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西方近现代家具发展史 西方家具发展史分几个时期

1、古埃及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5世纪)

家具的起源追溯至古埃及第三王朝时期。在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陵墓中,已有了十分精致的床、椅和宝石箱等家具。造型严谨工整,脚部采用模仿牛蹄、狮爪等兽腿形式的雕刻装饰,家具表面经过油漆和彩绘,或用彩釉陶片、石片、螺钿和象牙作镶嵌装饰,纹样以植物和几何图案为主。

古埃及家具的用料多为硬木,座面用皮革和亚麻绳等材料,结构方式有燕尾榫和竹钉。古埃及时期金木制作技术已很高,有槌打和熔铸术、装饰加上工术、金箔制造术、包金术、着色法、镶嵌法六种加工技术。最擅长贴金箔技术,先涂动物油和丝柏灰泥,再涂动物胶和树脂胶,最后贴金。

2、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

公元前五世纪后,希腊的家具形成了更加完美和协调的风格。这个时期,古希腊家具出现了新的形式,有坐具类、床榻、箱、柜及桌类,典型的是被称为“克里斯莫斯”的椅子,采用优美的曲线形椅背和椅腿,结构简单、轻巧舒适。

古希腊家具装饰风格的起源多受三个柱式的影响,即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及科林斯式。腿部一般雕刻有玫瑰花结和一对棕叶饰,棕叶周围被切掉,呈现出 C形漩涡状切痕,家具的表面多施以精美的油漆。

古罗马家具多由古希腊家具演化而来,木家具常用名贵的木材或金属作贴面和镶嵌装饰。除木制家具外,罗马的铜质和大理石家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家具多数雕刻着狮首、人像和叶形等装饰纹样,具有坚厚凝重的特征,显示了一种男性化的风格,也是当时罗马帝国强盛的一种预示。

3、中世纪时期(约公元5世纪-14世纪)

中世纪前期的家具风格以拜占庭帝国式和仿罗马式为主流。至十四世纪,哥特式家具风靡整个欧洲大陆。

拜占庭式家具即拜占庭帝国家具,融合了罗马和东方艺术。雕刻和镶嵌装饰十分精细,常用象牙雕刻来装饰。装饰图案主要是花叶藤蔓,夹杂着基督教的圣徒、天使和动物纹样。

仿罗马式家具是公元九至十三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家具的式样。特征是椅和凳的腿多由旋木制成,箱和柜采用简单的板状结构,表面涂以明快的色漆,并以金属铸件作加固和装饰。偶尔略施一点简洁的浅浮雕,显出质朴无华的风格。

十四世纪后,哥特式建筑上的装饰纹样开始被应用于家具,框架镶板式结构代替了用厚木板钉接箱柜的老方法。出现了诸如高脚餐具柜和箱形座椅等新的品种。哥特式家具的主要特征在于层次丰富和精巧细致的雕刻装饰,最常见的有火焰形饰、尖拱、三叶形和四叶形饰等图案。常用的木材是橡木。

4、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

从十五世纪后期开始,文艺复兴式建筑取代了哥特式建筑,由此产生的文艺复兴式家具便在整个欧洲大陆盛行。直至十七世纪初,又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出巴洛克式家具。

文艺复兴式家具的主要特征为:外形厚重端庄,线条简洁严谨,立面比例和谐,采用古典建筑装饰等。文艺复兴式家具在欧洲流行了近两个世纪。总的说来,早期装饰比较简练单纯,后期渐趋华丽优美。此外,不同的国家也都有各自特点。如法国采用繁复雕刻装饰,显得富丽豪华;英国把文艺复兴风格与自己传统的单纯刚劲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朴素严谨的风格;北欧文艺复兴式家具发展缓慢,实际上是将哥特式后期的结构方式与文艺复兴式装饰融为一体。

巴洛克风格脱胎于文艺复兴风格,但与后者的理智的古典主义相反,而是一种热情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巴洛克式家具主要特征是强调整体装饰的和谐,采用夸张的曲线,应用中国式的漆绘装饰等。巴洛克式家具传入法国后,发展成一种既豪华又独特的法国巴洛克家具,称为路易十四式家具。常用材料为胡桃木和橡木,并镶嵌龟甲和铜片,在家具的边角上采用包铜处理。最常见的装饰图案是神话人物、螺纹和花叶饰等。

5、十八世纪(洛可可,新古典)

十八世纪初,洛可可风格建筑和家具已发展成熟并流行于欧洲。十八世纪后半叶,作为欧洲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反映,新古典风格兴起并取代了洛可可。十八世纪也是英国家具发展黄金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设计师。

洛可可家具是在刻意修饰巴洛克式家具的基础上形成的浪漫主义风格新家具。由于这种风格的家具形成并流行于法国路易十五时期,故又名路易十五式家具。主要特征是优美弯曲的线条和精细纤巧的雕饰相结合,所有家具的脚都是弯曲形的,洛可可式的彩漆家具也很具特色,其中以黑白漆为多,饰以华丽的贴金浮雕和镶铜装饰,具有异常纤秀典雅的艺术效果。

新古典风格家具成熟于路易十六时期,又称为路易十六式家具。它很快被传播到意、德、西等国。新古典家具的特征是以削瘦的直线为造型的基调,追求整体比例谐调,不作过分的细部雕饰,表现出了注重理性、讲究节制、结构清晰和脉络严谨的古典主义精神。多采用由上而下、逐渐收缩的方形或圆形的脚,柜体边框部分用桃花心木等名贵木材作菱形或锥形的镶嵌贴面装饰。

6、十九世纪(帝国式,拜德米亚式)

帝国式和拜德米亚式都是继新古典主义之后流行于欧洲的复古主义的家具风格。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的设计界兴起了一些反传统的运动。1888年,工艺美术协会在英国成立,进而展开了反传统的手工艺运动。这个手工艺运动主张结合艺术家和技师的力量,强调个人的手工艺技能,并且企图建立一种新的设计形式。他们虽然完全忽略了甚至排斥机器的作用,但还是创始出一种简单朴实而且充满乡村气息的新的家具形式,这使家具设计脱离了对传统的模仿而进入一个新时期。

帝国式家具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后,于1804--1815年拿破仑称帝期间发展成熟。帝国式家具以忠实的考古态度去模仿古代的艺术形式,在造型上模仿古代建筑的轮廓,装饰上采用古代的神像、花环、古瓶和皇冠等图案。装饰手法除雕刻、镶木和彩绘贴金外,铜制镀金饰件应用也很普遍。

拜德米亚式家具是古典装饰家具史上的最后一种家具风格,流行于1815--1848年间的欧洲。源于欧洲乡土家具的拜德米亚风格,具有简单朴实而拘谨沉重的特征,并多采用桃花心木等名贵木材作贴面装饰。19世纪中叶这种风格逐渐倾向于曲线造型和华丽装饰,并在德国发展为新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形成路易·菲利普风格;在英国则发展成早期维多利亚风格。这些风格实际上都是模仿和拼凑历史上各种风格而成的家具式样。

7、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时期

二十世纪初,首先在欧洲各国出现了一些现代主义运动。较有影响的是荷兰的风格派和德国的包豪斯,并由此奠定了现代家具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家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美国形成了美国国际风格家具。

家具发展史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1368年~1644年)明人或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1644年~1911年)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现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

  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清代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北京时间砂、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档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在统治阶级(如宫廷、官府)的家具,他们大多追求繁锁的装饰,采用陶瓷、玉石、象牙、贝壳等做装饰,特别是宫廷家具采用工艺美术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木家具。广大的民间家具制造业追求适用、经济为主;加工方法大多是手工作业。

  19世纪后半叶,它是一种保持前期传统的形式,仅在局部杂以中西混合雕饰的家具。后来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相继出现了有外商投资开办的家具厂,有从事经营中国传统家具的,有专门仿制欧洲古典形式或美式家具的。中国家具的近代家具就是在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变革。无论是品种、形式、结构和工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 20世纪初,各地相继办起家具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4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交流与传播,中国近代家具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到40年代,一些由民族工商业者筹办的家具工厂先后在各大城市开业。根据不同的加工手段与工艺,往往分为中式家具与西式家具两种行业。从此,中国的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就按照不同的经营方式发展着。现代家具由于采用了比较简化的榫结构易于推广应用,尤其是当胶合板(如采用纤维板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板式家具)问世后,框式嵌板的结构得到了较好程度的改善,遂成为我国广大地区乐于采用的工艺做法。但其发展是不平衡而缓慢的,内地的许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家具形式仍保留着中国传统家具的面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工业化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专业工厂的兴起和扩大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80年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家具企业大量引进欧洲家具的生产设备,主要是板式家具生产线或单机配套设备;在硬件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武装”。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并未使这些设备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此时开始重新出现作坊式私营企业,并在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成长。中国家具接受着西方现代家具思想的洗礼,家具行业发展迅猛、朝气蓬勃。一个现代产业的雏形初步形成,办公家具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简述中外家具的发展史,并对我国明式家具和西方现代家具的特点分别作具有的解释

家具发展史 在125页第一段 明式家具 在128页第一段到“起到衬托和点睛的作用” 西方家具 在133页第一段从“现代家具出现以下倾向".....到最后

近代中国家具发展史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1368年~1644年)明人或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1644年~1911年)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现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

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清代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北京时间砂、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档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在统治阶级(如宫廷、官府)的家具,他们大多追求繁锁的装饰,采用陶瓷、玉石、象牙、贝壳等做装饰,特别是宫廷家具采用工艺美术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木家具。广大的民间家具制造业追求适用、经济为主;加工方法大多是手工作业。

19世纪后半叶,它是一种保持前期传统的形式,仅在局部杂以中西混合雕饰的家具。后来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相继出现了有外商投资开办的家具厂,有从事经营中国传统家具的,有专门仿制欧洲古典形式或美式家具的。中国家具的近代家具就是在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变革。无论是品种、形式、结构和工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 20世纪初,各地相继办起家具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4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交流与传播,中国近代家具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到40年代,一些由民族工商业者筹办的家具工厂先后在各大城市开业。根据不同的加工手段与工艺,往往分为中式家具与西式家具两种行业。从此,中国的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就按照不同的经营方式发展着。现代家具由于采用了比较简化的榫结构易于推广应用,尤其是当胶合板(如采用纤维板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板式家具)问世后,框式嵌板的结构得到了较好程度的改善,遂成为我国广大地区乐于采用的工艺做法。但其发展是不平衡而缓慢的,内地的许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家具形式仍保留着中国传统家具的面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工业化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专业工厂的兴起和扩大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80年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家具企业大量引进欧洲家具的生产设备,主要是板式家具生产线或单机配套设备;在硬件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武装”。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并未使这些设备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此时开始重新出现作坊式私营企业,并在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成长。中国家具接受着西方现代家具思想的洗礼,家具行业发展迅猛、朝气蓬勃。一个现代产业的雏形初步形成,办公家具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服饰:

中国进入了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步使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日趋扩大,衣冠服饰随之而发生变化。妇女发饰,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而不断变化。

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褂、等等。其中长袍、马褂,为《服制》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交际。妇女服饰中最大的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

旗袍本是满族妇女喜爱的服装,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穿旗装时,梳旗髻、穿旗鞋。

2、(19世纪20年代)民国初年的服饰:

民国初年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 ;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马褂,一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钮扣五粒。

长衫则用蓝色,其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用作便服的马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3、(19世纪30年代)近代民国中期的男子服饰:

民国中期,在流行学生装的同时,不少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还喜欢穿“学生装”,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穿着这种服装,能给人一种精神、庄重之感。

孙中山先生当时就非常喜欢,所以有“中山装”之称。不过当时的中山装与现在所称的中山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种男子服装“西装”。

4、二十年代的中晚期二十年代妇女服饰 :

总的看来,这个时期的服装,以采用西式者为多,传统特色的保留则较少。经过一个时期,较普遍地采用了一种既适合于我国妇女穿着,又吸收西式优点的服式,即“旗袍”。除旗袍之外还有袄裙服装样式,特点为立领、宽袖口、露肘的短袄及长裙。

5、二十年代中晚期:

劳动人民的主要服饰为中式衫袄和中式抿裆裤。这是由劳动人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扩展资料:

服饰变迁的影响: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批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

这正应验了美国人类学家英菲的论断:“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

要了解中国服饰那多样的款式、独特的风采、鲜明的色泽和精湛的工艺,首要的课题就应该浅知一点中华民族博大深邃的服饰文化发展轨迹,这样才能通过浏览,去着意开开掘中华服饰文化的底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服饰文化

家具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重要的阶段?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家具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期,原始的先民们就用劳动的双手创造了家具,创造了家具艺术。当中,就有最古老的家具--席(供人席地而坐)和各种原始木器--木案、木俎、木几等,为低矮型家具的源头。   中国家具   当然用我们今天的目光看中华民族幼年时代的家具艺术创作,是有些粗糙和幼稚,但它却是我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的童年。因为有了它,才会有以后浪漫神奇的低矮型家具,华丽润妍的渐高家具,民族精粹的明式家具,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它是我国古典家具的源头,将永远显示着不朽的魅力。 彩桧木案于1978年在襄汾陶寺遗址2001号墓出土,用木板斫销成器。案面和案足外侧涂绘,所用的颜料大多为天然矿物,如红色用朱砂,赭色用赤铁矿。出土时,案板已稍塌陷,变形,案上正中放折腹陶(温酒 器),此器为商周铜禁之祖型。它是我国迄今出土最古的木质家具。

  编辑本段夏商西周--原始古拙 质朴浑厚

  中国家具

  夏商时期家具乃是我国古代家具的初始时期,其造型纹饰原始古拙,质朴浑厚。这一时期家具有青铜家具(如青铜俎)石质家具(如石俎)和漆木镶嵌家具(如漆木抬盘)。漆木镶嵌蚌壳装饰,开后世漆木螺钿嵌家具之先河。   由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中存在着浓厚的鬼神观念,商代家具装饰纹样往往有一种庄重、威严、凶猛之感。   饕餮纹俎于1979年在辽宁义县花儿楼窖藏出土。铜质,面板为长方形,下为相对的倒凹字形板足,板足空当两端   中国家具   有二半环形鼻连铰状环。板足饰精致的细雷纹。饕餮纹,铃上亦饰有花纹,铜铃制作精巧,其形式为我国青铜著录之罕见。此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家具源流   漆木器具:自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漆木技术,发展到夏商时期,在漆木上已经镶嵌蚌壳装饰,开后世漆木螺钿嵌家具之先河。   青铜器中装饰壶门(四足板状造型,前后二足之间出现了两个对称的特点)在中国家具史上延续了几千年。

  编辑本段春秋战国

  中国家具

  春秋战国时期家具,以楚式漆木家具为典型代表,形成我国漆木家具体系的主要源头。楚式家具品类繁多:各式的楚国俎、精美绝伦的楚式漆案漆几、具有特色的楚式小座屏、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床……楚式家具有绚丽无比的色彩,浪漫神奇的图案,以龙凤云鸟纹主题,充满着浓厚的巫术观念。楚式家具作为一种工艺美术的早期形式,其简练的造型对后世家具影响深远。

  彩绘木床

  我国最早的卧具,为后世各类床具的始祖。

  楚式小座屏

  标志着中国家具开始具有纯粹的装饰欣赏价值。

  雕刻手法

  被广泛应用到家具装饰中,有浮雕和透雕等。开后世家具雕刻之先河。   中国家具

  家具源流

  战国"H"形凭几:   其造型厚重古拙,标志着工艺美术从厚重的青铜艺术向轻巧的漆器艺术发展。   工艺源流   青铜铸造工艺大大发展,出现了"失蜡法"铸造方法。

  编辑本段秦汉--品类繁多 精美绝伦

  中国家具

  汉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到第一个鼎盛时期,整个汉朝家具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汉代漆木家具杰出的装饰,使得汉代漆木家具光亮照人,精美绝伦。此外,还有各种玉制家具、竹制家具和陶质家具等,并形成了供席地起居完整组合形式的家具系列。可视为中国低矮型家具的代表时期。   家具源流   独坐板枰:汉代出现新型小坐具,为历代坐具的鼻祖。   几(品种增多):活动几、多层几、卷耳几,甚至出现桌子的雏形。   榻屏:为屏与榻相结合的新品种,标志汉代新兴家具的诞生。   厨和柜:汉代出现的新家具,有别于传统的箱笥,多为,贮藏较贵重的物品。   镜台:汉代壁画出现了最早的镜台形象。为圆形底座上贯长方板,顶上安装圆盘。

  编辑本段三国两晋--崭露新风 婉雅秀逸

  中国古代家具形制变化,主要围绕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出现了低型和高型两大家具系列。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上承两汉,下启隋唐。这个时期胡床等高型家具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并与中原家具融合,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渐高家具:椅、凳等家具开始渐露头角,卧类家具亦渐渐变高,但从总体上来说,低矮家具仍占主导地位。   家具源流(家具由低型向高型发展,上承两汉,下启隋唐。)   胡床(座具):促使了高型和中原原有的低矮家具进行融合。如睡眠的床在逐渐增高,上有床顶和蚊帐,可垂足 坐于床沿。   凭几:出现造型奇特的三足曲木抱腰凭几。   椅、凳:在壁画上出现最早的椅凳形象。

  编辑本段隋唐--缤纷世界 华丽润妍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家具制作在继承和吸引过去的和外来文化艺术营养基础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唐代家具在工艺制作上和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格调。从而使得唐代家具制作的艺术风格,摆脱了商周、汉、六朝以来的古拙特色,取而代之是华丽润妍、丰满端庄的风格。   家具源流(高低型家具同时并存)   桌:桌子逐渐增多并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逍遥椅:从三国的胡床上设靠背,演变而来,逐渐出现在世俗的社会里,不再是僧侣所独有。   腰鼓形座墩:在魏晋南北朝出现的菩萨坐具,到了唐代更为精美和流行,而且形式明显增多。

  编辑本段五代--逐渐成熟 趋于简朴

  五代时期家具工艺风格在继承唐代家具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这时期家具是高低家具共存,向高型家具普及的一个特定过渡时期。家具功能区别日趋明显;一改大唐家具圆润富丽的风格而趋于简朴。   家具源流   椅、凳、桌:等高型家具逐渐成熟;   屏风:由小座屏变得形体高大;   家具装饰陈设:由不定式格局变为相当稳定的陈设格局。

  编辑本段宋(辽金)---成熟普及 简洁隽秀

  宋代,高型家具已经普及到一般普通家庭,如高足床、高几、巾架等高型家具;同时,产生许多新品种:太师椅、抽屉厨等。宋代家具简洁工整、隽秀文雅,不论各种家具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最多在局部画龙点睛:如装饰线脚,对家具脚部稍加点缀。(见顶图)但也缺乏雄伟的气概。   家具源流   桌椅:纯仿建筑木构架做法,采用洗练单纯的框架结构,为明清框架家具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并出现了以官阶命名的"大师椅"。   屏风:由于几乎家家户户堂必设屏风,因此着重屏风的位置的摆放。审美意义往往大于实用价值。

  编辑本段元代--形体粗大 雕式华美

  元代是我国蒙古族建立的封建政权。由于蒙古族崇尚武力,追求豪华的享受,反映在家具造型上,是形体厚重粗大,雕饰繁缛华丽,具有雄伟、豪放、华美的艺术风格。而且风格迥异:床榻尺寸较大、坐具为马蹄足等。   釉里赭花卉宝座(图1)高24.1cm、长29.3cm、宽15.3cm,属景德镇窑,座面呈长方形;后背为三扇屏风,左右各一扇,共计五扇屏风;四足为云头转珠纹。宝座整体满饰花卉蔓草纹。釉里赭花卉纹宝座给人感觉是造型饱满,形体重厚,色彩深艳。代表着元代家具的典型风格。   家具源流   床榻:由于蒙古族人体形硕大,床榻变得比较大。   桌子:基本继承两宋的形制,但高型桌增多,并出现了抽屉桌(见图2)。   罗锅枨:改桌子的直枨为罗锅枨是元朝人对中国家具舒适性和适用性的一种创造性贡献。   明代--民族精粹 古雅精丽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   中国古代家具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至到明朝为大盛,其中硬木家具最为世人所推崇和欣赏。明式家具用材讲究、古朴雅致。选用坚致细腻、强度高、色泽纹理美的硬质木材,以蜡饰表现天然纹理和色泽,浸润了明代文人追求古朴雅致的审美趣味。   明式家具作为民族的精粹在我国古代家具史占有崇高的地位。从此,我国传统民族家具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硬木家具"为代表的新纪元。   家具源流   明式床榻:其种类更多,有榻、有酷似一座小房屋的架子床、有庄严肃穆的罗汉床、有房中套房的拔步床等等。   明式座椅:开始采用硬木制造 ,品质精美,驰名中外,品种繁多:有像古代官帽式样的官帽椅;有圈背连着扶手的开光座墩等等。   明式屏风:较之宋代屏风无论在制作上,还是在品种样式上都有了大的发展,制作更为精巧。样式有六屏、八屏、十二屏不等。特别出现了有名的"披水牙子"。

  编辑本段清代--盛世风度 雍容华贵

  清代家具工艺制作精湛,达到了封建时期的高峰。清式家具在继承传统家具制作技术的过程中,还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又由于经济的繁荣,还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家具风格,如广式、苏式、京式等,各具特色。清式家具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上以浑厚稳重、装饰上以富丽繁缛、工艺上以技术精湛而著称。   而且,清式家具距离我们现在时间较近,流传下来许多家具实物,对我们现代社会影响较大。   家具源流   凳墩:总体造型大致延续明式风格形式,但有地区的区别:广式部外装饰和变化比较大;京式则繁缛雕琢并出现铜饰件等方法。   交椅:入清以后渐少使用,制者日稀,成为被时代淘汰的一种家具。

  编辑本段清朝椅凳精品

  名副其实的一统碑椅   清式靠背椅在明式靠背椅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制作精细,最有特色的是一统碑式靠背椅。   常用回纹的扶手椅   回纹是清式家具中最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是一种方折角的回旋线条,以至人们把带有回纹的家具作为清式家具的代名词。   气派非凡的宝座   清式扶手椅比明式扶手椅有更大的发展,其中一种外形硕大的扶手椅,俗称"宝座"。整个宝座金碧辉煌、气派非凡,成为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编辑本段中国古代家具造型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两种方式,家具形体变化主要围绕着低矮家具和高型家具两大系列。   其中,秦汉时期家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家具。那时,人们席地而坐,所用的家具一般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几等。随用随置,并没有固定的位置。   到了三国时期,从少数民族传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经过演变,中原地区出现了渐高家具圆凳,方凳等等。卧具床、榻等也渐渐变高。但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低矮家具。   再到隋唐,多数人垂足而坐,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到完全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具椅子、凳、桌子等,已经出现并且在上层社会中流行。直到宋代,才完全普及。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到明清时代,基本定型为高型家具,而且能够依据人体的不同身形而制定家具的造型。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完全成熟。

欧洲建筑风格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欧洲建筑在大的概念上应归属于西方建筑

从古希腊时代起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一直是西方建筑文明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这个中心逐渐偏移到了北美

虽然有更为早期的欧洲原始建筑

但是欧洲建筑真正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达到鼎盛

以雅典卫城及其神庙为代表的一个个建筑杰作横空出世

它们简单而纯净

和谐而完美

具有惊人的艺术创造力

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人的"光荣"被古罗马人的"伟大"所取代

后者兴建的宫殿、凯旋门、竞技场、剧场和大浴场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他们和古希腊建筑一道被视为垂范千古的经典

成为西方建筑文化最深刻的根源

在接下来中世纪的1000余年中

欧洲建筑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始终是欧洲建筑的主体

二是伴随着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的分裂

东西欧洲的建筑风格逐渐各树一帜

其中

在东欧的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建筑影响十分广泛

而在罗马风建筑之后兴起于西欧的哥特式建筑

则体现了中世纪建筑的最高成就

从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

信奉人文主义的艺术大师们又把西方建筑从宗教天国拉回了人间大地

在这一过程中

大师们特别注重研究古代经典建筑

热情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再创造

为世界留下了众多光辉灿烂的建筑杰作

此后直到19世纪下半叶

欧洲建筑艺术思潮更迭频繁

四五百年间先后出现了巴洛克、古典主义、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等不同的建筑风格

其间

教会势力、享乐之风、绝对君权、异国情调和百年战争都曾成为艺术蜕变的催化剂

历史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大工业日益兴盛的背景下

西方建筑的传统形制和美学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设计的核心从以往的注重审美明显的转移到追求技术与功能上

这直接导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成熟和向全世界的扩散

而20世纪70年代之后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极端——“国际式”建筑对西方世界多年的垄断

又被“后现代主义建筑”打破

一个多种风格流派争相登场的局面呈现在今天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