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兰考二手家具

1.兰考哪有卖家具的

郭店实木家具厂简介:

郭店实木家具厂位于兰考县小宋乡,依靠兰考丰富的泡桐资源,设计加工各式实木家具,以满足客户在办公、教学、家庭自用和婚庆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同时为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方便服务,我们还代销部分知名家具企业的产品,例如:豪德雅席梦思床垫等,有需要的朋友可直接到厂参观样品,或提出加工需求由我们负责设计加工,真诚欢迎您的光临!

联系人:郭先生

联系电话:15938529343

厂址:兰考县小宋乡郭店村

2.焦裕禄干部学院

从中州大道上连霍高速 1) 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92。

1公里,朝菏泽/G1511/S83/南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全路段收费) 2) 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日兰高速公路(全路段收费) 3) 沿日兰高速公路行驶450米,从兰考西/G310/曲兴出口离开稍向右转上匝道(全路段收费) 4) 沿匝道行驶610米,过右侧的何寨约780米后,朝兰考西/G310方向,右转进入G220 5) 沿G220行驶7。

1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汴兰大道 6) 沿汴兰大道行驶1。2公里,过杜庄干渠桥约90米后直行 7) 继续沿汴兰大道行驶120米,在第2个出口稍向左转6) 继续沿汴兰大道行驶500米,直行 8) 继续沿汴兰大道行驶130米,在第3个出口左转进入黄河路 9) 沿黄河路行驶780米,进入兰阳路 10) 沿兰阳路行驶940米,左转进入裕禄大道 11) 沿裕禄大道行驶600米,进入兰曹路 12) 沿兰曹路行驶1。

7公里,左前方转弯 13) 行驶670米,到达终点。

3.你们知道河南有个兰考县吗

兰考县 兰 考 风 情 一、悠久历史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兰考县紧靠黄河,很久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相传黄帝蚩尤曾途经县境,黄帝的儿子青阳氏(郭沫若认为是少昊氏一酋长)死后埋葬在青陵岗,即今本县红庙镇青龙岗村。

再根据县境及其附近的伯牛岗(杞县崔林河东岸)、牛牧岗(民权县双塔东)、窦固堆(东明县境内)等地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遗迹证明,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古时候,今兰考县境属豫州之地。

西周时期,其西部属卫国,东部属戴国。历来分别设置了东昏县和谷县,进而演变为兰阳、仪封和考城三县。

今日兰考县就是由历史上的兰封(由兰阳、仪封合并)考城两县合并而成。 二、灿烂文化 兰考素称“孔子过化”之地、文荟之乡、文化积淀深厚。

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文人志士和在此为官做事的外地贤达名人,他们不但留下了蜚声遐迩的政绩,还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同时,历代还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和传说典故,虽然大都不复存在但至今仍为人们怀念和称颂。

重文资教、蔚然承传。兰考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且素有讲学之风。

远在春秋之季,就有孔子周游列国,由鲁适卫至南鄙仪邑村人请见的故事被载入史册。汉代的史弼讲学,有学生数百人。

杨伦讲学,弟子达千人以上。由于历代重视文化教育,培养造就了许多文人志士。

据不完全统计、兰考历史上辟荐、科举的人士达1400多人,其中进士、举人就有319人。考中文状无的有王鄂(元)、考中武状元的有杨廷弼。

名著佳作,通古鉴今。历史上,县内文人志士的著作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1种。

这些著作由于受社会时代的局限,带有很强的阶级性。有不少著作宣扬忠君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树碑立传,但也不乏对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同情和呐喊。

如:封人请见(论法、八佰)、上治河蔬(明潘季训)、谕屠牛文、催租吏、座右铭等。 昔日胜迹,二十四景。

勤劳智慧的兰考人民不但缔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史,而且还遗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名胜古迹,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名胜古迹被河水淹没,昔日的巍巍壮观荡然无存,只有空名或美谈流传下来,被后人称颂和怀念。最有名的是三景区二十四景:兰阳八景是秦台烟柳、马蹄渔唱、白山樵歌、韩陵晓月、黄河旧迹、东昏废城、留侯遗冢、陈平古庙;仅封八景是景文故宅、琉璃圣井、金花女营、归城晓月、楝宛春花、挖泥落雁、青陵樵唱、黄渡渔歌;考城八景是盟台夕照、仙观飞霞、江墓秋风、李祠雨露、傅塔明檐、梁村曲水、古道柳烟、沁河桃浪。

遗迹难觅、典故长存。兰考县境内有许多古迹,大多无迹可寻,但却留下了有趣的典故,至今仍令人们难以忘怀。

较有名的古迹有:请见亭、庄周故里、渡蚁桥、丁岗康王庙、老君堂、铜牙城、白茂岗、豹陵、尖冢等。 三、繁多民俗 生活在兰考的人们,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化,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社会信仰、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习俗方言。

(一) 民间习俗,传统礼仪 在服饰上,旧时老年人有扎腰带的习惯,成年男人腰中多系大腰带,女子头顶黑、蓝色方巾。脚下穿的均为手工圆口布鞋、布袜,妇女的鞋帮、鞋头多有绣花,小孩穿有猫头鞋。

在饮食上,一日三餐,早饭多为馍、菜、汤、午饭多为小米饭或面条,晚饭多为馍、汤。 节日方面。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又叫“大年下”初一的头一天贴取联、年画,中午吃饺子(又叫扁食),除夕晚上大人给小孩分压岁钱,全家人吃团圆饭。初一五更时分起床放鞭炮,煮饺子,晚辈给长辈圆饭。

吃饭时,家有几口人就盛几个碗,即使人不在家,也在盛上,意思是全家平安团圆。饭后宗族、邻里相互拜年,男女均穿新衣服,凑在一起聊天,庆祝一年开始。

灯节 又称“元宵节”,民间叫“小年下”。晚上点灯笼,在家门、路口、井台放烟花、鞭炮。

为了对死者的祝原和怀念,还要到祖坟上放灯台(用粗面做成,上有洼坑插谷杆加上一些植物油点燃,后来多用蜡烛代替)。灯节为三天,十四为“试灯”,十五为“正灯”,十六为“了灯”。

十六日早晨,太阳未出前,拿家中的旧家具放到烘堆上烧掉,称“烧穷气”。并到田地里拔豆茬,边拔边说:“正月十六拔豆茬,金子银子往家爬”。

这是旧社会贫苦农民对一年中衣足食的美好想象和期望。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旧称龙抬头。

即在头天傍晚用草木灰在院子里围上几个大圆圈,一旁画个梯子,圈中心埋上几粒粮食,象征是粮囤,意思祈祷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那天早饭,家家户户吃凉粉。

这一天人们不到地里干活,怕触动龙头,女的不纺线做衣,怕刺瞎龙眼,其实这都是迷信。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