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披麻挂灰老家具

1. 披麻挂灰罗汉床什么时间开始有的

这说不准,因为“罗汉床”的起源,至今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有三种可能:

1. 汉榻(汉朝的坐具)的演变;

2. 源于隋唐五代时期;

3. 源于明清宫廷“宝座”,小号的称为榻,就好像现代的沙发。

至于披麻挂灰,则是源于漆器中的手法。如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的平遥推光漆器,制作过程就包括木胎披麻挂灰(生漆灰须褙布,猪血灰须披麻,黄土胶则需褙纸)。而这工艺,在唐朝就形成了地方特色,到明清时已具相当规模,并出口到英、俄等国。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披麻挂灰罗汉床最早应当是唐代出现的。

欢迎追问,希望对您有帮助,南无地藏菩萨!

2. 如何修复老家具

老家具因其量大而显得良莠不齐,并不一定每件都是精品,同时能够满足材质、结构、造型、雕刻、装饰这五美的要求。

可是每件家具都有其最闪亮的优点,这些在同类家具中比较明显的个性,如:雕刻精、打磨细、结构好、造型美、材料整和花纹多等特点就应在修复中得到突出。这是老家具修复的一般方法。

明式家具的修复方法 用紫檀黄花梨等珍稀硬木制成的名贵高古家具修复时,如果外观状态良好,应该较多的保留包浆;如果状态残破,除了在腿足、顶底、后身等隐蔽处保留少量自然风化的痕迹外,要适度复原其始制之初的精美工艺,并彰显其名贵木材特有的美丽纹理和质地,在保障结构牢固端正的前提下,对榫卯肩口的严密程度不强求极致,适度松散正是家具年份高古的佐证。 老民间家具的修复方法 老民间家具,木质的华美精细最受世人欢迎。

在修理过程中,对其外表的过度风化,过度破损、过度使用的不良之“旧”要尽力清除。对破散的结构也要尽力修复,达到严密工整,还其精美的本来面貌。

仅在足底背板等处留下验“旧”的残损。 对于漆木老民间家具,需要针对漆膜情况区别对待。

a.漆皮已大部分或完全脱尽的柴木家具,常常糙筋必现,除必要的结构修补外,可以因势利导充分表现肌理的风化之旧,提升其所蕴含的时空之美。 b.对于漆皮尚好的擦漆罩油类家具,良性磨损较多,破“旧”中往往带有浓厚的人情味,其漆木的斑驳相间,正是其人文价值的所在。

以山西大漆家具为代表的古旧民间家具,黑色糙漆的各种髹饰漆膜被摩残后,形成蛇腹状断纹(断纹参看故宫博物院藏的雕填龙纹一封书式柜)和牛毛状的细小断纹(断纹参看上海博物馆藏的黑漆炕几),是收藏者求之不得的高古雅趣,对此切不可脱漆打磨。清洁污垢,修整结构的同时,需要对其年久失光的漆色进行封护润泽,以再现民间家具亲切实用的朴素美。

c.对于披麻挂灰、描金彩绘的大漆家具,其价值全在漆艺绘画。一旦丝麻脱落腐朽,很难简单修补。

为照顾其整体观感的完整性,可对其残损较大的局部漆皮进行补漆补色,对已失金褪色的漆画,原则上不应去描补,描绘越多,破坏越大;补画越多,欺世越重。而且残缺美的意境会留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大漆家具要求“修旧如旧”。

老民间家具的修复工艺因其自身材料、结构造型、雕刻装饰、制作手法的特点,不能用古旧家具修复的工艺一言蔽之,两者各有侧重。但是不论哪种古旧家具在动手修复前,都要弄清其类型﹑特性及用途,并对其时代背景、材料性能、榫卯结构、髹饰工艺等十分熟悉,修复后尽量保证材料相同,结构和造型一致、制作手法协调。

同时要遵循古物修复的可逆性原则,即修复失败时能够恢复到原状。

3. 披麻批灰,在传统家具里是指什么工艺

旧时老百姓使用的老式家具,木匠不会用名贵木材或者好木头制作的,这样成本太高,老百姓买不起。

他们大多是用拼接的小块木头或者质量较差的木材制作家具,制成后甚至可以看到家具有拼接的缝隙和虫眼、疤节等。这时木匠就将麻布包裹在拼缝处进行遮掩(披麻),再用猪血调好的灰泥(也有用油腻子的),在家具表面反复涂抹并用砂纸打磨数遍,这样,既填补了木材表面的虫眼和疤节,又使木材表面更加平滑,木纹更加明显。

最后一道工序才是刷大漆,刷漆后,马上能提升家具的档次和价格。这是家具刷大漆前的最后一道工艺,很多老四合院甚至王府、宫殿的廊柱和大柱子,也都是经过这种“披麻批灰”的处理后再刷大漆,表面才那么光滑的。

4. 漆器为什么要披麻披灰

瓦灰是用来给漆器最后一道研磨的,相当于细砂纸。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做“披麻挂灰”。漆工车间的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多则刷七遍,少则刷六遍,其后的推擦就更细致了。先用粗水砂纸推,再用细水砂纸推,用瓦灰推,丝绢报,卷起一缕人发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复推。凭眼力,凭心细,凭感觉,凭次数,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

5. 传统古旧家具如何修复

老木匠妙手回春,古旧家具修复的七个步骤

你知道一件古旧家具修复成功,需要多少道工序吗?妙手回春的修复师傅们,如何在保留其古旧神韵的同时,让古旧家具焕然一新?关于这些,中木商网陈昌文还要从古旧家具修复的“六步经”说起。

1.拆解

当要修复一件旧家具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仔细观察家具的结构,在不同部件上标好序号以方便后来安装,按照与原家具组装时相反的顺序把家具拆开。拆解家具时,要注意保持家具的完整性,切记破坏家具漆膜和形成新的损伤。部分古旧民间家具制作时采用的结构和手法特殊,俗称“绝户活”,当拆装时,有可能损害部件结构,所以尽量保持原状,不要拆卸。

2.清洗

清洗古旧家具上面的灰尘,用湿布擦是大忌,因为在看清部件本身面目前盲目地使用湿布擦拭会造成无法预料的损害。所以大功率吹风机吹是去除浮尘和积土的首选。对于粘附在部件上面的水泥浆、沥青、化学油漆等现代垃圾之类,应使用物理手段清除,如精细的刀刮和打磨,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清除。在决定不保留原有漆面后,使用水洗,边冲洗边用特制的刷子刷,积垢深厚的,可以加一点食用碱调制的碱水。榫卯等处的胶、泥等污迹需要热水浸泡才能清洗干净。洗过的古旧家具需阴干一周以上,否则遇水膨胀后,拆开后的榫头就难以复原。

3.去漆(保旧工件除外)

一般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去漆时不能破坏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类家具腿部常见的“一炷香”线脚,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线脚改制别样,否则就成为永久损坏。

4.木工整修

对于古旧家具缺损的部分修复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简单说,就是找同质同色的老料修补完整。即使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要尽量使用木材纹理相近,颜色稍浅的材料代替。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还有对称的另外一半在,就必须按照原样复制。如果同时缺失,则需要根据整件家具的形态风格,进行搭配和补充。

胶合前需要注意一点,在刨光粘合的表面,尽量控制纹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显的粘合缝隙,如不行则需要重新制作。最难修复的是雕刻的部位,图案缺失后,需用同样的风格修补,而每个时期,每个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尽相同,即使使用同样的材质,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绽,何况大多雕刻部位的损伤是由于部件过于纤细,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后,只能保留这种残缺美。

继续阅读:老木匠妙手回春,古旧家具修复的七个步骤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