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目录收录网站方式:1.人工手动审核。2.自助审核(你的网站在权重3、PR4以上,挂上本站友链->点击友链->自动审核通过。)
当前位置:站长啦网站目录 » 分类目录 » 文化教育 » 中小学 » 站点详细

湖州市第一中学

湖州市第一中学
  • 网站地址:www.zjhzyz.net
  • 服务器IP:125.124.12.148
  • 网站简介:湖州市第一中学(简称湖州一中)的前身是私立三余商校。从酝酿办学迄今已有七十年历史。其间几经变迁,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一)初创时期(1919——1937)私立三余商校解放前原是接受外资津贴的教会学校,她是湖州三一社会堂(1931年前原名为“三余学社” )主办的。1919年学校初创时为业余补习教育性质,故名曰“三余”,盖源自东汉董遇言:“为学当以三余,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次年,汪兆祥牧师任三余学社社长,更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办过二十几次社会服务事业,在此原来基础上正式创建商校。该社为扩展其事业,1927年聘丁立勇(桐乡乌镇人)为该社智育部主任,主管商校工作。学校在开办英文夜班和打字科的基础上,添设英(语)、国(文)、算(学)日班,学生从原来20来人增至50余人。1929年开始,添设全日制商科一个班,学制按当时教育部规定为三年。课程设置除普通文化课(英、国、算)和体育课外,有商业学、经济学、簿记、会计学、保险学、货币学、商业统计、珠算和技能实习等专业课,按照“部颁”职业教育规定教学,效法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方法。学校规定:学生修业至第二学期,即需在本校商店实习,至第六学期则派往各特约处(公司、商店)见习(《商校章程》第九条)。其时全校学生增至80余人。1932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吴兴县私立三余初级商业职业学校”,另附设商业夜校。校址仍设在三一社会堂内。汪兆祥任校长,丁立勇任教训主任。不久即由丁立勇继任校长。其时,经济能力有限的职工和小业主,多愿送子女入学,接受三年职业教育,使之较易谋求职业。以后几年学生总数稳定在130——140人左右。1937年秋,因抗战爆发,学校停办。(二)抗战时期(1938——1945)抗战开始,湖州沦陷,留城市民有不愿让子女读敌伪中学的。丁立勇有鉴于此,于1938年以教会名义,以补习文化为由,在商校原址改办初中。由主持三一社会堂社务的美国籍牧师出面为学校负责人,实际教务仍由丁立勇一手操持。尤为家长和学生所欢迎的为使用抗战前商务、中华、开明等书店出版的教科书,外语不读日语而仍读英语。在当时湖州城内,该补习班竟成为富有爱国色彩的孤岛。且所聘教师中,如颜致和(后更名为卢群一,现已离休)、徐耀千(东吴大学理学士,后病逝),地下党员颜振陆,又名颜枫(中共城区区委负责人,曾在校代课)等多为人们心目中所景仰的人才,后因学生不断增加,校舍难以容纳,将全日制改为二部制,轮流半日上课。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翌日(12月9日),学校为敌宪兵队封闭。部分教师被拘押半天,经当时充任翻译的施志诚(又名施峰子,华籍日人,基督教徒)斡旋保释。其时学校曾停课多日。而后,颜致和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建立中共三余中学支部,动员一些进步学生直接参加抗战。如学生余贤廷、姜毓麟等去苏南游击区投奔新四军十六旅。抗战胜利前夕,丁立勇于1943年通过莫干山基督教堂顾宝章牧师与当时省教育厅派赴浙西的督学湖州人凌以安(现湖州民革副主委)联系,表示师生身在敌区,心在中华,送去师生名册、学校设备清册等,报请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承认学历,并改校名为“吴兴县私立三一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对外仍简称“三一补中”。(三)复校——迁校(1945——1949)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学校随即复校,恢复“三余商校”旧名及原职业学校旧制。部分学生转入普通中学。时在校学生分三个年级,约50余人。1946年,由原衣裳街旧址迁至租用南街13号刘家民房为过渡的新址上课,按当时规定,私立学校必须建立校董会。同年,正式建立校董会。由陈勤士(陈英士之长兄,陈果夫和陈立夫之父)任董事长,温选臣(湖州盐业巨商)、翟培庆(湖州福音医院院长)、陈桂青(基督教卫理公会湖州教区教友会理事长)、凌慰都(三一社会堂负责人之一、女传道)等任校董。由校董会聘任丁立勇为校长,获省教育厅批准。商校曾自办实习商店三所。复校之后直至解放,先后毕业学生百余人。解放之后经党的培养教育,大部分成为我市和邻县市银行、财会方面的骨干。(四)新生——人民自办(1949——1956)1949年4月27日,湖州解放。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的规定,学校照常上课。不久成立学生会,参加湖州市学联活动。是年7月,解放后首届毕业生20人,踊跃参加革命,经党长期教育和培养,有成为军政部门骨干的,如沈诒炎,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陆军学院训练部长;施行(施志成)、蔡天鹏(蔡继锷)、何进驹等一直在我市政府部门工作。同年9月,与邻近福音护士学校合建团支部。解放之后,学校新生。但主办单位不肯再拨给经费,要求停办学校,因此,教职员工资不时欠发,租用民房的租金也无法付给,校中人事纠纷时有出现,且有要求离校他去。而丁立勇校长坚持办好学校,经多方设法,以借款和募捐方式在状元坊所购四亩土地(即现校址的一部分)修建平房十余间作为教室,以减少房租支出,并向主办单位要求拨给一些实物(如布匹等)以抵付教职员部分工资。1950年初,学校如实向政府汇报困难处境。同年4月,专署文教科调郑国炎同志来校,协助丁立勇校长维持学校工作;另一方面,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西郊小西墩(现西门自来水厂附近)和南郊施家桥垦荒种地,开辟农场。1951年2月,专署指名丁立勇(校长)、郑国炎(教师代表)和潘敏(学生代表)3人赴沪出席华东区教育部召开的华东区接受外资津贴的中等学校会议。回湖之后,湖州四所接受外资津贴的中等学校(除我校外,东吴大学吴兴附中、湖郡女子中学和福音护士学校)全体师生在县委和县府的领导下,自3月14日至20日集中开会,学习华东会议精神,并于同月20日上午示威游行,宣布从此与美帝国割断关系,学校人民自办。同年3月,专署文教处调乔子凡同志来校任教导主任。4月,成立基层教育工会,郑国炎同志当选为主席。同时由丁立勇、郑国炎、乔子凡、许凤池和詹士林等5人组成校务委员会。在校委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办学精神,竭力节约开支,全校教工从校长到勤杂工一律月支工资36万元(即今日之36元,比当时公立中学教师工资少得多)。教师任课最多者每周达28节。鉴于解放初期各部门缺乏财会方面的人才,学校发挥教师潜力,经专署文教处批准,在不增加教师的情况下,在衣裳街原来校址,附设高级会计班(夜校),招收待业青年和在职青工。由郑国炎同志兼主任。该班开设政治、政治经济学、工商政策、企业管理、簿记、会计学、统计和珠算等科,兼职教师自愿多作贡献,不支报酬,学费收入全部充作学校经费。该班自1950年下半年开办至1953年结束,最多时分设5个班,学制1年。结业学生约300人,多为各部门招收录用,其中不少校友经党的教育,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中坚骨干或领导。1951年下半年,重建校董会,董事长为方玉麟(工商联主委,沪江大学毕业,在高级会计班兼课,教企业管理。已病故),校董有陆仲言(现市政协副主席)、严镜山(工商界代表)、温选臣(商校老校董,已病故)等。由于他们热心教育,大力协助,使学校经费来源有所着落。当时,嘉兴专署奖励办学补助经费1600万元(即今1600元)。在此基础上,发动师生劳动建设,建大教室3只(朝东,9开间,即现理化实验室)。1952年秋起,学校由省合作总社接管。补助学校经费较多,得以充实教学设备,先后购进毗邻民房多幢(陆续拆建为教学用房),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学校规模扩大。除设在衣裳街旧址的高级会计班(夜校)外,学生人数从1951年上半4个班增加为484人(12个班)。1953年,中等专业学校调整学制。我校奉令改办初中,校名改称为“湖州市私立三余初级中学”。1954年10月,中共湖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调派陈石英同志(中共党员)来校主持校务。学校逐步发展之后,原有校舍均系平房,不敷应用。教师蒋贻寿同志说服家族,将其座落莲花庄的私产祠堂的全部建筑物无偿赠送学校。该项拆卸搬运工作,基本上为全校师生义务劳动完成。1955年夏,即将此项材料建成两层教学大楼一幢,计大型教室8间,办公室2间(此屋即今使用的办公大楼)。解放以后,在党的教育下,学生觉悟不断提高,商校时期的历届毕业生(包括部分高级会计班学生)多能服从组织分配工作,有自觉要求参军的,如1951年7月,学生汤催琳(女)、沈海士和潘云等志愿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汤庆有、陆文镇、邵永义、张若馨等先后参军,如戈国贵(1955年毕业)迄今仍在部队服役,现任空军杭州疗养院副院长。(五)学校公立——不断发展(1956——1966)1956年春,我校与湖州中学合建党支部,陈石英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学校改为公立,校名为“浙江省湖州第三初级中学”。任命陈石英同志为校长。翌年(1957年),改名为“浙江省湖州第一初级中学”,简称“湖州一中”。1958年,教导主任乔子凡同志升任副校长。随着形势发展,学校不断发展,校舍不够使用,除租用小河头北岸蚕种场(以后退租),在城外跨墙濠开辟操场(含300多米环形跑道,以后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此操场上改建汽车站),先后又购进丁家花园(现传达室及校办工厂一带)、亮庐、陈家等多幢民房以及姚家祠堂,经批准拆通当弄、乱石巷、雀杆巷、道儒巷等巷弄,使之连成整片,从原来只4亩许的校址,扩充到27亩。新建两层教学大楼两幢(即增加大型教室16间)、大礼堂兼风雨操场一座、膳厅(含厨房)和学生宿舍以及其他用房,亦先后修建齐备。全校最多开设22个班,学生1227人。至1966年,全校教师职工66人。学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1958年,全校师生在道场山麓开垦荒地70亩,以后几年共收获番薯数十万斤。在大炼钢铁时炼出焦碳125吨,被列为全省教育展览会重要成果之一;炼制土硝3400公斤,获得县市表彰奖励。连续多年,我校升学率高,但从不片面抓升学率。通过劳动教育和生产实践,端正了学生的升学和劳动就业的教育观念。如学生朱美琴(女),1957年毕业后,自愿去小西墩饲养场当饲养工,曾被誉为“填鸭姑娘”,当时《文汇报》、《浙江日报》、《湖州日报》和《青年报》先后宣传了她的事迹,她一直坚持家禽饲养的职业,三十多年如一日,现任湖州禽畜技术服务公司经理。1960年学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跻身全专区58所中学的先进行列。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以后,学校积极贯彻“八字方针”和《中学50条》,进一步健全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运动也连年获县市中学之冠。1962年春,陈石英同志因病疗养,上级调贺旭同志来任副校长,后陈石英同志不兼党支部书记,由贺旭同志任支部书记。1963年,省教育厅指定为新教材试点学校,一切设施按重点中学标准,曾几次在全市和专区各校介绍过专题经验,并举办公开教学课。每年暑期专区培训中学教师,我校骨干教师参加辅导工作。学校还与道场公社挂钩,帮助钱山下大队办好农业中学,校中骨干教师经常打背包前往辅导,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一教育面向农村的经验,曾由《文汇报》专文报道。(六)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文革”开始,学校停课。“红卫兵”先后成立不少“造反”组织,派性斗争愈演愈烈,纷纷“占领”校内各处室,学校陷于混乱状态。在此浩劫中,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被揪斗关入“牛棚”的竟达三分之一,有被批斗、抄家的,弄得人心惶惶。学校财务被严重破坏,课桌椅几乎全部毁损,门窗板壁无一完好,绿化花木摧折贻尽,积累数十年的档案资料和图书仪器尽被盗窃一空。室内班驳陆离,校园一片荒凉。学校遭此折腾,殷鉴不远。1968年夏,贺旭同志先得“解放”,建立“革命委员会”,任“革委会主任”。首批“工宣队”随即进驻,以后几年,一批换一批,直至“四人帮”粉碎后才撤出。同年10月,奉令招收小学1966年和1967年两届毕业生共12个班(后因“读书无用论”影响,流生不少,合并为10个班)。当时,整天叫喊“复课闹革命”,可无政府主义泛滥,学生上课乱糟糟,既多不带课本,又不做作业,更无考试制度,教师被诬为“臭老九”,也无威信,学生中闹事或吵架,只得由工宣队处理。1970年夏,贺旭同志调离我校,上级调司延兴同志任革委会主任。后恢复党组织,兼任支部书记。同年,改为完全中学建制,先招收高中学生两班,校名改为“湖州市第一中学”(仍简称湖州一中)。当时规定“开门办学”,即在云巢建立学农基地,名为“学农分校”。先由陈明明同志带领高中学生上山,住读半年。而后又在杨家埠建立学工基地,以矿石渣为原料制造铺地方砖。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兴起,校园内大字报曾又纷至沓来。1976年因“批判马尾巴功能”引起,上半年竟停课半年,学生自愿结合分组“开门办学”,实际上到处游荡,而教师则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十年内乱时期,无政府主义和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但大部分教师还是认真备课,满怀热情、积极负责地教书育人。同时,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也不乏其人。如“文革”后恢复高校招生后,“文革”时期学生考上高校的也不少。如张宁一、丁琦考上浙江大学,韦凡平考上浙江医科大学,姚坚考上浙江农业大学等等。(七)拨乱反正——改革(1976——1989)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人民重获解放。在政治、组织工作方面,除对林彪、“四人帮”的帮派体系进行认真的清查工作外,逐步对冤假错案进行了复查和平反工作,改正错划的右派,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干部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育业务领域中,领导带动教师批判林彪和“四人帮”的反动思想和观点,批判他们塞进各科教材中的黑货。解放思想,开始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重建各科教研组,重视教学研究,并由领导带队分批去沪杭等地学习先进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经验,并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克服过去的散漫情绪,努力夺回“十年内乱”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教育列为战略重点之一。经过不断学习,拨乱反正,对“文革”前的教育成绩重新估价。教师思想解放,开始树立起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观点。而后组织和发动教师切实按照部颁各科教学大纲和新增高、初中各科教材认真教学,严格考试制度,重新恢复升留级制度。为使学校集中精力办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先后撤掉学农和学工基地。1977年撤消校革委会后,上级任命陈石英同志为校长,乔子凡同志为副校长,后又提升陈锡康同志为副校长。司延兴同志仍任党支部书记。领导班子加强和健全之后,学校更快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行教育,在健全各科教研组选拔又红又专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的同时,1983年开始建立年级组,发扬学校原来重视德育教育的优良传统,并让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能密切配合家长教育学生。1984年,陈石英和司延兴两同志离休,陈锡康同志升任校长,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同时提升教师陈明明和徐毛林两同志为副校长。由于领导干部年轻化,加上他们都是教师出身,熟悉教育工作,深入教学,深入师生群众,严格要求自己,带动教师共同努力,开始了市属中学的教改试点工作。首先着手进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即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进行定员、定编、定工作量的初步规划,其目的为试图解决教职工超编、人浮于事的“大锅饭”问题。同时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管理工作的初步打算》、《教职工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期中(期终)考核表》等,组织全校教师职工讨论并试行,使学校管理工作初步踏上制度化的轨道。在同年8月全市中小学校长学习会上,得到了市教委和与会同志的基本肯定,由市教委通报这一情况。同年,开始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吸收校内民主党派参加学校管理工作。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发,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团委举办了《华山抢险英雄事迹》和《海迪精神催我奋进》的讲座和演讲比赛,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同时,在教学改革方面,要求各科教学中,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注意吸收现代化科学内容。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开设了电子计算机基本知识讲座,组织“潮音文学社”,建立了家庭电工、制图、书画、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课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分别参加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并使理论联系实际,更培养了他们劳动操作的习惯和能力。学校重视教师的辛勤教育的科研成果,编辑《1984年全校教学经验汇编》一书。体育成绩也有较快进步,在全市中学田径运动会上,初中组获团体总分第二名,高中组名列第三。初中二年级学生董超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获110米高栏比赛冠军,并选拔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比赛。1985年,全校更重视师德教育,以教师的模范行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要求教师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中学生于新学年开始,商请83023部队派出优秀连排级干部集中军训一周,加强组织纪律,磨练意志毅力,并请战斗英雄作报告,学习英勇无畏精神。同年下半年,市教委党委任命陈锡康同志为党支部书记,调汤朝东同志任校长。学校继续致力于改革,向全校教职工提出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切合实际”的政治思想教育改革的十二字方针和“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能发挥”课堂教学改革的十二字目标。是年,在初中三年级试办家长委员会,创办《家长之友》的油印刊物。初中二年级召开了“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的家长经验交流座谈会。学校举办了首次教坛新秀评比,30多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竞争,四位教师获校级教坛新秀称号。在全市评比中,潘健男获一等奖,同时获市中小学教坛新秀三等奖,柏淑萍获二等奖。学生在智力竞赛中取得优良成绩,高三徐敏写的哲学小论文获省优秀奖、全国二等奖。高二张晓华的《飞旋的格子》一文获省作文比赛“希望杯”二等奖,出版成书时名列全省的第七名;高一孙永江同时获鼓励奖。学生吴国斌获十省市数学竞赛优胜奖。1985年学校被市教委评为市属学校“创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并被评为“文明卫生单位”;基层工会通过了“教工之家”验收。1986年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同年,校首届二次教代会通过了“创立校风、整顿校纪”的决议,正式实行目标管理。在创立“正直、团结、勤奋、好学、整洁”校风的前提下分别规定四个“八字”的具体作风:领导:无私无畏、善管勤察;教师:严谨慈祥、管教管导;职工:主动自觉、任劳任怨;学生: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同年开始,建选两座四层的教学大楼,分别命名为“育英楼”和“育才楼”。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要求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为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法,在取消初中留级基础上,党支部和校长室人员分别深入班级,与差生交朋友、谈心,切实做好教育差生、控制流生的工作,如安福庆、沈元英、姚心田、吴守文等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到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初二年级组,以初二(4)班为点搞了综合试验改革,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改进课堂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形成班级集体,并由体育教师蔡树贤在该班试验体育达标,期末检查达标率为100%。该班班主任吴加勇于挑起这一改革重担,殊堪嘉许。学校开始重视教学科学研究,承担省下达课题《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差生研究》的专题研究,一个学期收到教师撰写论文达89篇。这个年度第二课堂活动十分活跃,各科兴趣小组参加者共5803人次。孙锡巨、孙安熊等教的劳技课,获得上级好评。高二(2)班学生邱法强写的《家乡地理环境和经济建设初探》专题文章,获省中学生地理论文比赛一等奖。( )班学生章健在《水乡文学》和《上海文艺》举办的少年书法竞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高一(1)班学生孙永红主动帮助来湖外宾做好事,为《湖州日报》以《中国姑娘》为题专文表扬。由于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开展,这一年全校达标率上升甚快,达到93.13%,超过原计划90%的指标。其中高二(2)、高三(3)、初三(2)、初三(4)、初二(4)等班的达标率均为100%。在全市体育运动会,我校高中组获第一名;初中少年甲乙组亦均获冠军。在各项比赛中有21人次分别获得第一名。我校代表队被评为精神文明队。徐艳红同学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员。1986年度学校通过了体育卫生标准合格验收。英语教师潘健男由市教委选派,参加国家教委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的教师交流,去美国阿拉巴马州泰伦特学区进行为期一年(1986年8月至1987年5月)的访问教学工作。在美期间,工作努力,回国前,该州泰伦特市议会和教育委员会签署文件给以表彰。1987年第二次教坛新秀评比,评出教坛新秀蒋际明、柏淑萍、李冬梅、华伟、杭月华等5人,其中蒋际明获市属中学教坛新秀一等奖、市级三等奖。是年,学校进行民主管理的研究,建立了教代会主席例会制度、接待日制度和对话会等,推进了民主进程。从1986年的目标管理和1987年的民主管理开始,1988年以后的科学管理,构成了学校现代化管理的新格局,推动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在实现学校改革方面提高了知名度。先后有温州市50多位校长、工会主席;舟山市岱山县12位校长;温岭县10多位校长、教导主任;上虞县教研室和中学校长7人来校参观,本市有校长40多位来见习。1987年开始,市教委指定我校为职称评审试点单位。评审职称工作至1988年基本完成。评出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51人,二级教师21人,三级教师11人,助理统计员1人,会计员2人,助理经济师1人。1987年9月,举办校首届艺术节,市教委副主任李敏龙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三县两区教育局负责人和市内各校领导100多人前来参加。活动一周时间,有文艺表演节目60多个和绘画、篆刻、摄影等技能项目,获得上级和兄弟单位好评。地址:湖州市经济开发区金田路318号邮编:313000联系电话:0572-2290708邮箱:shz1z@mail.huptt.zj.cn
  • 网站类别:中小学
  • TAG标签:,湖州市第一中学,中学,浙江  湖州市第一中学
  • 相关查询:网站SEO查询 | 综合信息查询 |  网站历史数据 | 友链查询 | 域名历史查询
  • 湖州市第一中学网站由网友为www.zjhzyz.net自行于2013-12-18提供!该网站供参考请自辨别真伪!如有违规请联系删除!
湖州市第一中学Alexa排名趋势
喜欢我,就给我 +1 分吧
湖州市第一中学Alexa排名
0
亲爱的站长:点此湖州市第一中学;可以一次性增加N多外链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认领网站]温馨提示:尊敬的[湖州市第一中学_www.zjhzyz.net]站点管理员,将本页链接加入您的网站友情链接,下次可以快速来到这里更新您的站点信息哦!每天更新您的[湖州市第一中学(简称湖州一中)的前身是私立三余商校。从酝酿办学迄今已有七十年历史。其间几经变迁,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一)初创时期(1919——1937)私立三余商校解放前原是接受外资津贴的教会学校,她是湖州三一社会堂(1931年前原名为“三余学社” )主办的。1919年学校初创时为业余补习教育性质,故名曰“三余”,盖源自东汉董遇言:“为学当以三余,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次年,汪兆祥牧师任三余学社社长,更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办过二十几次社会服务事业,在此原来基础上正式创建商校。该社为扩展其事业,1927年聘丁立勇(桐乡乌镇人)为该社智育部主任,主管商校工作。学校在开办英文夜班和打字科的基础上,添设英(语)、国(文)、算(学)日班,学生从原来20来人增至50余人。1929年开始,添设全日制商科一个班,学制按当时教育部规定为三年。课程设置除普通文化课(英、国、算)和体育课外,有商业学、经济学、簿记、会计学、保险学、货币学、商业统计、珠算和技能实习等专业课,按照“部颁”职业教育规定教学,效法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方法。学校规定:学生修业至第二学期,即需在本校商店实习,至第六学期则派往各特约处(公司、商店)见习(《商校章程》第九条)。其时全校学生增至80余人。1932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吴兴县私立三余初级商业职业学校”,另附设商业夜校。校址仍设在三一社会堂内。汪兆祥任校长,丁立勇任教训主任。不久即由丁立勇继任校长。其时,经济能力有限的职工和小业主,多愿送子女入学,接受三年职业教育,使之较易谋求职业。以后几年学生总数稳定在130——140人左右。1937年秋,因抗战爆发,学校停办。(二)抗战时期(1938——1945)抗战开始,湖州沦陷,留城市民有不愿让子女读敌伪中学的。丁立勇有鉴于此,于1938年以教会名义,以补习文化为由,在商校原址改办初中。由主持三一社会堂社务的美国籍牧师出面为学校负责人,实际教务仍由丁立勇一手操持。尤为家长和学生所欢迎的为使用抗战前商务、中华、开明等书店出版的教科书,外语不读日语而仍读英语。在当时湖州城内,该补习班竟成为富有爱国色彩的孤岛。且所聘教师中,如颜致和(后更名为卢群一,现已离休)、徐耀千(东吴大学理学士,后病逝),地下党员颜振陆,又名颜枫(中共城区区委负责人,曾在校代课)等多为人们心目中所景仰的人才,后因学生不断增加,校舍难以容纳,将全日制改为二部制,轮流半日上课。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翌日(12月9日),学校为敌宪兵队封闭。部分教师被拘押半天,经当时充任翻译的施志诚(又名施峰子,华籍日人,基督教徒)斡旋保释。其时学校曾停课多日。而后,颜致和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建立中共三余中学支部,动员一些进步学生直接参加抗战。如学生余贤廷、姜毓麟等去苏南游击区投奔新四军十六旅。抗战胜利前夕,丁立勇于1943年通过莫干山基督教堂顾宝章牧师与当时省教育厅派赴浙西的督学湖州人凌以安(现湖州民革副主委)联系,表示师生身在敌区,心在中华,送去师生名册、学校设备清册等,报请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承认学历,并改校名为“吴兴县私立三一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对外仍简称“三一补中”。(三)复校——迁校(1945——1949)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学校随即复校,恢复“三余商校”旧名及原职业学校旧制。部分学生转入普通中学。时在校学生分三个年级,约50余人。1946年,由原衣裳街旧址迁至租用南街13号刘家民房为过渡的新址上课,按当时规定,私立学校必须建立校董会。同年,正式建立校董会。由陈勤士(陈英士之长兄,陈果夫和陈立夫之父)任董事长,温选臣(湖州盐业巨商)、翟培庆(湖州福音医院院长)、陈桂青(基督教卫理公会湖州教区教友会理事长)、凌慰都(三一社会堂负责人之一、女传道)等任校董。由校董会聘任丁立勇为校长,获省教育厅批准。商校曾自办实习商店三所。复校之后直至解放,先后毕业学生百余人。解放之后经党的培养教育,大部分成为我市和邻县市银行、财会方面的骨干。(四)新生——人民自办(1949——1956)1949年4月27日,湖州解放。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的规定,学校照常上课。不久成立学生会,参加湖州市学联活动。是年7月,解放后首届毕业生20人,踊跃参加革命,经党长期教育和培养,有成为军政部门骨干的,如沈诒炎,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陆军学院训练部长;施行(施志成)、蔡天鹏(蔡继锷)、何进驹等一直在我市政府部门工作。同年9月,与邻近福音护士学校合建团支部。解放之后,学校新生。但主办单位不肯再拨给经费,要求停办学校,因此,教职员工资不时欠发,租用民房的租金也无法付给,校中人事纠纷时有出现,且有要求离校他去。而丁立勇校长坚持办好学校,经多方设法,以借款和募捐方式在状元坊所购四亩土地(即现校址的一部分)修建平房十余间作为教室,以减少房租支出,并向主办单位要求拨给一些实物(如布匹等)以抵付教职员部分工资。1950年初,学校如实向政府汇报困难处境。同年4月,专署文教科调郑国炎同志来校,协助丁立勇校长维持学校工作;另一方面,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西郊小西墩(现西门自来水厂附近)和南郊施家桥垦荒种地,开辟农场。1951年2月,专署指名丁立勇(校长)、郑国炎(教师代表)和潘敏(学生代表)3人赴沪出席华东区教育部召开的华东区接受外资津贴的中等学校会议。回湖之后,湖州四所接受外资津贴的中等学校(除我校外,东吴大学吴兴附中、湖郡女子中学和福音护士学校)全体师生在县委和县府的领导下,自3月14日至20日集中开会,学习华东会议精神,并于同月20日上午示威游行,宣布从此与美帝国割断关系,学校人民自办。同年3月,专署文教处调乔子凡同志来校任教导主任。4月,成立基层教育工会,郑国炎同志当选为主席。同时由丁立勇、郑国炎、乔子凡、许凤池和詹士林等5人组成校务委员会。在校委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办学精神,竭力节约开支,全校教工从校长到勤杂工一律月支工资36万元(即今日之36元,比当时公立中学教师工资少得多)。教师任课最多者每周达28节。鉴于解放初期各部门缺乏财会方面的人才,学校发挥教师潜力,经专署文教处批准,在不增加教师的情况下,在衣裳街原来校址,附设高级会计班(夜校),招收待业青年和在职青工。由郑国炎同志兼主任。该班开设政治、政治经济学、工商政策、企业管理、簿记、会计学、统计和珠算等科,兼职教师自愿多作贡献,不支报酬,学费收入全部充作学校经费。该班自1950年下半年开办至1953年结束,最多时分设5个班,学制1年。结业学生约300人,多为各部门招收录用,其中不少校友经党的教育,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中坚骨干或领导。1951年下半年,重建校董会,董事长为方玉麟(工商联主委,沪江大学毕业,在高级会计班兼课,教企业管理。已病故),校董有陆仲言(现市政协副主席)、严镜山(工商界代表)、温选臣(商校老校董,已病故)等。由于他们热心教育,大力协助,使学校经费来源有所着落。当时,嘉兴专署奖励办学补助经费1600万元(即今1600元)。在此基础上,发动师生劳动建设,建大教室3只(朝东,9开间,即现理化实验室)。1952年秋起,学校由省合作总社接管。补助学校经费较多,得以充实教学设备,先后购进毗邻民房多幢(陆续拆建为教学用房),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学校规模扩大。除设在衣裳街旧址的高级会计班(夜校)外,学生人数从1951年上半4个班增加为484人(12个班)。1953年,中等专业学校调整学制。我校奉令改办初中,校名改称为“湖州市私立三余初级中学”。1954年10月,中共湖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调派陈石英同志(中共党员)来校主持校务。学校逐步发展之后,原有校舍均系平房,不敷应用。教师蒋贻寿同志说服家族,将其座落莲花庄的私产祠堂的全部建筑物无偿赠送学校。该项拆卸搬运工作,基本上为全校师生义务劳动完成。1955年夏,即将此项材料建成两层教学大楼一幢,计大型教室8间,办公室2间(此屋即今使用的办公大楼)。解放以后,在党的教育下,学生觉悟不断提高,商校时期的历届毕业生(包括部分高级会计班学生)多能服从组织分配工作,有自觉要求参军的,如1951年7月,学生汤催琳(女)、沈海士和潘云等志愿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汤庆有、陆文镇、邵永义、张若馨等先后参军,如戈国贵(1955年毕业)迄今仍在部队服役,现任空军杭州疗养院副院长。(五)学校公立——不断发展(1956——1966)1956年春,我校与湖州中学合建党支部,陈石英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学校改为公立,校名为“浙江省湖州第三初级中学”。任命陈石英同志为校长。翌年(1957年),改名为“浙江省湖州第一初级中学”,简称“湖州一中”。1958年,教导主任乔子凡同志升任副校长。随着形势发展,学校不断发展,校舍不够使用,除租用小河头北岸蚕种场(以后退租),在城外跨墙濠开辟操场(含300多米环形跑道,以后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此操场上改建汽车站),先后又购进丁家花园(现传达室及校办工厂一带)、亮庐、陈家等多幢民房以及姚家祠堂,经批准拆通当弄、乱石巷、雀杆巷、道儒巷等巷弄,使之连成整片,从原来只4亩许的校址,扩充到27亩。新建两层教学大楼两幢(即增加大型教室16间)、大礼堂兼风雨操场一座、膳厅(含厨房)和学生宿舍以及其他用房,亦先后修建齐备。全校最多开设22个班,学生1227人。至1966年,全校教师职工66人。学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1958年,全校师生在道场山麓开垦荒地70亩,以后几年共收获番薯数十万斤。在大炼钢铁时炼出焦碳125吨,被列为全省教育展览会重要成果之一;炼制土硝3400公斤,获得县市表彰奖励。连续多年,我校升学率高,但从不片面抓升学率。通过劳动教育和生产实践,端正了学生的升学和劳动就业的教育观念。如学生朱美琴(女),1957年毕业后,自愿去小西墩饲养场当饲养工,曾被誉为“填鸭姑娘”,当时《文汇报》、《浙江日报》、《湖州日报》和《青年报》先后宣传了她的事迹,她一直坚持家禽饲养的职业,三十多年如一日,现任湖州禽畜技术服务公司经理。1960年学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跻身全专区58所中学的先进行列。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以后,学校积极贯彻“八字方针”和《中学50条》,进一步健全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运动也连年获县市中学之冠。1962年春,陈石英同志因病疗养,上级调贺旭同志来任副校长,后陈石英同志不兼党支部书记,由贺旭同志任支部书记。1963年,省教育厅指定为新教材试点学校,一切设施按重点中学标准,曾几次在全市和专区各校介绍过专题经验,并举办公开教学课。每年暑期专区培训中学教师,我校骨干教师参加辅导工作。学校还与道场公社挂钩,帮助钱山下大队办好农业中学,校中骨干教师经常打背包前往辅导,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一教育面向农村的经验,曾由《文汇报》专文报道。(六)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文革”开始,学校停课。“红卫兵”先后成立不少“造反”组织,派性斗争愈演愈烈,纷纷“占领”校内各处室,学校陷于混乱状态。在此浩劫中,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被揪斗关入“牛棚”的竟达三分之一,有被批斗、抄家的,弄得人心惶惶。学校财务被严重破坏,课桌椅几乎全部毁损,门窗板壁无一完好,绿化花木摧折贻尽,积累数十年的档案资料和图书仪器尽被盗窃一空。室内班驳陆离,校园一片荒凉。学校遭此折腾,殷鉴不远。1968年夏,贺旭同志先得“解放”,建立“革命委员会”,任“革委会主任”。首批“工宣队”随即进驻,以后几年,一批换一批,直至“四人帮”粉碎后才撤出。同年10月,奉令招收小学1966年和1967年两届毕业生共12个班(后因“读书无用论”影响,流生不少,合并为10个班)。当时,整天叫喊“复课闹革命”,可无政府主义泛滥,学生上课乱糟糟,既多不带课本,又不做作业,更无考试制度,教师被诬为“臭老九”,也无威信,学生中闹事或吵架,只得由工宣队处理。1970年夏,贺旭同志调离我校,上级调司延兴同志任革委会主任。后恢复党组织,兼任支部书记。同年,改为完全中学建制,先招收高中学生两班,校名改为“湖州市第一中学”(仍简称湖州一中)。当时规定“开门办学”,即在云巢建立学农基地,名为“学农分校”。先由陈明明同志带领高中学生上山,住读半年。而后又在杨家埠建立学工基地,以矿石渣为原料制造铺地方砖。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兴起,校园内大字报曾又纷至沓来。1976年因“批判马尾巴功能”引起,上半年竟停课半年,学生自愿结合分组“开门办学”,实际上到处游荡,而教师则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十年内乱时期,无政府主义和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但大部分教师还是认真备课,满怀热情、积极负责地教书育人。同时,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也不乏其人。如“文革”后恢复高校招生后,“文革”时期学生考上高校的也不少。如张宁一、丁琦考上浙江大学,韦凡平考上浙江医科大学,姚坚考上浙江农业大学等等。(七)拨乱反正——改革(1976——1989)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人民重获解放。在政治、组织工作方面,除对林彪、“四人帮”的帮派体系进行认真的清查工作外,逐步对冤假错案进行了复查和平反工作,改正错划的右派,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干部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育业务领域中,领导带动教师批判林彪和“四人帮”的反动思想和观点,批判他们塞进各科教材中的黑货。解放思想,开始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重建各科教研组,重视教学研究,并由领导带队分批去沪杭等地学习先进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经验,并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克服过去的散漫情绪,努力夺回“十年内乱”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教育列为战略重点之一。经过不断学习,拨乱反正,对“文革”前的教育成绩重新估价。教师思想解放,开始树立起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观点。而后组织和发动教师切实按照部颁各科教学大纲和新增高、初中各科教材认真教学,严格考试制度,重新恢复升留级制度。为使学校集中精力办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先后撤掉学农和学工基地。1977年撤消校革委会后,上级任命陈石英同志为校长,乔子凡同志为副校长,后又提升陈锡康同志为副校长。司延兴同志仍任党支部书记。领导班子加强和健全之后,学校更快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行教育,在健全各科教研组选拔又红又专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的同时,1983年开始建立年级组,发扬学校原来重视德育教育的优良传统,并让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能密切配合家长教育学生。1984年,陈石英和司延兴两同志离休,陈锡康同志升任校长,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同时提升教师陈明明和徐毛林两同志为副校长。由于领导干部年轻化,加上他们都是教师出身,熟悉教育工作,深入教学,深入师生群众,严格要求自己,带动教师共同努力,开始了市属中学的教改试点工作。首先着手进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即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进行定员、定编、定工作量的初步规划,其目的为试图解决教职工超编、人浮于事的“大锅饭”问题。同时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管理工作的初步打算》、《教职工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期中(期终)考核表》等,组织全校教师职工讨论并试行,使学校管理工作初步踏上制度化的轨道。在同年8月全市中小学校长学习会上,得到了市教委和与会同志的基本肯定,由市教委通报这一情况。同年,开始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吸收校内民主党派参加学校管理工作。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发,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团委举办了《华山抢险英雄事迹》和《海迪精神催我奋进》的讲座和演讲比赛,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同时,在教学改革方面,要求各科教学中,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注意吸收现代化科学内容。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开设了电子计算机基本知识讲座,组织“潮音文学社”,建立了家庭电工、制图、书画、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课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分别参加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并使理论联系实际,更培养了他们劳动操作的习惯和能力。学校重视教师的辛勤教育的科研成果,编辑《1984年全校教学经验汇编》一书。体育成绩也有较快进步,在全市中学田径运动会上,初中组获团体总分第二名,高中组名列第三。初中二年级学生董超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获110米高栏比赛冠军,并选拔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比赛。1985年,全校更重视师德教育,以教师的模范行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要求教师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中学生于新学年开始,商请83023部队派出优秀连排级干部集中军训一周,加强组织纪律,磨练意志毅力,并请战斗英雄作报告,学习英勇无畏精神。同年下半年,市教委党委任命陈锡康同志为党支部书记,调汤朝东同志任校长。学校继续致力于改革,向全校教职工提出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切合实际”的政治思想教育改革的十二字方针和“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能发挥”课堂教学改革的十二字目标。是年,在初中三年级试办家长委员会,创办《家长之友》的油印刊物。初中二年级召开了“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的家长经验交流座谈会。学校举办了首次教坛新秀评比,30多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竞争,四位教师获校级教坛新秀称号。在全市评比中,潘健男获一等奖,同时获市中小学教坛新秀三等奖,柏淑萍获二等奖。学生在智力竞赛中取得优良成绩,高三徐敏写的哲学小论文获省优秀奖、全国二等奖。高二张晓华的《飞旋的格子》一文获省作文比赛“希望杯”二等奖,出版成书时名列全省的第七名;高一孙永江同时获鼓励奖。学生吴国斌获十省市数学竞赛优胜奖。1985年学校被市教委评为市属学校“创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并被评为“文明卫生单位”;基层工会通过了“教工之家”验收。1986年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同年,校首届二次教代会通过了“创立校风、整顿校纪”的决议,正式实行目标管理。在创立“正直、团结、勤奋、好学、整洁”校风的前提下分别规定四个“八字”的具体作风:领导:无私无畏、善管勤察;教师:严谨慈祥、管教管导;职工:主动自觉、任劳任怨;学生: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同年开始,建选两座四层的教学大楼,分别命名为“育英楼”和“育才楼”。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要求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为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法,在取消初中留级基础上,党支部和校长室人员分别深入班级,与差生交朋友、谈心,切实做好教育差生、控制流生的工作,如安福庆、沈元英、姚心田、吴守文等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到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初二年级组,以初二(4)班为点搞了综合试验改革,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改进课堂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形成班级集体,并由体育教师蔡树贤在该班试验体育达标,期末检查达标率为100%。该班班主任吴加勇于挑起这一改革重担,殊堪嘉许。学校开始重视教学科学研究,承担省下达课题《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差生研究》的专题研究,一个学期收到教师撰写论文达89篇。这个年度第二课堂活动十分活跃,各科兴趣小组参加者共5803人次。孙锡巨、孙安熊等教的劳技课,获得上级好评。高二(2)班学生邱法强写的《家乡地理环境和经济建设初探》专题文章,获省中学生地理论文比赛一等奖。( )班学生章健在《水乡文学》和《上海文艺》举办的少年书法竞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高一(1)班学生孙永红主动帮助来湖外宾做好事,为《湖州日报》以《中国姑娘》为题专文表扬。由于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开展,这一年全校达标率上升甚快,达到93.13%,超过原计划90%的指标。其中高二(2)、高三(3)、初三(2)、初三(4)、初二(4)等班的达标率均为100%。在全市体育运动会,我校高中组获第一名;初中少年甲乙组亦均获冠军。在各项比赛中有21人次分别获得第一名。我校代表队被评为精神文明队。徐艳红同学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员。1986年度学校通过了体育卫生标准合格验收。英语教师潘健男由市教委选派,参加国家教委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的教师交流,去美国阿拉巴马州泰伦特学区进行为期一年(1986年8月至1987年5月)的访问教学工作。在美期间,工作努力,回国前,该州泰伦特市议会和教育委员会签署文件给以表彰。1987年第二次教坛新秀评比,评出教坛新秀蒋际明、柏淑萍、李冬梅、华伟、杭月华等5人,其中蒋际明获市属中学教坛新秀一等奖、市级三等奖。是年,学校进行民主管理的研究,建立了教代会主席例会制度、接待日制度和对话会等,推进了民主进程。从1986年的目标管理和1987年的民主管理开始,1988年以后的科学管理,构成了学校现代化管理的新格局,推动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在实现学校改革方面提高了知名度。先后有温州市50多位校长、工会主席;舟山市岱山县12位校长;温岭县10多位校长、教导主任;上虞县教研室和中学校长7人来校参观,本市有校长40多位来见习。1987年开始,市教委指定我校为职称评审试点单位。评审职称工作至1988年基本完成。评出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51人,二级教师21人,三级教师11人,助理统计员1人,会计员2人,助理经济师1人。1987年9月,举办校首届艺术节,市教委副主任李敏龙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三县两区教育局负责人和市内各校领导100多人前来参加。活动一周时间,有文艺表演节目60多个和绘画、篆刻、摄影等技能项目,获得上级和兄弟单位好评。地址:湖州市经济开发区金田路318号邮编:313000联系电话:0572-2290708邮箱:shz1z@mail.huptt.zj.cn]站点信息,可以排到首页最前端的位置,让更多人看到您站点的信息哦。

推荐站点

  • 福州小程序开发福州小程序开发

    福州好小蚁科技提供专业的微信小程序开发、软件定制、手机APP开发、网站开发等高端定制外包服务,价格美丽,服务周到.一对一项目对接,不满意退全款!预约电话:13107632710 胡小春!福州好小蚁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福州网站app等技术开发优秀网络公司。

    www.fzant.com
  • 世界时间网世界时间网

    世界时间网为您提供世界各地精准时间,北京时间校准器,标准时间,世界各地时间与北京时间对比,时间换算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top.cnzzla.com/time
  • 科技镇科技镇

    科技镇 | 关注科技、娱乐、人文、生活!

    www.kejizhen.com
  • 心动网址导航心动网址导航

    心动网址导航精选了国内国外著名的网站、好玩的、好看的、有趣的国内国外网站以及实用的、优秀的国内国外网站,包括国外视频、国外购物、国外交友、国外新闻等多种类型 同时提供精品行业分类目录提交,让用户全方位了解国内国外互联网动态!

    xd00.com
  • 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

    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精选网址导航,免费分类目录提交,实用酷站大全。

    top.mhwz.cn
  • favicon制作favicon制作

    favicon在线制作,轻松制作ico图标,在线提供ico图标转换工具,可以将jpg、jpeg、gif、png等图像转换成ico图像,方便浏览器制作并生成favicon.ico图标,提供ico图标下载等

    top.cnzzla.com/favicon/
  • 天气特蓝网天气特蓝网

    天气特蓝网可以查询全国3259个城区一周天气预报、未来十五天天气预报,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末来十五天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查询一周15天的查询气象报告,并且为用户提供生活指数、健康指数、交通指数、旅游指数,及各类天气预报资讯。

    tianqitelan.com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