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清代家具制作工艺

1. 中国古代家具如何制作

中国古代最广泛的使用家具是从1000多年前的唐代开始,到五代又进一步发展。进入宋代时,家具无论从种类、造型、制作及材料方面都已进一步地完善形成了质朴、简洁的特色。明代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代表,从选料、工艺、功能到装饰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至今声誉不衰,博得人们的高度赞赏及回味。

明代家具多用紫檀、花梨、铁梨之类硬木,也用楠、樟、胡桃、榆等硬杂木。这些材料不仅坚实又富有弹性,而且棕眼细密、纹理清晰、色泽柔和。加工表面时又多用蜡而不涂漆,更加显露出朴素的“肌理”之美,显现轻巧、挺拔、简洁的特色。

清代前期家具基本上继承了明代传统,但由于当时宫廷极端追求装饰效果的风尚,使清代家具,特别是北京故宫里的家具,日益趋向繁缛。过多的雕饰破坏了家具的整体造型,也减弱了家具的实用功能。清代家具的进步和成就主要表现在雕漆、填漆描金家具方面,这些工艺都是新的创造和发展。此时,家具同建筑居室有了更密切的联系,一般厅堂、卧室、书斋都有了配套常用家具。明代民间家具向更加实用和经济的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往往是指明及清前期(清康熙、雍正时期)制作的家具。因为清初的家具在形式上仍然继承了明式的风格,在结构上没有多大差别,因此统称为“明式家具”。而清式家具则是指清乾隆以后制作的家具。明清两代在家具制作风格、造型结构、装饰手法、所用材质上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是判定家具时代的重要标准。

明代是中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明式家具大体上保留了中国家具传统的装饰风格及制作手法,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巅峰时期,大体上造型质朴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在艺术造型、工艺技巧和实用功能等方面,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

如今,明清古董家具成为西方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的艺术品,是中国继书画、陶瓷之后的第三大艺术收藏热点。这些家具线条简约,造型典雅,完美地融合了艺术、文化和实用的功能,被西方学者认为是当今中国“继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陶瓷后,又一载入青史的国粹”。

2. 论述明清家具各自特点,50字至100字左右

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清式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 ,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3. 谈谈清式家具的用料 种类 工艺 审美 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并举例说明 急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

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 ,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清式家具使用石材较多,广式家具的坐具用石材做面心的更多。

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斑石、紫石、青石、白石、绿石及黄石等。石材的选择上以自然形成的山川烟云图案为上品,力求体现山水画中水墨氤氲的艺术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 。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

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立体效果。

镶嵌在清式家具中更为普遍地运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钿嵌、百宝嵌、珐琅嵌乃至玛瑙嵌、琥珀嵌等,品种丰富,流光异彩,华美夺目。其中珐琅技法由国外传入,用于家具装饰仅见于清代。

描金和彩绘也是清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段,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综观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能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

造型上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

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

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

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 清代家具,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当然有它特殊的背景与经历,乃至独立存在的特色。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

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

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

这个阶段的家具生产,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呈兴旺、发达的局面。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或叫它风格。

这风格特点,就是"清式家具"风格。 1.造型上浑厚、庄重 这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为浑厚和庄重。

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大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

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

其它如桌、案、凳等家具,也可看出这些特点,仅看粗壮的腿子,便可知其特色了。 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清中期家具特点突出,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

清式家具的装饰,求多、求满、求富贵、求华丽。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

甚而在一件家具上,也用多种手段和多种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

此时家具,常见通体装饰,没有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但是,不得不说,过份追求装饰,往往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有时忽视使用功能,不免有争奇斗富之嫌。

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道光时,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劫难,此后社会经济日渐衰微。

至同治、光绪时,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同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以及教会的输入,使得中国原本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发生了变化,外来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国领土。

这时期的家具风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响,有所变化。我们看,现在颐和园里的部分家具,接受了外来影响最为明显。

这种情形,作为经济口岸的广东最突出,广作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