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蒙城县政府网站导航包括各级政府网站网址、邮编、蒙城县气候概况

蒙城县政府网站导航包括各级政府网站网址、邮编、蒙城县气候概况

  蒙城县政府网站导航包括各级政府网站网址、邮编、蒙城县气候概况

  亳州蒙城县简介

  行政区划代码:341622

  官网:www.mengcheng.gov.cn

  地址:

  邮编:233500

  车牌:皖S

  电话:0558-7631766

  蒙城,隶属亳州市,国土面积2091平方公里,耕地230万亩,辖15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和1个林场,人口132万。蒙城是中国楹联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机械化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机安全生产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模范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园林县城、安徽省平安县。2009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蒙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蒙城始建于殷商,是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九鼎灵山寺等名胜古迹。尉迟寺新石器文化遗址被称为“中华原始第一村”,和北宋古塔万佛塔一起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盛产优质小麦、玉米、山芋、棉花、油菜等农产品,也是全国黄牛、生猪、山羊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下储量优质煤10亿吨,拥有年产300万吨的许疃煤矿,以及正在建设的年产300万吨的赵集煤矿。蒙城产业支柱明显,主导产业为汽车制造、轻纺食品、煤炭煤电等,品牌产品有“江淮安驰”汽车、“五洲”牛肉、“东升”食品等。

  蒙城区位独特,交通便捷畅通。 东接京沪铁路中心站蚌埠市90公里,西连京九铁路中心站阜阳市90公里,南毗淮南,北邻淮北,南京至洛阳高速横穿东西,省道307线、305线、203线交汇于县城,涡河、茨淮新河经淮河通江达海,长年通航。

  蒙城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健全。 城区道路、绿化、亮化、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接入城区。拥有3座自来水厂,可日供水2.5万吨;拥有1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3万吨。供电、交通、通讯、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城市规划区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城南新区规划面积16.7平方公里,已启动8平方公里的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东区13.3平方公里、南区10.7平方公里,目前已启动17平方公里建设。

  近年来,蒙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在皖北率先崛起,在全省争先进位”的目标,以建设“工业蒙城、人文蒙城、宜居蒙城”为主抓手,以经济开发区和城南新区为主阵地,全神贯注抓发展,凝神聚力促赶超,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8亿元,增长12.9%;财政收入11.5亿元,增长40%;规模工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4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1亿元,增长17.9%;引进市外资金82.6亿元,增长77.1%;外贸进出口总额1.19亿美元,增长24.5%;农民人均纯收入6159元,增长18.2%。今年1—4月份,完成财政收入5.93亿元,增长37%;规模工业增加值11.3亿元,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增长41.6%;引进市外资金53.4亿元,增长27.3%。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五帝时期 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尉迟寺人”,沿北淝河择高地而居。从出土的农耕文物判断,他们已与中原华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关系。

  夏 《禹贡》:属豫州之域。巴、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

  商 北冡山,乃《诗经·殷武》所记之景山;乃《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都的“北冡”;明嘉靖《寿州志》:“北冡”为商汤会盟之地;  《国语》记为“萧蒙”之“蒙”;故蒙古称景亳,汤的初都。今古城垣犹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时,蒙境有冡、嵇二方国。明万历《蒙城县志》云:“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旧志又称:商时为“北冡”。罗泌《路史》辩:“北冡,蒙字尔”。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为蒙国(见《阜阳地区志》)。

  春秋 蒙国和萧国(今萧县境)被宋国并吞,为宋“萧蒙”之地(《国语·楚语下》云:“宋有萧蒙”)。宋昭公曾将“萧蒙”封给其弟公子鲍,鲍即宋文公。宋楚反复争夺“萧蒙”,“萧蒙”归属不定。

  战国 “萧蒙”属楚。庄子出生之“蒙”,即“萧蒙”之蒙。

  战国末,楚于蒙故邑(今檀城)置蒙县。

  秦 蒙县属泗水郡(一说属砀郡)。

  西汉 置山桑县,属沛郡,治所仍为今檀城。

  东汉 光武封横野大将军王常为山桑侯,建山桑侯国。王常子王广时,国除,复置山桑县,属汝南郡。

  三国 属魏国豫州谯郡,后划归汝阴郡。

  西晋 属谯郡。

  东晋 属谯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后,废山桑,于皇兴年间(467年-470年),置涡阳县,属魏谯州南焦郡,治所迁至今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谯州为涡州,涡阳为州治(见《水经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涡阳郡(涡阳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涡州,改置西徐州,涡阳仍为州治,治所迁至涡河南岸。梁同时置北新安郡(治今涡阳蒙关店)。

  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复置谯州、谯郡、涡阳县,改北新安郡为蒙郡,辖蒙(蒙关店)、勇山(今涡  阳丹城集)二县(见《舆地广记》、《安徽建置沿革》)。

  北齐 废蒙郡,保留蒙县。

  北周 仍为谯州、谯郡、涡阳县(治今蒙城县)。蒙县、勇山废,并入涡阳县。

  隋 开皇初,废郡,涡阳县属谯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治所今芮集),属谯州。

  大业七年(611年),复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州。

  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山桑为蒙城县(治所迁至今蒙城。县名沿袭迄今,故以下只记隶属变化),属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属亳州。

  北宋 属淮南东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属安丰军(治寿州)。

  金 属南京(开封)路寿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行省(治开封)安丰路(治寿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属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丰路。

  明 属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凤阳府寿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安徽省颖州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属安徽省寿州。

  三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泗县)。

  十七年,直属安徽省。

  二十一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泗县)。

  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阜阳)。

  二十七年六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县,属中共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十一月,县南境中共建立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新中国时期 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雪涡四个边区县,建立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2000年6月,属安徽省亳州市。




更多商品介绍:门户网站信息分类系统     微网站开发后续维护    福建响应式网站开发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