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黄花梨收藏家具鉴赏会

1. 明清黄花梨家具有收藏价值吗

你好,

这个应该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关于收藏品的收藏价值已经回答很多次了。值不值得收藏?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以书画为例,齐白石的同一幅画,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现在,可达到30万元。至于古代的书画,经年累月,其涨幅就更大了。

在现代社会,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相对较低的投入、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经济日渐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历史上靠收藏而成为巨富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明代中叶,因为江南经济的发达,涌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藏家,如文徵明父子、项元汴家族,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这些收藏家同时又是著名的书画家,他们的收藏一方面推动着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以及地位的象征。尤其是近年来众多企业参与收藏,充分展示现代企业的层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战中永远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

收藏在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藏品之于内府,不过是众多国家财产中一部分而已;而对于私人收藏家来说,每一件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一件藏品的各个细节:色调、神韵都了然于胸,而且熟知关于它的故事和传奇。它的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都与你息息相关。

因此,说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艺术的修养。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至于估价,通过几张图片或者描述这里无法给你准确的评定,即使给出价格也未必准确,而且即便说出来您也未必相信。所以对于真伪和估价建议找行家现场评定。

(以上供你参考吧~希望能帮上点忙~~望你采纳~)

2. 收藏花梨木家具的注意事项

现在所谓花梨木种类太多了,首先是要知道什么花梨木值钱,值什么样的价钱,再有就是有辨别各类木材的本事就可以了。

最值钱的是“海南黄花梨”,其次是“越南黄花梨”,如果再有什么诸如缅甸、巴西等等花梨木,那就不值钱了。.

为了让你更明白这几种木材的差距,我给你打个比方吧。

就拿一对品像一样的圈椅来说吧。(大概价格)

海南黄花梨的价格:50--60万左右

越南黄花梨的价格:4--6万左右

其它花梨木:3000---6000左右。

3. 如何收藏海南黄花梨家具

(一)历史 明清时期的海黄老家具,本身存世量已是很少。

中国对明清家具研究最权威者王世襄老先生,其在《明式家具研究》书中所罗列、分析的家具,是以苏作(苏州制作)为对象的。确实,历史上虽有苏作、京作、广作等流派,但由于受江南浓厚文化底蕴的浸淫、熏染,苏作家具无疑是明式家具最具代表、最有品位者。

如果现在还要收藏这类家具,那么无异于寻找凤毛麟角,它仅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或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看见。 芮谦所著《故宫收藏131件黄花梨家具》中,我们仍无法确定其是否全部为海黄制作,并不排除有越黄(越南花梨)甚至用草花梨(指缅甸老挝等国花梨)的产品。

王世老前些年以象征性的50万美元,卖给上海博物馆的70余件海黄老家具,是他一辈子才积攒的。2006年9月21日,旅居海外的曾佑和女士把丈夫(第一本花梨家具《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作者艾克)收藏的7件花梨家具捐给了北京恭王府。

此外,还有一部分早在解放前就流到了美国、欧洲等地,比如美国加州还有一个纳尔逊博物馆,就专门收藏这类家具。有的则被港澳台爱好人士所珍藏。

比如台湾学者洪光明所著《黄花梨家具之美》,总共介绍了47件被私人所藏的家具(有些明显有越黄痕迹,比如第38页所列的圈椅)。因此,在国内仅有屈指可数的部分,也是在藏家手中。

退而求其次,如何? 广作的明清海黄老家具,还是有一定数量,且性价比相对高。海南岛(八十年代前是广东省的一个地区)目前还能看到一些踪迹:一部分是在海口市的一些商业广场和古玩城,一部分则仍在海南一些县市的商人和老百姓家里。

品种有八仙桌(包括六仙桌、四仙桌)、圈椅、太师椅、官帽椅、小姐闺房椅、书桌、香台、案几等。 这里特别要介绍两种民间家具,它们很能体现海南民俗特色,那就是四出头小箱柜,俗称米柜、钱柜。

据海南黄花梨研究专家张志扬考证,它通常是家里存放贵重物品的箱柜,不可能为锁住百把斤米谷,而耗时耗工地选用昂贵、稀缺的花梨来制作如此复杂、拙朴的家具。还有一种是休闲躺椅,它是“文革”时由广东、上海、福建来的知青传入。

它们虽然不在明式家具范畴,但仍有收藏、使用价值。比如米柜经整修后,可改作床头柜、灯台、盆景台等。

躺椅则随时可用,在北京被当做上层休闲人士奢侈的时尚用品。尤其是其中品质好的,更有收藏价值。

笔者在海口市海黄制作名家冯云天的作坊,看到一张正在整修的躺椅,当即收藏。当修整、打磨(交代不要烫蜡,一烫蜡,辛香味就大减。

遗憾的是市场上绝大多数海黄家具都上过蜡,为的是追求色泽更艳、纹理更显)后,通体是紫油梨一木制作,鬼脸相接,紫光幽幽,暗香浮动。夜晚一躺上去,便在幽香中安然入睡。

其制作水平极高,把色泽、纹理相同的整合一起,有序排开,造型端庄,结构精巧,线条流畅,透出卓尔不凡的气质。这令人无限感念:即使在纷乱的文革年代,仍有这种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理想者。

这样的躺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明式家具摆放一处,其典雅之气不遑多让。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充分展现海南地理优势,即用料大方、形体略粗,当然较之苏作,略逊飘逸和灵动。

对这些遗存的老家具,大致也可分为两种。一是海南当地工匠所做,相对粗俗。

这类东西,很多已被拆解作原料了。还有一种则相当文气,不逊于大陆的工艺。

这是由于:海南岛原先大部分民众由福建移民过去,这些人不乏有能工巧匠者,如琼山县的雕刻相当精细,有莆仙木工的明显痕迹。还有崖城府(今属三亚市)、琼州府(今属海口市)等地,文化昌盛,许多从大陆返乡的富贵人家,带来了工匠、工艺,他们所使用的家具,也是沿用典型的大陆明清款式。

还有一部分是本岛官吏、商贾、地主,从大陆购买广式、苏式家具。比如笔者曾珍藏过的两张八仙桌,一是约清代中期的雕花大贡桌:8*8cm支腿脚刻回纹,雕花细腻(寓有花开富贵、诗书传家、五谷丰登之意)、罗锅枨起阳线。

该桌整张用一棵紫油梨制作,既高且大,展现了大清国强盛时期的霸气和厚重,又有神前贡桌的庄严、吉祥。二是约清中期仿明式地网格桌:束腰、冰盘沿、罗锅枨、内翻马蹄,也是整张一棵黄红油梨制作,做工简洁,透出一股明代文人的书卷气。

而另一款圈椅,靠背及扶手形状略为逼仄,不及苏作舒展。这大概就是抄袭不到家的缘故吧。

谈了历史价值,还有两点可一并介绍。一是可否确切断代?而是有否新作顶旧?老家具不像字画,上面题有年代,绝大部分未留制作时间;也不像瓷器,可以通过窑址发掘,刮取一些原料下来,作碳十四分析(前两年外国有一个买家买下一幅疑似达·芬奇的画作,经科学测定其纸质、涂料,就分析出较具体年代,最后认定是达·芬奇工作室的作品)。

另外,家具的制作工艺,尤其是常见品种的基本形式,往往延续数百年而无大变化。比如明式家具中的交椅、扶手椅、灯挂椅,肯定是宋代就有了定型。

新作顶旧更不合算。大凡文物,都有故意做旧,以假乱真。

唯独海黄老家具,没人愿意做旧。这是因为“面粉更比面包贵”。

当今能用做家具的海黄老料,动辄每斤数千元,假如用如此贵的老料。

4. 海南黄花梨家具怎么鉴别及特点

海南黄花梨的特点 1、黄花梨有一种中药的“降香”味道;2、“鬼眼”:很多收藏者用“鬼脸”来鉴别海南黄花梨,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准确的来说应该是“鬼眼”,也就是“实心黑点”;3、“大花脸”,海南黄花梨质地坚硬,纹理清晰美观,有凤眼纹,视感极好,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

鉴别方法: 一要“望”:纹路流畅,新料打磨后纹理清晰美观,视感极好,有麦穗纹、蟹爪纹,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

二要“摸”:黄花梨气干密度等于或大于0.76g/立方厘米,木质坚硬,硬度高,摸起来手感好,粗而不刺,并能感觉到油性。甚至摸后手上余香萦绕。

三要“闻”:香味淳厚,但是属于辛辣香,鼻子好的还能多少闻出一些酸味 四要“尝”:用舌头品尝味道微苦。 五要“纯”:黄花梨家具上不应有铁钉。

由于材料的珍贵,及其极大的强度,上等的黄花梨家具、工艺品的生产制造就如同玉器的雕琢一样需要精雕细刻,木榫结构绝不可以有铁钉,并且只有具有相当深厚制作功底的艺人才能够完成。 六要“刨”: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很小的内应力是黄花梨木的突出特性。

它不像红木那样脆,这使木匠在施工时辨识起来十分容易。在刨刃口很薄的情况下,只有黄花梨木可以出现弹簧形状的长长的刨花,而红木只有碎片般的刨屑。

七要”问”:如果有人说自己有大量海南的黄花梨工艺品,尤其是说新的,那你要小心了!因为海南黄花梨早已经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国家早就不允许砍伐了! 八要“找茬”:刨平黄花梨面上有一些“鬼脸”。鬼脸是由生长过程中的结疤所致,它的结疤跟普通树的不同,没规则,呈现美丽的图案,人们称之为“鬼脸”。

但不能说是黄花梨木都有鬼。 九要“色”:黄花梨的颜色差别很大,从黑、红褐、黄、白、红不等,但极其珍贵的黑红色的海南黄花梨已经极其难觅。

另外其心材和边材差异很大,其心材红褐至深红褐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匀,常带有黑褐色条纹,其边材灰黄褐或浅黄褐色。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