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安岳家具产业园招商 郓县简价
郓城简介
郓城县(Yùn Chéng Xiàn):山东省菏泽市下辖县之一,位于山东西南部,属华北平原。
郓城县风光(20张)
总面积1643平方千米,人口119万。区号0530.邮编274700.县委、县政府驻地是唐塔街道盘沟路30号。
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6个乡:郓州街道、唐塔街道、黄安镇、杨庄集镇、侯咽集镇、武安镇、郭屯镇、丁里长镇、玉皇庙镇、程屯镇、随官屯镇、张营镇、潘渡镇、双桥镇、南赵楼镇、黄堆集镇、黄集乡、李集乡、张集乡、水堡乡、陈坡乡、唐庙乡。
全县共有1025个村民委员会、16个社区居委会,乡村户数25.7万户,人口124万。汉族占绝大多数,回、满、壮等23个少数民族不超过1500人。全县土地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24人。
该县地处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东临济宁市的梁山县和嘉祥县,南与巨野县、牡丹区相连,西与鄄城县为邻,北隔黄河与河南省范县、台前县相望。
历史沿革
郓城西北大杨集肖堌堆文化遗址,出土了陶鬲、石斧等古文物,表明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人在此居、发展。
夏朝,郓地为徐州城。
商王祖乙,曾迁都至此。
春秋时期,鲁成公四年(前587年)冬,鲁国为加强防御,筑城名郓。这就是郓城得名的起源和由来。据《春秋·左传》载:“成公四年冬城郓。”《郓城县志》述:“周、春秋,鲁成公四年冬城郓。郓为鲁西鄙,地临曹、卫,尝聚军于此,以防侵轶。”又云“郓始于春秋。”《说文解字》述:“郓,从邑,军声,鲁有郓地。”
秦朝,郓城县境内有郓、廪丘等城邑;西汉时于郓邑西分置黎县(治今陈坡)、廪丘县(治今水堡),同属兖州东郡,东汉废黎县入廪丘县,属济阴郡。三国时郓地属兖州东郡廪丘县,晋朝为濮阳国廪丘县。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于万安县置郓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万安县为郓城县,而郓之名复见于世。
唐朝武德四年(621 年)废东平郡设郓州,治郓城。次年置郓州总管府,辖郓、濮、兖、戴、曹5 州32 县。贞观八年(634 年),因郓地卑湿,州治迁须昌(今东平东北)。天佑二年(905 年)郓城县复名万安县,隶郓州。
唐以后,郓城名称又多有变动,归属也有变化,但大多为州、郡或县的治所。
五代,郓城县改属济州。
宋朝,又属济州济阴郡。
金朝,大定六年(1166年),徙治盘沟村,即今县城。属济州。
元朝,属济宁路。
明朝,属兖州府。
清朝,属曹州府。
1914年,属济宁道。
1925年,属曹濮道,
1928年,直属于省。
1929年,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8年,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9年,成立郓城抗日县政府。1940年,成立郓南县。1941年,成立郓北试验区(县级)。上述三县区属鲁西二专署(后改晋鲁豫边区十七专署),1942年撤郓北试验区和郓南县(其地入郓鄄巨菏办事处,后改临泽县)。
1944年,在郓城、巨野、菏泽三县各一部置郓巨县,隶属同郓城县。
1946年,郓城县改郓北县,在原郓城、郓巨、南旺三县各一部另置郓城县,隶属不变。
1949年,郓北县并入郓城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
1952年,撤平原省,随菏泽专区归山东省。
1958年,撤销菏泽专区,改属济宁专区。
1959年,复置菏泽专区,郓城又还属。
1967年,属菏泽地区。
2000年,属菏泽市管辖至今。
2010年,撤销郓城镇,设立郓州、唐塔街道办事处。
县政府驻郓州街道,今迁唐塔街道盘沟路30号。
专业服务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一城两区双轴三带一外环"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区人口达到15万人,郓州宾馆、七星华誉大酒店、花园大酒店、圣达大酒店建成营业,服务接待水平明显提高。
电网交织
邮电通讯现代化与国内同步。全县程控自动电话达到20万门,固定电话装机用户17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万户,宽带用户1.2万户。郓城县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示范县,17个乡镇、170个行政村建成文化信息共享网络。全县通有线电视行政村达到160个。
电力供应充足。境内共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7座,并全部实现了无人化值守。整个电网形成了以5条与省相连的110千伏线路为中心、35千伏线路为骨架、10千伏线路相配套的供电网络。
交通便利
郓城县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纵贯全境45.5公里,设有3个客货站,欧亚大陆桥在这里与京九铁路交汇。
济菏高速、日东高速穿境而过,德商高速正在建设。220国道、省道聊商路、济董路交汇于县城,县城距济宁机场30公里;县境内公路纵横成网,全县地方公路通车里程达2300 公里。
气候
全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79.7小时,全年各月以6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61.9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68.3小时。光照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2.744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为13.5℃,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8℃,7月份最高,平均为27.4℃。全县地面温度年平均为15.6℃,年平均气压为1011.0毫巴。全年以北风为主,南风次之,历年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平均年降水量为694.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1.4天,7月最多,1月最少。全年降雪初日最早在11月8日,最晚在1月15日,年平均降雪日数为7.1天,最大积雪深度150毫米。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蒸发量年平均为1860.4毫米,6月份最大,为330.0毫米,1月份仅50.2毫米。
地质
郓城县大地构造属中朝陆台山东台背斜的西南边缘凹陷带,处于“鲁西断块”中的“鲁西南块陷”上,地表全为新生界覆盖,没有基岩出露。地貌由于受地下岩层构造和地上黄河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没有山丘,全境属黄河冲积平原。西南与东北高差9米,地面坡降在1/5000—1/10000,海拔在38.5—47.5米之间,地貌类型主要有缓平坡地带、浅平洼地带、河槽地带、河滩高地地带四种。
淡水
郓城地处黄河中下游,全县属黄河冲积平原,耕地面积153.8万亩,95%为优质耕地。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43米,过去有“自西向东渐倾斜,东走十里低三尺”之说。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外,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地下水量约1.28亿立方米。全年无霜期约200天左右,平均年日照约2497小时,常年平均气温13.5摄食度,具有显著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
黄河自鄄城县流入郓城西北边境,经李集、黄集流入梁山县,流经郓城28公里,年均淡水资源总量4.24亿立方米,奔腾的黄河水哺育了郓城人民,黄河的泛滥又是郓城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建国前黄河多次决口,自1855年(清咸丰五年)河南兰封铜瓦厢决口至清末的57年间,黄河就有38年发生决溢,平均三年二决,民国时期,堤防失修,河决仍频,郓城人民深受其害。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治黄措施,根除了决口之患,并建立苏阁引黄闸,黄河已由害河变为利河。
黄河流经郓城28公里,年均引水量2.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32亿立方米。
煤炭
郓城煤炭资源丰富,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最后一块储量最大、煤质最优的煤田,是中国规划的十三个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之一,总储量55.7亿吨,设计7对矿井,境内优质煤地质储量30.81亿吨。年设计生产能力890万吨的4对矿井:赵楼、郭屯、彭庄、郓城四对矿井全面开工建设,彭庄矿井、赵楼煤矿已正式投产运营,郓城矿井年内可见工程煤,赵楼煤矸石发电1*30千瓦发电厂已开工建设,规划面积5.01平方公里的煤化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已具备项目入驻条件,洪达化工、富海化工等煤化工项目总投资达12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利税20亿元;郭屯矿井320万千瓦坑口电厂和郓城煤矿2×100万千瓦天然焦发电示范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已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核准,煤电化开发潜力巨大。[2]
农业
名优稀特品种较多,鲁西黄牛驰名中外,小尾寒羊被誉为“世界明珠”、“中华国宝”,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生产基地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1994年农业增加值和粮食、棉花、油料、肉类总产量面指标均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06年,全县植棉62万亩,总产100万担;桑园面积2万余亩,鲜茧产量60万斤;片林面积达到69万亩,木材蓄积量260万立方米;肉蛋奶总产16.14万吨;大牲畜存栏14.08万头,猪40.65万头,羊159.46万只,禽1215万只,林下规模养示范场150个,其中鸭450万只,鹅50万只,年产鸭羽、鹅羽737.5吨。
经济状况
综述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2011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7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三次产业比调整为 18.2∶54.5∶ 27.3,二三产业较上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 入 13.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778 元,比上年增长 1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380 亿元、利税 48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2.1%、 41.5%;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 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48%。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彭庄煤矿、赵楼煤矿、郭屯煤矿 。 达产,郓城煤矿掘进顺利,煤炭产量达到 650 万吨、比上年 增长 56.63 %,实现利税 17.3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2%,上 缴税金 7.9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9%。洪达化工年产 15 万吨 合成氨 15 万吨硝酸、富海能源年产 120 万吨焦化等一批大 项目建成投产或正在试生产, 赵楼综合利用电厂、 勇智化工、 洪鼎化工、中海油液化天然气、多友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正 在建设。县煤化工园区列入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纳 入全省 7 个重点建设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将对我县煤化工 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由世界 500 强中海油投资 65 亿 元的清洁能源项目落户园区,在建项目达到 11 个。县工业 园区入园企业达到 206 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40 亿元,比 上年增长 49%。 城乡面貌逐步改观。
郓城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民营,全力抓招商,关键抓投入,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板块经济,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小产品、大产业,小规模、大群体,小资本、大聚集,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优势产业、骨干企业、专业市场三位一体、互为依托、配套推进的发展格局,棉纺织、木材加工、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搪瓷、钢球、酒类包装三个特色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机械加工产业是继棉纺织、木材加工、畜产品加工和搪瓷、钢球、酒类包装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机械加工
全县机械加工企业达到17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家,丁里长镇以华鑫重工为龙头,建成中小型挖掘机生产基地;玉皇庙镇以恒基工程机械为龙头,发展机械加工企业20多家;郓城镇的曲轴、汽车配件生产企业达到8家;黄集乡仅钢球制造企业就达42家;杨庄集镇、随官屯镇的挂车制造,黄堆集乡、程屯镇的农用机械加工都形成了较强的集群发展优势。县工业园区成为我县机械加工业的主要集聚区,园区内共有机械加工企业18家,占园区企业的12%;机械加工企业向机械加工重点行业集聚,形成了工程机械、农用机械、铸造锻造加工、钢球加工、挂车、模具为主的六大机械加工产业集群。
钢球产业
郓城是全国重要的钢球生产基地,钢球产量占全国低碳钢球总产量的1/3以上,并拥有庞大的钢球营销队伍,钢球销售业务占到全国的70%以上。截止到目前,全县年产钢球5万多吨,共有120多家钢球生产企业,永昌钢球、亚星钢球、宏达钢球等一批大型钢球生产骨干企业迅速崛起。生产的各种规格低碳钢球、不锈钢球广泛应用于各类型机械制造及医疗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等高精尖仪器制造领域。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成功出口乌拉圭、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酒类包装
酒瓶盖
郓城是全国酒类包装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酒类包装企业365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形成了以华峰玻璃、正达玻璃、烟郓盖业等规模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主要产品有酒瓶、瓶盖、胶帽、标签、铝箔等1000多个品种,其中瓶盖、胶帽的产量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产品畅销山东、河南、安徽、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
畜产加工
畜产品加工厂
全县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肉类屠宰、冷藏加工企业发展到近2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肉类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羊肉出口量约占山东省的90%。中粮富仕达食品公司、神舟食品集团公司、金绿洲食品公司、六和集团郓城食品有限公司、三羊食品公司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和畜牧业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3以上,农民从畜牧业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
棉纺织业
纺织车间
郓城是山东省重要的棉纺织基地之一,产业集群整体优势突出,初步形成了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一条龙的生产体系,涌现出华灵集团、圣达集团、云龙家纺、华亿达纺织、亚世纺织等一批骨干企业。截止到目前,全县棉纺织企业发展到365家,生产规模达到260多万纱锭,织机1万多台,从业人员6万余人。
工业企业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结构不断优化。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1家,比上年末增加22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2.5亿元,增长23.8%。全县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6.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7%,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04亿元,增长23.69%;实现利税总额24.08亿元,增长14.76%,实现利润11.9亿元,增长23.97%。
固定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优化。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7%。其中:县城镇投资26.76亿元,增长36.11%,农村投资18.29亿元,增长12.55%。从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39亿元,增长11.43%;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4.51亿元,增长30.1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0.15亿元,增长12.15%。
农林牧渔
农作物播种面积相对稳定,但是粮食播种面积增加较多。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9.9万亩,比上年增长0.9%。粮食播种面积236.1万亩,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33.84万亩,比上年增长4.2%,秋粮播种面积102.26万亩,比上年增加94.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3.79万亩,比上年减少52.09%。其中,油料面积10.13万亩,减少64.1%;棉花面积36.58万亩,减少36.7%;蔬菜面积36.05万亩,增长23.5%;瓜类面积6.2万亩,减少14.8%。
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848693吨,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夏粮总产496323吨,增长4.3%;秋粮总产352370吨,增长37.2%。棉花总产30089吨,比上年减少34.8%;油料总产29528吨,减少62.5%;蔬菜总产1080932吨,增长20.3%;水果总产68838吨,增长4%。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2009年全县人工造林面积1776公顷。其中:经济林236公顷,防护林914公顷。本年新增木材蓄积量1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
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优胜产业
郓城产业优势突出。棉纺织、木材加工、畜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和搪瓷、钢球、酒类包装三个特色产业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全县棉纺织业发展到260万纱锭,织机1.2万台;木材加工业户6100家,年加工能力350万立方米,入选“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畜产品加工企业192家,年肉类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羊肉出口量约占山东省的90%;搪瓷年生产能力5万吨,入选“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特别奖”,被授予“中国日用搪瓷产品生产基地”;钢球年生产能力5万吨,占全国低碳钢球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酒类包装企业发展到360多家,年销售收入5亿元,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酒类包装生产基地。
投资环境
郓城投资环境优越。郓城靠近中原腹地,是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的结合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纵贯全境,设有2个客货站。欧亚大陆桥与京九铁路在此交汇,形成海铁联运,成为郓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大通道。境内南有日东高速,东有济菏高速,西有德商高速,与220国道、省道聊商路、济董路纵横成网,交通十分便利。以郓城为中心500公里半径范围内覆盖近3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邮电通讯现代化与国内同步。县工业园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3.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和4平方公里新区实现了较高标准的“七通一平”,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地方”之一。县城建成区20.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万人。
水浒文化城景点(40张)
投资2亿元的水浒文化城开始接待旅客,投资1亿多元的水浒水上景区正在建设,投资3亿多元的宋江河风景带即将开工兴建;七星大酒店、水浒大厦、圣达大酒店等星级酒店陆续竣工投入使用,人居环境优美。
郓城投资政策优惠。在用地、证照办理、税收奖励、出口奖励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成本。电力供应充足,投资20亿元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资8.3亿元装机12.5万千瓦的县工业园区自备热电厂第一台2.5万千瓦机组已发电运行。全县劳动力4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近16万人,劳动力成本较低。服务环境优良,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规定,建立了审批、收费服务大厅,推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对大项目建设,实行“一把手”工程,特事特办,一事一议。对重点企业实行扎口管理,挂牌保护,切实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郓城经济开发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区内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实现了“八通一平”。为企业投入生产提供了充分保障。工业区管委会对进入企业实行全过程服务:“一站式”办理项目审批、“全方位”协助企业开工建设、“全天候”服务企业产后运营。郓城工业区现对外招商,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水浒故里考察投资!!
医疗卫生
机构设置
卫生局机关设有办公室、人事科、医政科、社会卫生临督科、计划财务科、爱卫会办公室(副科)。1998年全系统有45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其中县直有:县人民医院(正科)、县中医院(正科)、县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正科)、县防疫站(副科)、县妇幼保健院(副科)、县直公费医疗门诊部、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县卫生职丁中等专业学校、县药检所、县结防所、县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县红十字会办公室等12处,乡镇卫生院33处(武安、杨庄集、侯集、郭屯、玉皇庙、程屯、黄安为十心卫生院)。1998年12月,根据县委的意见,县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与县防疫站“一套班子、两个机构、两块牌子、合属办公”。1999年11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分流,确定县卫生局公共卫生监督所、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院、县公费门诊部、县药检所、县地办室、县红会办、县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医院、县中医院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2000年10月县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职能划归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管理,人、财、物全部移交。2001年4月底,随着乡镇的合并,33处乡镇卫生院随乡镇建制合并为21处。2001年7月15日县编委确定将县药检所改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随着2002年1月1日全县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谱施,县直公费医疗门部于2001年撤销。
卫生体系
卫生部门共有32处医疗卫生事业位,其中县直11处,乡镇21处,在职干部职工4348人(在职3764人,离退休584人)在职人员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430人其中正高技术职称20人,副高技术职称124人,中级技术职称596人,初级技术职称1996人。各类医疗机构开放病床1489张。全县有行政村卫生室(所)421个,从业乡村医生1558人,基本上形成以县级医疔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行政村为甚础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教育科技
我县现有定点小学166处,教学点255处,小学在校生107825人;初中39处,在校生44231人;幼儿园、学前班513处,在园班幼儿21300人;普通高中8处,在校生21786人;职业教育中心、聋哑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一处,在校生2563人;民办学校24处,在校生19290人。全县现有教职工11366人,其中专任教师10873人。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02年9月我县作为菏泽市唯一省级课改试验区,在全市率先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涌现出一大批管理规范的学校,全县各级各类规范化学校达到40余处,其中一中是省级重点中学;实验幼儿园是省级规范化幼儿园。2003年高考本科上线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05年、2006年本科上线均达1400多人,一中本科录取率连续获全市第一。2002年至2006年底,累计筹集危房改造资金7638.95万元,消除危房12.87万平方米。全县中学全部建起微机室,小学微机装备率达80%以上,80%以上的学校实验室、仪器室配备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先后有286人被评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优质课执教人,2人被评为“齐鲁名师”候选人,4人被授予省特级教师称号,1000余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教师学历达标率高中、初中、小学分别提高到73.1%、86.6%、99.7%。县教育局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校舍危房改造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市一系列荣誉称号,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质服务机关”。
成都,资阳,眉山电话并网
建议你可以好好看下今天川报的这篇新闻噢·~~~~ 还有资阳的财政并没有收到成都,而是资阳下面的简阳,乐至,安岳的财政全部收归省上管 区号升位并网“028” 眉山资阳融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 www.sc.xinhuanet.com 2009年07月29日 11:25 来源:四川日报 核心提示 ● 17日,省政府宣布启动成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关本地网调整工作——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眉山、资阳本地网将分别从原乐山、内江本地网调整并入成都本地网。不久,眉山市、资阳市长途区号统一为成都区号028;固定电话也将升为8位数。 ● 一个看似简单的电话区号调整,搅动的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全局。广泛认为,三市并网对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进了资阳地界,现在手机算漫游了。”22日上午 “日全食”刚过四川境内,成都佳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林开车从龙泉驿家中出发,上成渝高速、从简阳石盘口下,再驱车7公里到达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接到记者电话。 曾林的公司刚从龙泉驿搬到资阳,“搬公司一怕电话变,二怕地址变,老客户找不到了。”曾林说,他“赌”资阳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的预期,公司座机维持原来的028区号、成简快速修通减少交通成本,“成-资工业发展区肯定有优势”。 三地互拨收不收长途费? 此次本地网调整涉及成都、乐山、内江、眉山、资阳5个地区的2000余万用户,当地百姓急于获知并网更多细节。 省通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只是同意地方启动调整方案制定和论证工作,方案制定后将再次上报批准。现在工作方案程序和时间已经出炉:本月内,制订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并报中国电信、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至下月底,完成制订电信用户权益保障和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的保障预案,以及组织解决专网、110等短号码平台、小交换机单位的并网升位有关问题。 “眉山移动手机用户的电话号码不会变,今后在成都打手机,不需要在号码前加‘0’了。”眉山移动副总经理艾光明告诉记者,并网后成都、眉山、资阳三市互拨电话就不收长途费了,对用户最实惠。资阳移动办公室主任胡小刚乐呵呵地说,资阳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实现经济一体化,长期看对电信企业是有好处的。 四川电信综合部主任周雪峰介绍,未来资阳、眉山的电话号码,不仅区号要分别从0832、0833改成028,号码还要从7位数升为8位数;固话网络的改造不仅需要投资4000万元-8000万元对并网设备进行重新设计、改造,还要对各种套餐资费、计费方式等支撑系统作调整;初步预计电信2010年全年资费将损失1亿元。 知情人士透露,几大运营商都将全部取消三地间的长途费、漫游费,固定电话则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收取区间费——所谓的“农话”。目前省级物价部门核准的固话区间费为0.3元/分钟,但来自国家层面的消息,区间费有望在明年初降低甚至取消。 各方信息都指向一个时间节点:力争在今年12月31日凌晨实现割接,完成三市并网。 为什么要并网028? 在全国黄页上查找,四川就找不到资阳和眉山的区号;83.33%的资阳网友希望“用成都的区号028”。 根据我国电话网的组织规范,一个地级市为一个本地网,但资阳11年来一直延用内江区号0832。“在全国黄页上查找,四川就找不到资阳的区号,也就是说通过电话区号表看行政区划,根本没有资阳。”工业和信息化部到四川的挂职干部、资阳市副市长蒋林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阳人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出于城市发展、形象的需要,应当有一个独立区号。 资阳在线最近一次区号调整网络调查中,有83.33%的资阳网友希望 “用成都的区号028”,8.33%的人建议“重新单独用一个区号”,还有8.33%的人则认为“用现在的区号0832”好。看来,并入成都区号,在资阳当地有相当的民意基础。这是出于什么原因? 蒋林透露,国家层面曾明确表示过可以单独给资阳一个三位码区号,但这已经不是资阳的目的。干脆用028——这既是资阳融入成都的标志,也是一个现实的需求。首先,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部署,资阳已成为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呼应企业的强烈要求,成都与资阳合建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要求用028。其三,区域经济的发展无外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人流等,随着发展,区域圈内的城市联系会越来越紧密,信息流畅通是先导。 眉山的情况也大致如此,1997年眉山划出乐山后一直延用着“0833”区号。 眉山、资阳此次并网请求获批,有点“侥幸”的意味。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也提出相应要求。但并网不能无限制的,全国8位号码有3000万个有效资源,而全球现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8位,码号资源有限。当时国家层面制定原则:国家级的试验区、改革区才可稳步推进并网试点。在全省灾后恢复重建的大背景下,利用成都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我省顺势推动了三市并网。 电话升位=区域升级? 事实上,去年小范围内推进的三市并网的试点机遇,已经被嗅觉敏锐的企业抓住。 成都市的各方面经济指标在全省占到30%以上,年投资额占全省总量的40%。 一个星期前举行的首届成都经济区发展论坛上,四川大学教授杜肯堂指出,区域合作是统筹城乡的发展和深化,中心城市集聚和扩散的功能是城市功能提升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而好几年前,曾有20多家简阳企业被“拉”到成都去了。资阳市发改委主任王晓明现在想起来“心尖尖在痛”,但他认为,成都现在已基本度过对周边区域的吸纳阶段,进入扩张辐射期。 由龙泉驿区派往成-资工业园工作的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殷志勇举了个土地容量的例子。位于龙泉驿的成都经开区近年发展态势特别好,但最初批的园区规模只有9平方公里,现在努力拓展到40平方公里,还是“完全装不下”。而成-资工业园规划控制面积一开始就定在100平方公里,目前的基本农田调划工作已经完成。 目前推进的通信一体化,则是推进成都经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要一步。看直接效益,三市并网028,为三地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一体化、电子政务、产业升级与转型、商机拓展,以及老百姓跨城居住、就业、教育等方面都会带来显而易见的便利。间接一点,眉山、资阳两地有望借势成都形象,推动区域升级。 事实上,去年小范围内推进的三市并网的试点机遇,已经被嗅觉敏锐的企业抓住。 6月末,成都牧马山,广州恒大地产在此新开盘一个地产项目、万亩规模生态别墅大盘,该楼盘所有的销售电话都是“028”,但实际上这个投资65亿元的地产项目属于眉山市的招商引资项目。 怎么打好这张牌? 区号并入“028”,缩短双方以及投资者的心理距离,做好产业配套和对接,这才是区域一体化的本意所在。 眉山市招商局局长鲁建伟最近外出招商,向目标客户强力介绍:“眉山要用028了,你看我们离成都多近!”在鲁建伟的招商经历中,深刻感受到二级城市与省会城市在人力、资金、项目等各方面的极大差异。因此,推介自身的技巧之一,就是尽可能缩小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感。 “几个区号数字后面可是大商机。”鲁建伟透露,近期眉山招商情况不错,今年上半年到位资金全省排第2位,世界最大化学企业的巴斯夫、花旗银行、摩根斯坦利、联合利华、台湾大润发都已与眉山签约。 七八月份全省将集中外出大招商,眉山要把这张牌打到极致,已经想好了广告词:“成都区位、眉山成本”——强调在眉山投资的要素、土地、人力、生活成本的同时,还不能让投资者感到区位品质有降低。 “大手牵小手,大家共同走。”王晓明指出,下一步深度融入成都经济区的步伐,还需三个层次的加速:一是制度层面规范。7月1日资阳成立“市区域合作交流办公室”,在人员、机构、机制上保证。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先行“硬”融入。目前双方发改、交通部门共同规划连接两市的道路,成资快速通道、成简快速通道、成安渝高速公路等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三是产业发展上。成资工业发展区纳入成都招商引资平台,“两湖一山”被纳入全省新五大旅游景区打造,工业、旅游的充分合作由此开始。 记者 杨晓 江芸涵
重庆忠县怎么样,发展很落后吗?
忠县经济总的来说在重庆各区县之中,属于中等偏下,介绍:农业 忠县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积5.31万公顷。忠县自然条件较好,境内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据普查资料记载,有高等植物千种以上,已定名的有427属,161科,716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20属、28种;裸子植物7科、14属、28种;被子植物139科、438属、672种。农业生产运用的粮食作物品种442个。其中大春作物品种312个,小春作物品种126个。用于木材的植物有92种,医药用的植物475种,食品用的植物111种,工业用的植物55种,农药用的植物6种。2007年末,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9.08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60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0.85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41.50万吨,油料产量3.07万吨,蔬菜产量17.10万吨,出栏生猪58.47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6.04万吨,水产品产量0.53吨。忠县是全国粮食主产县、国家瘦肉型猪基地县、油菜大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县和重庆市优质水稻、柑橘、大豆、蚕桑、榨菜、苎麻等生产基地县。 中国柑橘城 忠县正在打造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中国柑橘城”,2至3年后,一个集生产、加工、交易、观光、度假于一体的“中国柑橘城”将呈现在世人眼前。忠县1997年引入了总投资9.85亿元的施格兰·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该项目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被列为全国标准化农业示范区。施格兰项目到2009年全面建成后,将在该县23个乡镇发展基地果园15万亩,涉及农户19万人,基地年产柑橘43.5万吨,其中81%用于加工,届时可年产鲜冷橙汁15万吨,年总产值18.7亿元,剩下的19%用于销售,总收入可达5.18亿元,人均收入2000元。据忠县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忠县的柑橘育苗规模已居世界第一,鲜冷橙汁生产线已于去年12月正式建成投产,它结束了亚太地区不生产鲜冷橙汁的历史。 药材种植 忠县地处西南,适合南方中药材的种植,2010年,忠县供销联社提出:利用忠县的天然海拔、土壤的集成优势,大力发展水土保湿、生态观光、万元增收工程一体的药材种植致富方案,在5年内,忠县将建成5万亩药材种植基地。 继忠县柑橘城工程之后,深入完善农户元增收工程,重点发展药材产业,以忠县洪坊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全面推广其种、产、销、研、技一体化服务创新发展模式。 工业 机械制造 主要依托金龙造船、金龙电子、云河集团、川江汽车等机电产业企业,大力发展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和装备制造业,并大力延伸产业链条、扩展配套产业、充实相关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 能源化医 主要依托天然气产业及化工、国家西气东输忠(县)武(汉)管线、生物燃料项目、生物农药以及红豆杉提炼等生物制药项目。目前天然气产业及化工稳步有序发展,东方农药生物农药不断扩展市场、天运甘薯制生物燃料和天地生物制药产业已经日趋成熟,显见效益。* 建筑建材 西部最大水泥生产项目重庆海螺水泥由中国500强企业安徽海螺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36亿元,将建4条日产45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并配套建设年产440万吨的水泥粉磨系统、36MW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及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的专用码头,可实现年产值45亿元。同时忠县还将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碳酸钙填充料产业,以及依托星博化工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碳黑生产基地,并按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实现集约化发展,循环经济初见成效。城建 十五期间, 是忠县城镇建设发展变化最大的五年。城镇建成区由15.3km2拓展到25.2km2,增长了61.4%;城镇人口由14.7万人增加到23.6万人,增长了60.5%;城镇化率由15%提高到24.5%,增长了9.5个百分点。“一城两岸、带状组团、山水园林、桥岛特色”的县城和其他小城镇群建设已初具规模,且该县新农村建设迈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坚持规划指导建设、建设遵循规划的方针,相继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石宝、汝溪两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水坪控详规划、甘井沟风景名胜区规划、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等46个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北门步行街等22个小区规划。科学确定了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重点、以长江和陆路交通干线为轴线展开的城镇体系网络结构,勾画了到2020年把该县建设成为城镇人口达47万、建成区面积达40km2的城镇格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该县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58亿元,完成重点建设项目41个,新建长江大桥等城市桥梁5座,新建城市道路近50km,新增集镇道路70km;人均绿化面积达1.47 m2;新建华怡广场、红星广场等4个城市广场;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和2座垃圾处理厂。 城镇房屋建设创历史之最。新建改建各类房屋297万m2, 总投资达15亿元;竣工房屋面积252万m2,是“九五”期的2倍;拆除危旧房屋40万m2,新增建筑面积131万m2。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5 m2增加到25 m2。中博新城、澜凯山水华府、比富丽山庄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使城镇居住环境从“居者有其屋”的简单满足,发展到“居者优其屋”的选择性要求。 小城镇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在“十五”期间,该县小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2.7km2扩展到16.3 km2 ,旧城改造近1.2km2;新建水厂9个,新建车站10个,新增农贸(集贸)市场36个,休闲绿化广场3个 ,集镇道路、绿化、管网等设施基本配套完善。建成农民新村92个,其中双桂镇仁和、东溪镇双星、新立镇双柏等农民新村已形成集贸市场。交通 全县公路3811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其中省道206. 7公里,县道385.5公里,乡道414.4公里,村道2804.4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其中二级公路177.9公里,三级公路102.7公里,四级公路1149.7公里,等外公路2381公里。
关于建设长防林项目的报告
一、长防林工程完成情况
1999年以来我市先后已有11个县(信州区除外)实施了国债、农业综合开发长防林工程,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共完成荒山造林、疏林补植、针叶纯林补阔叶树、迹地更新等造林12.16万亩,实施封山育林19.18万亩。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市、县两级成立了长防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林业局长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林业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长防林建设的日常工作,为长防林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组织基础。
2、落实了经营主体。无论是国债长防林还是农发长防林,各地都落实了经营主体。如横峰县1999年的经营主体是县山地林果业开发公司,县苗圃以及铺前、葛源两个工作站等4个单位,2001、2002、2003年国债长防林的经营主体是县山地林果开发公司,2002年的农发长防林的经营主体则是铺前工作站。
3、实行了合同制。实行租赁经营的,在人工造林施工前,经营主体与山权单位签订好林地使用权流转合同,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4、实行了招投标制。一是项目施工实行了邀标制。为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各地对长防林工程项目施工都实行了邀请专业造林队伍承包整个项目的施工。二是种苗培育实行了招标制。
5、落实了监督机制。一是工程质量实行监理制。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特委托上饶市林业勘察设计院等有资质的单位为质量监理单位,对整地、栽植、抚育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监理,监理人员按作业程序即时跟班到位监督检查,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监理人员不得签字。二是工程建设实行定期报帐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程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建议存在的所有问题。
6、实行了质量追究制。按照重点工程管理规程,各地制订了工程技术管理方案,严格按工程管理程序操作,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对每完成一道工序,都采用片内自查,分片互查,领导带班全面检查的办法,来不断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本着“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查相应人的责任。
大家知道大英在哪里吗?好象是个城市。
大英在四川省遂宁市!他是一个县,那里最著名的应该是“中国死海”!地理位置 大英县与四地市六县(区)接壤。东隔涪江,与蓬溪县相望,南与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接壤,西南与乐至县连界,西毗中江县,西北与三台县交界,北与射洪县为邻。全县幅员面积703.3平方公里,辖蓬莱、隆盛、河边、回马、玉峰、象山、天保、卓筒井八个镇和通仙、金元、智水三个乡,共302个村民委员会,21个居民委员会,2920个村民小组,79个居民小组,2008年总人口52.67万人。199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4.4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7.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7亿元,县级财政收入38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8元。 历史悠久 大英县历史悠久。夏商周时为蜀国所辖,秦代为蜀郡领地,汉代为妻县和广汉县所辖,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县境始建巴兴县,西魏易名长江县,唐宋时期为长江县,元至元十九年(1282)并入蓬溪县,1997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英县,县人民政府驻蓬莱镇。因县境内有被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场,大英县由此得名。 物产丰富 大英县区位优势明显,物产丰富。县内有妻江、人民渠支渠、寸塘口水库、星花水库、五五水库,水利基础条件优越。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C,无霜期297天,日照14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23毫米。土质优良,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川中地区著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水果、生猪等,是四川重要的棉花、水果基地,其中河边镇八里办事处是全省最大的成片柠檬生产基地。魁山牌高级烹调油、妻口青苹、天保柚子和蓬莱锅巴盐等享誉蜀中。 地下矿产资源丰富 大英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已查明和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盐卤等,丰富的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为化工工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蓬莱制盐厂年产真空食盐5万吨,还生产优质溴、药用碘、粗氯化钙、沉淀硫酸钡等化工产品,是川中最大的盐卤综合利用生产企业。蓬莱桂花油田闭合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已钻采油气井160多口。县内水能、电力资源富有,已建成11万伏输变电站和寸塘口蓄能电站,6万千瓦 的吴家街电航工程已完成可行性论证。 交通便利 大英县地域方圆,水陆交通便利,县城地理位置适中,妻江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过,横贯县境69公里,沿途接纳大小支流7条,在妻口汇入涪江。著名水利工程人民渠自都江堰流经县内,为大英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保障。1997年12月正式通车的达成铁路横贯境内,在蓬莱设县级火车站一座,成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内绵阳至重庆、乐至至桂花两条省级公路和五条出境公路全部贯通,16条乡镇公路和省级县级公路相互交错,四通八达,城市建设及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也具一定基础。 大英工业基础初具规模,已形成化工、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11个工业门类,以盛马化工、大通实业为龙头的骨干工业企业集团正逐步形成,全县已具有年加工生产原盐12万吨、原油5万吨、碳铵6万吨、食用油3万吨的生产能力。 大英县城蓬莱镇,距成都111公里,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大英建县后,蓬莱镇作为大英县城。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大英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长江上游北岸, 涪江流域中段,东西长34.3公里,南北宽29.8公里,幅员面积702.6平方公里。 大英县属丘陵地貌区,丘陵占86%,平坝、台地占14%,平均海拔554米,最低288米,相对高差266米。 大英县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县境东界的涪江和中部的郪江。 郪江 郪江从大英县西北部的象山镇入境,自西向东横穿大英县,沿途接纳了马力 河、河边河、古柏溪、金元河、同心河、金竹河等支流,构成了典型的格状水系,妻江在大英县境内全长65.37km,县境内流域面积588平方公里,落差24米。 涪江 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经遂宁市、重庆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涪江从大英县回马镇边界线流过,长度为21.3km。 大英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查明和开发利用的有石油、盐卤、天然气、岩盐、沙金和砂石。蓬莱油田、桂花油田、遂南气油储油气层厚达20-30米,其中,蓬莱油田闭合面积34.6平方公里,为孔隙一裂缝油气型,储藏厚度15米,深度1550-1650米,已完钻48口井。县境盐卤分布在蓬莱、象山、卓筒井、河边、玉峰等地。其深层盐卤矿上矿层食 盐面积22300平方公里,盐层厚3.5-151.11米,下矿层面积34000平方公里,盐层厚2.5-119.16米;卤水中除含氯化钠外,还富含溴、碘、硼、钾、钒、镁、铀等20余种元素,碘的含量最高,居全国之冠。 大英县有成片林业用地8460.1公顷,其中有林地7894.9公顷,疏林地114.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73.4公顷,苗圃地3.3公顷,宜林荒山荒地229.7公顷;四旁树占地9310.9公顷。成片林业用地按经营类型分:公益林3574.2公顷,占42.25%;商品林3111.3公顷,占36.78%;兼用林1642.1公顷,占19.41%;难利用地132.5公顷,占1.57%。全县活立木总蓄积649710立方米,四旁树蓄积250000立方米;按林种分,用材林蓄积397892立方米,防护林蓄积251593立方米,特种用途林蓄积225立方米。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因县境内有被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场,大英县由此得名。 郪县时期(公元前201-公元355年) 公元前209年刘邦曾被楚封为汉中王,之所以胜楚,多借助张良、萧何、韩信和巴蜀人才。既立汉、功不忘巴蜀,遂将境内地名冠以“汉”字褒奖之。县境属益州、广汉郡广汉县和郪县(治所今三台县郪江镇)辖地。大英县境属郪县辖地。 汉武帝太康元年(280元)废东广汉郡并入广汉郡,郪县改作伍城县,县境分属广汉郡广汉县、伍城县辖区。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原蜀汉名将李严、李丰后裔李明、李寿、李势据蜀反晋建立成汉政权(公元303-347年),将广汉郡治由梓潼迁往雒县(今广汉市境内),复伍城为郪县,县境属地不变。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东晋名将桓温受命伐“成汉”政权。蜀地既平,取“息事安宁”意改德阳郡为遂宁郡,郡以下建置及县境属地不变。 巴兴县时期(355年-555年) 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年),该年为分郪县东南部和广汉县南部临郪江、涪江地带置巴兴县,治地灵鹫山。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改名为长江县。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谯纵在巴兴县水口(今大英县郪口)称王,在攻下成都后,割据四川八年,颇得蜀人爱戴。 长江县时期(555年-1282年) 西魏、北周时期,长江县隶遂州,大业三年(607年),遂州改称遂宁郡,长江县隶之。 刘安遇、胡传淮编著《大英风物志》封面 唐代初年,即着手调整南北朝以来混乱的行政区划,确立了州、县两级行政区制。各州、县按其地理形势、面积、人口、物产等条件划分等级。州分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等;县分京、畿、望、紧、上、中、下七等。 宋代长江县疆域比今天大英县广,大约包括今日大英县全境和遂宁地区、蓬溪县的一部分。长江县六镇只有客馆、长滩、赵井三镇在今大英境内。 并入蓬溪县时期(1282年—1997年) 宋末元初,四川经过长期残酷的战争,灶冷无烟、人口骤减、田地荒芜,部分县已无民可治,于是元朝统治者采取了省并州县的措施。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长江县因人口太少并入蓬溪,上属四川行中书省潼川府遂宁州辖。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遂宁州为遂宁县;十年(1377年)五月,并蓬溪县及遂宁县;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蓬溪县,遂、蓬分县而治,隶潼川州。清顺治十年(1653年),并遂宁县入蓬溪县,十七年(1660年)复置遂宁县,蓬、遂再次分县,划界仍旧。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为府,领三台、射洪、盐亭、中江、蓬溪、遂宁、安岳、乐至等八县直至清末。据《清史稿》卷69《地理志》载:清代蓬溪等级为繁难,盐井795口,县城驻蓬莱镇,盐课大使驻康家渡(今蓬溪县红江镇)。 清雍正八年(1728年),蓬莱镇设置巡检署,乾隆元年(1736年),改蓬莱巡检署为蓬莱镇盐大使。乾隆二十年(1756年),盐大使移至康家渡,蓬莱镇改县丞。从此,蓬莱镇成为蓬溪县下属的一个分县。清咸丰年间,全县设中、东、西三乡团保局,今大英县为“西乡”。 民国元年(1912年),蓬溪县隶属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改蓬莱分县县丞为分知事,后为“防区制”时代(1917-1935年),大英县为邓锡侯部占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实行行政监察区制,蓬溪县属四川省第十二行政监察区,蓬溪改中东西乡为三个区,今大英县为第三区。 1950年,四川省划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区,蓬溪县隶属于川北行署遂宁专区。1952年9月,四川行政区合并为四川省,蓬溪县隶属四川省遂宁专区,1958年遂宁专区并入绵阳地区,蓬溪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地区。1985年设遂宁市,蓬溪县隶属四川省遂宁市。 1997年10月31日后 1997年10月31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7]23号),调整蓬溪县行政区域,设立大英县。大英县辖原蓬溪县管辖的通仙、金元、智水3个乡和玉峰、象山、卓简井、天保、蓬莱、河边、隆盛、回马8个镇以及原红江镇的文武、永和、夏家沟3个村。县政府驻蓬莱镇。 2000年,大英县辖11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85842人,其中: 蓬莱镇 127699 隆盛镇 48261 回马镇 24643 天保镇 26144 河边镇 37643 卓筒井镇 26812 玉峰镇 26855 象山镇 32626 民主镇 11678 郭口镇 12272 石门镇 11718 通仙乡 12302 金元乡 28315 智水乡 9991 寸塘口乡 11454 五方乡 13449 福禄乡 10004 星花乡 13976 2004年,大英县辖11个镇(蓬莱、隆盛、回马、天保、玉峰、象山、河边、石门、民主、妻阝口、卓筒井)、7个乡(智水、通仙、金元、星花、五方、福禄、寸塘口)。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据记载,蓝采和确有其人,是唐高宗开耀元年(公元681年)癸酉科进士,授谏议大夫,因忤于权臣杨国,遂解印归田,在家乡蓬莱五凤山魁山寺修行。传说中,蓝采和受汉钟离点化,在江边踏歌而行,羽化成仙,他的妻子因思念丈夫,每年在江边放河灯寄托思念之情,后来逐渐演变成在江畔击八仙鼓、放河灯祈求平安的习俗。这一习俗数百年一直在大英县流传。 八仙鼓相传为纪念蓝采和而创,八仙鼓是象形取意道教八位仙人之神态,鼓法中身醉步不醉,步醉心不醉,心醉神不醉。身法东扯西牵,慢若浮云,快似奔雷,刚柔相济,虚实变幻莫测。歌曰:“神呼其技,翻佤惊飞鸟,滚地不沾尘,一击之间,慢若轻风不见鼓;万变之中,但见槌光不见人。”醉八仙神态,势如游龙戏珠,身法多变。 演练八仙鼓者必须是八位童男、八位童女,在祭祀庆丰收时才登台表演,“八仙鼓”鼓声一呼百应,形成四面来贺之势,营造出一派四海升平的欢乐景象表演时鼓声震天,彩带翻飞,蔚为壮观。如今八仙鼓濒临失传,只有少数老人才能完整演练。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2004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86亿元,增长12.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47万元,同口径增长39.47%。一、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36:37:27,同比分别增长4.7%、19.7%、12.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602元,净增287元。 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7.92亿元,增长33.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户,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4.1亿元,增长81.6%;实现工业增加值3.42亿元,增长74.4%;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26亿元,增长90.5%;实现利润3636万元,增长72.6%;产品销售率达98.5%,全县工业企业产销两旺。 200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76亿元,增长22.84%;实现粮食总产23.55万吨,增长5.58%;实现棉花总产0.36万吨,增长18.19%;实现油料总产1.52万吨,增长2.36%;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602元,净增287元。出栏生猪49.83万头,增长8.3%;出栏家禽524.46万只,增长17.9%。完成劳务输出12.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5亿元,为农民工追讨工资147万元;农民负担人均减少24.05元,减幅达48.22%。 [编辑本段]县区建设惠民工程 2009年,大英计划投入资金12.22亿实施包括道路畅通工程在内的16项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促进城乡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为构建和谐大英、活力大英、幸福大英注入新活力。为使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大英将惠民工程的项目、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措施落实到县分管领导、县直责任单位,将各项惠民工程的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乡镇;各部门和乡镇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把责任和目标细化到各股室和村组,确保了目标和责任的全面落实。加大惠民政策的宣传,加大调研力度,稳步推进惠民工程,将惠民工程纳入全县重点督办事项,并严格按照月报季查制度,每月对惠民工程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每季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和通报,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惠民工程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全面或超额完成。截至2009年7月,多数项目指标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劳动力转移输出、在校残疾学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造中低产田、土地整理、中药材基地等指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1] 环境整治 2009年7月20日,大英县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会议贯彻落实了2009年7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部署大英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志明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正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明确目标和重点,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纵深发展;[2] 五星桥市场工程</B> 重点工程 大英县城五星桥市场由于地势低洼,加之排水设施不足,一遇暴雨易形成内涝。2009年7月,五星桥市场改造工程被列为重点惠民工程,计划投资500万元进行改造,重点市场解决雨污排放问题,并更新市场年久失修棚架等设施。通过改造升级,不仅能扩大市场规模,还能有效改善市场环境。截止2009年7月该工程已完成过半建设任务,预计2009年底前可投入使用。[3] [编辑本段]旅游宣传 成功举办首次由区县承办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第六届),举办首届大英“盐华寿乡”旅游节,精心包装推介“东方布兰桑”旅游文化项目并与浙江国际旅游集团签订投资1.8亿元的旅游文化休闲建设项目,方舟水艺园郪江漂流项目顺利开业……2009年上半年,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升旅游城整体品质的战略部署,大英旅游不断优化服务品质,提升整体形象,强化宣传促销,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新成绩。1—6月,全县完成旅游总收入6.7亿元,接待游客97.8万人。其中中国死海门票收入3590万元,接待游客25.43万人,接待入境游客8840人; 2009年上半年强力推进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旅游强县等创建活动,使大英旅游城整体品质进一步提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为旅游发展创造了一流的环境。各景区也积极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利用春节、“五一”、端午节、“六一”等节日加强营销,与市内外友好景区联动策划多项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旅游市场偏冷的不利条件下,仍然实现了接待游客和门票收入双增; 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编印了《大英县旅游招商项目策划书》、《大英旅游》宣传画册,并通过媒体发布招商信息,积极参加招商洽谈会加强对外宣传,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采取项目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企业招商等多种形式,拓展对外招商的领域和空间。先后邀请了北京国旅集团、浙江国旅投资发展公司等客商前来大英考察洽谈旅游项目; 延续上半年的火爆,下半年大英旅游业绩同样值得期待,已经开始报名的“盛马杯”盐华寿乡形象大使电视选拔赛,东方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等景区景点的相继开业(建设),无疑都将给大英旅游带来旺盛的人气和商机。突出特色,不断创新, “东方布兰桑”会带给人们更多精彩。[4]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大英县位于四川盆地腹部,涪江中游。 Daying Xian 510923 629300 县人民政府驻蓬莱镇 2004年,大英县辖11个镇(蓬莱、隆盛、回马、天保、玉峰、象山、河边、石门、民主、妻阝口、卓筒井)、7个乡(智水、通仙、金元、星花、五方、福禄、寸塘口)。
谁知道四川资阳市有什么变化?
一 金融机构变化
“三农”金融服务试点,农行已在川正式启动。从农行四川省分行获悉,该行日前已确立资阳为试点城市,从行业、产业、信贷投放等方面进行试点。试点工作已开始,年底将对试点进行总结,并逐步推广。
二 生业变化
一是商业网点布局日趋合理。在顺利完成《资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雁江区商业网点建设,简阳市、安岳县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乐至县正在筹备之中。目前,各县(市、区)城市商业网点快速推进,分别建成一批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卖场、特色街,城市现代商业圈逐步显现。
二是城乡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大力实施“双进”工程,以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鸿丰社区为典范,逐步完善了商业、就业、救助、卫生、计生、文体、安全等社区商业七大服务体系。目前,“华隆购物中心”成为全省社区商业零售示范店之一。依托“万村千乡”、“双百”、“信福”三大工程,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的城乡现代流通体系新格局。“万村千乡”新建店717个,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商业网点建设,改变了农村消费“不安全、不便捷、不实惠”现象。“双百”工程试点企业—四海集团已完成配送中心和冷链系统项目建设,有效推进了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安岳县作为“信福”工程试点县,通过网上发布销售和求购信息1000余条,有效解决当地农产品买卖“两难”问题。
三是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依托“万村千乡”和“信福”工程,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建设。目前,“万村千乡”乡级农家店和部分村级店已与四川电信资阳分公司签署了网络化建设协议。年底全面完成其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依托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连锁企业达27户,连锁率达57.4%。1-10月,全市餐饮住宿业零售额达17.4亿元,同比增长21.4%,其增速名列第三产业各行业之首。建立健全配送中心建设,降低了流通成本,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目前,资阳四海集团投资7500万元正在筹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乐至桥纽农资公司已完成农资配送中心建设,简阳汇鑫、安岳柠都、乐至桑都3个“万村千乡”试点企业已启动配送中心建设工作,明年正式运行。
四是市场监测有序开展。对全市30个重点企业进行了有效监督,准确掌握市场供应情况。特别是在猪肉涨价期间我局加强了对猪肉市场的监督和监测,并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市场变化,确保了市场供应。
三 惠民变化
川中丘陵,历来与旱为伴。2006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突袭川中,在长达3个月的烈日炙烤中,“天府之国”褪去光环,暴露出连片焦土和多年累积的“隐疾”。
“十年九旱”的资阳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成都市金堂县、遂宁市安居区等7个县(市、区),这个连成一体的川中老旱区,再度走向人们的视野。
10月下旬,水利部组织70多名专家急赴资阳,就解决这一片区的引水工程展开新一轮审查论证。由成都毗河引水,穿金堂峡过沱江,越5公里龙泉山隧洞,沿沱江、涪江之间的分水岭一路南行,158公里的渠道,将惠及川中大地。规划总投资高达108.1亿元,事关川中老旱区333.23万亩农田灌溉、13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向城镇年均供水11.1亿立方米的“毗河引水工程”,再度浮出水面———
“十年一大旱,三年两头旱,冬干春旱年年见。”迄今,川中丘陵仍是我省径流低值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立方米,城镇供水与农业灌溉供水矛盾尖锐,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86万人。因为缺水,每年夏天,这片区域显得格外萧条。乐至县仅有70多万亩耕地的县,修了近百座水库,然而,数量并不能代表一切。当地老百姓形容说,“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曾有个叫姚四海的老农民,为了水,徒步沿岷江、大渡河考察,写了几大本考察报告。
水源之困,成为川中丘陵的常规性问题。一年比一年炽烈的旱情,让众多的干渴眼神种满期待。
四 燃油变化
循环科技最先主要从事煤制甲醇汽油方面的研究。“煤炭与石油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最初搞新能源的资金几乎都把目光瞄准以煤为生产原料的甲醇。”据介绍,当时甲醇汽油的成本不到成品油价格一半。在利益的驱动下,刘锦超们砸入巨资,开始在乐山兴建试验生产线,进行汽车实地试验。
到去年,他开始重点攻克燃料乙醇。“我们原本以为,以植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成本高昂,短期内难以适应市场,但油价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涨得快。”
他选择的是适合四川实际情况的红薯制乙醇。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川大的生物工程专家兰先秋和留日博士李建民等人。
技术注入 股权体现身价
一年后,刘锦超取得了成果。他的团队创立了无需高温的“红薯燃料乙醇介观一步法生产新工艺”,该技术首次实现免蒸煮的酒精发酵。
“我们的常温发酵过程不用蒸煮,又不影响效率。”刘锦超称,这项技术使生产成本降低了20%以上,同时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跟随来到川大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实验室,他们制作的一条完整试验生产线已经就绪。“别看它构造简单,鲜红薯在这里只需3天就能自动变成汽车燃料。”
这一技术在今年9月中旬得到鉴定,由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阎文昭任组长的鉴定委员会称,该项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议“扩大实验规模,积极推进工业化应用”。
与此同时,新能源投资资金也找上门来。刘锦超透露,循环科技约80%的股权已经陆续被几个投资者认购。仅此,他就套现数百万元,而且他还成功的保留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地位。
“前期的试验投入几乎耗完了我所有的积蓄,现在我终于开始盈利了。”刘锦超介绍,循环科技公司始终是以科研为主,只出未进。但是,随着核心技术的掌握,这个公司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百亿热钱 江浙商人盯上新能源
刘锦超承认,虽然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时至今日,循环科技公司仍然没有卖出过一升油。也就是说,公司在市场运营方面还是个未知数。那么是谁又在大胆买单?
这种奇特的“盈利模式”背后实际上是一群义乌商人在猛“顶”。“现在,好的新能源技术根本不愁找不到‘伯乐’。”他透露,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一批以江浙商人为主体的新能源投资队伍。接手他公司八成股权的正是几个来自浙江义乌的商人。因为投资人要求,他拒绝透露具体情况。
如今,直接煤变油基本被否定,发展甲醇和二甲醚的政策也主要倾向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和陕西地区以及神华集团。受此影响,刘锦超早期投入研究的甲醇汽油项目也基本搁置。同样,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政策也遇到了极大的变化。国家已经叫停了以粮食为原料的能源生产项目。以红薯、木薯、麻疯树、蓖麻等非传统主流粮食作物的能源转换项目得到鼓励。
“现在,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公司都在‘抢先’了”,刘锦超透露,他的造油计划也有了明确的时间表。最快在明年5月,他将在资阳、宜宾等地建成年产规模1000~2000吨的燃料乙醇生产线。
五 政界变化
近日,资阳市工商局召开由市局党组各成员、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各县(市、区)局党组书记、局长参加的党组(扩大)会议,对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传达、贯彻。市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建中结合资阳工商工作实际对这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进行了安排、布置。
一是在谋划事业的发展上联系实际;二是联系业务工作的特点,突出职能,实现资阳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三是联系富民惠民,切实加强市场的监管;四是联系后二个月的目标,谋划明年的工作。
日照副市长都分管什么
侯成君,1962年8月出生,山东省文登市人,博士研究生。先后任文登供电所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供电所副所长(其间:挂职文登市苘山乡副乡长);文登市苘山乡副乡长,苘山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文登市委常委、苘山镇党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兼苘山镇党委书记,文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其间在吉林大学攻读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荣成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代市长、党组书记,荣成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郓城县委书记、县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菏泽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日照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其间:在西北工业大学在职攻读系统工程博士研究生;参加山东省中青年干部出国培训班;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学习宏观经济及公共管理);日照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2009年3月至今,日照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山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
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负责市政府机关、发展改革、监察、人事、统计、物价、应急管理、金融、经济研究、政府法制、信访、园区、重点工程、鲁南临海产业区、接轨青岛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统计局、市物价局、市政府调研室、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市行政投诉监察中心、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日照银行。
联系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市行政事务管理局、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中国人民银行日照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日照监管分局、国家统计局日照调查队,驻日照银行、保险、证券机构。
唐慎,男,1967年10月出生,四川安岳籍,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专业:国民经济学;研究方向:经济体制比较),经济学博士。
1989年7月,毕业于西安通信学院(载波通信专业)。历任兰州军区第一通信总站技术员、助理工程师;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干事、副主任;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副处级、正处级秘书。中共重庆市南岸区委(常务)副书记;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挂职);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2009年3月,任中共日照市委常委、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负责经贸、交通、信息产业、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港口、电业、盐务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交通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路管理局、市机械化学工业办公室、市轻工纺织工业办公室、市建筑材料工业办公室、市信息产业办公室,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市水产集团总公司。
联系市总工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盐务局、日照海事局,驻日照电力、铁路企业,日照海通丝业公司(工业方面)。
孙 雨 1954年4月出生,山东省莒南县人。
1969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陆军第55军无线电连报务员,临沭县邮电局报务员,临沭县委组织部干事,临沂地委组织部干事,临沂地委组织部副科长、科长,莒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日照市委副秘书长,日照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日照市岚山工委书记,日照市东港区委书记、区委党校校长;
2002年12月任日照市政府党组成员,2003年2月任日照市副市长;中共山东省第七次、八次党代会代表,山东省八届人大代表,日照市十四届人大代表。
负责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保、城市综合执法、人民防空、地震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市环境保护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市民防局)、市地震局。
联系市国土资源局。
解世增 1958年5月出生,山东省日照市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1977年3月参加工作,历任日照县涛雒公社西林子头村教师,县第二工业局生产员、会计,高兴公社团委干事;共青团日照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直机关团委书记、团县委副书记、书记;临沂师专干部专修科学员、班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县级)日照市委书记;共青团日照市委副书记;东港区副区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兼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莒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县委书记;日照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政协日照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市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省九届人大代表,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负责公安、国家安全、司法、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食品药品监管、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民族宗教、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体育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市老龄工作办公室、日照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市委610办公室、市残疾人联合会、市红十字会,市国家安全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医药集团公司。
徐 清 女,1965年10月出生,辽宁省海城人,博士,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澳大利亚乌伦贡WOLLONGONG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民主促进会日照市委主委。
1987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副教授;日照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日照市政府副市长;市六届政协常委,市七届、八届政协委员,省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负责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大学科技园管委,市属高校。
联系共青团日照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档案局、驻日照高校、市新华书店。
万 同 1956 年2月生,日照市东港区人,研究生学历,1978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共青团日照县委副书记,日照市(县级)外经委副主任、日照市外经委对外业务科科长,日照市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日照经济开发区管委副主任,日照市岚山开发区筹委会副主任、岚山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日照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日照市长助理、市政府党组成员兼西藏日喀则地区行署常务副秘书长、专员助理、经贸委党组书记、行署副专员,现任市政府党组成员、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负责外经贸、外事、侨务、口岸、打击走私、服务业、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工商行政管理、市场建设和管理、邮政、通信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外经贸局、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市口岸办公室、市打击走私办公室、市服务业办公室、市粮食局、市联社、市港航局(引航站)、市招商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日照市委员会、市政府驻韩国联络处、市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
联系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邮政局、日照海关、日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日照边防检查站、岚山边防检查站,驻日照通信、邮政、成品油销售企业。
刘西良 1958 年 7 月 1 日生,山东省费县人,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脱产),1979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日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79年12月至1984年12月,历任费县一中教师、教导副主任、团委书记。1984年12月至1992年6月历任共青团费县县委副书记、书记。 1992年7月至1993年5月在日照市引进人才办公室工作。1993年5月至 1995年11月历任东港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党组书记、区政府党组成员。1995年11月至2001年1月历任东港区委常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党组副书记。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任日照市东港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2002年12月至2006年1月任东港区委书记、区委党校校长。2006年1月至5月任市政府副市长、东港区委书记、区委党校校长。 2006年5月任市政府副市长。
1988年被团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工作者”。2003年被省国防动员委员会授予“全省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人物” 。是山东省第七次团代会代表,日照市第九次、十次党代会代表;日照市第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
负责农业和农村方面的工作。
分管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联系市气象局、市烟草专卖局(烟草公司)、日照海通丝业公司(农业方面)。
猜你喜欢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