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哪里有仿古徽派家具 皖南民居有哪些特点

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四水归堂的天井,高墙深宅,绿水环绕构成富有强烈微州文化特色的皖南民居。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色彩

皖南民居的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本风格。建筑采用白色粉墙、黑色瓦片和灰色青砖,墙角多采用灰色的条形青石或鹅卵石堆砌,黑、

白、灰组成了古民居建筑的主色调。单纯质朴的白墙、黑瓦颜色,与当地清幽秀丽的山川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淡雅明快的美感。这种水墨

画般的隽永意境,渲染出皖南传统民居极具地域特色的基本风貌。

 

2、建筑形式

  

皖南民居的造型颇有特色,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

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度过大,采用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材料,又使山墙面高低错落、富于变化。

这种做法原是为了防火,故

俗称“封火墙”。它打破了一般墙面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一些大型宅院由数间、数十间不同朝向的房屋组成,马头墙也就随之出现交

错不同的朝向。加之房屋宽度、进深的不同,地形高低的变化,马头墙的高低随之有所不同,就形成了更丰富的空间变化。

3、实用、美观的漏天之井

 

皖南民居的基本形式为庭院式布置,院内以南向房间为主,东西两侧为辅,中为东西较长的天井,平面组成口字形。也有在入口处设进厅

的口字形布置,以及两个庭院前后重复拼接的日字形庭院组合体等。

皖南的这种庭院型住宅与北方的四合院及江浙一带的合院型宅院不尽相同。北方的合院,分别由正房和东西两侧厢房组成,天井较大,四面建筑与天井大院是相隔开的。江浙一带的个体院落略小,一处宅院一般仅为一家使用,但东西厢房分明,仍是作为正式房间。

皖南民居则不同,它主要的房间位于南向,而东西向是次要的、开间较小的辅助房间,一般为廊屋、楼梯间、储藏等性质。正因为这样,所以天井较窄。这

种天井院在功能上除采光、通风、承接和排除屋面流下的雨水外,还是建筑空间的补充,是与建筑相渗透、融汇的部分。

由于天井较狭小,风沙对院内的干扰也较少,因此有可能将南屋厅堂临院的一面门扇打开,或根本就不设门,几乎与天井是统一体。厅内见院,院内见厅,相辅而

就,由厅至院,由院至厅几乎是一个天地。这与现代建筑的“流动空间”,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4、建筑装饰

奇巧多变的梁架结构皖南民居的梁架结构均为木结构,梁架构造奇巧,装饰丰富多彩,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月梁中部略微起拱,两端雕出圆形或扁圆形花纹,中段常雕刻成多种图案,通体显得异常宏大壮美。这些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覆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是徽州居民高格调的

文化素养和审美观的反映。

5、精致优美的雕刻装饰

 

建筑雕刻艺术是徽州民居最主要、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徽州民居建筑中几乎每一种建筑材料都可以用来雕刻,每一建筑构件都加以雕刻,

形成一种清丽高雅的建筑艺术格调。雕刻分为砖雕、木雕和石雕等几种方式。其中砖雕的主要装饰处为门罩、门楼、八字墙及马头墙的端部。

其镂刻的内容、题材极为丰富,凡神仙人物、亭台屋宇、飞禽走兽、花草静物应有尽有。为了表现人物的逼真和楼台的主体感,多采用高浮

雕、透雕和半圆雕的技法。

6、 皖南民居的群体布局

皖南为山岗丘陵地貌,溪流水塘遍布,民居多借助山水布置,强调自由式的布局。其依山者因山而建、其临水者沿水而建,房屋群落与周

围环境巧妙结合,形成了优美的村镇风貌。如黄山市的洽舍村,位于丰乐水库岸边,前临清澈的湖面,后依郁郁青山。黟县的屏山村沿着一条

曲折有致的溪流,排列着一栋栋形式即统一而又富变化的各式民居,建筑借溪流形成了优美的画面,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景色。

扩展资料:

皖南民居的代表景点

1,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

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著名景点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

2,西递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现保存的 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民居

中式风格的设计说明

中式风格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1:

作为一种中式装修风格与其它西方、东南亚等装修风格也有很大不同,首先所营造的文化氛围是不同的,每一种装修风格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以此来传递特定文化氛围中人们的生活追求,那么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是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作为背景的,营造的是极富中国浪漫情调的生活空间,红木、青花瓷、紫砂茶壶以及一些红木工艺品等都体现了浓郁的东方之美,这正是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与其它风格所不同的地方。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渗透了东方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因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的喜欢这种新中式装修风格,它不仅永不过时,而且时间愈久愈散发出迷人的东方魅力。

设计说明2:

新中式风格非常讲究空间的层次感,在需要隔绝视线的地方,则使用中式的屏风或窗棂、中式木门、工艺隔断、简约化的中式“博古架”,通过这种新的分隔方式,单元式住宅就展现出中式家居的层次之美。再以一些简约的造型为基础,添加了中式元素,使整体空间感觉更加丰富,大而不空、厚而不重,有格调又不显压抑。

客厅:客厅是传统与现代居室风格的碰撞,设计师以现代的装饰手法和家具,结合古典中式的装饰元素,来呈现亦古亦今的空间氛围。中式风格的古色古香与现代风格的简单素雅自然衔接,使生活的实用性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同时得到了满足。影视墙的造型简洁现代,却在醒目位置饰以中式书法,这种绝妙的组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意志力,成为时尚与古典的柔媚结合。

居室:居室在色彩方面秉承了传统古典风格的典雅和华贵,但与之不同的是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呈现着时尚的特征。在配饰的选择方面更为简洁,少了许多奢华的装饰,更加流畅地表达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了给居室增添几分暖意,饰以精巧的灯具和雅致的挂画,使整个居室在浓浓古韵中渗透了几许现代气息。

书房:几乎所有的家居设计中,都未跳过书房这一环节。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读书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跨越了种族与边界、时间与空间的生活习惯或嗜好。另一方面,当家居设计的大部分环节都只在表现其本身的功能与形态时,书房的设置却总是极有分寸而又极其丰富地传达着家居主人的内心,从而提升了主人的身份与品位。

设计说明3:

风雅吴地,水墨江南,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行踪,也留下人们印象中的一幅浓淡适宜的水墨长卷。这,就是我们要在此案中表达的思维和意境。据业主对淡雅,自然的生活追求,我们大量运用了带有浓郁苏州园林的符号语言,去繁存简。借苏州园林的设计手法,在业主的房间中进行“借景话室”。力求用于中新“余元”来诠释中式。众多的木色运用,倍具文人气质,色调文化的运用结合人文气质的符号余元,把兼备现代与传统的新中式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空间设计中,楼梯间进行天井的考量,使之融入客厅,秉承苏州园林设计中空间通透原则,两者互相“借景”交流互通。移步换景,共享空间。用花格窗做隔断,漏而渴望,一方面应采光之需,另一方面符合苏州园林设计中分割与沟通的同意的设计手法。卧室床四周布纱,让空间里生空间。把小空间做大,做多。即此案空间设计独特之处

材料运用,黑檀木,米白色大理石,为房间气氛添姿,黑檀木深沉低调,不乏现代感,电视柜大胆选用米白色大理石悬挂,与深色木地板材料对比,相得溢彰,女儿房粉色薄纱的使用,为床上空间“穿”上了一层朦胧,耐人寻味。

客厅与主卧以沉稳的木色调为主,女儿房则偏向恬淡的浅色系,电视背景墙选用大面积的白色铺色,不仅使人视线得到扩展,放松,更是体现了苏州园林空间设计中的有限空间里制造纵深感的设计理念,花格窗隔断,选用黑色,具有神秘感,游走在古代与现代之间,顿时为整个客厅添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不约而同的色调文化,为空间加了几分古朴与素雅的气质,

极具代表性的苏州园林符号语言,使这个普通空间彰显不平风的一面,电视背景墙采用“万字不到头”的吉祥纹样,寓意幸福延绵,沙发背景墙把花格窗“搬”上墙,以窗代画,符号语言的自然流露,象征性地把苏园氛围领进了这个小空间中,漏窗,苏州园林经典符号语言,用它做隔断,烘托出苏园味道,客厅整体家具既有现代简约的沙发,又有传统古典的明式家具,在家具设计上也不忘为新中式添以这厚重的一笔,主卧传统纹样的白地毯,仿古台灯,明式圈椅。。。把苏文化中的意境美恰到好处地,渗透到每个角落。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步调,缺乏一种“停下来”的姿态,本案中的轻古典,摒弃了现代风格现代风格完全简约的呆板和单调,在空间设计,材料,色彩运功,家具装饰品陈设上,对苏州园林古文化的再创造,使之融入空间,古色古香,简约时尚,没有喧嚣与繁冗,一派宁静悠远。

设计说明4:

本案风格定义是新中式,在思考这套小户型的设计方案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是空间利用,但是如果使用纯中式手法的话不只是造价很高而且会占用很多的空间,为了让这小空间看着整齐大气,所以决定采用现代与中式结合的新中式来打造这小户型。新中式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复古明清,而是通过中式古典元素,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精神意蕴境界的追求。

中式风格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传统家具(多为明清家具为主),装饰品以黒、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中国传统室内装饰艺术的特点是布局对称均衡,端正稳健,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本案选取中式风格中的颜色、样式做主基调再配合现代简约风格的简洁、自然、流畅来打造出新中式的风格。这套户型的设计方案,提倡四白落地,以家具来体现整体空间的美感,不用过多的装饰来占用空间的实用面积,四白落地的好处很多,最关键一点是非常环保,因为它不像是壁纸那样会使用到胶水,所以不会释放出甲醛等有害物质。四白落地的另一个好处是将简约风格的自然、流畅更轻松的表现出来,不会让过多杂乱的装饰破坏气氛。

设计说明5:

新中式一改传统中式风格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给人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简单却内涵丰富。简洁硬朗的直线条和具有西方工业设计色彩的板式家具,搭配中式风格使用,更迎合了中式家居追求内敛质朴的设计风格,使新中式更加实用。

雨林棕、白色抛光砖呼应的纯净空间中,注释深色语言,素雅单纯的空间与红木家具搭配对比鲜明,色调明快,马赛克镜子前面挂上组合中国山水画,彰显出特意的设计质感,也造就出深浅对比,层次有序的精致风华。

设计说明6:

整体风格定位为新中式风格。针对两位年轻业主的特点,在风格设计元素上也多用了一些现代设计手法,在整体造型设计上多采用简洁的直线设计,局部造型采用了一些中式设计元素,包括后期的家具选择上也会采用一些中式家具,这样来体现一些怀旧的生活方式;根据业主对色彩的趋向,大部分材质采用了冷色调,局部穿插了暖色调的家具和配饰来体现居室温馨的感觉;整体造型设计简洁而大气,作为别墅设计,我个人认为除了整体的设计主调把握好了之后,在细节的设计上更应体现人性化和生活品质,比如厨房推拉门把手的设计,既是中式造型也有其功能安排,再比如沙发背景造型,特制的不锈钢带中式造型喷沙。

当现代遭遇古典,必然会碰幢出绚丽的火花,在黑、白、灰的现代空间里,演绎出新古典主义的味道。

设计说明7:

本案最初的设计要求是中式风格,但设计师经过与客户的多次沟通后,达成共识:要求保持中式风格的雍容华贵的气度,但是要避免中式风格带来的沉闷。所以一直认为要做的风格是:现代环境中具有中式元素的现代中式风格。

设计过程中的重点是现代和古典如何融合以及它们各占的比例。设计师努力营造出一个开放的空间形态,让各种设计元素(如中式韵味的窗花、书法、诗词、石材和现代的玻璃、不锈钢等元素)都可以有机的融入进来,同时精确把握中式元素所占比例,让中式元素成为主体,但不至于占统治地位,争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诠释中式风格的神韵。

设计说明8:

本案吸纳了现代简洁的生活流线,以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室内居住空间实现舒适的居住生活。其内的空间布置,如客厅、餐厅、卧室、书房等完全体现了现代生活要求。在室内色彩方面,本案以红色、暗红、白等颜色来营造现代中式的气氛。除了保留中式的韵味外,还加入了大理石、玻璃、灯带、牛眼灯等现代材料,使空间又包含了现代生活气息;在布光上采用柔和的色调,突破了传统中式照明的烛光环境,采用的是简洁几何造型的灯具。在家具搭配上,使用了简洁硬朗的直线式家具,不仅可以体现现代人追求简单生活居住要求,也迎合了中式家具讲究的内敛质朴的设计风格,使现代中式风格更加实用,更富有现代感。这些细节上的摆布,将古典中式美注入简洁实用的现代设计中。

设计说明9:

现代中式一黑瓦白墙

本案选择现代中式(徽派)的风格.黑瓦白墙、清砖门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色泽典推堪为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而最为精简的描述是四个字一黑瓦白墙!本设计抽取其意念,将黑瓦白墙融入室内,要表达出一种温柔高雅,而一般徽派的风格会给人一种过冷的感觉,就似一个冷艳的美人,所以在本设计中融入一种传统的温柔.祥云,花饰图案,以及精心设计的家具,配合黑木造型,白墙,灰砖,使其既有传统徽派的意念,又使其不失浓厚的温柔情味,冷暖融洽,精美如诗.设计的亮点在于是以现代中代,但没有去用传统明清代那样细腻典稚,而在中华五千年的精髓入面抽取一特定的,通过变化,使其亦古亦今,古朴大方

新古典主义风格与传统古典风格的区别在哪?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而传统古典风格是以官式建筑装饰风给为代表的建筑室内装饰风格,除宫殿建筑等官式建筑,中国传统民居也是中国古典风格中的一大组成部分。皖南的徽派建筑、福建的土楼、云南的一颗印等,在建筑形式、建筑装饰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传统古典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例如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构成和装饰,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 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其精雕细琢远远超过的=想象。一些室内设计理念,和如今最流行的简约主义很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

黄山特产

传统工艺:有文房四宝中的珍品徽墨和歙砚;徽派盆景、版画、漆刻,以及新兴的徽州竹编。土特产品:有香菇、灵芝、竹笋、枇杷、金桔、雪梨、石耳、猕猴桃、琥珀枣、蛇乾、野核桃等。黄山名茶:黄山毛峰、黄山贡菊。

绩溪县振兴徽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绩溪县振兴徽雕有限公司是安徽省的一家徽雕企业,总部位于绩溪县上庄镇徽雕文化园。绩溪县振兴徽雕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徽州三雕、徽派古建、仿古家具、旅游工艺品和工艺传习。绩溪县振兴徽雕有限公司在2012年获得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证明材料来安徽省林业厅。

法定代表人:倪振兴

成立时间:2011-12-16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4182400006292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公司地址: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工业开发区

做工艺浮雕都需要用什么材质.

  如何识别和选择木材,是初学者首先遇到的问题。一般地说,在木头当中除去朽木,差不多都可以用来做雕刻。区别只在于有的木头轻软好雕,有的木头粗硬难刻,有的质感强些,有的质感弱些。本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合腊性强、切面光滑的称为硬木,如南方的红木、黄杨木、花梨木、紫檀木等,具有雕刻材料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最适合造型的结构复杂、玲拢剔透、精雕细刻、有枝条感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劈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雕起来很吃力、费工夫。北方的硬木如:核桃木、柏木、杜梨木。这三种木料虽然种类、色泽各有差异,但质地较硬,不易变形且韧性高,含腊性强,可以雕刻各种类型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和收藏价值,优于北方的其它木种,历代艺人都把它们视为雕刻之佳料。

  木质比较轻松,适合初学者用的有:松木、银杏木、柳安木、楸木、楠木、樟木等软杂木均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因其木质软、,色泽弱,有的需要作着色处理以加强其质感。有些木纹比较明显而且变化多端的材料如:水曲柳、松木、色木、榆木、香椿木等,就可以用来巧设计妙安排。一般说来,造型的起伏面越大,木纹的变化就越丰富,也就越有趣味;造型的形体动态越是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致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料的造型设计应该是最简洁概括,最充分利用木纹的因素,过于复杂和过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木纹固然美丽,但因木质成份中有含脂性与不含脂性,两者相间界线分明的,雕刻起来就软硬不匀,有一定的难度,故需较锋利的刀具才能铲平修光(上图:《纹身》水曲柳木 王小蕙作)。

  北方果园或农村庭院常有淘汰的老果树,如:桃木、梨木、枣木,苹果木等,也是较好易得的雕刻木材,但因其树身短,分枝点低,疤节虫眼多,选用的时候要格外注意。

  总之,木材是最容易雕刻的材料,其表面有变化多端的纹路,又有千姿百态的自然形状,从事木雕艺术创作要懂得因材施艺,要有“相木”的本领。不少成功的木雕作品就是在揣摸木料的形、质、纹等方面,以稍加雕凿的整体美、装饰美与材料自身的质地纹理相统一,既协调了木材的整体性,又保持了它们生长的运动性,从而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艺术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未经干燥处理的生湿木料不易马上用来雕刻,否则没等雕完木头就出现弯曲、炸裂等变形现象,影响作品的顺利进行以至破坏整体的效果。应当选择经过干燥处理后(含水量在百分之十左右)或是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的木料为好。有结疤或虫蛀、发霉的木头也要尽量避免使用,或力求放在作品的背面及次要部位,以免影响作品的质量或收藏价值。在这个方面,我国传统的工艺木雕就很有讲究,。如:树有阴面、阳面、上风、下风之分,阳面年轮较疏,阴面年轮较密;上风纹细,下风纹粗。雕刻人物脸部及镂空作品应选阳面、上风木料,既美观又坚韧。

  虽然材料的选择天地很大,但是选择的好或不好,却直接关系到一件作品的“命运”。初学木雕者可以先从自己的周围寻觅扔旧的桌椅板、搓衣板、木头锅盖、桌椅腿等,先用软杂木练习。首先要掌握材料的性能,做到得心应手,才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创作。木材是一种极为朴素也是极易征服的材料,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有机会注入我们的感情,发挥我们的才能,创造我们的理想。

  一、各种木雕用材及性能介绍

  紫檀:名贵木材,产于亚洲热带,棕紫色。坚实细腻,通称“红木”,雕刻后经高度抛光上腊呈黑玉色,极其美观。适合精雕细刻,多用于高档工艺品和实用工艺品。

  乌木:名贵木材。产于我国海南,质地坚实,色黑而有纹,通称乌纹木。有真假之分,置水则沉是真、置水不沉是假。适合精雕细刻多用于高档工艺品。

  红木:名贵进口木材,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纹理交错美观,材质坚实略粗糙,初 时色淡黄赤色,久时变为紫红色,经高度抛光上腊极其美观,适合做各类精致的小件工艺雕刻品和红木家具雕刻。

  檀香木:名贵进口木材,产于东南亚一带,色灰黄,质地较坚韧、纹理细密,有极好的香味,适合雕刻各类高档工艺品。

  花梨木:名贵木材。是我国海南岛特产,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林色红褐,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各类高档工艺品和传统家具雕刻。

  柚木:名贵木材。产于东南亚及我国南部地区,木质坚硬耐久,结构略粗,灰色有波浪与平直二种纹理,不易变形,极其美观,但雕刻时需要很高技巧。由于柚木径纫较大,可制作大型木雕。

  楠木:名贵木材,产于南方,材质细密,松软,色灰褐兼绿,有波浪形木纹呈金丝光泽,通称“金丝楠”。适合雕刻简洁概括及仿古作品,有古朴之美。

  香樟木: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尤以江、浙、湘、川两广为最。味香、色黄至灰褐色、红褐色。材质粗犷,耐久性能强。纹理交错明显,光泽美丽。自古以来作为木雕行业的上等材料,多用于仿古木雕和家具木雕,不易虫蛀。

  柏木: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色淡黄至久变深黄褐。材质细密坚实,纹理直但略显粗脆,适合雕刻比较大型粗犷的作品。

  椴木:产于我国北部地区,与银杏木相似,色微黄呈白(又称白木),材质轻软细密,纹理通直均匀,有绢丝光泽,极易雕刻。有不变形不开裂之特点,但不耐磨磕。适合精雕细刻,多用于各类浮雕壁饰和普通工艺品。

  黄杨木:名贵木材,产于我国南方,属黄色硬木,有象牙效果。材质坚韧细密,纹理细致均匀,雕刻后经高度抛光上腊极其美观,最适合做精雕细刻的小型圆雕人物。

  桦木:产于我国北方地区,黄白略褐,纹理纯细均匀,有优美之斑点。材质坚硬细密光亮,略重易开裂,适合雕刻小型作品及实用工艺品。

  色木:材性与桦木相似,产于我国东北地区。木纹较明显有奇异的立体感,经过染色可以代替红木,适合雕刻小型作品及实用工艺品。

  楸木:产于我国东北地区,色灰白,有淡褐呈灰绿褐或淡红褐,木材重量及硬度适中,结构略粗,较疏松。纹理呈波纹形,经过染色可代替楠木效果,不易变形翘裂,特别适合做大型浮雕,或简洁概括的圆雕作品。

  黄波罗:材质特点稍逊于楸木,产于我国南方地区,木纹美观细腻光亮,初时色鲜黄。

  山白杨:产于我国江南地区,生长量少,纹理细密。木质中软、百年成材。多用于制作屏风屏挂等工艺雕刻品。

  水曲柳:与花曲柳相似,产于我国东北地区,材质坚硬,纹理通直、木纹美观。径切面呈美丽的平行条状花纹,半弦向切面呈明显多变的带状花环。因木材易翘裂变形,仅适合雕刻简洁概括或较大抽象性圆雕作 品,以特殊的木纹趣味见长(图右:水曲柳)。

  柳安木:产于东南亚地区。分白柳安和红柳安。白柳安结构粗、纹理钭、易于干燥和加工;红柳安结构纹理同上,径切面花纹美丽,但干燥与加工较难,二种均适合雕刻简洁抽象的作品。

  松木:产于我国东北,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台湾地区。松木分落叶松、红松、马尾松。红松为黄褐色微显肉红;马尾松深黄褐色略微红;落叶松色黄白略微褐。松木因年轮分界明显,树脂道多,而显得木纹粗放美丽,有强烈的装饰趣味,但不易加工,只适合雕刻简洁概括,抽象性作品。着色方面可以发挥树脂条纹作特别处理,如对比色,以加强其木纹的装饰性(图左:松木)。

  银杏木:又称白果木,也是制作木雕的上乘材料,产于我国大江南北。木材呈浅黄色,质地纹理轻软细密,有黄杨木外观,不易变形,久时色愈深,适合做浮雕与概括性圆雕。但因其有药用价值,属国家保护植物,当前用于雕刻材料极少。

  二、木材干燥法介绍

  人工干燥法:将木材密封在蒸气干燥室内借蒸气促进水分蒸发,使木材干燥。干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达3%。但经过高温蒸发后的木质受到损坏,容易发脆失去韧性而不利于雕刻。一般讲原木干燥的程度应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简易人工干燥法:一是用火烤干木头内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头中的树脂成分,然后放在空气中干燥,称作水浸风干法。这二种方法干燥时间可以缩短,方法简便且树木的变异性也缩小,但只适合于小块木头(放在柏油桶内),而且浸水后的本材易变色也有损木质。

  自然干燥法:通常采用风干法。将锯好的木材分类(板材、方材或圆材),搁置成垛,垛底离地500-700毫米,中间留有空隙,使空气流通,带走水分,木材逐渐干燥。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年数月,才能使木材达到一定的干燥要求(下图左:自然干燥法)。

  三、处理浮雕板料变形的方法

  干压法:将翘曲变形的板料放在平整的桌上或地面上,用重量较大的物体(如石块、铁块),压在翘曲的部位,利用物体的压力将翘曲部位压平。如果板料弯弓翘曲,须将板料的凹面朝下平放,将重物体压放在板料的凸面上,直至弯弓翘曲部位压平再取出进行雕刻(下图中:干压法)。

  水压法:与干压法基本相同,只是在利用上述于压法的同时,将所需要压平的翘曲部位洒水或整块浸水。板料压平后要注意平放要平、竖放要陡、要直,通风透气要均匀,否则还会恢复原状(下图右:水压法)。

  在一般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通常都是以西方学院派的造型方法为泥塑训练的基础。前几年我教研室对装饰雕塑专业在素描、泥塑上都作了许多的改进,然而作为浮雕课题的基础教程还待进一步的探讨。

  四年制装饰雕塑专业培养学生的目的有两大方面:第一要掌握全面、扎实的泥塑基础本领;第二是树立正确的装饰雕塑设计思想和掌握设计方法这把钥匙,把学到的基础知识用于设计实践。近年来,我在浮雕基础教学上,着重从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上,努力使学生从过去单纯的西洋传统具象写实中,过渡到适应建筑装饰特点的实践上。在课题安排上,拿出一半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对浮雕的材料、构性、加工工艺制作上的重视,把诸多因素统一在一个具有抽象功能的形态中。这个形态又必须是人的对象化——即对人的生理、心理要求的反映。这个训练从浮雕设计的本质出发,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即抛开了形势框框的束缚,又锻炼了学生落脚在逻辑推理的理性基础之上。它既是正确设计思想的引导过程;也是对材料、构造的认识过程。

  整个教程中强调和培养学生的构思的多样性、系列性,并在过程中不断综合、筛选、归纳。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课题必须跟工艺实践课结合起来,学生可运用不同的材料(玻璃钢、铜皮、木头、大理石、花岗石),根据其材料、构性及构造的形式、节点、工艺达到一个抽象功能——量感的需要。

  “装饰浮雕”的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属性,同时这些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中具有直接的实际用途,或者专门用来装饰住宅、建筑物、广场、公园等等。在装饰浮雕作品中,功能的结构的特点(经济、坚固)和审美属性(美、艺术形象等等)是融和在一起的。“装饰浮雕”,也就是装饰性浮雕。装饰性,肯定要超脱自然形象,要改变形体与体量和空间深度。这个“变”字,像戏曲里的化妆、服装,舞蹈中的舞姿一样,是强调人物个性特征而进行的夸张,还为了适应工艺制作而单纯化了。这个“变”,必须服从意境、情调,要摆脱自然的约束。

  “装饰性”,要从三个基本方面来考虑,一是形象的概括,(不单单是一张脸)要夸张美的部分。二是构图,强调形式美。三是具体凹凸体量的细节变化。每一个简单的形体,都存在这个细节的变化,每个细节的变化,都决定着整个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装饰性”,就是要强调某些东西和舍弃某些东西。任何艺术,要成为自己的某种独特风格,总要排除一些它无法表现的,或虽能表现,但不能超过其他艺术所特有的东西。绘画没有乐音,音乐没有看得见的形体,雕塑没有色彩关系和灵活的舞步,图案不需要透视和量感。只有舍弃某一方,集中到另一方,才突出了个性和装饰性。

  “装饰性”,在艺术处理上,往往采取以圆化方,依曲强直,舍纵学求平整,取形态去质感,把自然形态改变为工艺形态,突出了装饰效果。这就是装饰性的强化与削弱和夸张与简化的重要方法。

  “装饰浮雕”除了艺术上的构思以外,还要考虑到功能性和制作施工上的问题。特别是安放在建筑上的作品,应注重放大加工的准确性,不至于在施工中产生误差,误差太大,不仅不能保证艺术质量,也会影响到作品最后的使用效果和功能性。

  在辅导学生的创作中,怎样塑一个体、抠一个洞、取一个势,表达一种感受、一种认识、一种因客观变化而变化着的观念,它总是有思维与心境的交流;直觉与理性的相伴;设想与任意的互生,只到你觉得构图够味了,也许这时合情而不合理。

  我常常启发学生,从某个形来说,哪怕一块石头或木头、一根钢筋,他一旦出自你的手,它所得的气血、灵魂乃是你身上所分,一定带着你的气质。你的作品,就是你的孩子。

  装饰浮雕和其他雕塑作品一样,是极有个性的,个体的;心血来潮因人而异的。即使同一种技巧,也绝对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甚至会象羊吃草和用锅煮草的区别,一个变成奶,一个还是草。作品既然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作品就是你。你的净与浊、厚与薄、幼稚与成熟,就一定是作品的气势和格调。难怪有人说:会看雕塑的人,能通过你的作品,看到你的性情和修养。

  聆听一部大型交响乐曲的过程与创作一件雕塑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不同的乐音象变化莫测的形体,指挥家就象一位技艺高超的雕刻家,他调整与控制着“形体”的微妙变化。一件雕塑作品,形象中客观的成份占几分?主观的成份占几分?只是风格和观念的问题,然而一件活灵活现的肖像与一个抽象的“体”,在造型价值上似乎是相等的。是选择具象的人物还是抽象的“体”在构成作品,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现的内涵是否明了和选择、处理形象的形式和手段。

  在课堂上,面对摆好的model,让学生充分观察、分析每个model的男性的阳刚、或女性的阴柔;这一个带有几分苦涩和凄艳之感;那一个带有纯净和崇高之感。这一个丰腴、圆滑而富有旋律感;另一个清瘦、劲挺而产生节奏感。但不管多么的入木三分的深刻,只有把所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真实,都用装饰浮雕的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装饰浮雕作品。

  石膏像是雕塑作品的“半成品”,雕塑作品必须用实际的用硬质材料来加工制作,即使在展览会中展出石膏作品,大多也做出仿铜、仿石材效果来。因为,它本身也存在着“材料美”尤其是装饰浮雕作品,用什么材质加工制作,在构思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设想出某种材质的完成后的效果,预计到在加工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意想不到的材质变化和困难。我系成立的教学实践研究所,正是为了改进教学方式和用于教学实践而成立的。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够参与、尝试硬质材料与石膏稿子在肌理上不同以及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实践课前,系里准备了玻璃钢材料、铜皮和白色大理石。学者锻打铜皮的同学,在设计构图时,就考虑到大小尺寸,用料的多少;学贴玻璃钢的同学,可以把尺寸做的略大一些,因为玻璃钢材料相对来说,稍便宜一些,并且操作也容易一些。

  面对现有的几种硬质材料,哪位同学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梦幻式的理念和处理手法的多样化,明确本作品放置的地点:是室内的案头上,还是室内的墙壁上;是公园的影壁墙上,还是某个建筑物的外墙上。谁能够注重和利用这些材质本身的美,加上造型简洁、结构合理、制作精巧,其作品肯定会取得突出成绩。

  一般情况下,玻璃钢材料的作品,可以在外层喷涂铜粉和“真石漆”,还可以涂各种色彩的进口“自喷漆”。这种材料适合表现轻松、欢悦的题材。锻铜材料的作品,通过紫铜皮的锻打、抛光,然后在喷上一层硝矶漆,最后把它镶嵌在意大利进口的“大花白”理石板上,(它适合放置在室内来装饰墙面)。表现题材上,一般用于塑造人体美的构图上。大理石材料的作品,一般利用“剁斧”塑痕与磨光体面的对比,表现人物和冷峻的动物。(其他材料,如“不锈钢、铸铜、铸铁、钢铁焊接”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述了)。

  总的来说,各种材料的加工制作,都有自己特殊的技巧和奥妙。做为一个雕刻家来说,它本身与工匠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一个雕刻家既是个有荣誉的工艺师,又是个有着高超技艺的石匠才对。我们在校培养学生,就是培养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能够独立设计、制作丰富多彩的装饰雕塑作品。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BF%F5%D2%B0%B6%F6%BB%A2/blog/item/91f741c8c37405137e3e6f50.html

滕王阁的资料

  南昌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为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让其在三楼中最早天下扬名,故又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另有阆中滕王阁,是唐滕王阆中滕王阁颐神洞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清以来合称滕王阁。建国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

  中文名称: 滕王阁

  类别: 楼阁

  地点: 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竣工时间: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第二十九次重建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落成

  开放时间: 1989年10月8日

  馆藏精品: 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

  荣誉: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相关作品: 《滕王阁序》、《滕王阁赋》

  建筑介绍

  滕王阁

  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

  总体外观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县产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 而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这种绝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正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工的巨卷。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滕王阁(17张)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为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主阁概况

  主阁外观

  腾王阁

  主阁的色彩,绚烂而华丽。其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室内外斗拱用“ 解绿结华装”,突出大红基调,拱眼壁也按此色调绘制,底色用奶黄色。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用“五彩遍装”,天花板每层图案各异,支条深绿色,大红井口线,十字口栀子花。椽子、望板均为大红色,柱子油朱红色,门窗为红木家具色。室外平坐栏杆油古铜色。

  主阁一层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内容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为底贴金匾额。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 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 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泽东同志生前手笔。江泽民总书记1989年和1995年两度登阁时,曾在这里久久驻足观赏,并与导游员一同吟诵王勃《滕王阁序》文。

  大厅

  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边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边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整个构图采用时空合成的现代观念,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以传统雕塑手法,并通过朦胧灯光的处理,把观众带入幽远迷人的意境中。    滕王阁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它是按2比25的比例制作。台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阁中阁”由江西铜工艺品厂铸造。厅内丹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此层的陈设,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 长20多米,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些人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 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之中。这是一幅由江西历史上众多名杰组成的辉煌长卷,展示了伟大华夏民族之雄风。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   正厅两侧,设有贵宾接待室和小会议室,进入西厅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 与《人杰图》浑然一体。西厅陈列了自新阁落成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游览滕王阁的照片。

  第三层

  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在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规格都是1.5米× 4.5米。东为“江山入座” , 西为“水天空霁”, 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这些内容均系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东厅两 侧陈列有“銮驾”礼器,取材于“戟”、“帷”等古仪仗,有朝天镫、月牙戟、 判官手、龙凤屏、金爪等, 由苏州制作。面北耳厅陈列以“物华天宝”著称的江西工艺展品,北耳厅为一茶座,是阁中品茗、小憩之地。   中厅屏壁有2.8米× 5.5米的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牡丹亭》剧本写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就是公元1598年,第二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滕王阁由此而从一座歌舞楼台逐渐演变成戏曲舞台。画面以灰蓝色为基调,采用装饰手法,刻画戏剧人物,体现神灵感梦的故事情节,通过梦幻来体现汤公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表现出强烈的爱憎。   西大厅为“古宴厅”,西边梁枋挂一金匾,上书“临江一阁独秀”。东墙上有1.85米 ×2.65米的铜浮雕《唐伎乐图》,画面着力塑造了三位唐代舞伎,表演《霓裳羽衣舞》。传说唐玄宗曾听得月宫仙乐,玄宗默记下一半,后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献上《婆罗门曲》,与玄宗记下的仙乐相符,玄宗将此曲润色并重新填写歌词,改名《霓裳羽衣曲》。其音乐、舞蹈和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三名舞伎周围,分别雕刻有马术、摔跤、斗牛、横吹等一系列民间游艺竞技场面以及星相等,两侧是操持各种乐器奏乐的艺人。整个画面体现了唐代国富民强、盛世升平之景象。铜浮雕之下,有春秋朝代青铜器文物的复制品:虎牛祭案、牛头鼎、四足人面鼎、人面鼎等六件。地面铺有红色龙纹地毯。两边有磨漆大花瓶,其高如人,上绘有江西省省花红杜鹃。黑底衬托,分外艳丽。

  第四层

  雨中滕王阁全景图

  第四层与第二层建筑上看是相似的,也是一个暗层。此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等。画面严谨,功力深厚,充分表现了江西“钟灵毓秀”的壮丽山川。进入西厅的门楣上方悬挂“雄峙”金匾,西厅为“滕王阁竹刻楹联堂”。

  第五层

  第五层与第三层相似。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是登高览胜、披襟抒怀、以文会友的最佳处。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正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   东厅中央,陈列了滕王阁规划全景模型。西墙上镶嵌了两幅大型陶瓷壁画,规格都是2.6米×2米。原画为已故江西当代著名山水画大师黄秋园先生所作。左边这幅名为《吹箫引凤图》,取材于东汉刘向所作《神仙传》。传说春秋时,有个名叫萧史失,擅长吹箫,秦穆公之女弄玉对他非常仰慕,拜其为师。秦穆公曾专门修建一座“凤台”,供他们学习时使用。后来,师徒二人结为伉俪,弄玉在萧史指点之下,很快掌握吹箫技艺,她模仿凤凰之声、引来凤凰围绕她翩翩起舞。数年后,夫妇双双乘凤凰飞升天界成仙。右边这幅是黄秋园先生临摹五代画家关仝的《西山待渡图》。关仝的原画本已模糊不清,黄先生精心研究,采用枯骨皴笔法,勾线线粗壮雄健,其风骨神韵尽得原作精髓,令人叹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认为:“黄秋园先生的山水画,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扑人眉宇。”东厅两侧,为“翰墨”、“丹青”二厅。两厅中有古色古香的根雕家具,有供书画家泼墨挥毫的书画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极佳环境。这里也是前来游览参观的名人题词留言的所在。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总书记在两度登阁乘兴吟诵王勃序文之余,挥毫书写的其中警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李鹏同志”高阁重临江渚,层楼再出云天”的题词;有邓力群同志“长江三楼,一楼胜过一楼”的墨迹。   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碑,近10平方米,乃是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

  西厅东壁

  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选此题材,乃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据传李元婴擅画蝶,自成一派,画界称为“滕派蝶画”。滕王的蝶画当时非常珍贵,有诗云:“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这幅磨漆画寄托了今人对“滕王阁”创始人李元婴的怀念。其制作工艺非常精妙:以三合板为底,贴金箔纸为底色,蝴蝶乃是用细铜丝勾勒线条,将贝壳碾成粉末敷成翅膀,画面下部盛开的白色花丛是南昌市市花金边瑞香,花瓣用蛋壳拼成。磨漆画有东方油画之誉。   五楼是最高的明层。漫步回廊,眺望四周,江水苍茫,西山叠翠,南浦飞云,章江晓渡,山水之美,尽收眼底;高楼如林,大桥如虹,公路如织,人车如流,一派城市繁荣之景象。四季之景不同,游目四望,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第六层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其内,虽是一个暗层,但设计者将中厅南北角重檐间的墙体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线极好,与明层无异。   由台座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大厅中央,有汉白王围栏通井, 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有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24组斗拱由大到小, 由下至上, 共12层,按螺旋形排列。取意1年12个月、24个节气。斗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彩绘采用五彩装,沥粉贴金,金碧辉煌。最顶端的彩绘,则是参照西安钟楼的彩绘式样精心绘制而成。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国古建中是不多见的,能给人以动感,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又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这也正是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之处。藻井中央,悬挂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随气流变化,宫灯不停地微微转动。   西厅称为“仿古展演厅”,是一座小型戏台,戏台上陈列有极为珍贵的古乐器复制件,深寓歌舞兴阁之意。其中有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仿制件。编钟为24件,可进行演奏,曾获得1985年的“百花奖”。编磬为32件,其厚薄不同,敲击时发音各异。此外,还有土乐“埙”、’‘竹乐“、“排箫”,革乐“建鼓”、“双凤虎座鼓”,匏乐及丝乐“瑟”、殷代“虎纹磬”、“铙”等塑件,还有隋唐时代的乐俑。这些仿古乐器既是陈列品,又可利用它们进行小型的乐舞演奏。2000年后,文娱队移至北园(俯畅园)进行文艺演出。   大厅南北东三面墙上,嵌有大型唐三彩壁画——《大唐舞乐》。南面为“龙墙”,以男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破阵乐舞》为大框架。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征伐四方,破叛将刘武周,军中遂有《奏王破阵乐舞》之曲流传,歌颂其功德。李世民即位后,亲制《破阵乐舞》,其舞形及音乐“发扬蹈厉,声韵慷慨。”壁画中舞蹈者披甲执戟,作战武士打扮,具有浓厚的战斗气息和粗犷雄伟气势。《破阵乐舞》的队列当中,有两组舞蹈的表演者。右边,两名胡人表演以跳跃动作为主的《胡腾舞》,这种舞蹈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石国,也就是唐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舞蹈者头戴珠帽,穿长衫,腰系宽带,足登软靴(多为黑色),有诗曰:“扬眉动目踏花毯,红汗交流珠帽偏”。左边,两名舞者执剑跳起,表演的是《剑器舞》。唐代著名舞蹈艺人公孙大娘善舞剑器,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中描绘道:“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画面中后部,舞者身披狮皮表演《五方狮子舞》。五名舞者装扮成五头不同颜色的狮子,各立一方,表演狮子“俯、仰、驯、狎”等各种情态,有二人扮成“昆仑像”,就是戏狮的人,牵着绳,拿着拂尘彩球逗弄狮子,场面雄伟壮观,与前面的《破阵乐舞》队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画面后部是乐台上下的伴奏乐伎。   北面为“凤墙”,以女性歌舞乐伎为主,画面以唐代著名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为主体(在三楼已对其进行简要介绍)。白居易在诗中描绘,其服饰“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帐步摇冠、细璎累累佩珊珊”。其舞姿“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裾云欲生”。左边,两名女童踩莲对舞,表演的是《柘枝舞》。此舞为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出自怛罗斯,(唐代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今乌兹别克境内的江布尔)。其舞姿节奏明快, 旋转迅速,刚健婀娜兼而有之,主要以鼓伴奏。画面中后部, 两名舞伎在圆形地毯上快速轻盈地旋转,表演的是《胡旋舞》,此亦是唐代西北少数民族舞蹈, 出自康国(唐代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即今乌兹别克境内撒马尔罕)。其舞姿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主要以鼓伴奏。白居易《新乐府?胡旋女》诗云:“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巳时”。画面后部是伴奏乐伎。整个舞蹈场面设置在满塘春水、绿荷粉芙蓉的水榭之上,旁有两只仙鹤,一左一右,上下翩飞,烘托了轻歌曼舞、飘飘欲仙的气氛。

  陈列特色

  滕王阁的陈列,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体现和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精粹,同时也反映了豫章古代文明的特色。滕王阁,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雅的文化殿堂。

  周边景观

  滕王阁

  新阁自19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对外接待游人,以后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渐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筑群。由东面榕门路进入园区,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牌楼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 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穿过牌楼,来到东大门,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街,店内多销售字画、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等。大门朝西的门楣之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进入园区,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环境优美。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充分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这是南门入园口。牌坊北侧,立有“铜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干道北端也有一处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俯畅园”。

  重修后的滕王阁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幅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为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1]

  编辑本段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7:30~17:30

  门票

  50元。

  优惠政策

  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地方离休干部凭相关证件,70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证》以及1.1米以下儿童,可以免票;1.1米至1.4米儿童,学生凭学生证,可半票优惠。

  交通

  公交2、游2、游1、7、8、26路可达。

  市内交通

  南昌市区内可乘1路、201路公共汽车、801路、806路中巴可达。

  地址

  榕门路仿古街58号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才子绝唱

  王勃像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   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滕王阁序--王勃

  宋苏轼手迹《滕王阁序》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明文征明手迹《滕王阁序》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阁文集粹

  《滕王阁诗选》

  历朝历代文人雅士们以滕王阁为歌咏主题的诗作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张九龄、白居易、杜牧、苏轼、王安石、朱熹、黄庭坚、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汤显祖这样文化大家们留下的美文:   滕王阁   唐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登豫章郡南楼

杭州的古建筑有哪些

杭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以秀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每年吸引两千多万中外游客,很多人都对杭州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这里小编想说,杭州不止有西湖!不止有白素贞!不止有雷峰塔!不止有水漫金山哦!其实更应该看一看这里的古建筑,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它们目睹了世代变迁,装载着时光流转,承载了梦想和牵挂,在岁月的洪流中静默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杭州的这些古建筑,你都知道吗?

1、六和塔

杭州三名塔——六和塔,保俶塔和雷峰塔。先说这六和塔,它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位于杭州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是当时统治江、浙、闽等地区的吴越王钱弘所建。建塔的目的为了镇压江潮,也有取天、地、东、南、西、北六方以显示其广阔的含义。

关于六和塔的来历,民间则一直流传着“六和镇江”的故事:古时钱塘江里住着一位性情暴躁的龙王,经常无缘无故兴风作浪,打翻渔船,淹没农田,附近人民怨声载道。见此情景,有个渔民的儿子六和挺身而出,发誓要学精卫填海,不让龙王再危害人间。六和扔了七七四十九天石头,终于降伏了龙王。后人为了纪念六和的壮举,就在月轮山上修建了一座宝塔,并以六和的名字作为塔名,这就是“六和塔”。传说有很多,当然也不可信,但它反映出的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塔内只有7层。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外形雍容大度,塔内每二层为一级,由螺旋阶梯相连,壁上饰有“须弥座”。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刻画精细,构思精巧,结构奇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后毁于战火,现存六和塔为民国1934年期间重建之物,设计者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六和塔是杭州著名的风景点之一,游人到此既可欣赏古塔的雄姿,又能领略钱塘江的风光。有诗云“孤塔凌霄汉,天风面面来。江光秋练净,岚色晓屏开”,真实地描绘了六和塔和钱塘江的风光。

地址:西湖区之江路16号(近动物园)

2、保俶塔

保俶塔坐落在宝石山上,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传统古建筑。据载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原九级,为保佑吴越王钱弘俶北上京城归来而建。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重修时,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现在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

保俶塔的塔身呈八角形的砖砌结构,七层楼阁式,实心砖塔,颜色深沉,塔被围了起来,只可远观。其塔形清丽又古朴,线条细腻华贵,与天空、树枝相映成画,塔身的细腻与历史感,隔了岁月依旧动人。坐在山上的高石上可以看见西湖全景,美不胜收。保俶塔算得上是西湖标志性建筑,环游西湖时,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很容易看到它,但你也不要错过与它近距离的接触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路宝石山上

3、雷峰塔

对,就是那个压了白素贞的塔,小时候《新白娘子传奇》百看不厌。但今天要讲的是它的建造者,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太平二年(977年),为吴越国国君钱弘俶,因黄妃得子而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对钱俶的评价,今人较高。北宋平江南时,钱俶出兵策应,并助宋灭了苟延残喘的南唐。后入朝,仍为吴越国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钱俶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被宋封为邓王。钱俶之举对促进当时全国的统一留下了历史功绩。他崇信释事,毕生造佛塔无数,雷峰塔是其中著名的一座。

据明张岱《西湖梦寻》介绍,雷峰塔兴建之初,以十三级为标准,“拟高千尺”。不料因为财力不济,当时只建了7级。后经过战乱与焚烧,使塔身于1924年完全倒塌。现塔为2000年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

杭州人很重视这座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雷峰塔是杭州的一个象征,它身上所传递的吴越文化脉络,它延伸出来的白蛇与许仙的爱情传说,让这座城市情义绵长,仿佛它在就依然相信爱情,杭州人对雷峰塔的感情浓醇深厚,无可替代。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15号

4、飞来峰造像

济公和尚的故事大家知道不,“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小编不禁把电视主题曲都唱起来了。飞来是福不是祸,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算到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以为寻大家开心,没有人听他的话。

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都呼喊着追。人们正追着,忽听“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

济公生性癫狂,却好管不平之事,世人戏称为“济癫”,既“癫”且“济”,他扶危济困、彰善罚恶,深受百姓喜爱和尊崇,为历代广受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

飞来峰造像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上,在北麓山崖及自然洞壑中,有五代至元代造像380多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造像群。其中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雕造的“西方三圣”,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年代最早的一龛。

1982年,国务院公布飞来峰造像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西湖南山造像(包括慈云岭造像、烟霞洞造像、天龙寺造像)归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来峰造像。

小编友情提醒,记住了!要想进入灵隐寺必须先购买飞来峰景区门票!要买两次门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灵隐路法云弄1号(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上)5、鼓楼

鼓楼位于杭州吴山东面,南接十五奎巷,北临大井巷,东迎中河路,西靠伍公山,是清河坊历史街区东南面的起始点。据史料记载,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距今约1400年左右,曾经是南宋皇帝的一座宫殿“福临殿”,民间俗称鼓楼。曾名曰:“新城戍”、“朝天门”、“拱北楼”、“来远楼”、“镇海楼”。

千百年间,鼓楼屡建屡毁。文革期间,鼓楼被彻底拆毁。2001年,杭州市为创建“文化名城”,决定重建鼓楼。2003年重建,重建的鼓楼按明代建筑形式,采用五开间,二重檐歇山顶,斗拱装饰。屋面仿古结构,黑色亚光琉璃瓦,古门窗。城墙为复制原城墙,墙体为清水墙。

鼓楼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由洛阳民间工艺大师制作的一面直径达1.5米的大鼓、八面直径为1米的小鼓,重达2.1吨的“四季平安”钟和长11.8米、高2.2米的东阳木雕《清明上河图》等宝物。

地址:杭州市中山南路431号

6、凤凰寺

凤凰寺又名“真教寺”,是中国沿海地区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在阿拉伯国家中也享有盛誉。凤凰寺即清真寺,因寺院建筑结构似凤凰展翅,故名。如今这里是杭州伊斯兰教的礼拜中心。

凤凰寺始建于唐、宋时期,元延祐间阿老丁重建,明清时重修。现存大殿中3组并排的后窑殿,据中国建筑学家鉴别,中间一组为宋时所建,其余两组为元代增建,后由明代依原型重修。全用砖砌成,上覆半球形拱顶,不用梁架,故称“无梁殿”。殿内壁面装有精湛的明代木雕,镌刻有书法精美的《古兰经》文。

在人们眼中,清真寺比起佛教寺院、基督教堂,更多了几分神秘感。凤凰寺的建筑风格与别处的清真寺有所不同,外观没有穹隆圆顶,没有繁复的装饰图案,却显示着江南建筑的典雅和简洁。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中山北路227号(近凤起路)7、浙江兴业银行旧址

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修建沪杭铁路总理汤寿潜等发起创办浙江铁路公司,自办沪杭甬铁路,次年10月公司附设铁路银行。

光绪三十三年(1907)呈准设立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坐西朝东,建于1923年,占地3.385亩,建筑面积3487.42平方米。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阔五间,三层,为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大小房间78间,地下为金库。

该建筑东面及北面临街,入口台阶两边弧形石鼓上为爱奥尼克双柱式门楼、门面、台阶,柱身采用苏州金山花岗岩,建筑中部最高,上有大钟。现为杭州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的民国西洋式建筑很多,都是那个时代的富绅豪强所建,建国后这些当年的商贾名家、豪门望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那些精美、坚固的洋楼留下了。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只是其中面积大,保存好的一栋民国洋楼式建筑,漫步在杭州街头,还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值得去看。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山中路261号

8、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它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居山而建,虽然没有传统的纵横格局,但亭台楼阁皆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园林精雅,景致幽绝,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佳处”之誉。西泠印社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杭州唯一一座密檐式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高20余米,是西泠印社标志性建筑,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1961年,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孤山路31号

上一期,很多朋友看了《这些古建筑都不知道,还敢说你来过杭州?(上)》之后,都提醒小编要多发布一些杭州的古建筑,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古韵悠然的城市。那么这期,我们接着来看杭州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古建筑哦!集历史与美貌于一体,在杭州的街区、小巷中,可隐藏着很多老建筑呢。

1、灵隐寺

灵隐寺大家肯定知道了,这一期我们先从它说起。有人误以为江南著名古刹“灵隐寺”也是吴越王所建,其实它早在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便已建成,开山祖师为印度僧人慧理和尚。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比保叔塔雷峰塔六和塔早600多年,是杭城最古老的古迹。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

为什么会赐名“云林禅寺”呢?这里有一件康熙的趣事。《康熙微服私访记》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看过,小编也是一不小心暴露年纪了呢。康熙帝很喜欢去民间走动,他在南巡时,登上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后,即兴为灵隐寺题匾。灵字繁体为灵(上面一雨字,中间横排三个口字,最下面一个巫字)。

他一时激动,把上面的雨字写得太大,怎么办呢,他想起在北高峰上时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有云有林,显得十分幽静。于是灵机一动,顺势在雨字下加一云字,赐灵隐寺名为“云林禅寺”。这就是天王殿前的那块四字巨匾的由来。尽管这块匾额挂了三百多年,但大家仍然称呼它为“灵隐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路法云弄1号

2、闸口白塔

闸口白塔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是钱塘江的标志性建筑。该塔是五代吴越时期仿木构塔中最精美最典型的一座。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以白石雕刻砌筑而成,仿木构楼阁式的雕制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层,高约十米,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廊秀丽挺拔。塔的最下边是基座,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纹饰,象征着“九山八海”。其上立有须弥座,塔座的束腰上刻有佛经,每层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塔身上浮雕有佛、菩萨和经变故事,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刻画生动。

对于白塔的外貌,有过很多的介绍,比如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依照梁先生的说法,这一座完全由白石筑成的佛塔,是“模仿木构形制之忠实模型,就功用言,则实为塔形之经幢也”。不仅指出了白塔的仿木结构的特征与祈福的功用,也指出了白塔在唐宋间的建筑风格上的承前启后。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复兴之江路白塔公园3、梵天寺经幢

梵天寺经幢及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相结合的瑰宝。据《吴越备史》载,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钱镠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名梵天寺。

如今梵天寺已毁,仅存两座南北相对的经幢,历经风霜岁月,挺立于山坡之上,是吴越建筑可贵的实物遗存。经幢通体用太湖石雕刻而成,两幢结构基本相同,相距13米,幢高15.76米,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层及幢项五部分组成。

基座为须弥座,雕有覆莲、幡龙、菩萨像等,共三层,底层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龙,生动威武;上层短柱四周凿成小龛,龛内雕佛像。斗拱每面铺间一朵,六铺作双杪单下昂偷心造,檐子雕出瓦、椽、脊、戗兽、滴水瓦当等。

其上是八角形幢身,南幢身刻有《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北幢身刻《大佛顶陀罗尼经》。经幢每层短柱上刻设佛龛,龛内雕造佛和菩萨像,有一尊、三尊或七尊,形象端庄,比例匀称,各像之间配置得当。幢顶为日月宝珠,雕刻精致,纹饰各异。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梵天寺路89号

4、拱宸桥

说起拱宸桥,那就不得不提大运河了。在2014年,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16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而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这座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全长92米,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呈柔和弧形,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拱宸桥是杭州城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也是拱宸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着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这座石拱桥对于杭州的意义很不一般,走上高陡的桥面,望运河远去,它将运河系于杭州这片土地,里面是人的家和根,外面则是一片闯荡的世界。

如今,东连拱宸桥的桥弄街的一侧是近代工业厂房,另一侧是传统商业店铺,保留了大量民居建筑。沿运河的住家与埠头、合院式的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房”、八十年代的“筒子楼”等,几乎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建筑。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1号

5、五柳巷

杭州市五柳巷南起斗富三桥,北至道院巷。南宋时在此建五柳园,故得名。旧时为达官贵人居住之处,后成平民栖息之地,居者多为小手工业者和商贩。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火车站于清泰门内,火车贯城而入。1966年改名下友谊巷,1981年恢复旧名。小巷仍保留民国时期所建里弄建筑,杭州市政府已将其列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经过三年的综合保护与改造,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修旧如旧,在实现外部历史风貌提升与内部设施完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持旧民居的风貌,经重新规划设计,以巷弄体验式旅游、零售休闲文化、传统手工艺作坊为主导,形成一条体现杭州特有休闲文化氛围的历史文化街。

和那几个知名的旅游景点不同,五柳巷历史街区很多人都会感觉陌生。中国传统的白墙黑瓦简洁大方,仿佛生活在水墨画中。这里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偏远的山间小庙,看不到潺潺山泉,也听不到鸟鸣风吟。这里是老杭州人生活的地方,在这里散散步,内心也许会感到一份安宁。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五柳巷街区

6、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徽商代表人物。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耗时3年。故居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到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既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关于杭州名人故居还有很多,小编准备专门出一期来讲,敬请期待哦)此外,他所创建的“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筑群,系徽派建筑风格之典范。恢宏的建筑,辉煌的大厅,精湛的雕刻,以及特立独行的经营格局至今风貌犹存。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丰富且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元宝街18号

7、太平天国听王府

小营巷历史街区北起太平天国听王府,南至方谷园,东起银枪班巷,西至马市街。从这些路名就能想象这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小营巷两万多平米区域里,大约有70%为历史建筑。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太平天国听王府。

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原为顾鸾之宅一篁庵。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太平天国将领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进驻杭州,听王陈炳文在顾宅设指挥部,人称听王府,是当时太平军在杭的最高指挥部。

听王镇守杭州,以当时地处偏僻的小营巷西首与马市街接壤的深宅大院改建府邸,并拆营砖围筑外垣,使本就宏敞的顾宅更显宽敞,府前篁庵佛殿中起造龙亭,雕镂雅致。百年古宅,几度易主,历史变迁,留下道不尽的故事。

现在是一座敬老院,毛主席曾在1958年来过这儿,因此来到这里“太平天国听王府旧址”几字不显眼,反而是大门正上方的红色字“这里是毛主席到过的地方”映入眼帘,下边还有“绿色墙门”四字。这儿是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里面住着退休人员,非常具有生活气息。这些老人仿佛和历史文物一同被保护着。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巷61号

8、良渚遗址

杭州有两处遗址值得一提!第一个就是良渚遗址,最早发现于1936年,先后发现了高等级墓地、祭坛、大型宫殿基址、古城等不同类型的180多处遗址。良渚遗址是目前已知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遗址,遗址有6项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项成为“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因发现于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於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而命名为良渚文化。实际上它是余杭区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

良渚文化不仅代表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也被认为是探讨中国文明起源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

地址:杭州城北18公里处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9、临安城遗址

临安城遗址建于南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在元代毁于大火。城址平面呈方形,总面积约100000余平方米,由大型夯土台基、石砌围墙、门址等组成。有三座城门,城内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主要宫殿区现均被深埋在距离地表3米以下,基址保存相当完好。

宋以前,中国古代国都布局主要有两种:一是皇宫在北、民居在南,如唐代长安;二是皇宫置于城市中间,周围散布民居,如北宋汴梁。而南宋的杭州,皇宫在南、民居、市集在北,可供城市发展的主要用地在吴山以北,把皇宫放在南部,为城市北部发展留出了足够空间。

2002年为保护皇城北墙这一遗迹,杭州市园文局在残存的夯土城墙周围围置了铁栅栏。皇城东墙城墙现为民居覆盖,皇城南墙大部分与宋城路平行,目前地表已不见城墙遗迹。临安城遗址对于研究南宋政治、经济及文化,研南宋皇城的布局,探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址:杭州上城区太庙巷8号附近

10、吴越国王陵

临安吴越国王陵,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陵墓包括吴越国王室钱鏐墓、钱宽及水邱氏夫妇墓、康陵。

1、钱鏐,五代吴越国第一代国王,卒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葬于临安锦城太庙山南坡。墓上为大型封土堆,列石狮、石马、石虎、石翁仲、华表和享堂(钱王祠)。文献记载,钱鏐墓自敕建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一直受政府和钱氏裔孙保护。

2、钱宽及水邱氏夫妇墓为吴越国王钱鏐父母亲之墓。钱宽墓早年被盗,钱宽妻墓尚完好,出土大量的金、银、铜、瓷、玉等器物。瓷器中有一批镶银边的白瓷和大型越窑瓷器。这些器物的出土,进一步证实了史籍中有关吴越国曾生产精美瓷器的记载。

3、康陵为吴越国第二代国王的王后马氏墓,1996年发现。墓为砖廓石室券顶,分前、中、后三室,前、中室均绘有大型牡丹树和如意云纹、转角斗拱。后室顶部刻天文图,四壁有石刻浮雕和彩绘牡丹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十二壁龛内刻十二人俑和十二生肖。

地址:浙江临安市锦城镇太庙山南麓

杭州的魅力是大自然的馈赠,繁华与古韵在山水间交融。随着杭州现代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很多历史民居都面临着被拆迁的厄运。面对这些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建筑,我们应当好好保护,既迈开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同时又保留原有的风貌,使之与周边的现代建筑和谐共存。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