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隋唐五代家具 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隋唐时期,家具以雍容华贵为美,有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至五代时,家居风格改为崇尚简洁,为宋代家具的风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隋唐五代的家具出现了两人变化;一是坐具类家具的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椅子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当时称为“倚子”。几、案的高度与坐具的高度有关,坐具高了,几、案也势必加高,这样就引起大多数家具向高型发展,而高型家具的发展又会对住室高度、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二是家具种类增多,以致可按使用功能分类。如坐卧类家具有凳、椅、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几、案、桌等;贮藏累类家具有柜、箱、笥等,架具类家具有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绘描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唐代漆家具以雍容华贵为特征,造型华美,宽大舒展,许多家具仍喜用壶门式结构;装饰常采用螺钿、金银平脱、金银绘、木雕、雕漆等高档装饰工艺。唐代家具对日本家具产生过重要影响。当时日本大阪盛产中国式家具。江户时代仿中国家具已在日本广为流行。至今日本奈良正仓院还珍藏有唐代传入的金银平脱漆箱、螺钿棋案、金银绘(日本成高莳绘)八角镜箱和大量仿唐漆家具。唐代家具用才材讲究,家具上的漆饰光亮滑润。

五代时,许多家具在结构上借鉴了中国建筑大木构架的做法,形成框架式结构。构件采用圆形断面,线条流畅明快。腿与面之间加有牙子和牙头。这种形式在日后成为中国家具的传统结构形式。

摘自: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浅析【木材圈】

隋唐五代家具有何特点

隋唐五代的家具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坐具类家具的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椅子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当时称为“倚子”。几、案的高度与坐具的高度有关,坐具高了,几、案也势必加高,这样就引起大多数家具向高型发展,而高型家具的发展又会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二是家具种类增多,以致可按使用功能分类。如坐卧类家具有凳、椅、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几、案、桌等;贮藏类家具有柜、箱、笥等,架具类家具有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绘描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唐代漆家具以雍容华贵为特征,造型华美,宽大舒展,许多家具仍喜用壶门式结构;装饰常采用螺钿、金银平脱、金银绘、木雕、雕漆等高档装饰工艺。唐代家具对日本家具产生过重要影响。当时日本大阪盛产中国式家具。江户时代仿中国家具已在日本广为流行。至今日本奈良正仓院还珍藏有唐代传入的金银平脱漆箱、螺钿棋案、金银绘(日本称高莳绘)八角镜箱和大量仿唐漆家具。唐代家具用材讲究,家具上的漆饰光亮滑润。

五代时,家具造型向简练方向发展,许多家具在结构上借鉴了中国建筑大木构架的做法,形成框架式结构;构件采用圆形断面,线条流畅明快;腿与面之间加有牙子和矛头。这种法式在日后成为中国家具的传统结构形式

隋唐五代时期的室内设计有何特点

隋唐朝室内设计特点: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用的局面。这一时期,以桌、椅、凳为代表的新型高足家具渐渐取代了床榻的中心地位。而屏风则以落地式为主流,多描绘山水花鸟。

而五代时期的室内特点主要延续了唐代制度,然后相应的因为不同民族的政权而加入了本身的一些自我风格。

隋唐的家具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坐具类家具的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椅子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当时称为“倚子”。几、案的高度与坐具的高度有关,坐具高了,几、案也势必加高,这样就引起大多数家具向高型发展,而高型家具的发展又会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二是家具种类增多,以致可按使用功能分类。坐卧类家具有凳、椅、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几、案、桌等。贮藏类家具有柜、箱、笥等,架具类家具有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

隋唐五代室内家具设计原理

1、造型特点:宽大厚重,显得浑圆丰满,具有博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都体现出盛唐时

代那种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家具形式粗阔而厚重,简洁而理性。

2、装饰特点:崇尚富贵华丽,和谐悦目。如在桌案、床榻的腿足无不以细致的雕刻和彩绘

进行装饰。在月牙凳的两腿之间,坠以彩穂装饰,令人赏心悦目。

3、材料:唐代木料资源较为丰富,家具多选用硬木,高档家具选紫檀、红木、花梨、铁木、柏木等种类。中档家具选樟木、核桃木、槐木、黄檀、香椿、水曲柳。一般档次以柳木、榆木、橡木等用材为上好材。木材的材质要求致密、文顺,颜色浓艳,甚至有的木料带着香气。

4、结构特点:高型家具的形成时期,注重家具的纹理和腿脚结构,大凡卧具一般低矮适度,壶门空、牙板、横直拉杖、拖泥等搭配是较合理的。卯鞘结合已经很牢实,有上下贯通的,有穿插搭接的。缺点是常常座面离扶手的尺度较高。桌子下拉枨开始出现。

5、工艺技术:木材必须先把圆木锯成板材,正常的板材需经过两年的自然干燥时间。下料时先锯出腿和面的主要材料,其次是辅料搭配,再刨磨方正光滑成零件。然后进行卯鞘加工,卯为榫头,鞘为榫眼,然后将卯鞘勾连穿插搭接。最后进行家具表面处理,家具涂漆以研磨檫漆多遍,成光亮色泽为上等货。

隋唐: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隋唐五代时期的室内设计有何特点

隋唐朝室内设计特点: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用的局面。这一时期,以桌、椅、凳为代表的新型高足家具渐渐取代了床榻的中心地位。而屏风则以落地式为主流,多描绘山水花鸟。

而五代时期的室内特点主要延续了唐代制度,然后相应的因为不同民族的政权而加入了本身的一些自我风格。

隋唐的家具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坐具类家具的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椅子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凳、椅、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几、案、桌等。贮藏类家具有柜、箱、笥等,架具类家具有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

总体来说,隋唐五代时期室内的特点是取消了跪坐的团垫,采用了椅子。加高了家具的高度,以前睡觉的矮塌也变成了床,在原本的华夏特色上吸纳了胡族的室内风格,从而产生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格。

隋唐: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家具发展史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1368年~1644年)明人或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1644年~1911年)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现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

  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清代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北京时间砂、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档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在统治阶级(如宫廷、官府)的家具,他们大多追求繁锁的装饰,采用陶瓷、玉石、象牙、贝壳等做装饰,特别是宫廷家具采用工艺美术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木家具。广大的民间家具制造业追求适用、经济为主;加工方法大多是手工作业。

  19世纪后半叶,它是一种保持前期传统的形式,仅在局部杂以中西混合雕饰的家具。后来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相继出现了有外商投资开办的家具厂,有从事经营中国传统家具的,有专门仿制欧洲古典形式或美式家具的。中国家具的近代家具就是在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变革。无论是品种、形式、结构和工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 20世纪初,各地相继办起家具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4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交流与传播,中国近代家具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到40年代,一些由民族工商业者筹办的家具工厂先后在各大城市开业。根据不同的加工手段与工艺,往往分为中式家具与西式家具两种行业。从此,中国的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就按照不同的经营方式发展着。现代家具由于采用了比较简化的榫结构易于推广应用,尤其是当胶合板(如采用纤维板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板式家具)问世后,框式嵌板的结构得到了较好程度的改善,遂成为我国广大地区乐于采用的工艺做法。但其发展是不平衡而缓慢的,内地的许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家具形式仍保留着中国传统家具的面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工业化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专业工厂的兴起和扩大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80年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家具企业大量引进欧洲家具的生产设备,主要是板式家具生产线或单机配套设备;在硬件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武装”。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并未使这些设备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此时开始重新出现作坊式私营企业,并在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成长。中国家具接受着西方现代家具思想的洗礼,家具行业发展迅猛、朝气蓬勃。一个现代产业的雏形初步形成,办公家具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有何特点

史前夏商西周时期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为初始家具阶段。中国现已知最早的家具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史前人类构筑房屋和修造水井中的木工技术、棒卯结构为家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当时起居方式为席地而坐,家具制作非常简陋,日用器物兼有家具的功能。进人奴隶社会以后,家具最大的特点就是兼有礼器的功能。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家具总的特点是呈低矮型,出现了完整的供席地起居的低矮型家具,家具较低矮,无固定位置,可根据不同场合而作不同的陈设。家具的功能性不断加强,同时兼有礼器的功能。

漆家具是这一时期的主流家具,除了沿用传统的漆绘、油彩、针划、贴金银箔、镶银等外,还出现了俄金(针划填金)、堆漆(用稠厚的漆堆成花纹)等工艺。漆饰后,有的还配以夔金铜饰件,更显得华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各民族、各教派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使各民族的家具在形制上、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人们虽然仍习惯席地而坐,但胡床已在中原民间较普遍,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高坐具,从而给传统起居方式带来冲击,进而给传统家具的制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出现高家具的萌芽。

当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机、橱,并有瓮、箱等竹藤家具。

漆家具仍然是当时高档家具的主流,并出现了斑漆、绿沉漆、漆画和金银参镂带等新装饰技艺。

隋唐五作时期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是席地坐向垂足坐、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转化的高潮时期。传统席地起居习俗逐渐被废弃,垂足坐日益流行,家具形态出现了由低矮向高型发展的趋势。

到五代时期,已基本进人了高坐垂足起居的新时代。而且,这一时期家具种类增多,家具风格也由隋唐时期的以雍容华贵为美,转为五代时期的崇尚简洁,从而为宋代家具的风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宋辽金元时期家具有什么特点?

宋代是家具艺术的繁荣时期,北宋以后中国高型家具逐渐走向成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高型家具的种类又有所增加,品种基本齐全,同时在制作手法上也有不少变化,各种装饰手法开始使用。

宋代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燕几”。这是一套按比例制成的大小不同的几,共有3种规格尺寸,7个单件,可以变化组合成25样,76种格局。根据人数的多少,可以任意组合。“燕几”在世界家具史上也是最早出现的组合家具。

明代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由于手工业的进步、海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社会因素,促使明至清初家具达到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明代家具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式”家具风格,也是中国古典家具进人实用性、科学性阶段的重要标志。这时期家具不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世界家具艺术发展史上最具艺术感染力的精品。

清代家具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哪些制作中心?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繁荣的最后一个时期,清代家具在康熙前期基本保留着明代风格特点。自清雍正至乾隆晚期,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清代家具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形成了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的清式风格。清代家具作坊以扬州、冀州、惠州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出现了“苏作”、“京作”、“广作”等不同艺术风格。清末由于国力衰败,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战争频繁,各种民族手工艺均遭到严重破坏,家具艺术每况愈下,进人衰落时期。

中国美术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 原始美术

  (一)原始陶器艺术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

  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陶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 先秦美术

  (一)先秦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 :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

  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

  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

  (二)先秦雕塑艺术

  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

  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b、表现于器物的耳、盖、扣、嘴等附件上的立体雕塑。

  2、简述先秦时期的雕塑艺术

  就制作材料来看,大致可分为青铜雕塑、玉石雕塑、陶雕三类。

  青铜雕塑主要指青铜器上的立体雕塑附件,可分为动物形象造型和器物附件立体雕塑。

  玉石雕塑历史悠久,商代的成就最为显著,有大型大理石立雕,也有表现动物的小型雕塑

  陶塑相对青铜玉石,为数较少,商代中期内容逐渐增加,商代后期以后由于玉石雕塑显著增多,陶塑大为减少。

  (三)先秦绘画

  1、三幅先秦帛画的名称、内容、性质

  《龙凤人物图》长裙细腰女子,双手向前合掌,前上方画一龙一凤。有引魂升天的性质。

  《人物御龙图》危冠长袍侧身贵族,驾驭巨龙飞天的景象

  《缯书》以文字为主,四周画有神及动物的形象。最为突出的是三头人物形象。

  2、战国帛画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

  用笔用色等绘画创作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墨线勾画人物的技法为后世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章 秦汉美术

  (一)秦汉绘画

  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的主题、特点

  主题:乞求灵魂归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

  2、西汉长沙马王堆3号墓帛画的绘画技巧

  绘画技巧: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应用正侧半侧等多种手法。

  3、山东金雀山西汉帛画的绘制方法

  灵活运用淡墨线与朱砂线起稿,然后分别用各种色彩平涂。(没骨画法的先驱)

  4、秦汉墓室壁画兴起的原因

  受壁画盛行风气的影响。

  5、汉代墓室壁画的重要代表、主要表现题材

  重要代表:河北望都1号东汉墓壁画,汉代帛画主要反映墓主企望升天以及表现死者生前的显赫生活。题材有80多项,如城池幕府,乐舞百戏,庄园生产,孝子列女等等

  6、汉代宫廷绘画的主要职能

  出于宣传或政治目的

  7、汉代文人画家代表人物

  张衡,刘褒,蔡邕,赵歧等

  (二)秦汉雕塑

  1、秦代陶塑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点

  皆为手塑,风格写实,形象纯朴,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重复,气势雄伟。

  2、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手法及代表性的石雕

  手法上采用因材施雕的技巧,代表性的石雕是《马踏匈奴》

  3、汉代陶俑的主要分类

  王侯兵马俑,民间日用俑

  4、汉代青铜塑像的杰出代表作品:《马踏飞燕》

  (三)秦汉画像石、画像砖

  1、画像石、画像砖的概念

  画像石: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

  画像砖:秦汉时代的建筑装饰构件

  2、秦汉画像石、画像砖的两种制作方法

  3、秦汉画像石、画像砖兴盛的原因

  兴盛的原因: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奢侈生活或出于辅助政教的需要。

  4、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主要分布地区及艺术表现特征

  画像砖西汉以洛阳、郑州为中心,东汉以湖南四川、江浙为多;

  画像石大致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的北部等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

  艺术表现特征。。。。。。

  5、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题材与表现内容

  a、反映劳动与生活的情景:如农民劳动场面、统治者奢华生活等。

  b、反映历史故事与宗教神话传说的

  (四)秦汉工艺美术

  举例说明秦汉金属工艺、漆器工艺与染织刺绣工艺的艺术成就

  如有名的“长信宫灯”,将人物造型、通烟、照明灯相结合,是审美与实用完美的统一。

  P66未整理。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南传佛教美术

  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的风格特点

  源于秣莵罗风格,抽象、脸型短圆、眼球框较大,发型有螺状肉髻、螺发、肉髻三种。

  (二)北方佛教美术

  北方佛教造像几大石窟的艺术成就及造像风格特征

  云冈石窟:造型气势雄伟,内容丰富,继承发展秦汉传统,吸取融合外来精华。

  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延续,风格汉化,表现手法更加纯熟,精巧。

  巩县石窟寺:脸型方圆、体型丰腴,注重内在性情刻画。

  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泥塑

  南北响堂山、天龙山石窟:脸型圆浑、衣褶贴身、线条柔和、造型写实等

  (三)魏晋南北朝绘画

  1、魏晋南北朝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特点、代表作品

  曹不兴(较早的佛像知名画家)

  卫协(曹不兴之徒,《史记伍子胥图》、《张仪像》等等)

  戴逵(三马伯乐图、孔子弟子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陆探微:风格秀骨清像,从师顾恺之

  张僧繇:受佛教绘画的影响

  将少游、杨子华、曹仲达

  2、顾恺之的三件传世作品及主要内容、表现手法

  《女史箴图》:绢本、墨画淡彩,横卷十二段,每段有葴文

  《洛神赋图》:以连环画的长卷形式表现曹植《洛神赋》,采用勾染的表现手法

  《列女仁智图》:用笔刚劲,强调晕染

  3、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三水画在晋代成为了独立的画科,南北朝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开启了隋唐山水画的繁荣局面。

  (四)绘画理论

  1、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几篇画论著作

  顾恺之《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谢赫《古画品录》,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2、山水画形成期宗炳、王微的两篇山水画论著作

  宗炳《画山水序》,王薇《叙画》

  3、顾恺之的三篇画论及主要论点

  a、传神论,b、强调以形写神,c、迁想妙得。

  4、谢赫的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第五章 隋唐五代美术

  (一)隋唐五代人物画

  1、阎立本及其代表作品

  唐初人物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职贡图等

  2、吴道子的作品、风格特征、艺术成就

  送子天王图、地域变相图、伏生授经、鬼伯图

  用笔遒劲神速,白描,以宗教人物画成就最著

  3、尉迟乙僧的绘画特点

  佛教画为主,西域特征。

  4、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作品及画风

  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风:工整而妍巧,肥硕而浓丽。

  周昉: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

  风格: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5、孙位及其作品

  孙位《高逸图》

  6、南唐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

  周文矩:《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王齐翰:《勘书图》

  卫贤:《高士图》《闸口盘车图》

  7、中国人物画的“四家样”及各自的风格

  四家样:张僧繇、周肪、吴道子、曹仲达

  风格。。。。?

  (二)隋唐五代的山水画

  1、隋展子虔的代表作品及其在山水画史上的意义

  展子虔《游春图》,今存最早的一幅完整的三水画。

  2、唐青绿山水画派画家李思训、李昭道及其作品

  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父< 江帆楼阁图> 子<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

  3、唐代水墨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王维、张璪、王洽等等

  4、王维的山水画及技法特点

  水墨渲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涉古今。南宗画派鼻祖

  5、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荆浩、关仝及其作品、风格

  荆浩:北方山水,《匡庐图》

  关仝:师法荆浩 传《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6、五代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董源、巨然及其作品、风格

  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等,擅长用披麻皴

  巨然:董源弟子,其画轻岚淡墨、烟云流动。

  (三)隋唐五代山水花鸟鞍马画

  1、鞍马题材画家及代表作品

  曹霸(作品今皆不存)

  陈闳《八公图》

  韦无忝(记载《习马图》《散马图》等皆不传世)

  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

  韦偃《双骑图》

  2、画牛名家及存世作品

  韩滉《五牛图》、

  戴蒿《斗牛图》

  3、唐代花鸟画代表画家及艺术成就

  薛稷:擅长画鹤、

  殷仲容:擅书画

  边鸾:花鸟画祖师

  4、五代花鸟画“徐黄异体”指哪两种风格,各自有何特点

  黄筌 “黄家富贵”;首创没骨法

  徐熙 “徐家野逸”;线条为主 色彩为辅

  (四)宗教墓室壁画及石刻线画

  唐代宗教壁画和墓室壁画与当时绘画的相互影响 。。。。

  (五)隋唐五代雕塑

  1、唐代陵墓石雕艺术的代表

  唐太宗的昭陵、高宗及武则天的乾陵、武则天母亲的顺陵

  2、隋唐重要的雕塑家

  韩伯通、宋法智、吴道子、杨惠之、张阿乾、王耐儿等。

  3、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主要表现在陵墓石雕、宗教雕塑、陶塑等。

  宋代画家郭熙受杨惠之启发,创造了塑绘结合的“影壁”艺术。

  (六)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唐代陶瓷美术的代表作品

  唐三彩:低温釉陶

  第六章 宋元美术

  (一)宋元山水画1、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

  1. 李成:多写寒林平远风光,《读碑窠石图》气象萧疏 烟林清旷

  2. 范宽《溪山行旅图》,重山叠岭,雄奇壮伟,笔力坚实,山石作“雨点皴”

  3. 郭熙《早春图》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巧妙,变化多端。山石如“乱云”。树如“蟹爪”

  4. 赵伯驹和赵伯骕兄弟:《江山秋色图》《万松金阙图》精工之极,又有士气。

  2、郭熙山水画论《林泉高致集》的主要观点

  提出“三远”构图置景法;即“高、深、平” 提出山水画价值论

  提出山水画学习方法 提出对山水美的观照 提出山水画对修养的积炼和对精神的涵摄作用

  3、南宋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鱼隐图》 大斧劈皴、水墨苍劲 刘松年:《四景山水》斯文 细腻

  马远《踏歌图》一角构图、人物情节与山水结合 夏圭《山水十二景》善于半边取景

  4、两宋其他的山水画家

  许道宁、翟院深、王诜等,燕文贵,赵令穰,米芾父子,王希孟

  萧照、马和之、江参等

  5、元初赵孟頫的代表作品及画风

  《鹊华秋色图》;倡古排宋、清雅朴素、书画结合。

  6、赵孟頫倡导的“复古”的含义

  提倡古意,力排南宋画风。

  7、元四大家的代表作品、风格特征

  黄公望《富村山居图》水墨或浅绛设色,表现江浙风光 吴镇《渔夫图》重用墨,多湿染。

  倪瓒《渔庄秋霁图》多瘦树平坡 王蒙《青卞隐居图》千岩万壑、茂密高峻,构图多为高、深远

  8、元代山水画的其他代表人物

  钱选、高克恭、赵雍、曹知白、唐棣、朱德润、盛懋

  (二)宋元人物画

  1、北宋宗教人物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艺术特点

  武宗元、师法吴道子,《朝元仙仗图》

  2、南宋减笔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梁楷《布袋和尚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斫竹图》等

  3、宋代风俗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张泽瑞《清明上河图》

  4、元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

  1钱选和赵孟頫古意画风 2张渥的白描人物 3王绎的肖像画 5、元代宗教壁画的代表

  佛教的莫高窟3号窟和西藏寺庙壁画

  道教的永乐宫壁画

  (三)宋元花鸟画

  1、宋代画院机构名称《翰林图画院》

  2、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作品及风格

  《芙蓉锦鸡图》、《红蓼白鹅图》、《池塘秋晚图》《柳鸦图》

  微宗以工整细致色彩绚丽见长,重写实。

  3、宋代画院的其他花鸟画家代表人物

  赵昌(善用色)易元吉(善画猿)、崔白(多才多艺)、李迪(脱离黄家富贵,向荒疏淡逸方向发展)林椿(工整细腻)

  4、宋代文人花鸟画家的代表人物

  文同,擅长画竹《墨竹图》、僧仲仁和赵孟坚,都以画梅著称,

  5、元代花鸟画的两大风格

  体院风格花鸟,工笔设色,代表有钱选、赵孟頫、任仁发和王渊。

  文人花鸟,代表有:李衎、赵孟頫、柯九思、王冕、王渊等。

  6、元代擅画竹、梅、墨花墨禽的代表人物

  李衎(kàn) 画竹、王冕画梅、王渊张中墨画墨梅

  (四)宋元雕塑

  元代宗教雕塑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元代雕书最大特点是宗教题材与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趋势。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居庸关过街塔的天王像;杭州飞来峰的摩岩造像;洛阳白马寺十八罗汉像和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像。

  (五)宋元工艺美术

  1、宋代五大名窑及各自特色

  ”定、汝、官、哥、钧“是闻名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

  1汝窑:釉质莹厚滋润,葱绿或深灰色,有印花、刻花。 2钧窑:胎骨为羊肝色、厚而不透明,窑变色斑美丽无比。以紫、红、青、白闻名。 3定窑:白釉瓷器为主,坚细轻巧、花纹图案风格典雅

  4官窑:釉色有月白、粉青、大绿等 哥窑:百圾碎、鱼子纹,釉色有月白、粉青等。

  2、元代瓷器产地及各自特点

  南方的景德镇、龙泉窑和北方的钧窑

  景德镇:白瓷得到发展,釉里红装饰,粗大、厚重、朴俗

  龙泉窑:釉色青中带绿、供应出口。

  钧窑:粗。

  第七章 明清美术

  (一)明清山水画

  1、明代浙派山水画家及作品

  明早期山水代表,师承南宋院体。

  戴进(浙派创始人)《风雨归舟图》《渔舟伯月图》《春山积翠图》《溪堂诗意图》等

  吴伟:《踏雪寻梅图》《长江万里图》《雪景山水图》《灞桥风雪图》 等。

  蓝瑛:《山水册》《秋壑霜林图》《溪山曳杖图》

  2、吴门四家的作品及风格特征

  明中期,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徵zhǐ明",另有唐寅、仇英等,沈文唐仇合称“吴门四家”

  1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

  2.文徵明:也分粗细风格,以细见长《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

  3唐寅(唐伯虎):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

  4 仇英: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

  3、明代后期华亭派的代表人物

  明代后期,上海松江一代。代表人物为董其昌:扭转了吴浙两派的颓风。他提倡摹古,师法董源、米芾等

  4、董其昌的画风及代表作品

  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追求画面的含蓄性。

  画风有两种格调:一是枯笔水墨,一是没骨或浅绛

  《仿米氏水墨山水图》《仿唐代扬升没骨山水图》《秋兴八景图》

  5、明代其他著名的山水画家及作品

  较有名的还有早期的王履《华山图》、王绂fú《山亭文会图》《凤城饯咏图》,中期的周臣《田家图》培养了唐寅和仇英。

  6、清初“四王”、吴历的艺术风格

  王时敏:师法董其昌,“画不在形似,而在笔墨之妙”。早期淡雅温润,工整精细,晚年作品较为粗疏,荒率苍莽之气。《夏山飞瀑图》等

  王鉴: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浮岚暖翠图》等

  王翚huī:对古人激发涉及面最广。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致,功力深厚,但有时过于圆熟或刻露。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溪山渔乐图》

  王原祁:王时敏孙子,自称笔端“金刚杵”。擅长枯笔焦墨,层层皴擦,不厌其烦,韵味厚重,“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

  吴历:集各家之长,创立自己的面貌,创造了“阳面皴”

  7、清代三画僧的艺术风格

  弘仁:“敢言天地是吾师”,画布局奇兀,近景大岩壁立,远山缥渺朦胧。

  髡kūn残:他的绘画分两部分,即师法前人和师法造化。传统与造化相融合,形成了自身风范。

  石涛:大胆的革新与创造精神,力倡革新,打破前人巢臼,扫除当时萎靡之风。

  8、“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

  龚贤、樊圻qí、高岑cén、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

  龚贤成就最高,其风格分为黑龚、白龚两种,“白龚”指其简笔无皴或少皴的作品,“黑龚”即为晚期作品,《溪山无尽图》《挂壁飞泉图》等等。

  (二)明清花鸟画

  1、明代宫廷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风格特点

  边文进:擅长画果翎毛,取法“黄家”,代表作有《竹鹤图》

  林良:擅长水墨花鸟,造型准确,法度森严,用笔粗阔有力,用墨豪放。对文人花鸟画的真正确立起到了开启作用。代表作《雄鹰八哥图》

  吕纪:有工笔重彩《桂菊山禽图》 也有水墨淡色写意《残荷鹰鹭图》;

  2、吴派文人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吴派花鸟画反映了文人花鸟(题材和技法)在明代的发展,

  沈周《枯树八哥图》《墨花图》《慈乌图》

  文徵明:兰竹题材较多《墨竹图》《寒香仙伴图》

  唐寅《春雨鸣禽图》《墨梅图》

  3、明代大写意水墨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与影响

  陈淳《葵石图》开启水墨大写意花鸟风格。

  徐渭《杂花图卷》真正完成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画家。笔势狂逸,墨汁淋漓,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

  4、清代恽寿平、朱耷花鸟画的风格特点

  恽yùn寿平:或纯色作画,寓色于笔,明丽清润,造意精微;或墨色并用,相映成趣,点染雅淡,疏秀飘逸。朱耷dā:简括、夸张、变形

  5、“扬州八怪”的代表性画家与风格

  汪士慎、黄慎、金农、李鳝、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1郑燮xiè:以画竹来表现它的思想情感,提出艺术应心摹手追以气韵为先,代表作有《丛竹图》 2李鳝:用笔奔放自如,在题材、笔墨上,大胆地创新。代表作:《芭蕉睡鹅图》《松石牡丹图》

  3.金农:构图别有意境,形象古拙,笔墨凝重,风格高古,擅画竹

  4.黄慎:人物为主,山水花鸟为次。 5.汪士慎:以画梅著名,密蕊繁枝,清淡秀雅。

  6.高翔:也以画梅著名,还能山水肖像 7.李方膺:画梅兰竹菊,落笔磊落飞动,晚年专工画梅,以瘦硬见长。 8罗聘:金农弟子,八怪中唯一能画壁画的。见多识广。

  6、“海上画派”的代表性画家

  海派求变化,喜创新。生机勃勃,不守成规。

  三任(仁熊、任薰兄弟,徒弟任颐)、赵之嫌(创立海派基调)、虚谷、吴昌硕。

  (三)明清人物画

  1、明代浙派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人物

  取法南宋院体,笔墨以粗放苍劲为特色,画面注重气势

  代表人物有:郭诩,吴伟,戴进(三人均有工整粗放两种风格)

  2、唐寅、仇英的人物国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吴派唐寅:水墨写意和工笔重彩。《秋风纨扇图》(兼工带写)为其水墨作品代表。工笔代表为《孟蜀宫妓图》(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

  仇英:也有细工设色和粗简水墨两种画法。工笔重彩《捣衣图》;粗笔水墨《柳下眠琴图》

  3、“南陈北崔”的代表人物及画风

  陈洪绶:人物成就最为突出。夸大、变形的风格特征,人物奇古艳雅;《仕女图》细秀清淡,具古典之趣。《笼鹅图》;

  崔子忠:画风也以高古变形为特色,但比陈洪绶温和。《云中玉女图》《杏园夜宴图》

  4、明代肖像画的代表画家及技法特点

  丁允鹏:擅人物,早期用笔文秀细腻,晚年变得粗厚苍劲、自成一家。《漉洒图》《洗象图》

  曾鲸:受西洋人物画影响,并将其融入传统肖像中而别开生面。《张卿子像》

  5、清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

  清代人物画家前期以禹之鼎、焦秉贞、改琦、费丹旭等盛名于世,晚期以“三任(仁熊任薰任颐)”为代表。

  陈洪绶体系:高古雄伟,笔力劲健(前期高其佩〔创“指头画”〕苏六朋苏长春,晚期“三任”);

  仇英体系:精密工丽,灵秀艳逸(禹之鼎〔以白描取胜〕、郎世宁、焦秉贞、冷枚)

  (四)明代壁画、版画和年画

  1、明代版画的代表作品

  较有名的有:西厢记插图、水浒传插图、青楼韵语插图、牡丹亭插图、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jiān谱

  2、明代年画的产地及各自的风格特点

  天津杨柳青年画:受北京版画和院体画影响,精细生动,设色鲜雅,题词讲究。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与彩绘结合,具有悉尼辉煌效果

  苏州桃花坞:受南方版画影响,严谨精致,人物作微笑表情。着重描绘日益繁荣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

  山东潍县杨家埠:造型夸张,完整饱满均衡有装饰,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善于表现农村生活风俗和民间戏曲故事。具有很强的民俗特色。

  (五)明清雕塑

  明清雕塑的特点

  其中的仪卫雕刻(如明代石狮形象)与宗教雕塑,特别是在朝廷官府直接控制下所产生的作品,规模大,材料贵重,制作精细,但大多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

  而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较密切关系的小型玩赏性雕塑,则有显著的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新成就(如天津的“泥人张”)。

  (六)明清工艺美术

  明式家具的特点与主要产地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线条流利,装饰适度。重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产地主要有三处:北京皇家的“御用监”;民间声场中心苏州与广州。

  第八章 近代美术

  (一)近代中国画

  1、近代中国画的三大分期?

  近代美术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中国美术的近代化(1911-1927);2、中西美术混流(1928-1937);

  3、现实主义美术鼎盛和向现代转型(1938-1949)

  近代中国画的三大流派:

  1、北京画坛(绘画风气趋于保守,陈师曾);

  2、海上画派(继承扬州画派的创新精神,一定程度接受外来文化艺术影响);

  3、岭南画派(受外影响,大胆融合西洋画法以革新国画,高氏)。

  近代中后期杰出国画家有张大千,溥心畲,黄宾虹,齐白石。

  2、北京画坛的代表性画家及各自特点

  陈师曾:主张中国画革新,率先反对“四王”的复古陋习,努力恢复中国绘画师造化的优秀传统;吸收西洋画对景写生之长,形成他开创的写生法。

  金拱北:博物馆事业奠基人,民国前期画坛上力倡传统的主帅。

  还有萧俊贤、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

  3、“画坛三重臣”指哪三位画家及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

  徐悲鸿:远洋功习油画,回国主要精力放在艺术教育和改良中国画上,浑厚扎实的写实功力,作品蕴含着深刻思想,作品分西洋画和中国画两类,以人物为主,动物风景为次;

  刘海粟:创办中国第一所美术学院——上海图画美术院,注重个性发挥,气度豪放、笔势奔逸、敢于创新。

  林风眠:认为一年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其绘画感情色彩浓郁,线条流畅奔逸,色墨浓重大胆;方形构图不留白,画面浓重饱满。以富于哲理性的主题和新颖的形式刷新了中国画坛。

  (二)近代西洋画

  油画在中国近代是如何发展的

  启蒙时期,出现了李叔同、李铁生等赴日赴欧学习近代美术的先驱。李叔同成为了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传播西洋美术的第一位启蒙者,

  启蒙时期的重要画家还有周湘、陈抱一等。

  西洋画传入中国后曾兴盛一时,之后开始动摇,期间出现了颜文梁、陈抱一、潘玉良等西洋化阵地的坚守者。

  之后又出现了李毅士、汪亚尘等中西绘画合璧的佼佼者,以及出现了油画民族化的代表唐一禾、董希文、吴作人等。

  (三)近代版画的代表画家及风格特点李桦、黄新坡、古元、彦涵、力群、胡一川、江丰、陈烟桥等。

  中国近代版画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其发展与战争相伴。具有它特殊的意义。

  (四)近代雕塑在写实造型方面的突破及代表人物

  以20-30年代江小鹣、李金发和40年代的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为代表,他们相继出国学习西方雕塑观念和艺术技巧。

  20年代上海美专等学校设立雕塑科造就了中国第一批雕塑人才,

  近代雕塑曙光显现于1929年教育部第一届全国美展,展出雕塑作品50多件。具有深远意义。

  30年代南京各界成立了孙中山铜像委员会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