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东莞清溪长丰家具 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怎么样

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是2006-07-21在广东省东莞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东莞市清溪镇厦坭村委会金星二路。

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900791205642P,企业法人黄文聪,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产及销售:家具、家具配件、箱包、海绵、五金;货物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3315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97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东莞市长丰家具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东莞市清溪镇现在有哪个玩具厂在招工的?

三中的镇扬,新中坑的长荣都在招人啊。更多

镇扬怎么样?工资大概多少一个月?

长荣不是在谢坑吗?

镇扬一个月下来也就3500 左右。

是的,就是谢坑那个长荣,我说错了。

镇扬一个月3500?你在里面做过吗?

一个月3500是哪个部门的?装备部的吗?

我小舅子在里面做了快一年了。好像是装配的,听说很少闲着的。

请问下东莞市大岭山镇附近的有哪些镇啊?

大岭山镇,隶属于广东省东莞市,位于东莞市中南部,南部分别与深圳市的罗田村和东莞市的长安镇接址,西南与虎门镇相连,西至西北分别与厚街镇、南城区(篁村)、东城区(附城)相接,北到东北与寮步镇相连,东至东南与大朗镇相邻。

叶氏分布在哪里???

  叶姓-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诸梁公

  得姓之后的叶氏人,最初发展很缓慢,见于史籍的叶氏名人也不是很多,臧励禾《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叶氏名人仅有叶子韶一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录的唐朝以前名人也只有叶万椿、三国吴人叶雄、晋人叶谭、叶子韶四人,而叶万椿还是为淮南王刘安所遇群仙“八公”之一的“自号”,并非一定姓叶;叶雄是叶调国叶氏后裔。因此,关于叶氏的迁徙情况只能从现存的一些谱牒资料中窥知端倪。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南阳堂《叶氏族谱》记载,自叶公起,叶氏族人多代出河南。叶氏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直至终老。叶公生有二子:长子名重,为周楚邑令,配樊氏,生凝,为楚大夫;次子名才,袭父爵,字芈骝凸,号璧英,一子名盼,后为司马。其十一世叶淑和为秦朝长沙(今湖南长沙)太守;二十世叶崇,为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二十五世叶颁,为长沙(今湖南长沙)太守;四十七世叶尤,字茂永,东汉时为太尉,居南阳(今河南南阳),分为六族。   叶诸梁:字子高,为叶县尹,称叶公,问政于孔子得近悦远来之语,年八十九而卒,墓葬于荆州南阳县城东八里楚人立庙而祀之为受姓之始祖。夫人张氏,生子二:叶重、叶才。是为叶氏鼻祖。

  汉朝时期

  叶氏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叶望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之后裔不断向外发展,分别迁到了浙江、安徽等地。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及《玉岩叶氏宗谱》中都说叶望四世传至琚,仕钱塘令(今浙江杭州),爱民如子,号之曰“叶父”,在当地百姓的一再挽留下,安家钱塘,并成为当地望族。琚次子叶俭,字亚父,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为括苍太守,授折冲将军,宦居括苍(今浙江丽水)。叶俭之后世居松阳卯山之右。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说:叶望五世孙硕,迁新安歙县。   另据晋永嘉之乱带来的大批移民潮推测,期间叶氏族人南迁的当不在少数。晋永嘉年间,皇室内讧,由争权演变为八王之乱,战火遍及中原。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刘渊乘机起兵反晋,其族弟刘曜攻入洛阳,西晋灭亡。晋室遗族仓皇南逃,最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在永嘉之乱中,中原士族纷纷南奔,并有大量百姓逃难过江,先后有近百万人之多,在这次南迁浪潮中,中原叶氏族人当有不少移居到了福建、江西等地。

  唐、宋时期

  叶氏族人的大举南迁在唐朝有两次,第一次在唐朝初期。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泉漳之间,蛮獠啸乱,朝廷派以陈政为朝议大夫、岭南行军总参,率府兵三千六百名,战将一百二十三名入闽征讨,其中众多叶氏士卒,战后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史称五十八姓入闽第二次在唐朝末期。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举兵南下,中州地区的叶氏兵众跟随二王南下,在福建转战八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八闽王国”,叶氏将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开族。当时以北方为主要聚居地的叶氏当不在少数,由于资料匮乏,其具体迁徙情况已无法得知。   宋朝末期是中原叶氏南迁的又一高潮。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战祸遍及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惨重破坏:“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民多流亡,土多旷闲,遗黎惴惴,何求不获”。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定都临安。靖康之难后,直至南宋灭亡,宋金对峙,战乱不断,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被迫不断向南迁徙,持续近一个半世纪,其中不乏中原叶氏族人。   由于年代久远,记载叶氏族人在上述几次大的移民过程中的迁徙情况并不是很多,一些叶氏族谱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叶氏迁徙到了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如安徽《休宁陪郭叶氏世谱》称其始迁祖叶尚或,南唐时自湖州苕溪迁休宁陪郭。据《叶氏族谱》记载,后唐清泰年间(公元934~936年)叶一琅任朝奉大夫,随官迁至江西赣州府信奉县。叶一琅之孙延庆再迁至福建兴化府仙游县。根据族谱记载,唐宋南迁的叶氏族人中,主要来自河南,来自河南的叶氏分别迁居到了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   福建仙游《古濑叶氏族谱》中说:“始祖叶湛,世居雍州,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至宋,卜居光州固始,若祖有叶炎会者,随宋南渡,卜家仙游之古濑。”《佛岭叶氏谱序》中称:“吾稽叶氏,居雍州,徙居光州囱始县。”《思实公重修族谱序》中也说:“吾祖河南固始人也。”《明元公谱序》中谓:“吾宗自光州入闽。”   江苏吴县《纪革叶氏支谱》中称:始迁祖叶寿三,宋室建炎南渡,自汴迁东洞庭纪革。   浙江淳安、遂安、开化《叶氏宗谱》中记载:一世祖为叶翥,先世为河南人,因官迁居歙之黄墩。历五世曰豪,不满王安石新法,避地遂安承凤,后名叶村。   四川成都《蓉城叶氏宗族全谱》中记载: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乡县。   这些都说明,叶氏祖根在河南。因此,直到今天,福建省叶氏各宗各系,追述其宗,十有八九称其祖上原籍为河南光州、中州。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繁衍,到宋朝叶氏已成为大姓望族。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说“叶氏,宋朝为著姓”,史籍《宋史》中立传的叶氏人物有十二人,而《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宋朝叶氏人物有四十七人。从这些名人的籍贯看,《宋史》中立传的名人全部为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三人,福建籍三人,江苏籍一人。《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四十七名宋朝叶氏人物中,除两名籍贯不详,一名为河南人外,其余四十四人全是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二十人,福建籍十九人,仅两省就占八成以上,其余为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人,由此可见此时的叶氏已鼎盛于江南了。

  明、清以来

  明清时期叶氏已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我国的大姓之一。见于史载的各类叶氏名人较以往大大增加。《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有明清叶氏人物一百十七人,从这些名人的居住区域分布来看,明清时期叶氏族人已经繁衍到了大江南北,但仍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为多。《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明清叶氏一百十七位名人中,在有明确籍贯的一百人中,浙江四十五人、江苏十九人、上海十六人、安徽七人、广东六人、福建六人、湖北六人、江西三人、河南和山东各一人,这说明此时叶氏发展的中心仍然在今浙江、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安徽等东部沿海一带。   ⑴浙江叶氏:   明清时期浙江叶氏的迁徙大都是在本省境内进行。如:余姚的叶氏就是南宋大臣叶梦得的后裔由湖州迁入的。《余姚梅川叶氏宗谱》中说:叶梦得孙叶篑,宋理宗端平间(公元1234~1236年)自湖州迁余姚熨斗山。《叶氏再续谱》中称:叶篑孙叶文达,元朝又从熨斗山迁邑之梅川三山,为海川始迁祖。叶篑之孙叶文远,迁邑之东门,到十五世孙叶伯兴又迁邑之通德乡西旺隶,是为迁西旺始祖。《叶氏续修宗谱》中记载十六世孙叶永初,由余姚叶家埭迁邑之奉山,叶永初之孙叶渊铠,由叶家埭再迁邵家渡。   松江叶氏是在元朝由杭州迁入的,松江《叶氏家谱》中称:始迁祖叶廷玉,元自杭州丰乐桥迁松江,先筑室钟贾山阳,后又迁居籽城西门内丰乐桥。   淳安叶氏为南宋大臣叶义问的后裔,由寿昌迁入。《南阳叶氏宗谱》中称:南宋大臣叶义问玄孙叶椿,始自寿昌迁淳安梓桐;十三世传至叶继善,元明之际因商自梓桐崇疚再迁遂邑七侏溪西桃源,为迁遂一世祖。   金华叶氏是在明初由松阳迁入的。《双溪叶氏宗谱》中称:始迁祖叶显,明初携子叶彦由松阳迁婺州金华县西之菱塘。以业鹾(盐)为生,家益饶裕,至曾孙叶仕瑛,复由菱塘徙附廓双溪。   东阳象山叶氏是从松阳迁入的。《象山叶氏重修宗谱》中称:始祖叶质,先世括苍松阳人,南宋时自松阳芝田都铺迁来东阳茜畴里。传九世至叶雅,元末再迁本邑象山大坞,是为始迁祖。   东阳龙溪叶氏是淳安县迁入的。《龙溪叶氏重修宗谱》中记载:始祖叶恩,北宋初自睦州清溪迁义乌永宁乡。五世孙叶桐,再迁广口叶堂。十一世叶由幸,南宋后期复迁十三都演溪。十九世叶良玉,明中叶又自演溪迁东阳斯孝乡鹤岩龙溪玉印塘,是为本始迁之祖。   浦江叶氏是在明朝从金华迁入的。《浦阳叶氏宗谱》中称:先祖叶辞,由临海迁金华永康柳山;越五世有叶必秀、叶必香、叶必和三兄弟,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自永康再迁浦阳人峰山下,是为始迁祖。   镇海叶氏是在明朝由慈溪迁入的。《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宗谱》中称:始迁祖叶茂春、叶茂二,约于明季由慈溪石步迁来镇海东管乡沈郎桥。   龙游叶氏《西山叶氏宗谱》中记载:始祖叶玖,南宋时自新安迁龙游八石,清顺治间(公元1644~1661年)始迁祖善贵再迁邑之鏸北湖都山里。   但也有少数叶氏是从外省迁来的,如余姚叶氏就有一支是北宋大臣叶祖洽的后裔,是由福建迁入浙江奉化,再入余姚的。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人(今福建邵武)。熙宁进士。历任职方、兵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左司郎中、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职。   《余姚孝义虹桥叶氏宗谱》中称:叶祖洽之子叶广,因官迁浙江明州奉化县剡源乡。叶广曾孙叶爽之,入赘余姚孝义乡虹桥周氏,遂家虹桥。爽之玄孙叶纯,元末明初人,生四子,长幼无考,次子守义支分西宅。三子守礼亦生四子,长子曰礼一,其后居邑之东门;次子祥一,居田屋;三子齐山,居西虹桥;四子曰亨四,居东虹桥。   浙江的叶氏也有向省外发展的,如乌裎的叶氏就迁徙到了无锡、安徽、江苏等地,《圻里叶氏宗谱》中说,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中称,十数世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子良子槟,复由扬州再迁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叶氏宗祠   ⑵福建叶氏:   唐宋时期迁徙到福建的叶氏族人,不断向周围迁徙繁衍,仙游古濑叶氏徙居南安、德化境内,《社坛叶氏族谱》中称: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即南唐中兴元年自仙游古濑徙居南安高田,传至叶碧崖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定居南安诗山社坛。《国宝叶氏族谱》中记载:宋末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仙游叶氏誓不降元,挈眷遁迹德邑,结庐国宝,迨明朝建立,叶氏子孙始设籍德化。同安叶氏继续向外迁徙,元末迁到了晋江。《东石世美叶氏家谱》中说:开基始祖叶以寅于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从同安县分居东石西尾。   ⑶广东叶氏:   广东叶氏遵叶大经为始祖。《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中记载,叶大经为叶诸梁八十五世孙,字伯常,号封川,汴梁人(今河南开封),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进士,历官二十余载,宋咸淳间升闽制置使。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大举南下,战乱不已,辞去了官职,在梅州曾井(今广东梅城西区)住了下来,遂为梅州叶氏一世祖。   自从叶大经定居梅州之后,梅州叶氏便迅速地发展开来,成为当地大族,子孙繁盛,不断地向本省境内的其他地区以及周围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迁徙。《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称闽粤交界的清流、龙川、博罗、河源、长乐、归善,兴宁、龙川、平海、平远、镇平、永安等地,以及江西的瑞金、雩都、会昌、兴国,湖北、四川、浙江、湖广等处的叶氏子孙,皆“其一脉贯通之所发也”。   广东叶氏另外一支来自福建,为宋朝宰相叶颐后裔。台山叶氏称叶颐居南海大圃而不归闽,遂为广东叶氏之始祖。广州市永汉北路(今广州北京北路)曾有“清介书院”,就是叶颐后人为纪念叶颐而修建的。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南海、新会、花县、鹤山、番禺、惠阳、东莞、龙岗等地。   ⑷江苏叶氏:   江苏无锡叶氏为叶清臣后裔,自浙江迁入。无锡《圻里叶氏宗谱》中称:始祖叶参,世居乌程,仕宋为兵部郎中。子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叶坦越五传而至叶盛,叶盛长子叶朝极居云泽之滨,次子叶朝楹之子叶旭彩退隐阳湖虞桥。叶旭彩子叶志仁号春山,由虞桥再徙邑之新塘乡庄巷里。叶志仁三子:长子叶道,徙宜兴;仲子叶通,仍居新塘;季子叶达,徙无锡梁溪。叶通亦三子:长子叶德成,号谦山,其子叶芬徙黄公山;次子叶德英,号仁山,其子叶蓁迁丁堰镇;三子叶德华,号学山,孙叶云。七世孙叶敷春,明朝由新塘先后迁无锡青城乡圻里。   扬州、镇江叶氏为叶梦得后裔,是由安徽徽州迁扬州,再迁镇江的。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中称其始祖为叶梦得。十数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叶子良子叶槟,又由扬州迁至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武进、江阴叶氏为叶颐后裔,自福建迁入。《江阴东叶家桥叶氏宗谱》中说,明初,有名叶礼者,宋高宗相颐9世孙,先居武进北孝西乡夏墅,旋又迁安东乡辉龙地村。其五世叶祥,自辉龙村再迁江阴东叶家桥。   宜春叶氏是从江西萍乡迁入的。萍乡《叶氏族谱》中说,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生三子,……季子叶纲芳,清雍正间(公元1723~1735年)迁宜春县北冷水江婆塘。   ⑸上海叶氏:   青浦叶氏是由江苏吴江迁来的。《(青浦)叶氏家谱》中说,始迁祖佚名,字华南,或云为宋石林先生叶梦得二十二世孙,明崇祯时期(公元1628~1644年)自吴江县迁至青浦县蒸里芟稼村。   ⑹湖南叶氏:   叶大经之后,有迁至湖南的长沙、宁化、善化、益阳等地的。有一支湖南叶氏,据《叶氏四修族谱》中记载,是南宋人大经开派,大经晚年居广东梅州程乡县,八传到叶德茂、叶德成、叶文保、叶德真,分别为四大派。叶德茂子叶仲华、叶仲彰,叶德成子叶仲显、叶仲盛,叶文保子叶仲仁、叶仲义、叶仲礼,叶德真子叶仲胜、叶仲腾、叶仲明,共成十大房。十房后裔或居长沙、或居宁乡、或居善化、或居益阳。   浏阳叶氏有的是从江西迁入的。萍乡《叶氏族谱》中说,其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生三子,长子叶继芳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徙浏阳东乡君家湾……   平江叶氏是自蒲圻(今湖北嘉鱼)迁入的。《平江玉山族谱》中说:始迁祖叶永寿,明洪武二十五年由蒲圻迁平江燕额岭下。   宁乡、湘潭、浏阳叶氏多是由长沙迁入的。《楚南叶氏族谱》中称其一世祖叶淋泗,宋元之际人,世居长沙,传至七世,有孙四人:叶斌、叶赋、叶缃、叶诖。叶斌后无考,余三人分别开派宁乡、湘潭和浏阳。   ⑺安徽叶氏:   太平(今安徽当涂)、歙县叶氏为叶梦得后裔。太平《叶氏宗谱》中说,始迁祖行名叶俭十,叶梦得五世孙,元末避兵乱自歙县蓝田迁太邑麻溪,后代转徙中潭、湘津。   桐城叶氏是自婺源(今江西婺源)辗转迁入的,《南阳叶氏宗谱》中称其始祖叶林秀,唐末五代人,世居婺源,传至二十一世叶贵,经商于金陵,明初移居桐城西山余家冲。   黟县叶氏迁自祁门(今属安徽),《黟县南屏叶氏族谱》中称其始迁祖为叶伯禧,元末自祁门县石马山迁黟县南屏山五都村。   ⑻江西叶氏:   据《玉山叶氏合修房谱》说:始祖叶乾源,宋朝人,世居江西南丰县花心巷。十五世孙叶文海始由花心巷迁本邑八都下源里,二十五世孙叶正未,清初由下源再迁玉山县徐村;稍后,乾源后裔嘉禾支二十六世孙叶毓标,亦移家玉山,世居东源。   萍乡叶氏是从湖南醴陵迁入的,《萍乡南门叶氏族谱》中说,始迁祖叶萱义,南宋时自醴陵仙石上库迁萍乡南门。另有一支萍乡叶氏是明末从外地避乱迁入的。萍乡《叶氏族谱》说,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⑼四川叶氏:   清初四川人烟稀少,为此康雍时期特别颁布招垦条例,实行种种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了两湖及闽粤等大批农民入川开垦。“迁居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往往都是整个家庭,或者与至亲密戚结伴而行。叶氏族人在此时也有迁居四川的,民国《叶氏宗谱全谱》中说,广东叶荣山携妻并七子二媳一女共十二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年迁居四川。民国《叶氏族谱一梅州宗谱》中载龙川县叶氏二十五~二十九世有二十九个分支叶氏入川。广东迁居四川的叶氏中还有叶大经后裔,迁到了成都。《蓉城叶氏宗族全谱》说,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叶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乡县。自叶大经后又传二十七世叫叶必琅的,清康熙间由粤入蜀,落业成都仁里乡。湖北蒲圻叶氏迁到了蓬溪县,《蓬溪西乡叶氏续修宗谱》中载:始迁祖叶增璧,先世湖北蒲圻县人,清乾隆间,由蒲圻入蜀,卜居蓬溪县河西李家沟。   ⑽海南叶氏:   叶氏入琼始祖叶懋,原籍广东南海,明嘉靖间任文昌训导,后落籍文昌。   叶氏宗祠   ⑾台湾叶氏:   叶氏族人最早何时移居台湾,已无从确知,据现有资料显示,台湾见于史载的叶氏是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622~1722年。据《台湾通志稿·人物篇》中记载,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2年),台湾黄教作乱,福建海澄人叶恒章被害,其子子文来台护柩归葬,旋即入台居郡(今台湾台南),自此以后不断有叶氏族人来台定居。据《台湾府志》、《凤山县志》中记载,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广东人叶运城平定朱乱有功,居下淡水。据《大日本地名辞典台湾篇》载,清康熙六十一年,叶某打猫东堡叶仔内庄;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叶五常,入垦嘉义西堡永虞厝、过沟庄;清乾隆初年,广东人叶古入垦港东中里涵仔口庄、南埔一带;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叶某与邱姓人一道入垦沙连堡内茅埔庄;清道光八年,广东人叶云,入垦东势角中科庄(今台湾台中东势镇)。据《台北县志稿开辟志》中记载,清乾隆末年,叶坤入垦今台北县汐止镇东山里作坡内;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福建同安人叶天佑入垦台北县八里乡古庄村山猪窟,同年叶聘入垦台北县三峡镇硕石里鱼寮子;嘉庆末年叶薯臼、叶委与张体合垦今台北县石碇乡格头村。据《屏东县古碑文集》中记载,清嘉庆八年,叶玉生、叶孟荣与屏东县内埔村人同建天后宫。据《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中记载,清嘉庆九年,广东人叶振旺居今东势镇,与庄民同立东势角圳谕示碑。据《嘉义县古碑文集》中记载,清道光十六年,叶队与邑人捐修嘉义城。   移居台湾的叶氏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福建同安县。清康熙末年,叶仲勤入垦今彰化市,叶雄入垦今台北市;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叶猛入垦今苗栗竹南;乾隆末年,叶再入今台北市土林区,叶天祈、叶志入垦今台北市;嘉庆年间,叶继茂入垦今台北市,叶通殿入垦今台北,叶乌治入垦今台北板桥,叶英入垦今彰化和美;道光年间,叶士拱、叶松麟入垦今台北市中山区,叶邦入垦今高雄阿莲。晋江县人叶求,乾隆末年,入垦今高雄楠梓。安溪县人叶砂,道光年间,入垦今台北市。平和县叶田人乾隆末年,入垦今桃园市,叶海入垦今南投竹山,后裔移垦鱼池。海澄县人叶思,道光年间,入垦今竹南。   广东陆丰县。清康熙末年,叶奕明先迁澎湖,后移垦桃园平镇;清雍正年间,叶天意入垦今云林斗六;清乾隆末年,叶必达入垦今新竹竹东,叶仁吉入垦今苗栗南势,叶笃秀入垦今屏东内埔;清嘉庆年间,叶仁奏、叶仁卿入垦今桃园平镇,叶宏波入垦今苗栗;清道光年间,叶壬风入垦今新竹芎林,叶兆庆先迁新竹北埔,后裔移垦今苗栗南庄。梅县人叶文兴于清乾隆初年入垦台中丰原;叶天开与清嘉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长乐县人叶日寿、叶发寿兄弟在清嘉庆年间入垦今台中大甲。   明末清初之际渡海入台的叶氏族人,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已在台湾发展成为庞大的家族。据台湾文献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叶氏为台湾的二十大姓之一,约有三十余万人,子孙遍及海岛。   1953~1954年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北、基隆、台中、台南、高雄五市,阳明山一特别区,及台北、宜兰、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台南、屏东、花莲、澎湖十一县所作的调查表明,除桃园、云林、台东、高雄四县外,全省八十二万八千八百零四户居民中,有叶氏一万九百十三户,占全部户数的1.32%,居全省七百三十七个姓氏的第二十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叶姓家谱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 离湖南衡阳有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642.6公里

起点:清溪镇

1.东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40米,左转

2) 行驶50米,右转

3) 行驶20米,左转进入上元路

4) 沿上元路行驶16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香芒中路

5) 沿香芒中路行驶480米,直行进入香芒西路

6) 沿香芒西路行驶970米,过右侧的建利商店约260米后,左转进入荔横路

7) 沿荔横路行驶1.5公里,右转进入清溪大道

8) 沿清溪大道行驶2.5公里,左转进入林东路

9) 沿林东路行驶2.1公里,左转进入新阳路中

10) 沿新阳路中行驶270米,右转进入环村路南

11) 沿环村路南行驶510米,过左侧的龙贝岭约170米后,右前方转弯进入环村路西

12) 沿环村路西行驶2.1公里,左转上匝道

13) 沿匝道行驶430米,直行进入龙林高速公路

14) 沿龙林高速公路行驶5.7公里,朝增城/G94/广州/东莞方向,稍向左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500米,直行进入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

3.沿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行驶56.7公里,朝广州/惠州/G3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济广高速公路

5.沿济广高速公路行驶31.6公里,朝白云机场/花都/韶关/佛山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520米,直行进入广州绕城高速公路

7.沿广州绕城高速公路行驶26.4公里,朝内环路/白云机场/花都/从化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9.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16.1公里,朝英德/乐昌/G4W3方向,稍向左转进入花山北互通

10.沿花山北互通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乐广高速公路

11.沿乐广高速公路行驶262.1公里,直行进入京港澳高速公路

12.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190.0公里,朝衡阳南/永州/南宁/G72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840米,直行进入泉南高速公路

14.沿泉南高速公路行驶24.6公里,在西外环/衡阳市/南岳衡山方向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5.沿匝道行驶1.4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S214

16.衡阳市内驾车方案

1) 沿S214行驶960米,过右侧的罗家祠堂约300米后,直行进入蔡伦大道

2) 沿蔡伦大道行驶7.0公里,朝长湖街/长丰大道方向,稍向右转进入G322

3) 沿G322行驶300米,进入G322

4) 沿G322行驶540米,在第3个出口,左转进入解放大道

5) 沿解放大道行驶620米,

6) 行驶10米,到达终点

终点:衡阳市

唐代的行政区域划分

唐代中国行政区划

京畿道(治京兆府)

上都

京兆府

县:万年县、长安县、咸阳县、兴平县、云阳县、泾阳县、三原县、渭南县、昭应县、同官县、高陵县、富平县、蓝田县、奉天县、鄠县、好畤县、醴泉县、武功县、华原县、美原县

凤翔府

县:天兴县、岐山县、扶风县、麟游县、普润县、宝鸡县、虢县、郿县、盩厔县

华州

县:郑县、华阴县、下卦县、栎阳县

同州

县:朝邑县、韩城县、郃阳县、夏阳县、白水县、澄城县、奉先县

商州

县:上洛县、丰阳县、洛南县、商洛县、上津县、乾元县

邠州

县:新平县、三水县、永寿县、宜禄县

关内道(治京兆府)

陇州

县:汧源县、汧阳县、吴山县

泾州

县:保定县、灵台县、临泾县、良原县、潘原县

原州

县:平高县、百泉县

渭州

县:平凉县

武州

县:萧关县

宁州

县:安定县、真宁县、襄乐县、彭原县、定平县

庆州

县:顺化县、合水县、乐蟠县、马岭县、华池县、同川县、洛源县、延庆县、方渠县、怀安县

鄜州

县:洛交县、洛川县、三川县、直罗县、甘泉县

坊州

县:中部县、宜君县、升平县、鄜城县

丹州

县:义川县、云岩县、汾川县、咸宁县

延州

县:肤施县、临真县、金明县、延川县、丰林县、敷政县、延昌县、延水县、门山县

灵州

县:回乐县、灵武县、怀远县、保静县

威州

县:鸣沙县、温池县

雄州

警州

会州

县:会宁县、乌兰县

盐州

县:五原县、白池县

夏州

县:朔方县、静德县、宁朔县

绥州

县:龙泉县、延福县、绥德县、绥德县、大斌县

银州

县:儒林县、真乡县、开光县、抚宁县

宥州

县:延恩县、长泽县

麟州

县:新秦县、连谷县、银城县

胜州

县:榆林县、河滨县

丰州

县:九原县、永丰县

单于大都护府

县:金河县

安北大都护府

县:阴山县、通济县

镇北大都护府

县:大同县、长宁县

都畿道(治东都)

东都

河南府

县:河南县、洛阳县、巩县、缑氐县、偃师县、阳城县、登封县、陆浑县、伊阙县、新安县、渑池县、福昌县、长水县、密县、寿安县、永宁县、颖阳县、河清县、伊阳县、王屋县

汝州

县:梁县、郏城县、鲁山县、叶县、襄城县、临汝县、龙兴县

河南道(治汴州)

陕州

县:陕县、陕石县、灵宝县、夏县、芮城县、平陆县

虢州

县:弘农县、阌乡县、湖城县、玉城县、卢氏县、朱阳县

滑州

县:白马县、卫南县、匡城县、韦城县、胙城县、酸枣县、灵昌县

郑州

县:管城县、荥阳县、新郑县、中牟县、荥泽县、原武县、阳武县

颍州

县:汝阴县、颍上县、下蔡县、沈丘县

许州

县:长社县、长葛县、阳翟县、许昌县、鄢陵县、扶沟县、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县

陈州

县:宛丘县、太康县、项城县、溵水县、南顿县、西华县

蔡州

县:汝阳县、朗山县、遂平县、上蔡县、新蔡县、褒信县、新息县、平舆县、西平县、真阳县

汴州

县:浚仪县、开封县、尉氏县、封丘县、雍丘县、陈留县

宋州

县:宋城县、襄邑县、宁陵县、下邑县、谷熟县、楚丘县、柘城县、砀山县、单父县、虞城县

亳州

县:谯县、酂县、城父县、鹿邑县、真源县、永城县、蒙城县

徐州

县:彭城县、萧县、丰县、沛县、滕县、宿迁县、下邳县

泗州

县:临淮县、涟水县、盱眙县、徐城县

濠州

县:钟离县、定远县、招义县

宿州

县:符离县、虹县、蕲县、临涣县

郓州

县:须昌县、寿张县、郓城县、钜野县、卢县、平阴县、东阿县、阳谷县、中都县

济州

县:历城县、章丘县、临邑县、临济县、长清县、禹城县

曹州

县:济阴县、考城县、宛句县、乘氏县、南华县、成武县

濮州

县:鄄城县、濮阳县、范县、雷泽县、临濮县

青州

县:益都县、临淄县、千乘县、博昌县、寿光县、临朐县、北海县

淄州

县:淄川县、长山县、高苑县、邹平县

登州

县:蓬莱县、牟平县、文登县、黄县

莱州

县:掖县、昌阳县、胶水县、即墨县

棣州

县:厌次县、滳河县、阳信县、蒲台县、渤海县

兖州

县:瑕丘县、曲阜县、乾封县、泗水县、邹县、任城县、龚丘县、金乡县、鱼台县、莱芜县

海州

县:朐山县、东海县、沭阳县、怀仁县

沂州

县:临沂县、费县、丞县、沂水县、新泰县

密州

县:诸城县、辅唐、高密县、莒县

河东道(治蒲州)

北都

河中府

县:河东县、河西县、临晋县、猗氏县、解县、虞乡县、安邑县、稷山县、永乐县、宝鼎县、襄陵县、龙门县、万全县

太原府

县:太原县、晋阳县、祁县、文水县、榆次县、盂县、寿阳县、太谷县、乐平县、广阳县、清源县、交城县、阳曲县

晋州

县:临汾县、洪洞县、神山县、霍邑县、岳阳县、赵城县、汾西县、冀氏县

绛州

县:正平县、太平县、曲沃县、翼城县、垣县、绛县、闻喜县

慈州

县:吉场县、文城县、昌宁县、吕香县、仵城县

隰州

县:隰川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石楼县、温泉县

汾州

县:西河县、孝义县、介休县、平遥县、灵石县

沁州

县:沁源县、和川县、绵上县

辽州

县:辽山县、榆社县、平城县、和顺县

岚州

县:宜芳县、静乐县、合河县、岚谷县

宪州

县:楼烦县、玄池县、天池县

石州

县:离石县、平夷县、定胡县、临泉县、方山县

忻州

县:秀容县、定襄县

代州

县:雁门县、五台县、繁畤县、崞县、唐林县

云州

县:云中县

朔州

县:善阳县、马邑县

蔚州

县:灵丘县、飞狐县、兴唐县

武州

县:文德县

新州

县:永兴县、矾山县、龙门县、怀安县

潞州

县:上党县、壶关县、长子县、屯留县、潞城县、襄垣县、黎城县、涉县、铜鞮县、武乡县

泽州

县:晋城县、端氏县、陵川县、阳城县、沁水县、高平县

河北道(治魏州)

孟州

县:河阳县、汜水县、河阴县、温县、济源县

怀州

县:河内县、武德县、获嘉县、武陟县、脩武县

魏州

县:贵乡县、元城县、馆陶县、冠氏县、莘县、朝城县、昌乐县、临河县、洹水县、成安县、内黄县、宗城县、永济县

博州

县:聊城县、博平县、武水县、清平县、堂邑县、高唐县

相州

县:安阳县、邺县、汤阴县、林虑县、尧城县、临漳县

卫州

县:汲县、卫县、共城县、新乡县、黎阳县

贝州

县:清河县、清阳县、武城县、经城县、临清县、漳南县、历亭县、夏津县

澶州

县:顿丘县、清丰县、观城县、临黄县

邢州

县:龙冈县、沙河县、南和县、钜鹿县、平乡县、任县、尧山县、内丘县

洺州

县:永年县、平恩县、临洺县、鸡泽县、肥乡县、曲周县

惠州

县:滏阳县、邯郸县、武安县、昭义县

镇州

县:真定县、槁城县、石邑县、九门县、行唐县、井陉县、平山县、获鹿县、灵寿县、鼓城县、栾城县

冀州

县:信都县、南宫县、堂阳县、枣强县、武邑县、衡水县、阜城县、蓚县、武强县

深州

县:陆泽县、饶阳县、束鹿县、安平县、博野县、乐寿县、下博县

赵州

县:平棘县、宁晋县、昭庆县、柏乡县、高邑县、赞皇县、元氏县

沧州

县:清池县、盐山县、长芦县、乐陵县、饶安县、无棣县、乾符县

景州

县:弓高县、东光县、临津县、南皮县

德州

县:安德县、长河县、平原县、平昌县、将陵县、安陵县

定州

县:安喜县、义丰县、北平县、望都县、曲阳县、陉邑县、唐县、新乐县、无极县、深泽县

易州

县:易县、容城县、遂城县、涞水县、满城县五回县

幽州

县:蓟县、幽都县、广平县、潞县、武清县、永清县、安次县、良乡县、昌平县

涿州

县:范阳县、归义县、固安县、新昌县、新城县

瀛洲

县:河间县、高阳县、平舒县、舒城县、景城县

莫州

县:莫县、清苑县、文安县、任丘县、长丰县、唐兴县

平州

县:卢龙县、石城县、马城县

妫州

县:怀戎县

檀州

县:密云县、燕乐县

蓟州

县:渔阳县、三河县、玉田县

营州

县:柳城县

安东都护府

山南东道(治襄州)

江陵府

县:江陵县、枝江县、当阳县、长林县、石首县、松滋县、公安县、荆门县

峡州

县:夷陵县、宜都县、长阳县、远安县

归州

县:秭归县、巴东县、兴山县

夔州

县:奉节县、云安县、巫山县、大昌县

澧州

县:澧阳县、安乡县、石门县、慈利县

朗州

县:武陵县、龙阳县

忠州

县:临江县、丰都县、南宾县、垫江县、桂溪县

涪州

县:涪陵县、宾化县、武龙县、乐温县、温山县

万州

县:南浦县、武宁县、梁山县

襄州

县:襄阳县、邓城县、谷城县、义清县、南漳县、乐乡县、宜城县

泌州

县:泌阳县、比阳县、慈丘县、桐柏县、平氏县、湖阳县、方城县

隋州

县:隋县、光化县、枣阳县、唐城县

邓州

县:穰县、南阳县、临湍县、向城县、内乡县、菊潭县

均州

县:武当县、永清县、上庸县

复州

县:沔阳县、竟陵县、监利县

郢州

县:长寿县、京山县、富水县

金州

县:西城县、洵阳县、淯阳县、石泉县、汉阴县、平利县

山南西道(治梁州)

兴元府

县:南郑县、褒城县、城固县、西县、三泉县

洋州

县:兴道县、西乡县、黄金县、真符县

利州

县:绵谷县、葭萌县、益昌县、嘉川县、胤山县、景谷县

凤州

县:梁泉县、两当县、河池县

兴州

县:顺政县、长举县

成州

县:同谷县、上禄县、汉源县

文州

县:曲水县

扶州

县:同昌县、帖夷县、万全县、钳川县

集州

县:难江县、大牟县、嘉川县

壁州

县:通江县、广纳县、符阳县、白石县、东巴县

巴州

县:化城县、盘道县、清化县、曾口县、归仁县、始宁县、其章县、恩阳县、七盘县

蓬州

县:蓬池县、良山县、仪陇县、伏虞县、宕渠县、蓬山县、朗池县

通州

县:通川县、永穆县、三冈县、石鼓县、东乡县、宣汉县、新宁县、巴渠县、阆英县

开州

县:开江县、新浦县、万岁县

阆州

县:阆中县、晋安县、南部县、苍溪县、西水县、奉国县、新井县、新政县、岐坪县

果州

县:南充县、相如县、流奚县、西充县、岳池县

渠州

县:流江县、渠江县、潾山县

陇右道(治鄯州)

秦州

县:成纪县、上卦县、伏羌县、陇城县、清水县、长道县

河州

县:枹罕县、大夏县、风林县

渭州

县:襄武县、陇西县、鄣县、渭源县

鄯州

县:湟水县、龙支县、鄯城县

兰州

县:五泉县、金城县

临州

县:狄道县、长乐县

阶州

县:将利县、福津县、盘堤县

洮州

县:临潭县

泯州

县:溢乐县、祐川县、和政县

廓州

县:广威县、达化县、米川县

叠州

县:合川县、常芬县

宕州

县:怀道县、良恭县

凉州

县:姑臧县、神乌县、天宝县、昌松县、嘉麟县

沙州

县:敦煌县、寿昌县

瓜州

县:晋昌县、常乐县

甘州

县:张掖县、删丹县

肃州

县:酒泉县、福禄县、玉门县

伊州

县:伊吾县、纳职县、柔远县

西州

县:前庭县、柳中县、交河县、蒲昌县、天山县

北庭大都护府

县:金满县、轮台县、后庭县、西海县

安西大都护府

淮南道(治扬州)

扬州

县:江都县、江阳县、海陵县、六合县、高邮县、扬子县、天长县

楚州

县:山阳县、盐城县、宝应县、淮阴县

滁州

县:清流县、全椒县、永阳县

和州

县:历阳县、乌江县、含山县

寿州

县:寿昌县、盛唐县、安丰县、霍丘县、霍山县

庐州

县:合肥县、慎县、巢县、庐江县、舒城县

舒州

县:怀宁县、宿松县、望江县、太湖县、桐城县

光州

县:定城县、光山县、仙居县、殷城县、固始县

蕲州

县:蕲春县、黄梅县、广济县、蕲水县

安州

县:安陆县、云梦县、孝昌县、应城县、吉阳县、应山县

黄州

县:黄冈县、黄陂县、麻城县

申州

县:义阳县、钟山县、罗山县

江南东道(治苏州)

润州

县:丹徒县、丹杨县、金坛县、延陵县

升州

县:上元县、句容县、溧水县、溧阳县

常州

县:晋陵县、武进县、江阴县、义兴县、无锡县

苏州

县:吴县、长洲县、嘉兴县、昆山县、常熟县、海盐县、华亭县

湖州

县:乌程县、武康县、长城县、安吉县、德清县

杭州

县:钱塘县、盐官县、余杭县、富阳县、于潜县、唐山县、临安县、新城县

睦州

县:建德县、清溪县、寿昌县、桐庐县、分水县、遂安县

越州

县:会稽县、山阴县、余姚县、诸暨县、萧山县、上虞县、剡县

明州

县:鄮县、奉化县、慈溪县、象山县

衢州

县:西安县、龙丘县、须江县、常山县

处州

县:丽水县、松阳县、缙云县、青田县、遂昌县、龙泉县

婺州

县:金华县、义乌县、永康县、东阳县、兰溪县、武成县、浦阳县

温州

县:永嘉县、安固县、横阳县、乐成县

台州

县:临海县、唐兴县、黄岩县、乐安县、宁海县

福州

县:闽县、侯官县、长乐县、福唐县、连江县、长溪县、古田县、梅溪县、永泰县、尤溪县

建州

县:建安县、邵武县、浦城县、建阳县、将乐县

泉州

县:晋江县、南安县、莆田县、仙游县

汀州

县:长汀县、宁化县、沙县

漳州

县:龙溪县、龙岩县、漳浦县

江南西道(治洪州)

宣州

县:宣城县、当涂县、泾县、广德县、南陵县、太平县、宁国县、旌德县

歙州

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祈门县

池州

县:秋浦县、青阳县、至德县、石棣县

洪州

县:南昌县、丰城县、高安县、建昌县、新吴县、武宁县、分宁县

江州

县:浔阳县、彭泽县、都昌县

鄂州

县:江夏县、永兴县、武昌县、蒲圻县、唐年县、汉阳县、汊川县

岳州

县:巴陵县、华容县、桥江县、湘阴县、昌江县

饶州

县:鄱阳县、余干县、乐平县、浮梁县

虔州

县:赣县、虔化县、南康县、雩都县、信丰县、大庾县、安远县

吉州

县:庐陵县、太和县、安福县、新淦县、永新县

袁州

县:宜春县、萍乡县、新喻县

信州

县:上饶县、弋阳县、贵溪县、玉山县

抚州

县:临川县、南城县、崇仁县、南丰县

潭州

县:长沙县、湘潭县、湘乡县、益阳县、醴陵县、浏阳县

衡州

县:衡阳县、衡山县、常宁县、攸县、茶陵县、耒阳县

永州

县:零陵县、祁阳县、湘源县、灌阳县

道州

县:弘道县、延唐县、江华县、永明县、大历县

郴州

县:郴县、义章县、平阳县、资兴县、高亭县、义昌县、临武县、蓝山县

邵州

县:邵阳县、武冈县

黔中道(治黔州)

黔州

县:彭水县、黔江县、洪杜县、洋水县、信宁县、都濡县

辰州

县:沅陵县、卢溪县、溆浦县、麻阳县、辰溪县

锦州

县:卢阳县、招谕县、渭阳县、常丰县、洛浦县

施州

县:清江县、建始县

叙州

县:龙标县、郎溪县、潭阳县

奖州

县:峨山县、渭溪县、梓姜县

夷州

县:绥阳县、都上县、义泉县、洋川县、宁夷县

播州

县:遵义县、芙蓉县、带水县

思州

县:务川县、思王县、思邛县

费州

县:涪川县、扶阳县、多田县、城乐县

南州

县:南川县、三溪县

溪州

县:大乡县、三亭县

溱州

县:荣懿县、扶欢县、夜郎县、丽皋县、乐源县

剑南道(治益州)

成都府

县:成都县、华阳县、新都县、犀浦县、新繁县、双流县、郫县、广都县、温江县、灵池县

彭州

县:九陇县、导江县、唐昌县、濛阳县

蜀州

县:晋原县、青城县、唐安县、新津县

汉州

县:雒县、德阳县、什邡县、绵竹县、金堂县

嘉州

县:龙游县、平羌县、峨眉县、夹江县、玉津县、绥山县、罗目县、犍为县

眉州

县:通义县、彭山县、丹棱县、洪雅县、青神县

邛州

县:临邛县、依政县、安仁县、大邑县、蒲江县、临溪县、火井县

简州

县:阳安县、金水县、平泉县

资州

县:盘石县、资阳县、清溪县、内江县、月山县、龙水县、银山县、丹山县

巂州

县:台登县、越巂县、邛部县、苏祁县、西泸县、昆明县、和集县、昌明县、会川县

雅州

县:严道县、卢山县、名山县、百丈县、荣经县

黎州

县:汉源县、飞越县、通望县

茂州

县:汶山县、汶川县、石泉县、通化县

翼州

县:卫山县、翼水县、峨和县

维州

县:薛城县、通化县、归化县

戎州

县:南溪县、僰道县、义宾县、开边县、归顺县

姚州

县:姚城县、泸南县、长明县

松州

县:嘉诚县、交川县、平康县、盐泉县

当州

县:通轨县、利和县、谷和县

悉州

县:左封县、归诚县

静州

县:悉唐县、静居县、清道县

柘州

县:柘县、乔珠县

恭州

县:和集县、博恭县、烈山县

保州

县:定廉县、归顺县、云山县、安居县

真州

县:真符县、鸡川县、昭德县、昭远县

霸州

县:安信县、牙利县、保宁县、归化县

乾州

县:招武县、宁远县

梓州

县:郪县、射洪县、通泉县、玄武县、盐亭县、飞乌县、永泰县、铜山县、涪城县

遂州

县:方义县、长江县、蓬溪县、青石县、遂宁县

绵州

县:巴西县、昌明县、魏城县、罗江县、神泉县、盐泉县、龙安县、西昌县

剑州

县:普安县、普城县、永归县、梓潼县、阴平县、临津县、武连县、剑门县

合州

县:石镜县、新明县、汉初县、赤水县、巴川县、铜梁县

龙州

县:江油县、清川县

普州

县:安岳县、安居县、普慈县、乐至县、普康县、崇龛县

渝州

县:巴县、江津县、万寿县、南平县、壁山县

陵州

县:仁寿县、贵平县、井研县、始建县、籍县

荣州

县:旭川县、应灵县、公井县、资官县、威远县、和义县

昌州

县:大足县、静南县、昌元县、永川县

泸州

县: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保宁都护府

岭南道(治广州)

广州

县:南海县、番禺县、增城县、四会县、怀集县、化蒙县、东莞县、洊水县、清远县、新会县、浛洭县、浈阳县、义宁县

韶州

县:曲江县、始兴县、乐昌县、翁源县、仁化县、浈昌县

循州

县:归善县、博罗县、河源县、海丰县、兴宁县、雷乡县

潮州

县:海阳县、潮阳县、程乡县

康州

县:端溪县、晋康县、悦城县、都城县

泷州

县:泷水县、开阳县、镇南县、建水县

端州

县:高要县、平兴县

新州

县:新兴县、永顺县

封州

县:封川县、开建县

潘州

县:茂名县、潘水县、南巴县

春州

县:阳春县、罗水县

勤州

县:铜陵县、富林县

罗州

县:廉江县、吴川县、干水县、零绿县

辩州

县:石龙县、陵罗县

恩州

县:恩平县、杜陵县、阳江县

雷州

县:海康县、遂溪县、徐闻县

崖州

县:舍城县、澄迈县、文昌县

琼州

县:琼山县、临高县、曾口县、乐会县、颜罗县

振州

县:宁远县、延德县、吉阳县、临川县、落屯县

儋州

县:义伦县、昌化县、感恩县、洛场县、富罗县

万安州

县:万安县、陵水县、富云县、博辽县

邕州

县:宣化县、武缘县、晋兴县、朗宁县、思笼县、如和县、封陵县

澄州

县:上林县、无虞县、止戈县、贺水县

宾州

县:岭方县、琅邪县、保城县

横州

县:宁浦县、从化县、乐山县

浔州

县:桂平县、皇化县、大宾县

峦州

县:永定县、武罗县、灵竹县

钦州

县:钦江县、保京县、内亭县、遵化县、灵山县

贵州

县:郁林县、怀泽县、潮水县、义山县

龚州

县:平南县、武林县、隋建县、大同县、阳川县

象州

县:阳寿县、武仙县、武化县

藤州

县:镡津县、感义县、义昌县、宁风县

岩州

县:常乐县、恩封县、高城县、石岩县

宜州

县:龙水县、崖山县、东玺县、天河县

瀼州

县:瀼江县、波零县、鹄山县、弘远县

笼州

县:武勤县、武礼县、罗笼县、扶南县、龙额县、武观县、武江县

田州

县:都救县、惠佳县、武龙县、横山县、如赖县

环州

县:正平县、福零县、龙源县、饶勉县、思恩县、武石县、歌良县、都蒙县

桂州

县:临桂县、理定县、灵川县、阳朔县、荔浦县、丰水县、修仁县、恭化县、永

福县、全义县、古县

梧州

县:苍梧县、戎城县、孟陵县

贺州

县:临贺县、桂岭县、冯乘县、封阳县、富川县、荡山县

连州

县:桂阳县、阳山县、连山县

柳州

县:马平县、龙城县、象县、洛曹县、洛容县

富州

县:龙平县、思勤县、马江县

昭州

县:平乐县、恭城县、永平县

蒙州

县:立山县、东区县、正义县

严州

县:来宾县、循德县、归化县

融州

县:融水县、武阳县

思唐州

县:武郎县、思和县

古州

县:乐山县、古书县、乐兴县

容州

县:普宁县、北流县、陵城县、渭龙县、欣道县、陆川县

牢州

县:南流县、定川县、宕川县

白州

县:博白县、建宁县、周罗县、南昌县

顺州

县:龙化县、温水县、南河县、龙豪县

绣州

县:常林县、阿林县、罗绣县

郁林州

县:郁平县、兴业县、兴德县、潭栗县

党州

县:抚安县、善劳县、善文县、宁仁县、容山县、怀义县、福阳县、古符县

窦州

县:信义县、怀德县、潭峨县、特亮县

禺州

县:峨石县、罗辩县、扶莱县、宕昌县

廉州

县:合浦县、封山县、蔡龙县、大廉县

义州

县:岑溪县、永业县、连城县

陆州

县:乌雷县、华清县、宁海县

峰州

县:嘉宁县、承化县、新昌县、嵩山县、珠绿县、珠绿县

爱州

县:九真县、安顺县、崇平县、军宁县、日南县、长林县

驩州

县:九德县、浦阳县、越裳县、怀驩县

长州

县:文阳县、铜蔡县、长山县、其常县

福禄州

县:柔远县、唐林县、福禄县

汤州

县:汤泉县、绿水县、罗韶县

芝州

县:忻城县、富川县、平西县、乐光县、乐艳县、多云县、思龙县

武峨州

县:武峨县、如马县、武义县、武夷县、武缘县、武劳县、梁山县

演州

县:忠义县、怀驩县、龙池县、思农县、武郎县、武容县、武金县

武安州

县:武安县、临江县

安南中都护府

县:宋平县、南定县、太平县、交趾县、朱鸢县、龙编县、平道县、武平县

附:

唐代行政区划分为道、州、县三级,在边疆地区设有都护府,等同于州更多

。。。

我怎么看不见你的回答,是我手机抽了还是怎么的-_-||

哦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不起。

QAQ

这里不行,那qq上给我答案好咩,谢谢827933967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