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清代修复家具

清代修复家具

1.明清古旧家具的修复和保养

古旧家具修复把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一项技术性、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古旧家具的类别不同,修复方法也不同,因此要综合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结合科学的措施灵活运用。

修复古旧家具时应严格遵循“按原样修复”和“修旧如旧”的原则,要熟悉所修家具的年代、背景,尽量保证使用原来的材料和传统工艺,按原来的大小修复,达到恢复原汁原味的目的。其形式特征、制作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都不能随意拆改、加减,必须保持原物的原貌和完整性。

在特殊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新材质和新工艺时,仍旧要确保家具修复以后,如果不是仔细观察,不应看出新旧构件间的明显区别。1、古旧家具损坏的自然因素导致古旧家具损坏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温、湿度、紫外线、红外线、有害气体、霉菌、害虫等方面。

由于木材是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硬度适中,营养丰富,因此,木质家具很容易遭到各种真菌、昆虫的危害。引起木材缺陷损坏的真菌主要有木腐菌、软腐菌、霉菌或细菌等,危害古旧家具木材的昆虫主要有长蠢、粉蠢及某些种类的天牛、白蚁等。

当室温超过30 ℃ 、相对温度高于70%时为高温高湿,这时易滋生霉菌、害虫等,并使其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加速了对古旧家具的侵蚀及污染,各种化学反应速度也会因高温高湿环境而加剧,使各种腐蚀过程加快。此外,温湿度的变化还会引起木材的湿胀干缩现象,导致木质古旧家具干裂或变形。

2、古旧家具常见的缺陷及相应的修复方式传世的古旧家具,历经岁月沧桑,除极少部分是完好无损之器以外,绝大多数均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松动、散架、缺件、折断、豁裂、变形、腐朽等。在古旧家具修复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家具对象,修复方式要各有侧重,不能用一个模式套用,在动手修复前,首先要弄清其类型、特性及用途,把握合理的度,不能变修复为修理,也不能变修复为作伪。

2 . 1 分清家具类型,区别对待留“旧”的程度面对一件古旧家具,首先要分清它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家具,查找它的历史档案,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后,再根据不同的类型有所侧重的保“旧”。通常来说,古建筑园林、名人故居、博物馆馆藏、考古出土等文物价值极高的古旧家具,除对结构破损和松散之处给予特别关注以外,要尽量保持其原貌,以免丢失珍贵的文物信息,影响其文物价值。

凡传世在大富人家一直沿用的用珍稀木材制成的名贵家具,如其外观状态良好,应较多留下包浆;如残破缺损,除在腿足、顶底、背面等家具隐蔽处保留些自然风化之“旧”外,应适度恢复其原始之精美工艺,并还原其名贵木材的美丽天然纹理和质地,如:紫檀的深沉肃穆、黄花梨的明快亮丽、楠木的文静不喧、铁力木的苍劲古朴、乌木的细腻滑润等特色;且在保证其结构牢固端正的前提下,对榫肩结合处不必苛求严丝合缝,因为结构处适度的松弛现象正是家具年代久远的见证,也是木材干缩湿胀固有特性的体现。对于木质较好、存世量较多,年代不甚高古的旧家具,如清晚期的红木、榉木、柏木、樟木、核桃木等家具,原来就因其木质的华美精细而受到世人欢迎。

在修理过程中,对其外表的过度风化,过度破损、过度使用的不良之“旧”应尽力清除。对其破散的结构也应尽力使其严密工整,还其原来精美的外观,只要在足底背板等处留下些残损迹象以备验“旧”即可。

对于民间传世的绝大多数漆木家具,同样也要认真区别对待。1 .对于漆皮已完全或大部分脱落的柴木家具,因年代久远,常常糙筋毕露,除必要的结构修整外,修复师可尽情地去梳理其机理的“风化之旧”,强化其历经沧桑之态,体现其所蕴含的古老神韵。

2 .对于在正常使用下的漆皮尚好的擦漆罩油家具因其实用性强,故良性磨损较多,也往往带有较浓的人情味之“旧”,其漆木相间的斑驳之旧,正是其人文价值之所在,对此切不可脱漆打磨,可在清洁其污垢,修整其结构的同时,用适宜的方法对其年久失光的漆色进行封护润泽,以再现民间家具亲切实用的朴素美。3 .对于披麻挂灰、描金彩绘的大漆家具,其价值全在漆艺绘画。

考虑到其整体观感的完整性,可对其残损较大的漆皮进行补漆补色,但对于已失金褪色的漆画,原则上则不应去描补,而应保留其残缺美与虚幻美的观赏价值,留给后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正是“ 修旧如旧”原则在大漆家具上的体现。

2 . 2 突出修复对象个性,尊重收藏者个人品味每件古旧家具历经峥嵘岁月,都有其不同的闪光点,它们或是工精,或是料美,或是型好,如:雕刻精、打磨细、造型美、结构巧、用材妙,花纹多等等,各具特色。这些在同类家具中比较突出的个性,应在修复工作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充分的体现。

在收藏者方面,每个收藏者对自己的藏品都有独到的见解和个人独特的艺术品味,如有人爱古旧感,有人爱华丽气派,有人爱人情味,这些收藏者的个性化要求,在修复工作中都要加以考虑和尊重,要在“修旧如旧”中加以体现。但对于有悖文物保护宗旨的不当要求则应劝阻、解释和拒绝,维护修复师的职业道德。

2.明清古典家具如何修复

老家具的修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如果老板是一个内行,并对传统手艺存一份虔诚之心,而不是唯利是图,老家具的神韵则有可能保存下来,否则,所谓的修复就常常演变成另一次破坏。

爬山头、坑子货就会鱼目混珠,头茬货就会遭到不可修复的肢解。第一道工序是清洗。

老家具进门,断胳臂缺腿,蓬头垢面,得除去浮尘和积土,有时还有水泥浆、沥青、化学油漆什么的。然后用水冲,边冲边用特制的刷子刷,积垢深厚的,可以加一点碱水。

洗过的旧家具得阴干一周。不然遇水膨胀后,榫头拆开后就难以复原。

在有些负责的店家里,还会对老家具进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虫子与虫卵。 第二道工序是去漆。

一般是用细砂纸轻轻磨擦,如果遇到较硬的部位得就用刀刮。做这个活得胆大心细,稍不留神就会破坏精雕的部分,有时一条纤细的线脚--比如"一炷香",被磨平了,再怎么修也回不过神来。

第三道工序是整修木器部分。缺损的部分得找同样的材质补完整,断胳膊缺腿的还好补,最难的就是浮雕的部位,比如个仕女,缺只蝙蝠什么的,得以同样的风格修补好。

而每个时期,每个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尽相同,修理的工匠心里得有谱,得虚心与前辈匠人对话,也不能逞技而坏了原件。不然的话,内行人上眼就看出破绽了。

第四道工序是配铜活。有些箱柜的铜活坏了,也得按原来的式样做一个,如吊牌、面叶、活页、套脚、包角、牛鼻环子等都是中国传统家具不可忽视的饰件。

从制作工艺上分镂空、錾花、打毛、做旧等,连点点斑斑的绿锈也做得出,很有沧桑感。第五道工序是精打磨,以便上蜡或上漆。

木质好的老家具修收复,按收藏界的原则应该是尽可能地保留原来的模样,所以负责的店家在接洽客人时会从艺术鉴赏和老家具保护等方面劝说客人,最好在家具表面烫蜡,使木质的肌理纹路毕现无遗,这种朴素的美是最最耐看的。 比如柏木和榉木,经过打磨后,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包浆,光洁度不比硬木家具差。

最后一道工序是做漆面。做漆面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刷漆,而是尽可能保留原有漆面,只不过收拾干净而已。

不可避免地要上漆,也是有限地进行,比如描金柜的花饰磨淡了,漆皮起壳了,有些顾客要求维持原状,有些顾客会要求补一下,那些小面积地修补,不会走失原韵,是可以的。 有些老家具还是用披麻带灰工艺做漆面的,如今这种工艺很少有人会做,就得请高手来复原,如果用化学漆一刷,一脸贼光,这件老家具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这几道工序一点不能马虎,所以顾客订了货,至少要一个月后才能收到。根据明清古典家具特性,可以采取保旧、留皮、翻新三种修复方式,古典家具修复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检测标准及工艺流程,产品质量的监控贯穿于修复作业的始末。

3.可以问一下清朝末年的紫檀家具怎么维修,目前有人收藏吗,市场价格

我就是做古典家具的,维修的话就算告诉你方法你自己也未必能修.劝你还是到专业从事仿古家具制作或维修的地方去弄.

关于价钱的话,就不是你说一两句就可以判定的了.

1》木材的好坏

木之极品-小叶紫檀:其实紫檀木也分很多种,就像红木一样,弄不好就被忽悠了。紫檀木被《中国树木分类学》分类为“紫檀属豆科植物,约有十五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紫檀木只有一种,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叶紫檀”。

小叶紫檀,为檀科紫檀属植物,以印度紫檀最优。最早对于紫檀的记载是晋·崔豹的《古今注》,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紫檀非千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入水即沉。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深紫色如漆,几乎看不出年轮纹。脉管纹极细,呈绞丝状如牛毛。并且小叶紫檀还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紫檀能止血、止痛、调节气血。

“紫”寓意着祥瑞,在加上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在明清两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说,就实属极品,更何况流传至今?加之这些,好象给紫檀木蒙上了一曾更加神秘的色彩。其实欧美人士重视紫檀的程度较我国尤甚,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个15厘米长的紫檀棺椁模型,参观者都无不惊讶而羡慕,以为稀有。所以说对于紫檀木“寸木寸金”这样的说法丝毫不为过。

小叶紫檀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将立即分解成粉红色,且与酒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这是鉴别紫檀木的有效方法。

2》看家具的年代,其中也并不是说年代越久就越值钱。

3》看家具的做工,比如要从木工工艺、雕刻工艺、打磨工艺等是否精湛到位。

4》看家具的用料,比如说看一件家具的制作用材是不是选自一棵树木,一块门板或是大面是不是没有拼凑,整材整料等。

5》还要看这件家具的历史背景,比如君王用过的东西那肯定是身价倍增了。

6》看传世量的多少及保存的完好程度。都说物以希为贵吗。这话不无道理。

以上这些方面都是鉴定一件家具价值的应该考虑的。

4.说说如何保养明清老家具

1. 外观要光洁,平滑细腻,要经常除尘、上光、保持家具的整洁。湿布是家具的天敌,因为湿布中的水分和灰砂混合后会形成粒状颗粒,对家具的表面损害不容忽视。因此,平时清除古家具的灰尘、油腻,最好用毛刷轻拂后,再以干净、柔软温度适宜的棉麻类布料的干布擦试。或沾取水性或油性清洁剂清洗。

2. 家具搬动应小心轻放,使用中,忌利器硬物撞击。家具的脚部应钉以胶垫,避免来回移动时受损。

3. 冰凉或过热的东西绝不能直接置于桌面。过冷或过热的器皿会在古家具上烙下无法擦去的痕迹,应特别注意。在家具上放物品应垫一层软膜,垂直方向轻拿轻放,以免破坏漆膜。若出现漆膜滑损碰损应及时找专业人员修补,使之对家具的材质结构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4. 木制家具因为材质的原因,过度的阳光照射或潮湿,都会损坏材质,造成木材龟裂,或干脆易折。湿度对木家具影响很大,必须存放条件好。

5. 上蜡保养时要注意在灰尘清除后再进行,否则将生成蜡斑,并造成磨损,产生刮痕。一般的喷蜡、水蜡、亮光蜡均可,但切忌使用汽车车蜡。上蜡时,要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慢慢深入。

5.为什么会有“清代明式家具”的说法

由于明式家具主要是指红木家具的风~格特征,所以明式家具的制作年代可以是明代,也可以是清代。

清代明式家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清初清顺治朝至康熙十九年(1680 )以前制作的红木家具,与明代天启、崇祯朝所制红木家具,是由同一批工匠所为,红木家具的式样和风格仍为明式,这也是清代红木家具的早期风格。第二类是指清代苏州、扬州一带所制红木家具,虽然在清康熙十九年( 1680)以后清式红木家具已初步形成风格,但苏州、扬州一带所做红木家具仍保持明代风格,所以晚清民国时期的古董行把这类家具称为“清代明式”。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