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晋作家具发展

晋作家具发展

1.晋做家具的历史渊源与辨别

山西的历史名称始于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地于唐(今山西省冀城县西)不久,因晋水而改唐为晋。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又称“三晋”,即后誉为“三晋大地”。所以,山西古家具冠名“晋作”家具。

历史上晋商兴旺,山西工匠的木作坊与漆器行制作的品牌家具,自然成为满足人们对家具需求的主要加工与商业环境。行业中,也称山西家具为“晋做”家具,“作”与“做”音同字不同,“作”是品牌,“做”是加工。这在行当内是互相默认的。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遍及全省各地,占全国已公布保护建筑的70%。家具文化自然受到古建筑的影响,在古建筑修房盖庙中的高级艺术工匠,遍及各个乡村。传统建筑业的发展、扩大、形成,自然造就了人们对家具使用与陈设的更高需求。

早期山西家具的代表品牌有漆器家具,有宋元风格的柳木圈椅,槐木炕桌、炕屉(民间叫小书桌)、马扎、四尺半长凳等家具。

明代以后,“铺柜、书(竖)柜”是“晋作”家具的一大发明。山西家具有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又有“晋商”、“铺柜”满足了店铺柜台形式的需求。“书柜”满足了帐簿书籍存放和储藏隐蔽的需求,把这两种形式逐渐引进适合窑洞正屋的陈设用具。所以柳木圈椅、老榆木、老槐木书柜、铺柜、高桌、几案等家具,山西民间几乎现在还家家俱存。

清代,“山西富商甲天下”。山西的官宦巨商、乡绅富户更是以窑洞人的风俗特点,修建了大量硬山脊屋顶的四合院舍,以花园府第、厅堂楼室布局整个院落。山西传统窑洞四合院式的建筑风格,常以窑洞坐北朝南作为正屋,俗有窑洞正屋为主宅。东西两边设有硬山脊配房为附宅。南面建筑垂花门楼常与大房子的南屋建筑成为一轴线,设为厅室。这样建筑厅室宽敞,就对家具的需求档次逐渐增多和提高,造就了木匠工匠集南北两派之风,发展了自己的家具特征。主要表现为厅房摆放有大量的高档桌子、翘头案、各种椅子、柜类家具,用材更是广泛,有紫檀、酸枝、核桃木、樟木、老榆木、老槐木、柳木等。

一、山西“晋作”家具选材的特点

山西地区主要产核桃木、柳木、老榆木、老槐木、香椿木等材料,大户商贾富户向南方或是京城购买一些紫檀、酸枝、樟木制作家具。一般老榆木、老槐木等较硬木料常制作坐具和书柜、橱桌类家具。由于核桃木软硬适度,纹理顺畅和匀称大气,还适宜雕刻,所以常用于翘头案、橱、桌、柜、几架。传统“晋作”工匠行当,民间选材中有“南花梨北核桃,南樟木北柳木,南榉木北榆槐”,就是把樟木、柳木用于制作箱子,榉、榆、槐用于制作柜、桌、凳椅等家具。

二、山西“晋作”家具配料的特点

山西“晋作”工匠传有“硬木做框做面料,软木质细板或雕,稀缺木料利用好”。又有“好门能甩四十年,好柜能放三百年,活动桌椅不好做,硬木还得卯鞘严。”山西的山枣木材质近似红酸枝木,现存的枣木橱桌还有例证,说明只要配料得当,工艺到位,稀缺木料还是可以做出好家具的。

三、山西“晋作”木制家具和漆器家具的特点

首先,山西的木工作坊和富商也向南方购置大量紫檀、酸枝、花梨木、樟木等贵重木料,制作或是引进各种高档家具,以满足富商与官宦人家的使用需求。

其次,山西平遥的推光漆器家具始于唐代,山西阳泉平定的描金柜漆器行到清代时更是进入了全盛时期。绛县的云雕漆器、螺钿镶嵌家具由达官贵人购买外,少量还出口日本与东南亚各国。

四、山西“晋作”家具的风格特征

山西“晋作”家具的特征是“宋元造型的基调、京都家具的大气、儒商文化的漆饰”。山西“晋作”工匠讲究“名师出高徒,匠人丢口、不丢手”。这是拜师学艺口传身授的口诀,意思是说匠人可以讲“我不干,做不过来”,一旦承揽加工制作,不能让别人笑话自己的手艺差。

总之,古家具的风格特征是在家具行业相比较中产生的。大体上我们可以讲:南方家具秀丽典雅,北方家具粗犷大气。北方家具完善了明代木结构的造型和线形装饰,依据古建筑木结构的装饰对比中可以论证;南方家具完善了清代精细雕作的优美艺术,依据东阳木雕、苏州木雕等可以说明。如果再从地区、环境、材质、民俗、匠艺等文化方面展开讲述还是可以证明这一点的。

五、山西“晋作”家具的样板品牌

山西太谷的三多堂博物馆,可以说是山西民间古家具的博物馆。众多大大小小的家具,有材质珍贵的紫檀、酸枝木桌椅;有雕刻漆饰的各种柜子;有庄重雄浑的屏风;有秀气华丽的佛龛、几架等。还有晋中“乔家大院”的珍藏品,有核桃木“犀牛望月镜”等家具,从艺术造型、木结构连接、用料搭配、雕刻手法、原木原汁上漆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晋作”民间家具的样板与品牌文化。

2.晋做家具源于苏做

早期家具不分南北,这可以从古画上看出来。

这个“早期”大约就是明代中期了,也就是黄花梨家具开始的时候。从明中期以后,黄花梨家具确实影响了后世的家具,但苏做是不是在那个时候就影响晋做,我看未必。

我们不能否认南北家具的相互影响,这是个文化流动的正常现象。黄花梨的最早雏形南北都有,能说是北方家具促生了黄花梨?还是南方家具促生了黄花梨?不好说。

晋做家具在明代中期以后会受苏做家具影响,这是一定的,因为那个时候苏做黄花梨家具被主流文化认可了,而主流文化有影响期待地区文化的作用。但晋做家具源于苏做,我看没证据。

3.木品居家具产地在哪里

现在的家具有这么几个著名的生产基地:1、广东:佛山顺德(其中乐从以销售为主也有不少生产厂家、龙江以生产为主,两个镇很集中)、东莞厚街(生产厂家分散在各个镇,销售及展会主要在厚街)、深圳(厂家也分得很散)、中山(以红木、办公较多)。

2、四川:以成都为重要基地。3、北京、天津、香河:这三个地方很近,是一个生产与销售重要基地。

4、江苏:以蠡口为重要销售基地5、浙江:以玉环为主要生产基地也出口,其中红木以东阳为重要基地。6、江西:以南康为重要生产基地,目前发展也很快。

建议您在买家具之前还是要看好产地,不同产地的原材料是不一样的。

4.核桃木家具的优缺点,核桃木家具如何保养

核桃木属胡桃属,落叶乔木边材黄褐色至栗褐色,心材红褐色至栗褐色。有时显现紫色,间杂有深色条纹,时间久置呈现深棕色,生长轮明显。木射线细,木质管孔中含有深色树胶,有油脂。木质坚硬,具有很好的光泽。

核桃木的纹理与花梨木非常相似,民间多称核桃木家具为“假花梨木家具”。清代时期,核桃木家具在中国北方大为流行。其中,以山西所产核桃木家具最为精细与优美,俗称“晋作家具”。

晋作家具为清中期著名家具流派,独具地方特色,造型、做工大多仿宫廷风格。用料大、形体庄重、大件家具居多。家具上也不乏精雕细作。工匠亦进行金漆彩绘,并加以铜活装饰。清代由于核桃木的流行,无论民间还是皇家,无论寺庙还是道观,大都选用核桃木制作家具。

晋作高档核桃木家具制式有床榻、几案、柜格等。大都用料厚实,形体宽大,做工精细。家具外表经髹漆、上光后显现紫檀家具的风味。核桃木材质坚硬,有很好的韧性,抗磨损,具有一定的耐弯曲、耐腐蚀性,很适宜雕刻。晋作核桃木家具大都雕刻精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山西的曹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等,仍然保存有雕刻精美的核桃木家具。

核桃木原材经过长时间干燥处理,其后才不易变形、开裂。核桃木家具的保养一般是上浅色料、擦油、擦蜡。可以使家具纹理和光泽自然而明晰,其风格近似于花梨,并给人以自然、丰满的感觉。

5.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有何特点

史前夏商西周时期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为初始家具阶段。中国现已知最早的家具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史前人类构筑房屋和修造水井中的木工技术、棒卯结构为家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当时起居方式为席地而坐,家具制作非常简陋,日用器物兼有家具的功能。进人奴隶社会以后,家具最大的特点就是兼有礼器的功能。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家具总的特点是呈低矮型,出现了完整的供席地起居的低矮型家具,家具较低矮,无固定位置,可根据不同场合而作不同的陈设。家具的功能性不断加强,同时兼有礼器的功能。

漆家具是这一时期的主流家具,除了沿用传统的漆绘、油彩、针划、贴金银箔、镶银等外,还出现了俄金(针划填金)、堆漆(用稠厚的漆堆成花纹)等工艺。漆饰后,有的还配以夔金铜饰件,更显得华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各民族、各教派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使各民族的家具在形制上、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人们虽然仍习惯席地而坐,但胡床已在中原民间较普遍,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高坐具,从而给传统起居方式带来冲击,进而给传统家具的制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出现高家具的萌芽。

当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机、橱,并有瓮、箱等竹藤家具。

漆家具仍然是当时高档家具的主流,并出现了斑漆、绿沉漆、漆画和金银参镂带等新装饰技艺。

隋唐五作时期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是席地坐向垂足坐、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发展转化的高潮时期。传统席地起居习俗逐渐被废弃,垂足坐日益流行,家具形态出现了由低矮向高型发展的趋势。

到五代时期,已基本进人了高坐垂足起居的新时代。而且,这一时期家具种类增多,家具风格也由隋唐时期的以雍容华贵为美,转为五代时期的崇尚简洁,从而为宋代家具的风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宋辽金元时期家具有什么特点?

宋代是家具艺术的繁荣时期,北宋以后中国高型家具逐渐走向成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高型家具的种类又有所增加,品种基本齐全,同时在制作手法上也有不少变化,各种装饰手法开始使用。

宋代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燕几”。这是一套按比例制成的大小不同的几,共有3种规格尺寸,7个单件,可以变化组合成25样,76种格局。根据人数的多少,可以任意组合。“燕几”在世界家具史上也是最早出现的组合家具。

明代的家具有什么特点?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由于手工业的进步、海外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社会因素,促使明至清初家具达到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明代家具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式”家具风格,也是中国古典家具进人实用性、科学性阶段的重要标志。这时期家具不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世界家具艺术发展史上最具艺术感染力的精品。

清代家具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哪些制作中心?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繁荣的最后一个时期,清代家具在康熙前期基本保留着明代风格特点。自清雍正至乾隆晚期,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清代家具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形成了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的清式风格。清代家具作坊以扬州、冀州、惠州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出现了“苏作”、“京作”、“广作”等不同艺术风格。清末由于国力衰败,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战争频繁,各种民族手工艺均遭到严重破坏,家具艺术每况愈下,进人衰落时期。

6.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中以哪些地方产的最为著名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甚为丰富,以广作、京作、苏作、晋作最为著名。

明清时期各地都有家具生产,精制的则主要产于苏州、广州、北京、徽州、宁波、福州、扬州、山西等地区。各地区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

其中以苏州、广州、北京制作家具最为著名,“苏作”、“广作”和“京作”被称为明清家具三大名作。 1.苏作家具 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产的家具。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 明代苏作家具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精于用材。

与京、广相比,硬木来源不及他们从与充裕,表现为用材精打细算,大件器具往往采用包镶手法,杂木为骨,外贴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构件常见。这种技术要求较高,费工费时,但都能作到天衣无缝,保持美观。

进入清代以后,苏式家具也相富丽豪华方面转变,但逐渐被广式家具超越。 总的来看,苏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上的轻与小和装饰上的简与秀,不如广式家具浑厚凝重,满身雕饰。

苏作家具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题材多取自名人画稿,以山水、花鸟、松、竹、梅多见,并喜用草龙、方花纹、灵芝纹、鱼草纹及缠枝莲等图案。 2.广作家具 广州地区制作的家具被称之为广作家具。

广州地处我国门户开放的最前沿,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同时两广有时中国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广式家具的发展,清中期以后,异军突起,超过了苏式家具,成为清式家具最著名的产地。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用料粗壮,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掺用,气度豪华气派。结构、造型和装饰上,受西方建筑装饰风格影响较大,多为中西合璧之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式家具中的镶嵌技艺独步一时,堪称一绝。 3.京作家具 京作家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间用品,而是指宫廷作坊在北京制造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家具为主。

由于宫廷造办处财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装饰力求华丽,镶嵌金、银、玉、象牙、珐琅、百宝镶嵌等珍贵材料,非其他家具制造可比,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气派豪华以及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过分追求奢华和装饰,淡化了实用性,甚至成为一种摆设,这是京作家具最大的遗憾。

下图为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

7.家具的发展历史,几个阶段,如何发展,发展趋势

推荐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

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

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

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

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

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

《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

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

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

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

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

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

"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

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

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

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

8.清代出现的四大流派家具是分别是什么

一、广式家具

广式家具分为明式和清式。明代广式家具主要盛产于广西,清代广式家具主要盛产于广东。广西的铁力木家具普遍都比较早,明代的占多数。做工都很朴实、大气。广西是铁力木的故乡,在硬木中铁力木是长得比较高大的,因而其家具用料一般都比较大。用料硕大是广西和广东家具的一个共同特点。不管家具腿部弯曲度有多大,都是用一块整料锼挖出来的,不用去拼接。所以广式家具显得特别的敦实。广西家具很少雕刻花纹,即使刻有花纹也和当地特产有关系,比如大象图案等等。广东接受西洋文化比较早、比较多,所以广东家具纹饰善用西洋花纹。西洋花纹一般分为路易十四式和路易十五式。一般只要是用料粗大、雕刻有西洋花纹的基本上都是广东家具。广东家具的雕刻一般模仿西洋建筑的形制,所以雕刻得比较深,磨得比较光,生动传神。

二、苏式家具

苏式家具是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所生产的家具。苏式家具形成较早,举世闻名的明式家具即以苏式家具为主。它以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用料讲究、结构合理、比例尺寸合度等特点,以及朴素、大方的格调博得世人赞赏。进入清代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苏式家具的风格也开始向华而不实的方面转变。

苏式家具的一个特点是节省木材,这是他们的传统,从明到清一直如此。做一件广式家具的料,拿到苏州去则可做3件。为了节省木料,清代苏式家具的暗处构件还常以杂木代替,这种情况,多表现在器物里面的穿带上。从明清两代的苏式家具看,十有八九都有这种现象。苏式家具里侧都作油漆处理,目的在于避免受潮变形,同时也有遮丑的作用。

苏式家具的另一特点是用传统图案装饰,比较守旧。其图案以松、竹、梅、山石、花鸟、风景以及各种神话传说为主;其次是海水江崖、海水云龙、龙戏珠、龙凤呈祥等;折枝花卉亦很普遍,大多借其谐音寓意一句吉祥语。局部装饰花纹多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

三、京式家具

京式家具介于广式和苏式之间。广式家具用料太大,苏式家具用料太小。京式家具因为源于皇宫,所以皇帝要求用料不能小气,不能抠抠搜搜的,但是也不能浪费,要节俭。所以京式家具用料比广式的小,但比苏式的大。由于京式家具具有某种特殊的涵义以及受到各种古物纹饰的影响,所以装饰图案也富有个性,比如龙纹、凤纹、战国纹饰、玉器纹饰、青铜器纹饰等等。清宫家具造办处的工匠来自全国各地,但多数来自江南一带,而广东的木匠技艺更胜一筹,所以就单独有广式家具制作小队。清宫的家具在制作之前都有画稿,也就是画大样。一般样稿由苏州木匠画,苏州木匠画的样稿秀气、漂亮,画完了由广东木匠去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句俗语:“苏州样,广东匠。”所以制作出来的京式家具就是介于广式和苏式之间。皇宫造办处制作的家具在清代中期是京式家具的代表,到了清代后期至民国再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京式家具以北京龙胜城家具为代表。在明式家具向清式家具的转变过程中,转折点在雍正一朝。雍正登基后坊间一直流传关于他篡位的蜚语,雍正帝为了转移矛盾和扭转不利因素,就搬出了祥瑞。比如传说在沈阳努尔哈赤的墓冢上长出了灵芝草,雍正帝正好拿此事大做文章,向天下人宣告是自己祖宗的阴德显灵,以示自己当皇帝的正统。因此京式家具的祥瑞装饰图案至雍正朝也发展到极致,明式家具也自此正式宣告向清式家具转变。

四、晋式家具

晋式家具以山西平遥为代表。大漆螺钿是晋做家具的典型特点。在山西和陕西北部,家具制作成毛坯之后,直接在毛坯上涂生漆,再糊上麻布,然后再用木板压麻布,让生漆从麻布眼里渗透出来,使得麻布完全埋在生漆里,自然风干之后,表面非常坚硬,再在上面涂上漆灰泥。一般都是把砖头砸碎,研成细微的粉末状,和清漆调和,然后涂在家具的表面,大约1毫米厚。要涂两遍,第一遍是中灰,第二遍是细灰,如果是女孩子用的首饰盒或者装珍贵东西的盒子,那就要用鹿角灰或牛骨灰。把鹿角或牛骨烧成灰,再调和清漆,那是很黏很细的。涂在盒子表面后给人的感觉就和现在的塑料一样,又硬、又细,还没有纹理。当然,涂一般家具还是用砖灰,要上三遍大漆,横一遍,竖一遍,再横一遍。如果要镶嵌螺钿,在生漆未干的时候,趁着那个黏劲,将磨好的螺钿或者玉等其他镶嵌物粘在漆上。

晋式家具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山西地面保存的古建筑多,寺庙也很多。晋式家具的腿部多采用香炉腿样式。晋式家具雕刻纹饰善用卷草,这种卷草实际上是山西当地一种名叫金银花的植物。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