:“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历代多有名人于此建别墅。张养浩的“云庄”,即在标山附近,内有遂闲堂、处士庵、绰然亭(翠阴亭)等建筑。山上之石,层叠如铺,路径平整易登。山巅平阔,明万历年间曾建关帝庙。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钟鼓二楼。楼为石质,四面单檐,柱刻楹联。如今,山下“云庄”早已湮没,山上关帝庙也已坍塌,仅存钟鼓二楼。

  编辑本段凤凰山

  与标山相临,东为“凤凰”,西为“标”。昔日,两山同称标山。张养浩在《标山记》中即有记载:“绰然亭西三里有双山,曰‘标’。”清乾隆年间,举人钟廷瑛咏标山诗中也称两山为标山。该山,昔日树少,山石叠矗,势

  齐烟九点自然风景图片(16张)虽陂陀,但易登攀。山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元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张养浩即偕同宾客,于洞中出觞更酌,咏古人闲适之诗。如今山上已经绿化,周围景色也佳。

  编辑本段马鞍山

  位于城区北部,在药山之南,形似马鞍,故名。因城南亦有马鞍山,故又名北马鞍山。因山巅两个山头呈圆形,连在一起,一大一小,又名“日月轮”山。这里亦曾为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左传·成公二年》载:“六月……师陈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清人任宏远《鞍山》诗曰:“齐晋相将战鼓惊,只疑一笑一倾城。不堪极望华不注,唯有回车涧草生。”如今,山上土层很厚,树木茂密,浓荫蔽日。

  编辑本段匡山

  在济南 匡山

  城区西北隅。因山形似筐,故名。后因“筐”字不雅,遂改为“匡”。昔日,满山皆松柏,于山下望去,蔚然深秀,苍翠可爱。山上有寺院,为佛道二教所居,沿盘山小径可入寺内。山门楼上,刻“匡山禅林”颜额。进门为前殿,名曰“三元阁”,祀道教三官之神。前殿后为正殿,内供“碧霞元君”。殿东闲堂三间。殿西院内有佛堂,祀释迦牟尼。再西又一院,院内有大石如蹲如伏,似扭颈回首,名为“白虎石”。寺院后面为“李白读书堂”,相传李白曾于此读书,内供李白牌位。山之东麓立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石碑,上有“唐谪仙青莲先生越千里到兹肄业”之句。   如今,寺院已毁,仅存近人朱庆澜1924年题写的“李白读书处”大字石刻矗立于山之西麓。其山势平缓,顽石横卧,曲径蜿蜒。登山而眺,景色也佳。东南为千佛山诸峰,层峦叠嶂,缥缈如在云霄间;东、北方向,“齐烟九点”明灭可见;山下四周,杨柳青翠,田圃似绣;稍远,幢幢高楼,片片绿荫,远近伸展,气势恢宏。

  编辑本段粟山

  在城郊西北,较小,喻为“粟”。土层甚厚,花木丰茂,青青葱葱。上有真武庙,大殿坐北朝南,端庄古

  齐烟九点景点特色图片(16张)朴,并有偏殿相配。外围院墙,山门面南,内有松柏、石碣,古意甚浓。可由曲径登至山顶,远眺四周景色。

  编辑本段药山

  在城区 药山

  北部,东南距动物园约2公里。又名卢山、齐山、云山、阳起山。昔日,山下洞中产“阳起石”,可入药,故名“药山”。此石矿脉甚微,开采困难,宋朝时列为贡品,明朝时,贵族官僚生活靡乱,上级官府大量索取,成为当地人民的苦役。山上又有莶草,如小竹,也可入药。   此山,海拔125米,因其有大小九个山峰,山势险峻,怪石森耸,九峰并列,如同形态各异的莲花,又名“九顶莲花山”,俗称“小九峰”。峰下有洞,上有蜘蛛石,下有蛤蟆石。昔日,山上处处松柏,苍翠欲滴,景色奇秀。山顶原有庙,名曰“万寿堂”,其右为“娘娘庙”,庙宇宏伟壮观,古朴典雅。万寿堂内,祀雷公、伊尹、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孙思邈等十大名医,塑像精致,栩栩如生。附近村民,每遇病灾,都来焚香祀拜,以求康复。   现在,庙堂已毁,然而四周景色依然美好,尤其山以西的洋涓湖,秀色更胜于当年。盛夏时节,湖水清清,芦苇丛丛,荷花吐艳,稻禾浪涌,如锦似绣。

  编辑本段鹊山

  在黄河北岸,与泺口码头斜相对。相传昔日每年七八月间,乌鹊飞翔,布满山巅;又相传先秦名医扁鹊曾在这里炼丹,死 鹊山

  后葬此,故名“鹊山”。   此山无主峰,远望如翠屏。山上怪石嶙峋,有的突兀矗立,有的壁立千仞,有的悬空欲飞。山下原有“钟”、“鼓”二石,以石击之,如钟鼓之声远扬数里。过去,树木颇多,松柏苍翠,满山葱郁。山坡上,枣、杏、桃、李杂生,春日花开,漫山灿然。其中以桂树最佳,每至秋日,清香盈野。唐宋时,山下一片汪洋,称“鹊山湖”。山凹中,古有砖砌矮墙,墙上挂有蒿帘,内有炉灶,相传为卢医扁鹊炼丹药处,时有缕缕清烟,袅袅上升,隐现于绿荫之中,景色奇特,人称“翠屏丹灶”,被列为旧时历下十六景之一。明朝人刘敕咏《鹊山》诗赞曰:“西北开青嶂,无峰山自奇。丹炉还历历,明月故迟迟。桃李春开日,楼船水涨时。许多寻胜者,到此好衔卮。”明朝人王象春也有诗曰:“万岫千岩济水蟠,如屏孤逗出河干。秋高乌鹊翔何事,霄汉空疑斗女寒。”   鹊山古迹很多。山西旧有“鹊山寺”,为宋时创建,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院,内有佛爷、菩萨、罗汉等神像。另外,还有“万善寺”、“扁鹊祠”、“鹊山亭”、“黄桑院”、“二郎炕”等。历经沧桑,现在寺院已毁,仅传说的扁鹊坟尚存于山的西侧。坟为一土丘,前立康熙三年(1664年)石碑,上刻“春秋卢医扁鹊之墓”八字。丘上植有芙蓉树,枝叶茂盛,繁花胭红,将坟遮盖,颇有气势。据当地人讲,丘下有穴,掘土听之,嗡嗡作响。

  编辑本段卧牛山

  又名九里山,在城郊东北部,形似卧牛。清道光《济南府志》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夏,村民于卧牛山下发现一石,为唐 卧牛山

  代武后时期马举墓志,志文多为武后创造的文字,内有:“与其夫人合葬流山”之语。“牛”、“流”音近,据此,现之“牛”山可能是“流”山的讹传。其势虽不如鹊山、华山之雄伟,千佛山之高峻,却也回环有势,别有韵致。山之阳,小清河蜿蜒东去,平桥横架,杨柳垂青,红杏艳艳,麦田如茵。   相传卧牛山为明王敕读书处。王敕,字嘉谕,号云芝,历城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探花,赐进士及第。他自幼聪颖过人,敏学好道,因此传出一些神异故事。   卧牛山曾是古战场。道光《济南府志》云:“韩信破历下,尝驻于此”。济南古称历下邑,秦统一中国后,将历下邑改为历下县。秦亡后,楚汉相争,刘邦得胜,进一步统一中国。此时齐王田广割据一方,派重兵守历下,以御汉兵。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刘邦一面派郦食其赴齐劝诱,表示修好,一面派大将韩信从平原渡黄河屯据九里山(即卧牛山)。齐王田广受骗,撤去了防御历下的兵备,韩信乘虚而入,齐王大败,历下遂归于汉。   由于卧牛山自古有名,加之形势险要,景色秀丽,故道、佛二教先后来山上建寺观。道教首先在山上建玉皇庙、文昌阁、娘娘庙。唐代,佛教于山南麓建永平寺,并有明成化、嘉靖和清道光重修碑数幢。昔日,山上有庙会,庙会期间,附近村民前来进行土特产交易,扎戏台唱戏,热闹非常。此庙会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文化大革命”中,庙宇遭劫。山下金代大定十三年(1173年)祖师墓塔也由文物部门移至柳埠神通寺遗址。现卧牛山村东西街中段,尚存古槐一株,为寺中遗物。树干半枯而歪斜,由石柱支撑,其形奇古,老态龙钟,却仍冠盖茂盛。

  编辑本段华山

  在济南市郊东北部,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古时称“华不(fū夫)注”,为历史名山。盖其名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其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䎬䎬”。“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华不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   华山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它是春秋时代的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即发生于此。《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前589年),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上阵势,与⺻克率华山全景领的晋军进行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言称“灭此而朝食”,不给战马披上铠甲而参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逢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   此山,平地突起,景色壮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说:“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唐代时四周水域亦称“莲子湖”,浅水稻溪,沼泽芦荡,水村渔舍,胜似江南。北宋以前,华不注山周围全为水域,称“鹊山湖”,远远望去,此山像在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支荷花骨朵。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五十首》的第二十首中形容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拔,绿翠如芙蓉。”芙蓉,即荷花。   山上古迹甚多。金兴定四年(1220年),道教全真教宗师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在山南建华阳宫,内祀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山东巡抚袁宗儒改名为崇正祠,正殿祀逢丑父、闵子骞,两庑分别祀铁铉等二十二人和黄福等十九人。明万历时复称华阳宫,祀四季神。明清两代,还建有泰山行宫、三元宫,分别供奉碧霞元君和天、地、水三神。山半腰为吕公祠,祀道教纯阳帝君吕洞宾。祠旁旧有清泉,澄澈甘美。整座庙宇,有殿有庑,有亭有台,脊连檐牵。如今,华阳宫尚存,四周由墙垣相围,院内古柏参天,虬盘鳞结,郁郁森森,四季鸟鸣。宇侧、岩壁、林间,碑碣林立。   山上藤攀蔓连,盘根错节。草中乱石横亘,蹊径芜塞。山体陡峭,由鸟道而上,多憩方能登其巅。顶峰倚天卓立,长风啸啸作声,紫烟缭绕,白云卷纾。极目远眺,泰岱连绵,云气苍茫;黄河逶迤,大桥飞架;“齐烟九点”,远近点缀。每当秋日,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层林尽染,景色更加奇绝。元代书画大家赵孟?曾绘《鹊华秋色图》,流传至今。后人又将此景命名为“鹊华烟雨”,列为旧时济南八景之一。※

风景名联

景名胜的对联

福州鼓山

地出灵泉润海表 净地何须扫

天生石鼓镇闽中 空门不用关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私来由

福州西湖李钢祠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福州林则徐墓

风清华表翔无鹤,云护佳城关玉鱼

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

福州洪塘金山寺

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

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连江百洞山

初地引人徐入胜 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

好山一望始开怀 虎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

福建永泰方广岩

石室云开,风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

厦门浪屿日光岩

浪击龙宫鼓

风敲梵刹钟

厦门太平岩

石为迎宾开口笑

山能作主乐天成

厦门中岩

中隐春深飞野鹤

岩泉石瘦响寒林

厦门集美鳌园

花草春常在 乔木认前痕,劫后能酬经始志

虫鱼万象观 菁莪期远荫,老来犹报济时心

福建郑成功祠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邵武熙春山

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答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武夷山小桃源

喜无樵子复观奕

怕有渔郎来问津

武夷山石湖涧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福建晋江县草庵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晋江五里桥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

嘘吸沧溟涵地脉

吐吞日月镇天池

漳州南山寺

石骨金身何处来,无始无终自在

慈云法雨从空下,亘天亘地悠然

漳州白云岩书院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福建漳浦县海月岩石佛

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泪

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福建龙海木棉庵

明千秋大义

为国家除奸

浙江杭州西湖岳坟

青山有幸埋忠骨 正邪自古同冰炭

白铁无辜铸佞臣 毁誉于今判伪真

杭州西湖岳飞庙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西湖秋瑾墓

丹心应结平权乐 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碧血常开革命化 呕心为长吉语,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杭州西湖灵隐山

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灵隐天王殿

峰峦或再有飞秋,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西湖烟霞洞

倘他日蜡屐重来,须记取山中松径

携一片红云归去,莫错认世外桃源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韬光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杭州吴山城隍庙

八百里源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杭州刘庄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

杭州龙井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杭州云栖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杭州净慈寺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苏公祠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西湖孤山寺

不雨山常润

无云水自阴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 绕廓荷花三十里

空潭无古今 拂城扬柳一千株

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杭州西湖秋月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放鹤亭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浙江普陀山

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永嘉东山张园池楼

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

浙江温州江心寺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宛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

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南昌百花洲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江西庐山绝顶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江西吴城望湖亭

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观

九江庚楼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

一楼风月,几辈传人

九江浔阳酒楼

世间无此酒

天下有名楼

九江烟水亭

请看世事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

好向湖亭举酒,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

那堪吟白傅诗,琵琶人老,枫荻秋声,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

宫繁华,他乡沦落

此便是邯郸道,虽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

茫烟水,缥渺江波

江西大庚挂角寺

挂角何进,偶为岭上主人,犹想象千秋风度

举杯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广东罗浮山酥醪观

小楼容我静 万壑烟云留槛外

大地任人忙 半天风竹拂窗来

广州白云山

海上生明月

山中有白云

广州云泉山馆

见山风山水乐水

似隐非隐仙非仙

肇庆市鼎湖山庆云寺钟楼

山气半归湖泪雨

涛声遥答渡头钟

肇庆鼎湖山半山亭

客游图画里 到此处才进一步

僧语水去间 愿诸君勿废半途

九龙青山禅院

十里松杉围古寺 白云白鸟飞来去

百重云水线青山 青史青山自古今

上海豫园湖心亭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上海豫园得月楼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上海陈公祠

昔时未读五车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冰,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

讲道论文人愧死

此日竟成千载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我身不忘我主,任世间

寡廉鲜耻辈偷生

江苏扬州平山堂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岭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扬州史可法墓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扬州史可法祠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老臣心

江苏清江禹王台

洪水想当年,幸怪锁洪湖,十万户饭美鱼香,如依夏屋

清时思俭德,祝神来清浦,千百载永勤沐泽,共乐春台

苏州虎丘白居易祠

唐代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苏州范仲淹祠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苏州张旭祠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兑传八法

酒狂称草圣,满常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苏州网师园

风风雨雨暖暖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苏州沧浪亭

短艇得鱼撑月去

小轩临水为花开

苏州闲吟亭

千朵红莲三尺水

一弯明月半亭风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

烟雨湖山六朝梦 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

英雄儿女一枰棋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

南京清凉山

六朝金粉微风后

一味清凉上月时

无锡蠡园景宜楼

烟水老渔情,任凭人事沦桑,且消受物外田园,眼前风景

湖山故乡好,占得天然图画,更近傍旧卢门巷,黉舍弦歌

无锡梅园

客为坝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

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

镇江金山江天一览亭

天镜照晴空,谪仙去后来坡老

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

镇江挹江亭

来时觉幽奥

到此豁心胸

徐州留侯祠

五世报韩终有恨

一时兴汉本无心

湖南长沙屈原祠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

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

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湖南桃源县陶渊明祠

六前学种先生柳

岭上长留处士坟

湖南桃源县桃花源山

绝境此何来,版图原非刘氏土

避秦电休问,世家本属晋时人

湖南岳阳岳阳楼

水天一色 洞庭西下八百里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风月无边 淮海南来第一楼 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表,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

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

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湖南宝庆双清亭

云带钟声穿树出

风摇塔影过江来

长沙城心阁

四面云山都到眼

万家灯火最关心

湖南岳阳小乔墓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落月,也为英雄夫婿,三更犹吊美人魂

湖北武汉黄鹤楼

对江楼阁参天立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全楚山河缩地来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黄鹤楼一览亭

大江东去千峰翠

爽气西来两袖青

黄鹤楼太白亭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黄州赤壁

月色如故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

江流有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安徽安庆大观亭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安徽凤阳谯楼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城廓犹是,白云无尽时

安徽采石矶太白楼

吾辈此中惟饮酒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先生在上莫题诗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山东济南趵突泉

画阁镜中,看幼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泰山南天门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北京韩愈祠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北京陶然亭

烟笼古寺无人到 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树倚深堂有月来 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

北京颐和园涵虚堂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北京颐和园养云轩

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

云中开翠幕,山雨霏微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碧云寺

恐坏云根嫌地窄

喜看山色放墙低

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海水朝(潮),朝朝(音召)朝(潮),朝(音召)朝(潮)朝(音召)落

浮云长(涨),长长(音常)长(涨),长(音常)长(涨)长(音常)消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十年幕府悲秦泪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一卷唐诗补蜀风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成都武侯祠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重庆云顶寺

云间天上

顶上园光

四川乐山凌云寺

秋云留远寺

明月照深林

峨眉圣积寺

半天开佛阁

平地风人家

峨眉洪椿寺

意静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飞

四川新都桂湖

秋色横眉,桂树丛中招隐士

湖光照面,荷花香里坐诗人

四川眉山三苏祠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四川灌县青城山

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

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雪岭光腾,红吞沦海;锦江春涨,

绿到瀛洲。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从何处寻?神仙帑库丈

人峰,真墙堵耳。回思峨眉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

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

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檐卜冈,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

楼观互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初,华渚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

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征张愈,烈烈轰

轰,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官临内品,墨敕亲颁;曲和甘州,

霓裳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

士传,岂欺予哉。莫道赵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缥缈若遐荒事,兼

之花芯宫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蝉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携孤琴御史曾游,

吹长笛放翁再往。休提说王柯丹鼎,谭峭趿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

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来

广西桂林独秀峰五咏堂

户外一峰秀 异代景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

窗前万木低 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桂林桂山书院

桂林无杂木

山水有清音

贵阳城北关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人

陕西苏武庙

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妆来赢属国

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陕西潼关

华岳三峰凭槛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

陕西汉中天汉楼

到此最高,看芳树春流,一览兼收秦蜀景

何须更上,诵好山云影,五言已尽宋元诗

谁知道保养石头用什么油

保养石头可以用植物油丶橄榄油丶上海白油等。优质的好石头能不需求上油保养,偶然刷薄薄的一层油,用软布擦拭即可,照旧那句话“保养总比不颐养好”。

石头传统护养方法及元素:

1、水养:定期喷洒石肤或放置在容器中自然挥发,取纯净水为宜。自来水经化学物质处理过,对石肤有侵蚀作用。

2、手养、体养:用手把玩、抚摩或挂在身体上,让石头吸收人体毛孔排出的油脂,天长地久,使石体发出成熟的光泽。行话称之包浆。

3、蜡养:用石蜡。石蜡是石油精炼过程中从重油里提取的矿物蜡,属高级烃,其化学成份复杂并含有有害物质,不易挥发,长期使用可堵塞石头呼吸道,影响石头呼吸。

4、油养:用油,油是从南方一种木本油料中提取的油脂,油脂中植物蜡含量不高,保水性、光泽度不强。

李白写过的诗都有哪些

《将进酒》

《静夜思》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行路难》

《早发白帝城》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望天门山》

《侠客行》

《菩萨蛮》

《菩萨蛮》

《行路难 其一》

《送友人》

《峨眉山月歌》

《渡荆门送别》

《关山月》

《送孟浩然之广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古朗月行》

《登金陵凤凰台》

《清平乐》

《清平乐》

《春夜洛城闻笛》

《忆秦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短歌行》

《春思》

《夜宿山寺》

《行路难 其二》

《从军行》

《从军行》

《越中览古》

《秋思》

《秋思》

《把酒问月》

《玉阶怨》

《古风 其十九》

《送别》

《送别》

《送别》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

《长歌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

《听蜀僧浚弹琴》

《金陵酒肆留别》

《赠孟浩然》

《杂诗》

《怨情》

《怨情》

《夜泊牛渚怀古》

《陌上桑》

《乌夜啼》

《梁甫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山中问答》

《战城南》

《战城南》

《清溪行 ( 一..》

《南陵别儿童入京》

《古意》

《北风行》

《送友人入蜀》

《襄阳歌》

《采莲曲》

《远别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

《客中行》

《白马篇》

《杨叛儿》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

《妾薄命》

《白头吟》

《劳劳亭》

《梁园吟》

《对酒》

《对酒》

《江上吟》

《拟古》

《山中与幽人对酌》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哭晁卿衡》

《长门怨》

《江夏赠韦南陵冰》

《日出入行》

《临路歌》

《草书歌行》

《乌栖曲》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

《苏台览古》

《寄东鲁二稚子 ..》

《清平调词三首》

《悲歌行》

《登太白峰》

《秋浦歌十七首》

《上云乐》

《秋下荆门》

《哭宣城善酿纪叟》

《长门怨二首》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灞陵行送别》

《玉壶吟》

《塞上曲》

《沙丘城下寄杜甫》

《天马歌》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

《翰林读书言怀,呈..》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

《雪谗诗赠友人》

《宣城见杜鹃花》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

《公无渡河》

《送杨山人归嵩山》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

《豫章行》

《九日》

《春怨》

《自遣》

《夜下征虏亭》

《折杨柳》

《胡无人》

《去妇词 ( 一..》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九日登山》

《感兴其一》

《观猎》

《鞠歌行》

《鞠歌行》

《望夫石》

《塞下曲六首》

《金门答苏秀才》

《相逢行》

《出自蓟北门行》

《书情题蔡舍人雄》

《赠张相镐其一 ..》

《赠宣城赵太守悦》

《闺情》

《阙题》

《阙题》

《赠从孙义兴宰铭》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独漉篇》

《上留田行》

《独不见》

《猛虎行 ( 此..》

《扶风豪士歌》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

《有所思》

《君子有所思行》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

《冬日归旧山》

《东海有勇妇 代..》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江夏行》

《赠别从甥高五》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赠清漳明府侄聿》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

《军行》

《白纻辞 其一》

《白纻辞 其二》

《笑歌行 ( 以..》

《赠僧崖公》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

《白鸠辞》

《上之回》

《赠张相镐其二》

《下途归石门旧居》

《古风其十八》

《北上行》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

《感遇其一》

《自代内赠》

《长相思二首》

《紫骝马》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

《过汪氏别业其一》

《送贺宾客归越》

《赠从弟冽》

《泾川送族弟□ ..》

《登黄山凌□台送族..》

《酬崔五郎中》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

《郢门秋怀》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

《结客少年场行》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送储邕之武昌》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

《落日忆山中》

《春日行》

《和卢侍御通塘曲》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

《学古思边》

《箜篌谣》

《少年行其三 (..》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

《赠王汉阳》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

《留别广陵诸公 ..》

《浔阳送弟昌峒鄱阳..》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

《秋登巴陵望洞庭》

《王右军》

《上清宝鼎诗(前见..》

《日出东南隅行》

《结袜子》

《夜坐吟》

《古风其三十九》

《来日大难》

《赠裴十四》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送杨少府赴选》

《商山四皓》

《纪南陵题五松山 ..》

《夜坐吟》

《登高丘而望远》

《古风其七》

《白纻辞 其三》

《门有车马客行》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

《赠嵩山焦炼师》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

《代寄情楚词体》

《登高丘而望远》

《咏苎萝山》

《望鹦鹉洲怀祢衡》

《古风其十四》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

《鹦鹉洲》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

《独酌》

《秋夜独坐怀故山》

《忆东山二首》

《嘲鲁儒》

《长信宫》

《春日醉起言志》

《万愤词投魏郎中》

《古风其三》

《古风其四十七》

《飞龙引》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游敬亭寄崔侍御 ..》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

《古风其四》

《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其四十六》

《山人劝酒》

《南都行》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

《赠范金卿其一》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

《赠新平少年》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

《游水西简郑明府》

《荆州贼平临洞庭言..》

《上清宝鼎诗》

《上清宝鼎诗》

《野田黄雀行》

《雉朝飞》

《赠何七判官昌浩》

《醉後赠从甥高镇》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留别西河刘少府》

《送殷淑三首》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望庐山瀑布其一》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效古其一》

《幽州胡马客歌》

《空城雀》

《发白马》

《流夜郎赠辛判官》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

《江上寄元六林宗》

《留别王司马嵩》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

《江夏别宋之悌》

《登瓦官阁》

《苏武》

《雉子斑 ( 一..》

《秦女休行 ( ..》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赠饶阳张司户燧》

《陈情赠友人》

《早春寄王汉阳》

《邯郸南亭观妓》

《天台晓望》

《过汪氏别业其二》

《南轩松》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

《对雨》

《久别离》

《怨歌行 长安见..》

《赠崔侍郎 (郎..》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题峰顶寺》

《古风其五十九》

《邺中赠王大 (..》

《赠裴司马》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

《送杨山人归天台》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

《过四皓墓》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

《咏桂》

《双燕离》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三十》

《古风其五十四》

《白毫子歌》

《鸣皋歌送岑徵君 ..》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

《赠武十七谔》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书情寄从弟□州长..》

《送族弟凝至晏□ ..》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登锦城散花楼》

《登峨嵋山》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荆门浮舟望蜀江》

《月下独酌其四》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

《戏赠杜甫》

《小桃源》

《秋风清》

《古风其五》

《大堤曲》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

《赠僧行融》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

《送崔度还吴 度..》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江上答崔宣城》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

《游谢氏山亭》

《大庭库》

《寻山僧不遇作》

《望月有怀》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

《别内赴征三首》

《桂殿秋》

《古风其八》

《飞龙引其二》

《君马黄》

《估客行 ( 行..》

《赠瑕丘王少府》

《赠参寥子》

《赠张公洲革处士》

《赠闾丘宿松》

《对雪醉後赠王历阳》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

《江上望皖公山》

《越中秋怀》

《拟古其一》

《拟古其二》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

《对酒忆贺监二首》

《惧谗》

《古风其三十七》

《凤吹笙曲》

《对酒行》

《鸣皋歌奉饯从翁清..》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别山僧》

《五松山送殷淑》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

《登巴陵开元寺西阁..》

《宿巫山下》

《天门山》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拟古其六》

《拟古其八》

《寄远其七》

《寄远其十》

《秋浦寄内》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

《初月》

《春感》

《草创大还,赠柳官..》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

《秋夕旅怀》

《栖贤寺》

《临江王节士歌》

《拟古其九》

《古风其六》

《古风其十六》

《古风其二十六》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三十五》

《山鹧鸪词》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

《赠常侍御》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

《宣城青溪 (一..》

《望黄鹤楼》

《上三峡》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

《岘山怀古》

《拟古其十》

《南奔书怀》

《寄远其十一》

《襄阳曲》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寓言三首》

《桃源》

《桃源》

《寻雍尊师隐居》

《中山孺子妾歌》

《古风其十三》

《古风其十五》

《古风其二十三》

《古风其四十》

《黄葛篇》

《枯鱼过河泣》

《僧伽歌》

《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赠郭将军》

《赠易秀才》

《赠僧朝美》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

《口号 (一作口..》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

《送纪秀才游越》

《送二季之江东》

《金陵望汉江》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

《宿虾湖 【..》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

《拟古其十二》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代美人愁镜其一》

《相逢行二首》

《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

《沐浴子》

《阳春歌》

《古风其九》

《古风其二十七》

《司马将军歌 ..》

《入朝曲 ( 一..》

《元丹丘歌》

《玉真仙人词》

《狱中上崔相涣》

《赠闾丘处士》

《经乱後将避地剡中..》

《寄弄月溪吴山人》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送薛九被谗去鲁》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

《饯校书叔云》

《春日游罗敷潭》

《宴陶家亭子》

《夜泛洞庭寻裴侍御..》

《焦山望松寥山》

《奔亡道中其一》

《上元夫人》

《入彭蠡经松门观石..》

《望夫山》

《待酒不至》

《庐山东林寺夜怀》

《咏山樽二首 (..》

《寄远其八》

《在浔阳非所寄内》

《金陵歌,送别范宣》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雨后望月》

《古风其二十八》

《古风其二十九》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

《淮海对雪赠傅霭 ..》

《赠薛校书》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

《赠友人其三》

《宿白鹭洲寄杨江宁》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

《江夏送张丞》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九月十日即事》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太原早秋》

《江行寄远》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

《拟古其七》

《感兴其五》

《紫藤树》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

《寄远其一》

《示金陵子 (一..》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地藏菩萨赞》

《古风其二十四》

《古风其三十二》

《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其四十八》

《古风其五十》

《幽涧泉》

《君道曲 梁..》

《渌水曲》

《赠范金卿其二》

《赠秋浦柳少府》

《赠崔秋浦其二》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

《赠友人其一》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寄当涂赵少府炎》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

《别东林寺僧》

《别韦少府》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

《酬张司马赠墨》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

《丹阳湖》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

《夏日山中》

《效古其二》

《秋夕书怀》

《避地司空原言怀》

《江南春怀》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赠内》

《宣城哭蒋徵君华》

《晓晴》

《胡无人行》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

《代别情人》

《子夜四时歌:秋歌》

《古风其二十五》

《古风其三十四》

《古风其五十五》

《鸣雁行》

《少年行其一》

《赤壁歌送别》

《赠徐安宜》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

《赠韦侍御黄裳其二》

《赠临□县令皓弟 ..》

《赠崔咨议》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江上寄巴东故人》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

《寄上吴王其三》

《夜别张五》

《金陵白下亭留别》

《留别龚处士》

《南阳送客》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

《送蔡山人》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

《谒老君庙》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

《金陵其二》

《金陵白杨十字巷》

《姑孰溪》

《田园言怀》

《鲁东门观刈蒲》

《放後遇恩不沾》

《代美人愁镜其二》

《巴女词》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

《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赠刘都使》

《醉后赠王历阳(历..》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

《宿无相寺》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

《荆州歌》

《古风其十七》

《古风其二十》

《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其五十六》

《宫中行乐词其四》

《宫中行乐词其七》

《赠韦秘书子春》

《赠郭季鹰》

《上李邕 ( 此..》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赠汉阳辅录事其二》

《赠卢司户》

《赠钱徵君少阳 ..》

《寄王汉阳》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

《寄上吴王其一》

《留别金陵诸公》

《赠别郑判官》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

《送王孝廉觐省》

《洞庭醉後送绛州吕..》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

《宴郑参卿山池》

《在水军宴韦司马楼..》

《早望海霞边》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

《望木瓜山》

《奔亡道中其五》

《金陵其一》

《牛渚矶》

《月下独酌其一》

《月下独酌其二》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拟古其十一》

《感遇其二》

《感遇其四》

《览镜书怀》

《题东溪公幽居》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寄远其六》

《代赠远》

《代秋情》

《思边》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

《送客归吴》

《三山望金陵,寄殷..》

《张相公出镇荆州,..》

《登庐山五老峰》

《见野草中有曰白头..》

《秀华亭》

《炼丹井》

《广陵赠别》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

《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其五十七》

《古风其五十八》

《行行游且猎篇》

《宫中行乐词其五》

《宫中行乐词其六》

《宫中行乐词其八》

《横江词其五》

《口号赠徵君鸿 ..》

《赠崔秋浦其一》

《赠崔秋浦其三》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

《宿清溪主人》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

《寄从弟宣州长史昭》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送长沙陈太守其一》

《送杨燕之东鲁》

《送鞠十少府》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

《金陵凤凰台置酒》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

《杜陵绝句》

《奔亡道中其四》

《谢公宅》

《灵墟山》

《感兴其二》

《感兴其六》

《感遇其三》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题宛溪馆》

《观胡人吹笛 (..》

《白田马上闻莺》

《寄远其五》

《寄远其九》

《陌上赠美人》

《题许宜平庵壁》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

《阳春曲》

《太华观》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

《邯郸才人嫁为斯养..》

《高句骊》

《横江词其一》

《赠崔司户文昆季》

《赠溧阳宋少府陟》

《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赠历阳褚司马 ..》

《北山独酌寄韦六》

《送羽林陶将军》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

《送侯十一》

《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舍弟》

《送郗昂谪巴中》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

《拟古其五》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题江夏修静寺》

《会别离》

《邹衍谷》

《捣衣篇》

《姑孰十咏·望夫山》

《句》

《句》

《句》

《句》

《句》

《句》

《句》

《句》

《少年行其二》

《于阗采花》

《子夜四时歌:春歌》

《古风其二十二》

《古风其四十一》

《秦女卷衣》

《劳劳亭歌 在江..》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

《别鲁颂》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

《九日龙山歌》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重忆一首》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

《舍利弗》

《初出金门,寻王侍..》

《赠段七娘》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洛阳陌》

《古风其十一》

《东武吟 ( 一..》

《丁都护歌 ( ..》

《千里思》

《横江词其二》

《横江词其四》

《横江词其六》

《怀仙歌》

《巴陵赠贾舍人》

《流夜郎至西塞驿寄..》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

《别储邕之剡中》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

《下泾县陵阳溪至涩..》

《庐江主人妇》

《醉题王汉阳厅》

《拟古其三》

《观放白鹰其二》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

《白胡桃》

《宣州长史弟昭赠余..》

《湖边采莲妇》

《禅房怀友人岑伦》

《游南阳清泠泉》

《摩多楼子》

《题楼山石笋》

《古风其五十一》

《宫中行乐词其二》

《树中草》

《凤台曲》

《横江词其三》

《东山吟》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送长沙陈太守其二》

《酬宇文少府见赠桃..》

《答从弟幼成过西园..》

《酬崔侍御》

《楚江黄龙矶南宴杨..》

《铜官山醉後绝句》

《登新平楼》

《过崔八丈水亭》

《奔亡道中其三》

《月下独酌其三》

《观放白鹰其一》

《白鹭鸶》

《流夜郎闻酺不预》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越女词其五》

《浣纱石上女》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观鱼潭》

《月夜金陵怀古》

《白鼻騧》

《蔡氏五弄·渌水曲》

《少年子》

《古风其一》

《忆秋浦桃花旧游,..》

《白微时,募县小吏..》

《赠江油尉》

《别匡山》

《咏方广诗》

《古风其三十三》

《古风其四十二》

《王昭君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一》

《东鲁见狄博通》

《赠崔侍郎》

《赠华州王司士》

《赠卢徵君昆弟》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

《江上赠窦长史》

《赠柳圆》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

《赠友人其二》

《寄崔侍御》

《别中都明府兄》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

《送张秀才从军》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

《答友人赠乌纱帽》

《东鲁门泛舟其二》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

《奔亡道中其二》

《金陵其三》

《凌歊台》

《友人会宿》

《春日独酌其一》

《春日独酌其二》

《清溪半夜闻笛》

《拟古其四》

《感兴其四》

《流夜郎题葵叶》

《嵩山采菖蒲者》

《寄远其二》

《寄远其三》

《南流夜郎寄内》

《越女词其四》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

《走笔赠独孤驸马》

《姑孰十咏·天门山》

《古风其四十三》

《宫中行乐词其三》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

《戏赠郑溧阳》

《寄淮南友人》

《流夜郎永华寺寄浔..》

《送友人游梅湖》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江夏送友人》

《酬谈少府》

《慈姥竹》

《感兴其三》

《洗脚亭》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

《凤凰曲》

《代佳人寄翁参枢先..》

《古风其十》

《古风其十二》

《古风其五十二》

《古风其五十三》

《赠任城卢主簿》

《赠崔郎中宗之 ..》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题情深树寄象公》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

《送李青归华阳川》

《送梁四归东平》

《桓公井》

《题元丹丘山居》

《越女词其二》

《金陵新亭》

《送袁明府任长沙》

《兴唐寺》

《殷十一赠栗冈砚》

《古风其二十一》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

《酬崔十五见招》

《越女词其一》

《暖酒》

《送友生游峡中》

《钓滩》

《乌牙寺》

《普照寺》

《古风其二》

《王昭君其二》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

《寄上吴王其二》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

《东鲁门泛舟其一》

《游泰山六首(一作..》

《江上秋怀》

《咏槿》

《巫山枕障》

《平虏将军妻》

《寄远其四》

《越女词其三》

《庭前晚开花》

《寒女吟》

《送韩准、裴政、孔..》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

《送程、刘二侍郎兼..》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

《谢公亭(盖谢脁、..》

《姑孰十咏(一作李..》

《秋日与张少府、楚..》

《上崔相百忧章(时..》

《题宝圌山》

中国古代有哪些文学作品 各有哪些代表人物

  1.先秦作家作品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陈寿,字承祚(zu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5.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集》。《六国论》选自《嘉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26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

  6.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

  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

  吴敬梓,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55回。

  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è)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

  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

  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刘鹗,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吴趼(jiǎ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李宝嘉,号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出自《饮冰室合集》。

  1.初唐四杰

  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人在初唐文坛较有成就,扭转了当时过于靡丽的文学风气。

  2.唐代古文运动和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反对骈文,提倡古文。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

  3.唐宋八大家

  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人的合称。八人在散文创作上皆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为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4.三苏

  北宋文学家苏洵和其儿子苏轼、苏辙的合称。父子三人以文著名于世,人称“三苏”。

  5.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的合称。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6.复社

  明末文学社团,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本为切磋学问,砥砺品行而设,但又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

  7.桐城派

  清代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姚鼐等,因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提倡简明达意、条理清晰的文风,力求清真雅正。

  编辑本段四、文学体裁

  1.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6.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7.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8.序、践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9.赠序

  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0.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11.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12.传奇

  小说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一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又因为“传奇”多为后代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如明戏曲作家汤显祖的《还魂记》(即《牡丹亭》),清初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

  编辑本段五、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代表有二十五史。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战国策》。

  5.语录体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如:《论语》、《孟子》。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59627.htm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