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
1.6 危机冲击后,谁在承接杠杠?——付鹏解析中美四大部门的债务和杠杆变化 美国居民部门债务杠杆率的激增,背后对应的是收入增长的缓慢。
本期提要
-
1、企业部门的债务杠杆率是比较平滑的周期性的波动。
-
2、居民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杠杆,通过救市都转化给了政府部门。
本期内容
各位华尔街见闻的用户和朋友,大家好,我是付鹏。
我们之前讲了,还可以通过债务杠杆的维度去理解我们之前讲的哲学框架。下面这张图反映了美国四大部门的债务和杠杆情况,非常有意思。为什么我说现在真的是像极了当年的状况呢?这张图反映的是第二个轮回中的完整生命周期。为什么呢?图中的数据大概就是从1950年、1960年开始,1950年、1960年其实还是上一代的高峰,到1970年、1980年是一个转折。所以说大家正好可以看到这里面几个重要的变动。
金融部门、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美国政府部门,我们来看这四大部门的债务占GDP的比重。第一,我想解释的是企业部门。毫无疑问,大家会看到,在1987年之前,企业部门的债务杠杆率是激增的。很正常,你可以这么理解,1987年以前的美国,就是生产、加工、制造,那个时候重点发展的就是福特、波音这种以生产为核心的企业。
之前我们讲过,两个轮回的差异在哪?上一个轮回叫工业革命,现在这个轮回叫信息技术革命,你知道这两个维度差在哪吗?信息技术类的公司和工业类的企业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张图其实已经告诉大家了,最大的区别实际上在于债务和杠杆。如果看《乔布斯传》的话,会发现1987年的时候美国信息技术的萌芽就已经出现了。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危机,再到现在的新冠疫情,大家注意看,在整个过程中,它的债务杠杆率是比较平滑的周期性的波动,没有再激增了。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大家知道开设一个工厂要投多少钱吗?为什么当年的工业体系的跨度长,现在的信息技术的跨度短?从图形上大家会看到,一个维度非常宽,一个维度非常窄,但是后者增长的斜率很高。其实这就是我们说的技术性的差异。在工业体系下,1929年之前没有金融力量的帮助。为什么我们叫百年摩根?很简单,要建造这样一个大型的企业或者寡头,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三代人、五代人去进行积累。所以以前的企业家基本上是要做到三代、五代的。
大家再想想,中国以前的晋商、徽商,哪个不是做三五代才积攒下来财富?所以网上有那么一个段子我觉得说得挺好,说凭什么你的努力能够抵得过我们家族几代人的积累?这是一个富二代回应年轻人的话,凭什么你10年的努力能够换取我三代人的积累?这句话其实挺有道理。如果没有金融杠杆,我们能做的就只是积累。都是白手起家,我为我的儿子,儿子为我的孙子,我们都是经过几代才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和传承。当然了,如果遇到一个不孝子,一下就完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其实原因就在这。
财富的积累过程是漫长的,但当金融的力量介入以后,你会发现时间周期会缩短、速度会加大、斜率会提高。但是生产仍然是一个重装资本投入的过程。干一个服装厂是很容易的,但干一个纺织厂是很难的,干一个聚酯工厂或者炼化厂是更难的。干一个牛仔裤工厂,投个五六十万就可以;但是要干一个炼化企业,你可能需要投入的是几百亿的规模。
- 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富积累,你是没法干的;
- 如果没有足够的金融杠杆支撑,你也是没法干的。
所以大家会发现,工业企业的全产业链上面,越往上,属于那种投入越大、回报率越低的产业,所以它需要巨额的债务增长来支撑。工业体系最怕的是债务危机。
但是互联网企业,我们经常说互联网模式颠覆了整个商业模型,什么意思呢?轻资产投入,然后像核裂变一样快速形成扩张、形成利润,这就是互联网最典型的特征。它对于债务杠杆的需求非常低,它不需要形成长期、巨额的资本支出,但是它能够获得裂变式的收入增长。这两个维度是完全不同的。举个例子,现在创业,可能一二百万、二三百万、三五百万投一个APP,一下子火了,你的财富、你的收入就会实现几何性的裂变。但是大家想想,一二百万现在怎么投实体经济?能产生这样的裂变效果吗?产生不了。
所以这两个轮回的区别,在这张图上其实已经反映出来了,什么意思?同样的财富积累,但杠杆率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大家不要去做简单类比,说美国之前杠杆率上升那么快,现在杠杆率上升得慢也没问题。用我的话说,不一样,这两个阶段完全没有可比性。
所以说这张图我们分开看就好了,简单讲以1987年为分界点。这张图其实透露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美股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到,1987年前的美股结构,和1987年后的美股结构,当然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最近一段时间大家看到波音公司很惨,我就请问你,比如说美航这种航空公司现在经营很困难,等不等于美股就要完蛋?很多人其实没有考虑这个结构性的问题。美股现在的市值中,五大科技类公司的市值占到了20%,也就是说整个科技板块就是美股的定海神针。简单讲,现在波音公司出问题、航空公司出问题,可能经济层面会出问题、就业层面会出问题,但不等于股市指数中占最大权重的定海神针会出问题。这就是按照传统理念,不考虑结构的问题,直接讨论结果的错误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整个体系的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梳理完了你就会明白,我们现在要想看到美股的大崩盘,原则上要看到的并不是波音崩或者美航崩,而是科技公司崩。它不崩,我就请问你,指数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不崩,指数怎么崩?所以目前的指数变化只能叫什么?叫波动率抬高。这就是我们说的一个区别。
第二个我们来看居民部门。居民部门非常有意思,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体系下的杠杆率激增,第二个阶段是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的杠杆率激增。再之后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去杠杆。这张图又把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也就是负债,拆分成了两个部分。图中红线代表的是消费,你可以理解成吃喝拉撒。黄线代表什么?房贷。
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经常讨论通过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美国的案例中,居民的债务杠杆在消费层面上,过去50年里是线性的增长。什么意思?随着经济的改善,随着收入的增长,大家都会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该吃好点的吃好点、该用好点的用好点,它是线性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影响整个居民债务杠杆最主要的东西,就是房贷。说到底,居民部门的钱出问题也将出现在房子上,而不会出现在消费上。
中国现在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你能理解为什么大家对待茅台是买买买,而对于同样作为消费品的汽车不是买买买吗?此消费非彼消费。我们经常讲的所谓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美国市场上也能看到同样的道理,也就是简单讲,不论经济好坏,您该吃吃该喝喝,但是房地产才是居民债务杠杆的大问题。
- 为什么我说2008年金融危机才是美国整个结构性问题的暴露?实际上从2008年到现在,美国一直在调整它的结构。
- 先把杠杆去掉,把压力卸掉;
- 再增收入。
这就是它的“两步走”。基本上可以这么说,2016年以前是卸杠杆,后面要讨论的是增收。美国居民部门债务杠杆率的激增,背后对应的是收入增长的缓慢。
很简单,次贷危机的根源,不仅仅是华尔街作乱,这是很大的一个原因,但本质上是因为收入增长缓慢,但是债务杠杆增加过快。而债务杠杆增加过快也就是来自居民房地产市场。收入增长缓慢,这里面就很有意思了,它并不等于美国经济增长缓慢。我之前讲过,2005年、2006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很好,但是底层那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缓慢,所以就造成了低利率下富者恒富、穷者恒穷,而那些穷者恒穷的人再加上杠杆,问题就出来了。
那么,谁来提供这样的服务呢,可以让大家在短时间内把债务杠杆率提得这么高呢?答案毫无疑问,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帮凶的金融。大家别看我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但是我只能告诉你课本上对金融的描述是正确的,但现实世界中都是贪婪的。金融的本质是服务于居民部门,服务于政府部门,服务于企业部门,是一个服务。一旦服务过度,那就错了,所以说天使是它恶魔也是它。所以做金融的人其实不应该带牛熊的标志,而是应该带左边天使右边恶魔。
金融监管的放松是金融杠杆率提升的源头,所以之前我说第二个层面会去研究市场框架,研究市场的结构、制度、监管等等。实际上放到经济研究中,很多人也会忽略这个问题,认为经济是自由运转的。我可以告诉大家,经济绝不是自由运转的。在我的理解中,经济在某个阶段上就是由一小部分人来决定大部分人的命运。而这一小部分人是干嘛的?是制定规则的,这些规则通过各个层面影响着我们。
举个例子,你看到金融服务业的扩大,但如果没有法律法规允许金融监管放松、允许金融机构做大,请问杠杆从何而来?所以大家看到的很多市场上的变动的前提,是政策性的变动。不仅中国如此,其实美国也是如此。所以大家在研究美国经济的时候,除了研究正常的宏观经济以外,对于美国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变动也一定要了熟于心。
举个例子,对美国2002年以后的《萨班斯法案》要去理解;对当年格林斯潘放开美国金融监管要去理解;对奥巴马时代之后对美国金融监管收缩也要去理解。对于中国而言,要去理解2010年我们做大做强金融、放松金融监管,以及2016年之后加强金融监管、去杠杆进行收缩。这些恰恰是很多资产重要的变化节点。所以政策的研究,在第二维度上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当然我们看到的结果,毫无疑问,放松金融监管,金融主导着结构性问题,出现风险,风险暴露以后去杠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就是去杠杆的一个过程,简单讲美国走的就是两步,去杠杆,回归,然后调整结构。
我们可以看到金融部门和居民部门的去杠杆几乎是一致的,只要金融部门杠杆收缩,居民部门杠杆一定是收缩的,但是企业部门杠杆并没有收缩。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资本永远会去找赚钱的地方,这边不让做了,它马上就会转向另一边。所以虽然说金融整个的力量在减弱,但是在企业部门方面,仍然发挥了它的作用,而且包括政府部门。
当然,所谓的2008年的救市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杠杆。如果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去杠杆,根本不会有2008年、2009年之后所有金融性资产快速的恢复。其实2008年、2009年出了问题以后,如果老老实实的用10年、15年进行去杠杆修正的话,我们的未来可以更早的变得光明一些,但事实来讲,各国政府均没有采用这样的一个方法。
美国当然也没有用,否则你不会看到美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在2008年以后出现了激增。当然,这次疫情下美国将面临的是政府杠杆率创出历史性新高,也就是美国的财政赤字、美国的债务在GDP中的占比会创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纪录。而它的对标物,就是即将创出历史性新高的黄金,它的本质其实就是政府部门债务和杠杆背后的信用。
为什么政府要这么做?答案很简单,换取时间。很多人没法从政府的角度去理解,政府部门的角度跟所谓的自由市场的概念还是不太一样,它毕竟是执政者,考虑的问题要比我们深刻得多得多,所以原则上来讲,它更愿意能拖则拖,拖住换取时间,赢取空间。
所以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也并不是老老实实的去杠杆,它的做法很简单——转移。居民部门和金融部门的杠杆,通过所谓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救市,其实都转化给了政府部门。当然政府部门大家可以理解,就两部分,货币和财政。无论是转移给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还是转移给美国的财政赤字,本质都是一样的,政府用货币和财政的方式接走了出问题的两个杠杆,杠杆在内部发生了实质转移。
美国目前的情况,就是用政府部门拖住,换取时间。美国政府还要做另外一个事情,增收。刚才我讲过,核心增收是生产率和技术,非核心增收就是对外掠夺。所以答案非常清晰,从别的国家把收入拿回来,把坍塌掉的那块缺口补上,把居民收入和杠杆率拖住,慢慢的让政府部门退出来,这就是它的目标。
所以你看到它两只手就是拖住,换取时间,然后如果技术不能够快速顶上,那就是全球贸易战、逆全球化,也就是简单讲,要从别的国家把收入拿回来,来支撑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缺掉的这一块,然后政府部门才能够卸掉压力。所以当下的美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从全球拿不到这部分,政府部门的债务、信用将会坍塌。
这种情况发生过吗?发生过。现在的黄金可以和历史上哪个阶段做对比?就是保罗·沃尔克时代,1970—1972年黄金和美元脱钩的那个阶段。其实那是美国第一次,也就是上一个轮回中信用坍塌的危机时刻。最终美国通过内政外交各个层级把美国信用稳住,度过了那个困难的阶段。这在历史回顾中是重要的一环,跟现在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当然,那个过程中所谓的外交中间,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从1970年打到1985广场协议的美日贸易战,整整打了15年。所以我们之后也会看到,美股在那15年的表现,很有可能与2018年之后的全球,包括美股在内的市场的表现比较相似,这两个阶段是可以类比的。
当然,如果美国这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第一,美国的生产率有了大幅提升。新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说一个段子,比如用火箭把机器人发射到月球上进行挖矿。虽然这是一个段子,但是它很贴切的告诉了大家,我们希望的未来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方向。所以埃隆·马斯克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伟人,也有可能不是,但是技术发展的方向不会变。
如果美国走过来,很简单,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收入的增长,政府部门的压力就可以卸掉,就会走出类似于二战以后1950—1970年美国政府部门债务卸掉的这个过程。很简单,它卸掉的过程一定是美元超级强势的过程,一定是美国信用超级强的过程,也一定是另外一个东西——黄金没戏的过程。从卸掉到出问题,我们看到出问题大概就是底部了,这就是它的一个转折。目前来讲美国面临同样的问题。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中国赢了,我们把对方扛过去了,那它的代价就大了,可能整个二战后的框架体系都要发生变化。
其实从四张表上是可以看透整个维度和框架的。所以达利欧先生研究债务是没错的,债务杠杆在整个宏观框架的中观维度上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通过它可以透视整个结构,那么有些问题就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我们通过这个维度的分析,其实也基本上把整个宏观架构里面的这些问题大概展开了,这样大家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思考。
这就是本讲课程的内容,谢谢大家。
- 上一篇:2.1 不同阶段证券市场的特点
- 下一篇:《柏拉图与技术呆子》| 李开周解读
猜你喜欢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