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家具设计师朱小杰 朱小杰的家具设计师朱小杰

1955年出生在中国温州,现是澳珀家具首席设计师,任中国家具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家具设计委员会主任。

朱小杰年少时候仅接受过七年多的正规教育,父亲是平面设计师,因为“文革”受到牵连,导致家境败落。朱小杰做过石匠、钳工、木匠……最后成为能做自己喜欢家具的家具设计师。

1989年留洋澳大利亚悉尼。1994年成立澳珀,自己任总设计师和经理,从此走上原创设计之路。

2009年初,朱小杰带着自己的家具设计,参加了德国科隆家具展,受到广泛好评。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朱小杰为中国馆外宾接待厅设计了八十多种、四百多件家具,代表中国形象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

中国艺术评论家杭间这样评价朱小杰的家具作品:中国家具的元素,西方现代家具的概念,以及来自古朴、炎热的非洲大陆生态之地的意象,一起混杂在他的设计中,交相辉映。

谁知道,家具设计师朱小杰的产品在哪里售出

雅柏家具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325国道乐从国际家私城

家具设计师朱小杰 朱小杰的家具设计师朱小杰

我喜欢上了设计师朱小杰的澳珀家具,但太贵了,在哪里买会便宜点,全国都可以

朱小杰的乌金木家具没有便宜的,取材和纹路确实是无可比拟的

中国有会有名的家具设计师

  朱小杰简介:

  石匠、木匠、钳工,最后成为能做自己喜欢家具的工匠。一九八九年留学澳大利亚悉尼,并从事室内设计。一九九四年回国,从事家具、室内、建筑设计。现任中国家具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上海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 主任、澳珀家具首席设计师。

  推荐理由:

  世界家具大会是一种世界性的行业组织类的协会,每年会在不同的国家举行,目的是通过交流促进发展。第一届去年在西班牙举行,第二届就来到中国。9月中旬,第二届世界家具大会在上海举行,澳珀家具总设计师朱小杰受邀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设计与交流》的演讲。

  工作室像一首民谣

  朱小杰的澳珀家具工作室是一幢有着地方文化的建筑,极具特色。朱小杰坦言,设计这幢建筑时,在满足办公室功能的前提下,只希望让自己更喜欢。这幢建筑,让他很满意的部分是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边界。参观过这幢建筑时经常有人会问:主题是什么?如果一定要给一个主题,朱小杰说,它应该是自己儿时的一种生活场景,永嘉的一首民谣能很好地表达这种场景:“爬爬山岭、吃吃麦饼、山水冰冰、蚊虫叮叮。”

  设计师和工匠不曾分家

  每个人都有天赋,只是如何去发现而已。每当自己被一样东西迷着,会让你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家具设计常会让朱小杰进入这种状态。设计是父亲遗传的基因,因为父亲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小的时候,本来应该是去学校念书,但由于家境的原因,不得不跟人去学习手艺。从某个角度来说,朱小杰一直谦虚地认为自己不是设计师而是一个工匠,只是设计师和工匠从来不曾分家。

  朱小杰对设计的理解是:设计是将艺术带给生活,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设计必须是通过商品这种形式,才有可能走进千家万户,何况艺术也源自生活。

  去旅行,设计才会有状态

  虽然,朱小杰受过的正规教育很少,但他还是去澳洲“洋插队”了。虽然英语过不了关,没有太多机会接受西方教育,但是这种经历却让他明白很多事理。在澳洲的生活让他接触到了西方的宗教。这使他明白所有的宗教都在讲述同样一个道理。其最根本的不是修来世、要上天堂,而是有着修来世的善心,怀着上天堂的心愿去过好每一天,让人们觉得活着有多么美好。

  每年,朱小杰都会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去体会不同国家的民风,那种民风的淳朴让他心醉。他希望自己一直像小孩,保持着一颗童心去看世界,只有在这个状态下,才有可能明白事物的真相,设计才会有状态。旅行是能保持这种状态的好途径。

  希望每年能出一本书

  朱小杰称,自己喜欢斯达克的设计,大到建筑,小到苍蝇拍。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生活的实质。他还喜欢北欧充满对生活有着细腻情感的设计,当然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西班牙也不例外。

  朱小杰很喜欢把自己的心得与人分享。前年,受中国当代著名设计师丛书编委的委托,朱小杰写了一本关于家具设计的书。去年又编了《乌金木的感悟》一书。今年,他又在编一本《建筑室内与家具》。朱小杰希望自己每年都能出一本书,以这种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的快乐。

  一个设计师,一个木匠,一个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将这些合而为一,就是朱小杰。 而要解读朱小杰,则最好先从他独一无二的大本营———澳珀工作室说起。

  澳珀工作室主要从事家具设计,解决工艺流程,完成样品制作。它拥有各种技能的员工30多人,其中有平面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制图工程师及摄影师。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拥有一批具有传统手艺的木工师傅、木雕师傅、油漆师傅、缝纫师傅和机械工程师,是中国唯一具备这样系统的设计工作室。

  现任中国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澳珀家具设计师的朱小杰对自己的定位很简单———一个木匠。朱小杰选取“麻雀”作为展览的主题,他想让一只小鸟来表达这种思想。他说,我们常常为了“远见”,而把自己丢了,生活在别人的高论中,人应能摆脱世俗的束缚,找到生命的本质,不管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了解自己。

  一只麻雀在灯上

  森林桌

  清水椅

  【对话】

  文/刘朝霞 张茜

  一向在人们心目中是中国顶尖级原创家具设计师的朱小杰,却认为“没有原创,只有自然界的万物,那才是原创”,他只是把“我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设计,重新翻新了一下”,美的核心就是“艺术家必须与工匠结合”。他的观点是否让你惊讶呢?朱小杰,一个不按常理出牌,十四年始终坚持原创的家具设计师,他是如何理解设计的呢?

  羊城晚报:你是如何理解原创设计的?

  朱小杰:没有原创,只有自然界的万物,那才是原创。我们只是发现,并把已有的东西拆散,再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而已。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做设计才不会自以为是,才有可能保持一个平常心。只有平和的心态你才有可能发现万物的本质。知道了万物的真相,那设计出一些让人喜欢的家具就是很简单的了。无论做何事,真实是一切的根本,我想做设计更应如此。

  羊城晚报:中国家具设计的现状是怎样的?其他的设计与你的设计有什么不同之处?

  朱小杰: 中国设计还处在初期,包括我自己,因为我们有一段时间忽略了设计。现在我们很努力,也会出现一些好的作品。但是这么大的一个民族,好作品的量还是太少了。如果没有一个量的积累,很难有质的飞跃。中国设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每一个人的经历、文化背景、地域差异导致对美的审视标准都不同,所以设计会很自我。

  羊城晚报:第一次到国外去参展有何感想?

  朱小杰:参与国际性的活动,让别人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毕竟我们关起门来生活的时间太久了,久得让人有点担心。也许这次参与,会逐渐让这种担心变为喜悦,因为做家具本来就是中国人擅长的手艺。四百多年前的中国家具,即使在现代展览中,“她”仍然那样时尚。我只是给“她”换了点材料,添点新的技术而已。其实在这个世界中,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白皮肤还是黑眼睛,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美的认同,追随源头你会发现是那么相似。包豪斯是世界现代设计师的摇篮,他的诞生让现实生活充满了艺术与愉悦,其核心就是艺术家必须与工匠结合。

  羊城晚报:你如何理解工匠这个词?

  朱小杰:中国明式家具如此经典。追究历史,你会发现,四百多年以前的中国,元入中原,统治者为了统治而杀掉文人,留下工匠。文人为了活命只好夹锯为匠,大量文人的加入,提高了工匠群体艺术与文化水准。文人与工匠结合,不是并集,也不是交集,而是融为一体,令世人骄傲的明式家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产生的。在中国历史中,这只不过是一个偶然,但无论过程如何,艺术家加工匠这样一个核心是相同的。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有取之不尽的精髓。作为其子民,在高速发展的现实中,只需停下来,静一下,思考如何传承自己的文化,就会找到无穷的创造源泉。从传承中让设计变得简单且富有情趣,而不是盲目地去模仿、拷贝,那样只会把自己丢掉。中国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更何况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疯狂地去掠夺他人,到最后自己反会被他人的文化所同化和吞噬。肆无忌惮地去模仿,去拷贝,结果亦是如此。我想这是历史的规侓,谁都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希望能通过这次展览,让世人从家具设计这个角度了解中国。

  羊城晚报:那么这次德国科隆你的展厅上出现了哪些我们在国内没有看到过的新作呢?

  朱小杰:没有。这次我个人展厅的主题是百多年前的中国古典家具,我只是把我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设计,重新翻新了一下,只想让国际朋友们看看中国几百年前的家具,也会如此时尚,如此经典。

  羊城晚报:为什么你把这些翻新了的古典家具称为细竹系列?

  朱小杰:也没有好好想过,只是脱口而出。因为所有结构都由极细的木管组成,像竹子。也许竹子是东方的一种象征,它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也许是一直想让竹子“刚与柔”的特征在家具设计中有所展示,并不是一定要有竹子的形象或者竹子的材料,只是希望能将“竹子”的精神赋予这个系列,确实也能表达竹子的意境。

  这些家具远看时,完全是金属结构的形态,当你细看和触摸使用时,却是另一种感受。自然的材料,木头或许是竹子,让人觉得亲切与温馨,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工艺上都让人兴奋。"细竹"就这样定下来了。

  羊城晚报:国际上很多高端的产品都比较谨慎使用“中国制造”,但你一直坚持,有想法吗?

  朱小杰:将家具做好,这本来就是中华民族所擅长的手艺。做好是正常,做不好是不应该的,不像汽车、手机,这本来就是西方的文化,我们想在这方面超越就很难了。所以一个民族得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应当很自信地讲中国家具进入国际一流的品牌,只是时间的问题。我的家具本来就是中国设计、中国文化、中国制造,为什么不敢?

  “森林桌”的故事

  “森林桌”的诞生就颇得其心水。朱小杰回忆说:“记得一次去码头看木头,看到一棵棵大树躺在木头堆里,很兴奋,可是后来觉得很可惜,为什么不让她们继续站在那里?或是每一生物都会有她自己的生命周期,可这些还不能说服自己,无论如何只想能让她继续活着,而且是以最原始的姿态。于是,就有了用端面做家具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她的原形。没有人会这样去做家具,也没有哪一本书介绍过端面切加工技术。因为这种切法违反木材加工的常理,违背了木材结构的特点。在干燥过程及加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给设计制造带来了难度。最初,用这样的手法去表达一种想法只是一种尝试,经过无数次尝试,慢慢地与木材熟悉了,知道如何与她做朋友。对着做出来的家具,很多人都会问‘这真的是木头吗?’乌金木经过细心切割打磨后,每一面的肌理都如同艺术。让人最欣慰的是:当你在欣赏这些用端面切法做出来的家具时,不仅是那美轮美奂的年轮肌理会让人感到不是真的,你还可以去想象‘她’站在森林里的姿态。这时,让人会很快乐。”

乌金木和白蜡木家具哪个好

整体而言,白蜡木家具性价比更高,性能更稳定。两者主要区别如下:

一、乌金木

乌金木原名斑马木,由设计师朱小杰(澳珀家具首席设计师)为其取名乌金木,因此这个好听诱人的名字取代了斑马木的旧称。实际也就是普通的木材,不过纹理漂亮。市场上销售夸大其词说有什么收藏价值,但其缺点也很显而易见:

  1. 含水率的变化使它容易变形和开裂,不能适应过冷或过热、干燥和潮湿的环境。在使用是需要特别注意避开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以免让木材受损。因此售后问题会比较多。   

  2. 乌金木不仅肌理独特,脾气也让人琢磨不透,在干燥和加工的过程中,它常常会自行爆裂。因此乌金木采用封闭漆处理。

  3. 乌金木如果处理不当或工艺不过关,木材久置容易腐朽,同时木材颜色还会退色。因此乌金木买回家使用一段时间后和购买时比较,颜色不如刚购买时漂亮。

二、白蜡木

白蜡木主要产于俄罗斯北美及欧洲部分地区,具有很强的耐腐朽功能,且老化极轻微,性能变化小,故实木实用性非常大。材质坚韧,纹理美丽,还具有极良好的总体强度性能、良好的抗震力和蒸汽弯曲强度,是制作美式高档家具的主要生产木料之一。树皮和果实用于医药做泻药,也可提取黑褐和蓝色染料。其缺点如下:

  1. 白蜡木这种实木材料是非常稀缺的,白蜡木在我国只有依赖进口,因此成本高。

  2. 白蜡木材料的干燥性能比较差,表面容易起毛,因此要常用湿润、干净的抹布对白蜡木家具进行擦拭;定期为白蜡木家具打上保养油。

中国当代有哪些知名的家具设计师?

很多的额,朱小杰、梁志天、王树,还有曲美的设计总监袁媛、吴为、刘轶楠。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