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家具常用的榫卯 欧美家具常用哪几种榫卯结构

一、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实木家具中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处理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 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种形式在我国传统家具中达到很高的技艺水平,同时也常 见于其他木、竹、石制的器物中。 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 要结构方式。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 用。

 

二、为什么红木家具要使用榫卯结构而不使用铁钉?

1、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之所以达到今天的水 平,与对这种特征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榫卯结构图片是这种巧妙结构的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中式家 具之所以又被称之为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2、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榫卯 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 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

3、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拆装运输。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 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

4、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好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 ,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 构家具来得容易。

 

三、榫卯结构的类型

榫卯结构从宋代开始愈趋成熟,自宋历明,经过不断的 改进和发展,各部位的组合简单明确,合乎力学原理,美观与实用并驾。至今已有一百多种结合方式 ,简单来说以三大类为主:

榫卯结构 1、面与面的结合

(1) 薄板结合(龙凤榫):加大了榫卯的胶合面,可以防止拼接口上下翘错,也不会从横向拉 开,因此最适用的就是地板的拼合。

(2) 平板结合-厚板出半榫拍抹头:大块的平板边缘结合,如平时的中式餐桌,边缘处会有 这样的一块结合处。

 

2、厚板闷榫角结合

榫卯结构常见用木料较厚的家具部分,如抽屉的直角、茶几,结合后只见 一条缝而看不见榫头,因此称为“闷榫”。以“点”为支撑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 、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横竖丁字接合:扶手、脚踏、搭脑都需要用 到这种结合法,因结合材料的粗细、形状不同,还有多种细分。

3榫卯结构、三根直材交叉结合

这是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由十字交叉发展而来,为的是 更加牢固和耐用,最适用于中式花盆底座。

明式硬木家具所用的榫卯有多少种?

据统计,明式硬木家具有榫卯结合近百种,常见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太和木作 越南黄花梨雕山水楼阁宝座屏风晋京坊 世平二联橱太和木作 瓜棱腿百纳黄花梨晋京坊 一腿三牙条桌晋京坊 联二闷户橱夹头榫、抱肩榫、龙风榫、楔钉榫、插肩榫、围栏榫、套榫、挂榫、半榫与札榫等。心灵手巧的艺人发明了不同的榫卯结构,用于家具结构的不同部位,综合地解决了硬木家具的框架結构的美观性和牢固性。由于这些榫卯结构设计得非常科学,每一个榫头和卵眼都有明确的固定锁紧功能,能在整体装配时发挥作用,只要做工非常准确精细,榫卯之间是滑配合,略施一些鱼鳔,家具就非常結实牢固,而且在家具的外表上根本看不见木材的横断面,只有凭借木材纹理的通断不同,方可看到榫卯之间的接缝。这些工艺精巧的榫卯結构,构成了明式家具的工艺特色。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结构。也可以说是家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连接的榫卯结构。抱肩榫是结构复杂的榫卯结构,因为要解决腿足与面板、腿足与束腰、腿足与腿足之间的连接。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两个相互垂直但不连接的半榫头、这是与桌面相连的。在与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家具,牙条与束腰是用一块独木做出的,凭此挂销,可使束腰及牙条和腿足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这是抱肩榫的标准做法。清中期以后,抱肩榫的做法就开始简化,挂销省略不做了,为了省料,牙条和束腰也改为用两块木条单独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进一步简化,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靠用胶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霸王枨:霸王枨是用于方桌、方凳的一种榫卯,也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横枨加固腿足的榫卯结构。在制作桌子时,为增加四条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条横枨即可。但有时要制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条横枨碍事,但又要兼顾桌子牢固,于是就可采用“霸王枨”。霸王枨为S形,上端与桌面的穿带相接,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接(位置在本来应放横枨处)。枨子下端的榫头为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装配时,将霸王枨的榫头从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挂住了,再用木楔将霸王枨固定住。 夹头榫:是制作案类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腿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面的卯眼结合。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故其外观腿足高出在牙条及牙头之上。此种结构,是利用四足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变动,并能很好地把案面板的重量分散,传递四条腿足上来。 插肩榫:是制作案类家具的榫卯结构。腿足顶端有半头直榫,与案面大边上的卯眼连接,腿足上端的前脸也做出角形的斜肩;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与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装配时,牙条与腿足之间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齐的表面;当面板承重时,牙板也受到压力,但可将压力通过腿足上斜肩传给四条腿足。 粽角榫:粽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从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线的是45度的斜线,又叫“三角齐尖”。多用于框形的连接。另外,明式家具中还有“四十式”桌,其腿足、牙条、面板的连接均要用粽角榫。 栽榫:又叫“桩头”、“走马销”,是一种用于可拆卸家具部件之间的榫卯结构。由于要拆卸,榫头易磨损,甚至损坏,出于维修方便,也避免因榫头损坏而使家具部件报废的情况,一般都采用另外一种木料来制成榫头,然后将榫头栽到家具部件上。栽榫多采用挂榫结构。罗汉床圈子与围子之间及侧面围子与床身之间,多用栽榫。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圆棍状又带弧形的家具部件,如圓形扶手的榫卯结构。虽然也是两根圆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片榫头的前端,都有一个台阶状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这样便使连接部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凿一个一端略大的方孔,再做一个与此等大的四棱台形长木楔,插入后,便能保证两个小直榫不会前后脱出。制作圈椅的扶手、圆形家具都要用楔钉榫。

家具常用的榫卯 欧美家具常用哪几种榫卯结构

卯榫结构的家具中的榫卯结构

龙凤榫加穿带

将不够宽的薄板加宽时,就用到了“龙凤榫加穿带”。将薄板的一段刨出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长榫,再将其相邻的薄板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方法将两板拼合,可不使其从横的方向拉开。拼合粘牢之后,在其上开一个上小下大的槽口(带口),里面穿嵌的是一个一面是梯形长榫的木条(穿带),穿带的梯形长榫一面稍宽一面稍窄,为了使其穿紧,长榫都是从宽的一边推向窄的一边。穿带两边出头,留做榫子。

攒边打槽装板

(一)中的“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板可用“攒边打槽装板”的方法装入攒边的木框。

其具体做法: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的边簧(在拼板的四周刨出的榫舌)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这样即可以用“攒边打槽装板”的方法把木板装入木框。

楔钉榫

两种不同的楔钉榫

抱肩榫

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

具体做法: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斜肩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挂套。

霸王枨

桌子上常常用到这种方法。

霸王枨的上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销钉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中部靠上的地位。枨子下端的榫头向上勾,并且做成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挂住

了。空隙垫塞木楔,使之固定。

用来连接弧形弯材,例如:圈椅的扶手。

基本做法:两片榫头交搭,同时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也不能左右移动即可。

夹头榫

案形家具中最常见的榫卯结构。

如图可见,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顶端出榫,与桌案案面的卯眼结合,结构稳固,桌案和腿足角度不易变动,又可将桌面的重量分担到腿足上来。

插肩榫

除夹头榫之外,插肩榫也是案形家具的一种榫卯结构。

其结构和夹头榫的结构相似,也是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顶端出榫,与桌案案面的卯眼结合,不同的是在插肩榫中,腿足的上端外侧被削出斜肩,牙条与腿足相交处剔出槽口。当腿足与牙条相结合时,槽口便与斜肩正好契合。当腿足承受桌案压力的同时,牙条便和斜肩咬合的更紧。这样,桌案的结构便愈发牢固起来。

走马销

罗汉床围子与围子之间或围子与床身之间常用到走马销。

是“栽销”的一种,指用一块独立的木块做成榫头栽到构件上去,来代替构件本身做成的榫头。一般按在可装卸的两个构件之间。独立的木块做成的榫头形状是下大上小,榫眼的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榫头由大的一端插入,推向小的一边,就可扣紧。

实木家具卯榫工艺的优缺点都有哪些?

一些高档全实木家具多采用榫卯结构,很多人对榫卯结构不是很了解,瑞森三棵树家具介绍下关于榫卯结构的相关知识。

榫即榫头,是木构件上凸出的部分。卯俗称卯眼、榫眼、是插入榫头的孔眼。全实木家具的榫卯结构用于连接家具的各个部件,多用于连接面板、两个面或边、两根木条及三个木构件。常用的榫卯结构如下:

一、燕尾榫。榫头端头宽,根部窄,呈梯台形,像燕子的尾巴,用于两块平板直角相接处。 榫卯结构示意图

二、明榫。又叫马口榫、通榫、透榫、榫头露在外面。

三、暗榫。双叫闷榫,榫头不外露。

四、半榫。不凿穿卯眼,榫头不外露,长度是明榫的三分之二。

五、长短榫。榫头一长一短互相垂直,分别与边抹的卯眼结合,多用于腿部与面板的边抹接合处。

六、套榫。多用在椅子腿交接处,搭脑凿出方形卯眼,腿部做出方形榫头,然后套接。

七、龙凤榫。将两块板中的一块板边刨出榫面呈半个银锭形,在另一块板边凿出下大上小的槽口,再把两块板推插拼合。

八、夹头榫。腿足高出牙条和牙头的表面,顶端出榫,凿出槽口,和面板底面的卯眼结合,把牙条嵌夹在腿足上端的开口中。

九、扎榫。又叫挂楔、走马销,榫头一边成斜面,卯眼也一边凿成斜形,再凿眼,榫头入直眼后再拍进原卯眼。

十、插肩榫。腿足顶端榫头呈台阶状,看面削成八字斜肩,牙条上凿出等大的卯眼,嵌入腿足。

十一、格肩榫。横竖材相交时,把横材榫头外侧的榫肩锯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在竖材卯眼外侧上面挖出和三角尖榫肩等大的缺口,然后拍合横竖材。

十二、抱肩榫。腿足上端切成45度斜角,凿出三角形卯眼,与牙子的三角形榫舌相拍合。然后,把腿足斜肩上的挂销与牙子背面等大的槽口套挂,使牙子和腿足处在同一层面。多用于束腰家具腿足与束腰、牙条相接处。

十三、楔钉榫。把上下两根榫头呈台阶状的孤形材连接,在连接部位的中间凿出一端稍大,一端稍小的卯眼,插入与卯眼等大的长楔

十四、粽角榫。又叫三角齐尖,形似粽子,三面的角线都成45度的斜线,运用在家具框形结构中横、纵、垂直三根方材相交处。

钉。

十五、托角榫。是一组榫卯的组合,用来连接角牙、腿足和牙条,在腿足上凿出卯眼,和角牙的榫舌接合,在牙条与腿足接合之际,把角牙与牙条都插入卯眼。

在全实木家具中 榫卯结构对全实木家具有诸多益处,第一、榫卯结构更能适应四季热胀冷缩的气温适度变换,第二榫卯结构能更好的使家具均衡受力,第三、榫卯结构能减少对家具破环,传统现代家具一般采用金属链接件非常容易对家具木质产生损害。

榫卯家具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好处呢?

榫卯: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目前我们家具常用的榫分为:直角榫、燕尾榫、穿带榫 、圆榫棒(木销)。榫卯结构对全实木家具有诸多益处,第一、榫卯结构更能适应四季热胀冷缩的气温适度变换,第二榫卯结构能更好的使家具均衡受力,第三、榫卯结构能减少对家具破环,传统现代家具一般采用金属链接件非常容易对家具木质产生损害 榫卯机构减少了粘合剂的使用,从而减少了甲醛的释放含量,有益健康 是环保的绿色工艺哦

家具卯榫结构和钉子连接家具有何差别?

家具当然是卯榫结构比较好,卯榫结构运用的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这让家具使用起来更结实、耐用。而且便于维修,不会损坏家具和木材,至于金属钉子和螺丝其本身就很容易生锈、腐蚀,不太适合。

初白家具中运用了多少种榫卯结构?

你说的总共运用了8种榫卯结构:

1、粽角榫,多用在物体承重的地方。用于框式连接。

2、龙凤榫:大部分用在餐桌书桌的拼接位置。

3、明露燕尾榫/半隐时燕尾榫:多用在抽屉以及大件产品的结构连接处。

4、面框榫:基本上用于面板框架式结构,如抽屉面板、柜体面板等。

5、双头榫:大部分都会用到的榫,取替单头榫。

6、楔钉榫:圈椅靠背转弯的地方。

7、插肩榫:案类家具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腿子在肩部开口并将外皮削出八字斜肩,用以和牙子相交。

8、走马销:指用一块独立的木块做成榫头栽到构件上去,来代替构件本身做成的榫头。

为什么实木家具要用榫卯结构传统工艺?

传统工艺不用钉子不用胶粘,不存在家具使用随着时间推移钉子生锈、粘胶失效。用榫卯结构传统工艺的家具结实、经久耐用。在乡村常见很多传统工艺的实木家具,几十年了,还在用。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