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广式古典家具

1. 广式红木家具与清式红木家具有哪些不同

广式与清式红木家具有哪些不同? 红木家具大量生产的时代,已是清式家具兴盛、发展的时代,所以从总体上说,红木家具主要反映的是清式家具各个时期的特色,在造型艺术上绝大多数属于“清式”范畴。

其用料粗大、形体厚重、线形强烈、结构繁复的特征,呈现出一种与“明式”迥然不同的造型特点和时代风貌。由于当时社会财富不断增多,生活风尚发生了新的变化,加上制造高级家具的红木材料非常充足,人们对红木家具的功能要求和审美心理也随之产生新的变异,形成新的观念。

到清代中期前后,以“广式”为代表的红木家具很快地盛行起来,家具追求尺度宽大,装饰华贵,讲究气派,许多家具的造型标新立异,如各种红木太师椅、圆桌、琴桌、茶几等等,都是当时非常普遍的新品类,其中不少家具造型成了“清式”的主要形式,体现了中国硬木家具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素质。

2. 广式红木家具是什么

红木家具是我国的独特产品。

在实用意义上,它是家庭的生活用品,在艺术上又是具有很高艺术韵味的工艺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木家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象征,具有中华民族民俗的深厚内涵。

红木家具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昔日红木家具是尊贵与财富的象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红木家具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现在红木家具既是我国居民家庭的常设家具,也是大多数高级宾馆、饭店、酒店、机关、团体必备的家具摆设,显现出高贵、典雅的气派。

关于红木家具还有一段与三宝太监郑和有关的颇不寻常的故事呢。据史载,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东岸,给外国人带去丝绸和瓷器,而带回来的除了其他货物外,主要就是红木。

郑和带回那么多的红木,原来目的是利用红木分量重来做压舱。红木运回中国后,一些能工巧匠把它用来造家具,于是便有了后来名扬海内外的“明式家具”。

广州红木家具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于明代,最初是不雕花的光身红木家具,到清代初期雕花工艺逐渐应用到红木家具的制作上,成为独特的木雕艺术。 广州巴家具称作“家私”。

广州人在居室建设中十分注重文化氛围,不管房子大小、宽窄,都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摆设几件称心的家具。所以广州的家具制造业很发达,而且很有市场。

广州家具独具特色,以红木制造的家具被人称为“广式”家具。广式红木家具制造业在请代已颇具规模,据史书记载,当时西关有顺昌泰、广盛隆、德昌等30多家著名家具商号及厂家,产品除内销外还出口,远销海外。

广州的达官贵人廊,梁架、驼峰、斗拱、雀替雕刻花纹,后外金柱明间、次间装12扇楼雕屏风,稍间设花罩;堂前设月台,月台宽16.84米、深5.76米,石雕塑柱以岭南佳果为装饰,栏板嵌铁花。正脊上陶塑瓦脊是1981年修复时重新烧制的。

后进后堂及大厅三间原是安放陈氏祖先牌位及祭祀的厅堂。 中后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二十一架梁用五柱后墙承重,后金柱间各设高7米的木镂雕龛罩,后梢间设伸龛,内设21级木阶放置神位、牌位。

除中轴线主体建筑外,其他厅堂、廊庑、斋室、厢房等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梁架、斗拱、驼峰、墙壁、挥头、踏道等均以梅兰菊竹、花鸟虫鱼、岭南佳果、历史典故、戏曲人物等题材为装饰内容。

3. 京作家具和广式红木家具的区别

红木家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文化,以北京为代表的包含山西、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区的传统红木家具叫京作红木家具,具有设计大度大方、尺寸偏大、气势宏大等主要特点,工艺上逊于苏作的精细,雕刻上多采用北京皇家范的花纹与图案为主。

广作家具是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片的地域文化为特点,自晚清国门打开后,广州港是国际货运贸易的中心,红木原材料多,广作家具不惜材料,家具通体全部采用进口红木材料,连隐蔽部位的横档等都用红木,而且料子粗大,西洋文化在广州引进最早,广作红木家具一度成为国内引领者,雕刻花纹以西洋文化为主潮流,包括地方特色螺钿(贝壳),前期制作精良,流行一时!到民国时期,开放的港口遍及国内上海、天津等,红木原材料深入中国腹地,广做红木家具不再具有材料优势,苏作、京作等流派,发扬传统文化,兼具吸收西洋文化,又成为红木家具的顶尖代表。

4. 广式家具和苏式家具有什么区别

广东地区采用优质硬木为原料生产硬木家具的历史也比较早,我们能从一件面板底部刻有“崇祯庚辰(1640年)仲冬制于康署”的铁力木大翘头案为例证,说明最迟到明朝末年就已有品质很好的高级家具了。这件由广东德庆县生产的翘头案,十分静穆气派,但与同时期成就显赫的苏式家具相比,仍略逊一筹。在造型比例、线脚运用和与形体的关系上都暴露出不足之处。这些年来,一直很少再有广东地区生产的明代高级硬木家具发现。1997年8月,笔者应邀赴广州作专题考察,顺道走访了《清代广式家具》的作者蔡易安先生。我们大致认定,广东地区明代优质硬木家具的生产要比苏州地区晚。广州地区开始较多的生产硬木家具可能是在清初,或许也是随着苏式家具影响的不断扩大而开始兴盛起来的。

到清代乾隆时期,广州地区的家具生产已非昔比,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正如《清代广式家具》中所分析的,“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清代广东家具领先突破了我国千百年来传统家具的原有格式,它大胆地吸取了西欧造型等新的家具形式,创造出了崭新的广式家具。”从风格上说,广式家具可以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合璧。今天,我们比照流传下来的广式家具,从造型形态、构造工艺、制作方法以及装饰纹样题材和表现形式,都能清楚地看到外来文化对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它充分地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性,而这些,恰恰是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家具所缺乏的因素。

如苏式家具,始终没有如同广式家具一样的羊蹄脚、鲤鱼肚以及类似的部件装饰性符号或样式,包括运用西洋图案的雕刻手法。苏州地区虽然也有制造广式家具的产品,或者也流行一些广式家具的品种,这些产品和品种也只能是广式,是苏制的广式产品,而不能因为是苏州生产就称其为苏式家具。正像广州改制苏式品种的圈椅一样,总不免缺乏广式家具的形象和特色,也不能说其是广式家具,它实际上给人的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镶嵌大理石的盾形式靠背扶手椅、三连式和双连式长椅、通体雕刻的龙纹椅等等,才是广式家具无与伦比的代表产品;绞藤、连珠、仰俯莲瓣、西番莲花纹,双线花瓶脚、工字式连脚档、大挖弯以及满嵌螺钿、通体悬雕等等,才是广式家具最鲜明的风格特色。

这个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地域等各方面的原因,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家具制作显得因循守旧,传统的束缚使它们没有像广式家具那样在改革创新中冲锋陷阵。很快地,苏式家具在全国失去了它原先的主导地位,被广式家具取而代之,广式家具充当了时代的表率。

5. 广式红木家具与苏式红木家具的比较

广式红木家具的特点如下: 1、用料粗大充裕,广式家具的腿足、立柱等主要构件不论弯曲度有多大,一般不用拼接作法,而习惯用一块木料挖成。

通常所见广式家具,或紫檀、或酸枝,皆为清一色的同一木质。决不掺杂其它木材、2、装饰花纹雕刻深浚,刀法圆熟、磨工精细。

它的雕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建筑雕刻的影响,雕刻花纹隆起较高,个别部位近似圆雕。加上磨工精细,使花纹表面莹滑如玉,丝毫不露刀凿痕迹。

3、广式家具的装饰题材和纹饰,受西方文化艺术影响。 以西洋花纹居多。

这种西洋花纹,亦称“西蕃莲”。通常以一朵或几朵花为中心,向四外伸展,且大都上下左右对称。

如果装饰在圆形器物上,其枝叶多作循环式,各面纹饰衔接巧妙,很难分辨它们的首尾。 苏式红木家具的特点如下: 1、格调大方 2、精于造材 3、结构整体,线条流畅 4、比例尺寸合度 5、圆润:所谓“明圆清方”,不论是部件断面,局部图案,还是整体造型,都呈圆浑柔润状态。

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

6. 清代广式家具的风格特点有哪些

一、广式家具的形成明末清初时期,由于西方传教士大量来华,传播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当时对外贸易和文化艺术交流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广州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自明季葡萄牙人来华以后,其聚居地澳门,高栋飞甍,栉比相望。

至清初,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广州的商馆、十三洋行等先后建立,这些商业机构的建筑大都摹仿西洋形式,一时官府、民居也多相率效仿,于是形成一股空前的“西洋热”。其它如象牙雕刻、瓷器烧造以及景泰蓝等各种工艺也都随之有了相应的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必然影响广州传统的家具制作业。

家具和建筑紧密相关,西式宫殿堂馆的兴建,必然要求配置成套的与西方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的室内装修和家具。加以广东又是贵重木料的主要产地,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料多经由广州进口,制作家具的原料也较充裕。

这些都是乾隆时期广式家具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二、广式家具的风格和特点(一)用料粗大充裕以清宫所藏广作紫檀雕花长桌为例(图1),此桌长 165.5、宽 38.7、高 89.2 厘米。

桌面边框宽 10 厘米,厚 3 厘米。下为托腮,厚 1.3 厘米,它与桌面系一木做成。

实际上用于做桌面四框的木料厚度为4.3厘米。桌面板心用一块宽18.7厘米的整板镶成,下面辅以穿带四条。

面下是束腰,高 4 厘米,厚 1.1 厘米,中间镂雕出串枝西洋卷草花纹。束腰下托腮与上托腮对称。

再下是牙板,厚 2.2 厘米,宽 9 厘米,浮雕西洋卷草花纹。牙板下沿随花纹形态作成曲边。

四角立四腿,由于上下托腮的作用,桌沿喷出较多,因而四腿的拱肩也较大。四条腿通体饰西洋花纹。

四腿与牙板结合的拐角处,作出与牙板曲线相呼应的翅式牙。翅式牙也是与腿一木做成的。

腿方 5.5 厘米,下端为软弯内翻马蹄形,8 厘米见方。且不说桌面四框以及束腰、牙板用料宽厚,单就腿足来说,它是用一块 8 厘米见方的粗料加工而成。

除上端靠里侧部分留作榫头,下端里侧削出马蹄以及中间预留腿柱、翅式牙外,腿柱里侧两面和拱肩以上部分的木料全部削掉,可见用料之费。此桌由于用料粗大,马蹄向内兜转较大,所以看上去似显笨拙,不如明式家具俊美。

广式家具的特点之一,是不管腿足的弯曲度有多大,一般不使用拼接作法,而喜用一木挖成。再以清宫所藏紫檀雕花嵌珐琅扶手椅(图 2)为例,椅横 64.3 厘米、纵 51.4 厘米、通高114.8厘米,面高53厘米。

椅背搭脑用一块长51、宽18、厚6厘米的板材刮削成3.5厘米厚的弧形板,然后在板上镂雕出大曲率的勾卷云纹。微向外弯曲的扶手,亦采用厚板镂雕的同样做法。

这种做法必须要有一定厚度的材料才行。椅背的背板用一块厚 5 厘米、长 46 厘米、宽 25 厘米的木板削刮成 2 厘米厚的“S”形曲线板。

在板的前后两面雕勾卷云纹。正面上部嵌一黄杨木雕磬纹及流苏图案,正中起槽,镶嵌铜胎掐丝西洋花纹珐琅片。

背面正中浮雕西式珠花一枚。此椅椅面厚 3.2 厘米,采用低束腰形式,束腰高 2 厘米。

牙板上安托腮,足间安管脚枨,四条横枨的高度相同,宽度也与腿的宽度相同,为 3.5 厘米,厚 2.5 厘米。四面腿内镶壼门牙条,管脚枨下面也饰有牙条。

此外,在椅背搭脑镂空透孔中和扶手内框亦均满嵌西洋纹花牙和牙条。此椅构件装饰繁琐。

从器身各部比例看,坐面横度大于高度,坐面纵向尺寸几乎与高度相等,给人以稳重大方之感。至于用料方面,与平常的椅子相比,材料耗费要多用许多。

清宫旧藏还有一件紫檀雕花柜格(图3),从外形看不显笨重而颇为俊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是靠在边角处的巧妙修饰缓和并弥补了因边框材料过大而出现的呆板。从而收到优美、俊秀的艺术效果。

其方法是在四框里口边缘雕一道宽约一厘米的绳纹,绳纹外再作一道约 0.2 厘米宽的阳线,再外为 3 厘米宽的素混面。这样一来,便造成一种仿佛绳纹边是在边框上另加的视觉效果,从而避免了因材料过大而产生的笨重呆板感。

中间的横梁亦采取同样做法,上下两边做成绳纹,中间做成混面双边线。实际横梁厚度为 3.4 厘米,这在同类柜格的横枨构件中,已是大比例了。

至于门板和两山镶板,板面装饰的花纹图案,均用阳刻手法,雕刻的花纹高出衬地平面达 0.5厘米,加上镶入边槽的厚度,实际厚度要超过 1 厘米。总之,广作家具在用料方面是比较宽裕大方的。

在这方面,和苏作家具风格截然不同。苏式家具以俊秀着称,用料较广式家具要少。

由于硬质木料来之不易,苏作工匠往往惜木如金。他们在制作每一件家具前,先对每一块木料反复观察、衡量,精细打算,尽可能把木质纹理整洁美观的部位用在表面上。

不经过深思熟虑,决不轻易下手。为了节省材料,制作暗处构件还常用其它杂木。

笔者所见宫中收藏的一些苏式家具,十之八九都有这种情况。而明清两代的苏作家具都是如此。

撙节木料的情况多表现在面内穿带的用料上。苏作家具大多挂油漆里,目的在于使穿带避免受潮,保持木料不致变形,同时也有遮丑的作用。

广作家具就不同,为讲求木性一致,大多用一种木料做成。通常所见的广作家具,或紫檀、或红木,皆为清一色。

7. 苏式红木家具和广式红木家具有什么区别

如果按材质算,红木分为5属8类33树种,目前市场上红木家具主要为8大类。

按价值可大略分为等:第一等:紫檀木、黄花梨木类。此两类木材基本已绝产,成器的家具几乎都已经进入拍卖市场。

仿古的也已是稀品和极品。第二等:黑酸枝、条纹乌木类。

黑酸枝是中国传统意义护弗篙煌蕻号戈铜恭扩上的极品“老红木”,由于紫檀木已极稀少,市场上也有把黑酸枝木称为“大叶紫檀”。第三等:红酸枝类。

红酸枝也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老红木”。在市场上运用比较广泛。

第四等:花梨木、鸡翅木类。家具花纹比较美丽。

属于性价比比较高的。按风格来说,那就更多了,有苏式家具、广式家具、京式家具等等。

谢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