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

周期复苏的梯队次序——复盘A股白酒牛熊演绎  当一个行业进入景气周期的时候,龙头的好处是它会比较早地感受到这个行业的复苏,这就叫做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个行业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品,政策对它的影响远大于所谓的人口结构、疾病谱,所以研究医药这个行业要非常关注政策。

 

接下来我们讲医药,我认为这个行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经说过,医药研究员可以说是这个行业里面最幸福的研究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有高潮低潮,都会经历周期的向上向下,唯独医药这个行业,它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找到跟时代合拍的品种。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医药的子行业众多、公司众多。比如你喜欢周期,可以去买医药股,因为医药股里面有原料药;你喜欢消费,可以去买医药股,因为医药股里面有中药;你喜欢科技,可以去买医药股,因为医药股里面有创新药。你说这个行业的研究员是不是很幸福?他们永远不会被时代抛弃,但是有些行业会被时代抛弃。如果作为行业研究员被时代抛弃了,你怎么办?至少这么多年下来,医药研究员没有这种忧虑,所以我说他们是全市场最幸福的研究员。

第二个问题就是,医药号称是永远的朝阳行业,为什么?因为大家觉得它跟疾病谱和人口结构是相关的。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的变化,对于医药来说都是利好,所以医药是朝阳行业。

 

话虽然是这么讲,但是我自己研究医药,包括我跟研究员探讨医药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医药这个行业受政策的影响极大。这个行业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品,政策对它的影响远大于所谓的人口结构、疾病谱,所以研究医药这个行业要非常关注政策。

 

过去十几年,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有两个政策是很重要的,这两个政策直接主导了医药股的行情。第一个政策是2009年3月的新医改,第二个政策是2017年10月的42号文,这两个政策对医药行业非常重要。我们来讲一讲这两个政策。

 

医药这个行业,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是这样的:过去20年时间,我们把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0年之前,这个阶段,说实话,医药股整体的市场地位是不高的,不会像现在这样,现在医药研究员、医药基金经理好像市场地位挺高的。2010年之前,医药行业也会出牛股,但是市场地位不是那么高,更多的价值体现在防御性。

那个年代的医药股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仿制药、原料药。当年中金有一个研究员叫孙雅娜,她写过一篇文章——《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讲印度的仿制药模式对中国的启发。这篇文章很有名,我入行的时候也看过,算是这个行业里面一直被阅读的文章之一。那个时候中国的医药很多是原料药、仿制药,比如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就是这种模式。

 

还有一种是中药,特别是消费型中药。什么叫消费型中药?就是同仁堂、云南白药。云南白药不是卖白药,而是卖牙膏。还有东阿阿胶,但东阿阿胶其实不算是医药的概念,它是消费品的概念。当年申万的罗鶄老师推了很多中药方面的牛股。

 

所以在2010年之前,医药股的行情更多集中在个股。如果非要说它有两条线的话,就是仿制药、原料药,以及中药这两条线,但是医药股整体的市场地位不是很强,它没有进攻性,更多是防御品。

 

什么时候情况发生了转变呢?就是在2010年之后。为什么会发生转变呢?原因就是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份文件主导了未来5年医药股的行情。

它的整体思路是这样的:第一,先用几年时间全面拓展社保体系。原来农村居民,或者有些城市居民可能没有社保,没有社保就看不起病、吃不了药,所以当时是用了几年时间全面拓展社保体系,一下子把社保的覆盖度扩大了。

社保覆盖度扩大的好处是什么?医药的购买方增加了,相当于吃药的人多了。所以你会发现,那几年医药制造业的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达到了三年复合增长30%,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三年复合增长30%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三年收入和利润增速翻一番,所以那个年代,医药股只要好好做就行了,三年利润就能翻一番。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需求一下子扩大了。原来中国可能只有1亿人口有社保、需要买药,现在变成5亿、10亿了。医药股成为一个真正的重要板块,走上历史舞台,就是因为这个政策。2010年医药股大爆发就是受这个政策的影响。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政策是一个整体的规划。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政策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通过扩大社保覆盖面使很多人吃上药,第二步是医院的体制改革和医生的改革,希望成立更多的医院,能够让医生去流动。后来的创业板行情也是这么逐渐产生的。

但是这个故事还是符合我们之前说的那个逻辑。我之前跟大家说过,A股历史上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一个大行情产生的时候,它会有序曲,而且序曲结束以后,它会遭受成人礼,就是会逆流,之后才会有大行情的展开。

在投资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当序曲出现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抓住行情的,因为来得太快,你根本没办法研究。然后当它遭受成人礼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永远不会再来。等到它再来大行情的时候,你又抓不住,所以这不是很好的投资方式。

真正好的投资方式是当序曲来临的时候,不需要去抓,而是要做好研究,因为这个时候去抓它,一旦它遭受成人礼,你就完了,你等于是买在高位。但是如果你能够在它遭受成人礼的过程中加深研究,在低位的时候买入,后面大行情展开的时候,才是你真正挣大钱的时候。

当年医药股遭受的成人礼是什么呢?2010年11月,国家开始推广安徽探索出来的“双信封”制度。这个“双信封”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这里面主要强调的是两个字——降价。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始终伴随医药的就是降价。今天我们经常看到的集采、谈判,其实就是降价的一部分。

什么时候医药开始降价?就是在这个时候。正是由于降价的开始,2011年一年时间,医药股整体跌了30%多。2011年医药跌幅是很大的,但是这个跌幅只是医药行情序曲结束以后的成人礼,它真正展开行情是在2012年以后。

为什么会降价?其实这个逻辑很简单,国家作为支付方提供了社保,它要买药,它要有很大的财政支出,这个时候它会要求降价。所以降价本身就是当时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相随而生的。

但是当年的医药股的行情就是2010年很牛,2011年很差。2010年之前,医药根本就不是一个主流的行情。

2012、2013年医药股怎么走的呢?之前提到的医疗体制改革不是一步走的,除了扩大医保范围,它还有第二步,就是医院体制改革。它要开更多的医院,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病。所以后面陆续出台了很多法规,所有这些法规都围绕一个基本的概念——医院,就是要多开医院。多开医院的话,就需要更多的医疗器械,所以你会发现2012—2015年,医药股的行情也是很厉害的。

但是这个阶段医药股炒的品种,跟2010年之前的海正药业、华海药业、云南白药、东阿阿胶不一样,这些股票在2012—2015年表现得很一般。当然,也不同于2010年的百花齐放。

2013—2015年这段时间,医药股涨得最好的是什么?是跟医院相关的东西,比如一些开医院的公司,典型的例子是信邦制药和独一味。甚至有一些房地产公司转型,不做房地产了,要开医院。

还有一部分股票是做医疗器械的。为什么器械股受重视?因为医院多了以后就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器械。还有做医疗服务的,比如泰格医药就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

但这段以医院为核心的医药股行情,它的投资逻辑跟前几年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当时虽然有很多基金经理买医药股,但是水土不服,因为他不知道是这个逻辑。股票是买了,买了云南白药、天士力,但股票不怎么涨。

医院相关的股票有一个什么特点?医院是重资产,当时我们买医院是看这个医院最终能够提供多少床位,床位越多,估值越高。所以A股还是蛮有创造力的。

但这个过程就很有意思,既然是看床位,床位不够的话,去并购就可以了。所以当时这段行情的主线和并购重组是非常契合的。2013—2015年创业板的大牛市,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并购重组、外延增长。

现在的医药股,如果还是在炒云南白药、炒天士力,没有办法用这个逻辑。天士力去并购谁?云南白药难道去并购黑人牙膏吗?它没法并购,但是医院就可以并购。所以我说医药研究员是全市场最幸福的研究员,2013—2015年医药股的行情主线和创业板的主线是非常契合的。

但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最终的结果是一地鸡毛,当年很牛的公司没有几家走出来。

在前面那段行情中,像海正药业、华海药业、云南白药、东阿阿胶,都是大牛股,到今天为止依然是好公司。所以像云南白药、东阿阿胶这种公司,到现在我还在看,只是希望它能够碰到一些突发事件,因为一旦它碰到突发事件,它的股价就会下跌,那时就是买入的机会。但是2013—2105年这个过程中走出的很多牛股,你都不知道这些公司现在在干什么。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