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新《红楼梦》家具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家居品味如何

书接上回,就在改造宝钗空间的同一天,贾母一行队伍来到林黛玉的住所,展现出了精确的软装审美修养。

贾母在林黛玉入府的第一天,曾搂着外孙女大哭,说“我所疼爱者你母也”,王熙凤这些擅长溜须拍马的又常恭维林黛玉“竟像是嫡亲的孙女”。在衣食住行的诸多生活细节上,贾母简直就是骨灰级奢侈品爱好者一枚,林黛玉身上的唯美范儿,追根溯源,就是来自她的遗传。也就是说,贾母和林黛玉的审美是一国人。所以,贾母来到林黛玉的住处,心情也是笑开了花。

“看到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这个“笑指”老傲娇了,薛宝钗和王夫人等估计略微有点心塞。

有钱有品味,喜欢收集雅物,喜欢收集文学作品,这里不得不提到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俗话说,富足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代贵族,黛玉就是典型的古代贵族。她的父亲林如海是探花出身,曹雪芹安排林如海当的两个官很有意思,一个“兰台寺大夫”非常雅,国家图书馆馆长。第二个是满身铜臭气的“巡盐御使”。过去盐业由国家来统一经营专卖。巡盐御使是盐业管理部门的监察官员,这个职位的权利非常大,是个肥缺。

有钱,又有学问,又有品味。所以要说《红楼梦》里面的审美大咖,林黛玉才是第一名。

家居

要说林黛玉的家居,跳不过的就是贾母换窗纱这经典的一段。

老太太看到林黛玉的窗纱旧了,安排人用银红色的软烟罗来给黛玉糊窗纱,说是“映上潇湘馆那几竿翠竹,方显得翠润氤氲”,这一段剧情成为整本《红楼梦》最让人铭记的交锋。

翠润氤氲是一种极其有境界的建筑氛围,翠的不俗气、不贫瘠、不乡村气质。一样是种满植物、绿油油的独门独院,有的院子为什么是农家小院,有的院子很高级感、很时髦?

一方面是选择植被的艺术。相信生活在大城市的你也能感受到,有LV和CHANEL的商场,植物就是比普通小商场要洋气一万倍,越高级的酒店,花艺越具有艺术感。在和宝玉商量住哪个院子的时候,黛玉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映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

之前,曹雪芹借贾政等人之口描述潇湘馆是“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大量竹子的使用很雅,而潇湘馆后园还有大株梨花和阔叶芭蕉。

你们看87版连续剧,连房间内棉织品的配色,都遵循了粉红配粉绿的搭配,高!实在是高啊!(请忽略截图的渣像素和胶片转数码的细节丢失)

需要注意的是,林黛玉住的是独栋别野,所以人家可以拥有一片竹林。如果你没前屋后院,最好就不要在室内种竹子了,在风水上来说,竹子属于“散”的植物,容易节外生枝。另外,竹子的线条太碎,放在家里容易让人心烦意乱,像散尾葵这类植物我也不是很喜欢,容易让空间变得细碎。

家私

潇湘馆院子挺大,但内室倒是刚好够住而已。也好,避开了风水上“房大压人”的忌讳。

第十七回中所描述潇湘馆里面的家具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桌案。”可见,潇湘馆不是大户型,其实更适合林黛玉这种体弱多病、一吹就化的身板。设计师因地制宜地选择了室内陈设的整体化、组合化,这种室内的家具的设计方式正是后世组合式家具的启蒙。

而且黛玉的书、笔、收藏的摆件又多,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来设计组合摆放的家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内空间,你们看古人已经有在做收纳整理了哦。

林黛玉的家居品味还有一个高招,就是之前被无数文艺青年说到腻味的“一期一会”美学精神。只不过,文艺中产们要飞去京都赏樱花,林妹妹移步自家院子就可以了。抓住每一个季节的美感,与大自然对话,这是精神贵族(闲出毛病)才配有的境界,我们大多数人,上班下班而已,所以前文我们感慨,是富足三代,才能养出一个真正的贵族。

林黛玉

生活美学

比起迎接花开,理解美的消逝更需要爱与勇气。“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就是黛玉的生活美学。

对于林黛玉的家居品味,我个人是非常欣赏的。

大观园里的其他院落,怡红院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应该是欧式古典风;薛宝钗的极简雪洞,是北欧性冷淡风;而林黛玉的潇湘馆,高贵而自然脱俗,如果非要说是一个什么风格,应该是新古典主义吧。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

红楼梦里的家具名字

炕榻椅凳,条案炕几,雕漆描金,多宝阁,“集锦格子”和“纱厨锦格”、“碧纱橱”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p/155656199

拍摄红楼梦是的大观园,现在在哪???

国家AAAA级旅游区、上海市五星级公园——大观园,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意境,运用中国传统艺术手法建造的大型主题公园,占地135亩,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有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大观楼、稻香村、秋爽斋、栊翠庵、体仁沐德、石舫等20余个大小景点。整座园子设计精湛,建筑宏伟,亭台楼阁,精雕细镂,古木翠竹,相衬成趣,兼具皇家园林气派和江南园林秀丽风格。室内的家具陈设乃至匾额楹联、一草一木,均根据《红楼梦》里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布置而成,有的豪华富贵,有的端庄古朴,有的器具属罕见珍品古物。

大观园四周约1934亩土地上,还有民族文化村、梅园、青云塔、桂花苑等旅游景点,有游艇、手划船、竹筏、激光打枪、射箭、古装摄影等娱乐项目,有大观园度假村可供游人休闲度假。

每年春秋推出的红楼艺术节、红楼旅游节等大型表演活动,是上海都市旅游的重要内容。

自1984年开放以来,上海大观园已接待国内外1600多万人次,并先后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国内外知名人士,深得各方赞赏,曾荣获国家建筑鲁班奖,上海40周年十佳建筑,十佳休闲新景点,新中国50周年上海优秀建筑,上海十大旅游特色园林,上海市七不文明公园,国家建设部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集体。

上海大观园开园时间为:3月至10月8:00—17:00,11月至2月8:00—16:30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青商公路701号

邮编:201718

电话:(021)59262831 (021)59262089

传真:(021)59263781

交通:上海体育场旅游4号线直达

北京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大型仿古建筑群和现代园林。位于淀山湖的东岸,分东、西两大景区。东部以上海民族文化村、梅花园、桂花园为主要景观。西部则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笔意,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手法建成的大型的仿古建筑群体。

东部景区面积9公顷,古典建筑近8000平米,有大观楼、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等20多个建筑群。室内陈设华丽雅致,园内古树名木与朱柱粉墙相互衬托,兼有皇家林苑气派和江南园林秀丽风格。园中的一草一木无不完美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优美意境。

大观园东部栽树木100公顷共34万株,另有“梅坞春浓”、“柳堤春晓”、“金雪飘香”、“群芳争艳”等景点。其中“梅坞春浓”是上海地区赏梅的最佳处。1996年又新建了具有浓郁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上海民族文化村”。

交通信息:上海体育场乘游4线直达,金陵中路马当路口有强生旅游专线车去大观园,每天五班7.00、8.00、9.20、13.50、16.00开车。青浦汽车站乘往青商线或往商塌、周庄方向的中巴直达。

自驾车线路:市区--延安高架路--沪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A9公路)--中春路--沪青平公路(318国道)--青商公路

在红楼梦中, 大观园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为贾妃省亲修的别墅,元春看了后作诗形容:“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周雷的红楼梦这么低调,到现在没有听到新的风声

估计只是为了气气新版红楼梦和央视吧

《红楼梦》中那些部分体现了王熙凤的阿谀奉承?急求~~~~

这是一回,林说,她的茶饮料,凤姐说你喜欢喝给你,但你一定要帮我做一些事情,林妹妹高兴的结果,说:“冯小气”吃她的茶下来使唤致电! “在发生这种宝石进来,凤姐拉宝石,道:”什么是我的茶,怎么还不来我家做儿媳,你看,在创业板,家具不值得,或者看起来喜欢不够好........ “

- LZ大人说王熙凤幽默可能是体现在这里吗?

红楼梦里面所记录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吗?

《红楼梦》虽然也写出了大历史背景下的一些事情,但是终究它不是史书,也并非以史书为基础,所以它的真实度,只能从小说中,以及红学家们的研究中找答案了。

现在红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红楼梦》(指曹雪芹所写前八十回)的故事是曹雪芹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写照,根据著名红学家刘心武的观点,《红楼梦》中贾宝玉就是少年的曹雪芹,而曹雪芹少年时期就是乾隆年间,根据这个观点,许多历史事件都能在书中找到影子。当然红学界历来争论很大,其它观点也有很多,我个人比较偏向于刘心武的观点。

大观园究竟在南在北?

大观园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曾经争得有亦乐乎。大观园即随园之说虽然未有多少

人相信,但仍有很多人不愿意听凭大观园"迁"到北方去。于是,又有江宁织造府署西花

园说、摄政园说。大观园在江宁(今南京)的可能性似乎又比在苏州大一些。认为大观

园在南方、在南京的一派,注意到了《红楼梦》中的种种蛛丝马迹。首先是《红楼梦》

里存在一些吴语,如面善(面熟)、老宅(老屋)、横竖(反正)、医生(大夫)、生

意(职业)、寒毛(汗毛)之类。其次是大观园里的自然景物,潇湘馆的竹子、路上的

青苔、红梅、桂花树,水里的菱、园中的芭蕉、餐桌上的鲜笋,都不像在北方。贾府中

有穿堂、花墙、花厅、竹桥,用的东西有手炉、脚炉、熟炭、火箱,饮食中的惠泉酒、

火腿炖肘子、酸笋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等等,都打上了江南风物的印记。

可是,十分遗憾,说明大观园在北京的证据更多。

在《红楼梦》里,到处都给人大观园在北京的感觉。《红楼梦》中的人提到南京、

苏州的时候,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苏州姑娘林黛玉进京,不像是进南京。后来林如海

病逝,贾琏送林黛玉回扬州奔丧,也不像是从南京回扬州去。如果从南京到扬州去奔丧

,凤姐和平儿就不会晚上"屈指计算行程该到何处"了。小说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贾

母闻信赶来,痛斥那将儿子往死里打的贾政,并扬言"去看轿!--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

回南京去!"如果大观园就在南京,"回南京去"又从何谈起?《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还提

到,宝钗问邢岫烟,把棉衣当在哪里了,邢岫烟回答:"叫作'恒舒典',是鼓楼西大街的

。"

《红楼梦》中忽南忽北的描写,好像有意在要和红学家捉迷藏,一般读者是不费这

种心思的。只有学者才能心甘情愿地去挨这种累。早在二十年代,俞平伯先生就在他的

《红楼梦辨》中设了专节来研究"《红楼梦》底地点问题"。俞先生研究的结果仍是无法

肯定,却是有了如下无奈的感慨:

所以说了半天,还和没有说以前所处的地位是一样的。我们究竟不知道《红楼

梦》是在南或是在北?绕了

半天的弯,问题还是问题,我们还是我们,非但没有解决的希望,反而添了无数的

荆棘,真所谓"所求愈深所得愈寡"了。

这种无奈,充分表现出红学界在曹雪芹的"烟云模糊"、"故弄狡狯"面前产生的迷茫和失

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争鸣,以及"内查外调",大多数的红学家终于克服了自己的迷茫

失落之感,站稳了脚跟,决定把大观园放在北京。江南方言、景物、风俗被解释成曹雪

芹对童年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一切主张大观园在江南的论据遭到了有力的反驳。谁知

到了七十年代,有人重新提出《红楼梦》的著作权问题,提出曹雪芹是在石兄的《风月

宝鉴》的基础上改成了《红楼梦》一书。并认为石兄心目中的贾府在南京,而曹雪芹对

南方的生活不太熟悉,他不能不按北京生活来加以描写。如此一来,曹雪芹就把大观园

从南京"搬"到了北京。于是《红楼梦》中出现了时南时北的混乱。这种说法一出来,而

且又和《红楼梦》著作权的公案纠缠到了一起,于是,大观园的"园址"又成了问题。

曹雪芹假若泉下有知,对此极严肃、极认真的大观园"园址"之争,不知当作何感想

?对于《红楼梦》里的地址问题,我们不妨看看脂评: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

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

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曹雪芹的本意就是"不欲着迹于方向",

"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在语言上也是忽南忽北,如脂评所主说:想这一个姑娘非

下称上之姑娘也。按北俗似姑母曰姑姑,南俗曰娘娘,人说话语气及动用照饮食诸类,

皆东西南北互相兼用,此姑娘之称,亦南北相兼而用无疑矣。(第三十九回)

《红楼梦》采用这种忽南忽北,"地北相兼而用"语言、景物、地点,可能有如下两

方面的原因:作者在江南、在北京都生活过,素材兼取南北,语言南北杂陈,此为原因

这一。作者不愿意使素材的来源太显豁,以避免某些"原型"的不满与反感,避免文字狱

的迫害,此为原因之二。

有专家注意到,曹雪芹的挚友敦敏在诗中提到曹雪芹的时候,不是说"秦淮风月忆

繁华",就是说"秦淮旧梦人犹在"。可见,敦敏知道,曹雪芹所回忆的繁华梦是在秦淮,

从未听说曹雪芹在北京有过什么繁华梦。后来,又有了大观园即随园说,虽然随园并非

大观园,但大观园在南方并未受到怀疑。

红学研究有所谓的“南北之争”。由于《红楼梦》的巨大影响,所以从乾隆开始到现在的二百多年里,大家在看小说的时候,都在猜测,都在问:《红楼梦》里面写得这样富丽堂皇,里面的各种文化现象以及它所反映的自然风貌,究竟是在北京还是在南京?这里历来有争论,出现两派。一派是北京的京派,一派是南京的宁派。依照吴先生的观点,《红楼梦》里面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自然风光,还有文化特征实际上体现的是南方文化。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首先以林黛玉为例。林黛玉这个形象主要代表的是南方文化,林妹妹的气质、她高雅的文化背景都代表了南方文化。她的潇湘馆以竹子为衬托,潇湘馆周围是一片翠竹林,竹林在《红楼梦》里描写得很生动:“凤尾声声,龙吟细细”。竹代表的是南方文化。六朝时一本名著《世说新语》里专门写到竹子。王羲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王献之,是个大书法家,第二个儿子是王徽之。王徽之最喜欢竹子,他说别的东西可以不要,欣赏竹子是一天都不能少的。所以林妹妹是从南方文化陶冶出来的。竹子又代表一个人的气质、气节,而且很高雅。竹子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称为岁寒三友,代表人的高贵品质。竹子只有在南方才能形成一片竹林,当然北方也有竹子,但长不好。前几年北京为了拍电视搞了个大观园,也搞了个潇湘馆,在潇湘馆周围也种了竹子,但竹子种了几年也长不好,又黄又瘦。林妹妹潇湘馆的竹子当然是南方的竹子,这是南京的一种特色。

还有一个例子,《红楼梦》第四十九回里写到白雪红梅,说那天宝玉一早起来,天下了一场大雪,有一尺多厚。宝玉走过妙玉的栊翠庵去。栊翠庵正好长出十几株红梅来,梅花盛开,贾宝玉向妙玉讨了枝红梅。白雪红梅也是典型的南京风光。梅花是春天的梅,春节过后,南京的梅花开放,但北方的冷空气一来,又忽然下起大雪,这是南京才有的气象。北京气温很低,还是冰天雪地,正月里梅花根本开不出来。所以白雪红梅也是南京的典型的自然风光。另外第十七回里,元春元宵节省亲,到了大观园里。大观园里有山有水,还有船。元春还乘船到水上游玩,元宵节水上能开船也只能是南方。北京元宵节还冷得很,昆明湖、北海的冰有几尺厚,根本不可能乘船游玩。我这里只是举例,说明《红楼梦》里面所反映的自然风貌基本上都是江南的。《红楼梦》里面的还有很多地方点到南京。但曹雪芹很厉害,他写得真真假假,用的是“假语村言”。我们都知道,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文字狱很厉害,如果弄得不好的话就会被封建统治阶级抓住把柄。所以曹雪芹他是故意不写具体,写得具体,容易犯文字狱。林妹妹到京城里去,但他不说是北京,只说京中、神京,绝对不写北京。可是又说宁国府、荣国府的老家在南京,第二回里有一处写到,贾雨村与冷子兴谈话时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这实际上写的是南京。

更典型的例子,《红楼梦》原来不叫《红楼梦》,叫《石头记》,还有一个名字,叫《金陵十二钗》,这是个铁证,用不着争论。曹雪芹是在南京长大的,以南京的生活为基础,后来被抄家到了北京。小说是在北京写出来的,但生活基础在南京,关于这点,是不用争论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大观园的生活原型在南京。这是南北之争的热点。现在研究《红楼梦》的专家都在北京。周汝昌是天津人,生活在北京。以他为代表,他一定说大观园在北京。他说大观园在恭王府。恭王就是恭亲王。他考证说大观园在恭王府。把他的资料一看,原来周先生把因果关系颠倒了。恭王府是因为恭王的一个妃子喜欢看《红楼梦》,而依照《红楼梦》的大观园建造的。曹雪芹在康熙、乾隆时期,而恭王府建于同治年间,所以说他颠倒了因果关系。大观园究竟在哪里,实事求是地说,从文艺创作来说,不必说一定在哪里,这是作家的艺术创作。换一个概念来讲,如果说大观园的生活基础在哪里,那就可以探讨、考证。当时有一个有名的文学家袁枚。袁枚,字子才,曾作江宁县令,四十岁就辞官。他喜欢作诗,喜欢南京,看中了现在广州路到乌龙潭的园林,买下来。这个地方,原是曹雪芹家的,曹家被抄家后,转到隋赫德手里,后来隋赫德又被抄家,园林就被袁枚买下来,取名为随园。随园的正门在珠江路的北门桥,西门一直到乌龙潭,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园林。广州路在当时是随园的一个很大的池塘,两边的山叫小仓山。袁枚《随园诗话》里有好几个地方讲到《红楼梦》和曹雪芹家,有的地方讲得不清楚,但有一个地方讲得很清楚:“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另外,“明义诗:随园旧址即红楼。”)他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实际上就是他的随园。

我们知道曹雪芹的家在南京。曹雪芹祖籍辽阳。努尔哈赤实行八旗制度时,他祖先成为汉军正白旗的军人,随多尔衮入关,立了军功,进了内务府。后来曹雪芹的曾祖曹玺的夫人成为康熙的保姆。康熙当了皇帝后,就重用曹家,任命曹玺担任江宁织造。曹家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汉人,同时又是八旗子弟,而且是康熙皇帝的亲信。所以康熙皇帝派曹玺到江南做民族团结工作。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到南京,住在曹雪芹家里,他了解到明遗民以明孝陵为象征进行反清活动。康熙很有政治家的气派,写了“治隆唐宋”,评价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全国的功勋超过唐宗宋祖。康熙写完后,交给江宁织造刻碑。这时已是曹寅任内。江宁织造原三年一任,但为了让曹家作民族团结工作,一直让他家做下去,曹玺做了曹寅做,然后是曹顒、曹頫一直作了五十八年,后因抄家而去北京。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家。

了解这一层关系后,我们就可以知道《红楼梦》写的是有史实为根据的。《红楼梦》里写的东西都是当时大臣们家里无法比拟的。无论衣食住行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宝玉住的怡红院里都是进口货:自鸣钟、弹簧门等等,晴雯补的裘也是俄罗斯进口来的。吃的东西更不用讲,吃茄子要用十几种配料,十分讲究。这是为了招待皇帝,用的是南京最好的厨师。《红楼梦》第十六回,王熙凤与曹嬷嬷闲聊时写到接驾四次,与曹家的接驾次数相符。曹家在江宁织造府,就是现在的大行宫。后来大行宫小学造房子,挖地基,挖出了曹家花园、假山等遗物,地下的挖掘证明了吴先生考证的正确性。曹家在南京的遗迹一共有十三个地方,最重要的是随园与大行宫,此外还有江宁织造局工厂、家庙、明孝陵等等

求《红楼梦》里所有的人物描写

金陵十二钗外貌描写: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捐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薛宝钗: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シ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 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 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元春: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 ,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憎,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

须要退步抽身早!

迎春:肌肤微丰, 合中身材,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 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王 熙 凤: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史湘云: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

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 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

秦可卿: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 , 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 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正不知何意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巧姐: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

忘骨肉的狠舅*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李纨: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讯!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贾宝玉: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新红楼梦怎么没表秋桐是怎么死的

秋桐,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原是贾赦房中的大丫环。贾琏偷娶尤二姐后,贾赦夸他能干,就把秋桐赏他为妾。尽管秋桐在封建礼法上属于非正式的妾,地位远在二房尤二姐之下,比通房大丫头平儿也高不出多少,但是自以为是贾赦所赐,多少有点“父母之命”的意味,因此自以为无人敢冒犯她,连凤姐、平儿都不放在眼里,更不要说老实厚道又背负着“先奸后娶”的恶名的尤二姐。王熙凤用借刀杀人之法,调唆她天天破口乱骂尤二姐,还去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处诬告尤二姐。邢夫人为了维护丈夫的颜面,大骂贾链,实际上是指桑骂槐,等于痛骂了尤二姐。尤二姐不堪折磨,胎儿被打下去以后,就吞金而逝了。

  高鹗续书,写王熙凤死后,秋桐又和平儿争风吃醋。贾琏宠爱平儿,嫌弃她,她便天天哭着喊着不愿意在贾家,贾琏便叫她娘家人领了出去。

  秋桐这个人物出现的意义,就是成全凤姐打击尤二姐连环计中,做一人枪手。

  她的身份是大老爷贾赦的丫环,贾赦因贾琏办事得当,而做为礼物赏赐给了贾琏。也就是说她是丫环的身份,给了贾琏也不是妾的身份。比起凤姐和尤二姐原是低了一层,香菱的事还摆酒请客热闹了一场,而秋桐连这个环节也没有,可知身份了。

  但是秋桐很有赵姨娘的心态,说起来人家赵姨娘必竟有儿有女,就是张狂也算有个依凭,必竟后来很多人都要看三姑娘而给赵姨娘面子。可是秋桐有什么呢,真有了事情,大老爷会给她做主吗,凤姐与贾琏是住在贾政这边,并没有在大老爷这边。然而秋桐并不低调,对尤二姐自然看不上眼,对明媒正娶的琏二奶奶还客气些,连平儿这个凤姐的陪房也不放在心上。

  当然秋桐也明白眼前的形势,凤姐是二奶奶,当家主事又有王家的背景,府中是王夫人的后台,贾母的支柱,秋桐自然是惹不起的,当然有机会,秋桐这样的人,是想站于凤姐之上的。这样的人天生自信,认为谁都不及自己。第二个是尤二姐,模样自然在秋桐之上,秋桐明白二姐在贾琏心上有份量,自然是吃起了醋,她自然瞧不起二姐,二姐的往事在凤姐的安排下合府皆知,成了秋桐打击二姐的理由。平儿是凤姐的丫环,身份是妾,秋桐自然不在意了。她以为她的身份是高于平儿了。

  贾赦的丫环多了,能做贾琏的妾,也算是个好的结局了。秋桐是贾赦赐给贾琏的丫头,应该是颇有姿色的,也是贾琏喜欢的。

  正如宝蟾是夏金桂制服香菱的利用品一样,秋桐虽然和凤丫头根本谈不上什么情谊,但她在王熙凤要摆布尤二姐的时候,适时出现,成了尖枪矛头,打冲锋,成了王熙凤手中的一颗棋子。

  秋桐是个平平常常的丫头,除了性格泼辣,做事不计后果外,没什么特别之处,耳根软,又没什么心里算计,自然成了别有用心的人手中的好物件。

  从书中看秋桐是个比较傲气的丫头,这是因为她是大老爷贾赦赐的,原来是服侍大老爷的贴身丫头。书中有过交待,一般在长辈边上服侍过的奴才,地位相对要高些,自然王熙凤因贾琏偷娶了尤二姐而恼火得不行时,又冒出一个秋桐来,更是她不能容忍的。只因秋桐是其公爹赐的,不好摆明了怎么样,所以来了一个以毒制毒的方法,利用秋桐去制服尤二姐。

  本来王熙凤在尤二姐面前故意弄了一个好脸,背地里想办法要除去,然而必然要有个帮手,平儿是心腹,但平儿为人善良,根本利用不起来,正好瞌睡扔来一个枕头,有一个秋桐这样的烈货,虽然恨得牙齿打架,但也是时机天来,所以有了百般的挑拨离间,使秋桐所有的怨恨都泼向了尤二姐。

  当然其本质上不是有原因。

  本来秋桐也是贾琏喜欢的,但贾琏是个朝三暮四的人,有了尤二姐,自然把秋桐搁在一边了。从情敌上论,王熙凤树大根深,秋桐目前不是凤姐的对手,而尤二姐师出无名,秋桐又是大老爷原来的爱婢,自然有些根基,所以不用凤姐如何挑唆,自然秋桐的愤恨也在尤二姐的身上了。

  书中秋桐出场的很少,自然可谈的东西也不多,品其人品,是不受人喜欢的,品其命运可能也是古时那些低下社会的可怜命运。

  凤姐的目的是利用秋桐先去了第一号情敌尤二姐,然后再除去了秋桐,估计后面秋桐是不得好生的。

  秋桐自然要寻找一个立足点了。凤姐拉拢她,当然是另有居心,秋桐一看凤姐的态度,自然放心。现在打击的目标就是美丽软弱的尤二姐。所以整个尤二姐事件中,大吵大闹,跑到贾母王夫人面前仲伤二姐的便是此人了。凤姐不能出面的事,她替凤姐做了。顺便还在凤姐面前告平儿帮助二姐的状。秋桐自以为除了凤姐,就是她的天下了。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