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石家庄赵县简介 石家庄赵县政府网站 河北省赵县政府网

石家庄赵县简介 石家庄赵县政府网站 河北省赵县政府网

  石家庄赵县简介 石家庄赵县政府网站 河北省赵县政府网

  行政区划代码:130133

  石家庄赵县政府官网:www.zhaoxian.gov.cn

  石家庄赵县政府地址:赵州镇府前街1号

  邮编:051530

  车牌:冀A

  石家庄赵县政府电话:0311-84941980

  


  赵县,古称赵州,地处石家庄市区东南40公里,位于北纬37°37′~37°53′,东经114°36′~115°04′。总面积为675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2008年)。汉为平棘县,晋为赵国,北魏置赵郡,曾为赵州治,隋改为赵州。1913年改为赵县。赵县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县境位于河北平原,光热充足,地下水丰富,利于井灌,又有石津渠灌溉之利,一年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时间短,夏冬两季时间长。东部为沙质褐土,适于雪花梨生长。赵县农业发达,玉米、小麦是主要粮食产品。特产雪花梨俗称象牙梨,个大,皮薄、汁多、含糖分高,成熟后洁白如雪,故名,是河北省大宗出口的优质水果之一。

  【行政区划】

  2009年赵县行政区划(7个镇)赵州镇、北王里镇、新寨店镇、韩村镇、南柏舍镇、范庄镇、沙河店镇,(4个乡)高村乡、前大章乡、谢庄乡、王西章乡,北中马、大安、杨户、大夫庄、圪塔头5个办事处,281个行政村(247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赵县,历史悠久,见于史书记载,有2500多年的历史。

  商朝,为方国一圉之地。

  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称棘蒲(今赵县城)。

  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有宋子,归巨鹿郡辖;棘蒲属恒山郡辖。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棘蒲侯国,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改称平棘侯国。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省平棘侯国,置平棘县,属常山郡,治所今赵县城南1.5公里固城村。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于今赵县城东北12.5公里置宋子侯国,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废侯国改县,属巨鹿郡辖。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在今赵县西南西封斯一带置封斯侯国,西汉末年撤除。元帝时,在今赵县东20公里处设敬武县,属巨鹿郡。

  新莽时,改宋子县为宜子县,属巨鹿郡,后废。

  东汉初撤销敬武县。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国,二十年(公元44年)析中山国,置常山郡,常山时国,时郡,均辖平棘县。

  三国初,平棘县属魏国辖地。太和六年(232年)封赵国,辖平棘。

  西晋时,平棘治所移到棘蒲,属赵国。曾一度又设宋子县。

  东晋十六国时,战乱四起,群雄争霸,疆域分割,赵郡数易其主:永嘉二年(308年),刘渊迁都干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国号汉,赵郡归刘氏,治所平棘;石勒据襄国(今邢台),称后赵,九年(公元327年)置赵郡,治所房子(今高邑县西南),辖平棘;慕容隽建前燕,赵郡又属慕容氏;苻坚灭燕建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赵郡为符氏所有;慕容垂建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赵郡复归慕容氏;慕容垂之子慕容宝立,拓跋硅夺并州(今太原),围中山,取常山诸郡,赵郡治所由房子移平棘,遂归北魏。

  南北朝北魏时,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设殷州,治所广阿(今隆尧城东),赵郡归殷州所辖,下领五县:平棘、房子、元氏、高邑、栾城。永安二年(529年)复置宋子县,归巨鹿郡。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北魏分为东魏、西魏,赵郡属东魏,仍归殷州辖。

  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讳,改殷州为赵州,赵州名始于此,州治初在广阿,后移平棘。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宋子县。赵州领四县:平棘、高邑、瘿遥(今宁晋县)、广阿(今隆尧)。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赵州为赵郡,复置宋子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赵郡为赵州,平棘县改隶赵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平棘县置栾州,辖平棘、宋子二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栾州,平棘、宋子二县改隶赵州,治所平棘。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宋子县并入平棘县,同时罢赵州为赵郡,辖平棘、高邑、赞皇、元氏、瘿遥、栾城、大陆(今宁晋县部分)、柏乡、房子、藁城、鼓城(今晋县)。

  唐代,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又改赵郡为赵州,治所柏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州治所迁平棘。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赵州改名栾州,辖平棘县。贞观初年(公元627年)栾州复名赵州,治所平棘,属河北道,下领:平棘、栾城、元氏、瘿陶、赞皇、柏乡、临城、昭庆(今隆尧)。中唐时属成德节度使(治所今正定县)所辖。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盛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复为赵州。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兵戈四起,战火不断,国号变换频繁,赵州地几易其主:后梁时(公元907年),赵州归赵王李熔;李存勖灭梁,建后唐,应顺元年(公元934年)赵州属后唐;石敬瑭建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赵州为后晋辖;刘知远建后汉,赵州隶属后汉;郭威于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建后周,赵州由后周所辖。赵州治所均在平棘。

  宋朝尊崇赵为国姓,大观三年(1109年)升赵州为庆源军节度。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庆源府,治所平棘,属河北西路,辖七县:平棘、宁晋、高邑、柏乡、赞皇、临城、隆平。

  靖康二年(1127年),庆源府为金所辖,金天会七年(1129年),庆源府改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年),赵州更名沃州,“取水沃火之义”。属河北西路,辖县不变。

  金正大二年(1225年),沃州归元所有。元太宗六年(1234年),置永安州,治所藁城,辖平棘县。七年(1235年),废永安州,平棘县改隶赵州,为州治。

  明洪武初年(1368年),省平棘县入赵州,为真定府辖,领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赞皇六县。

  清初,赵州属真定府,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升赵州为直隶州,即直隶赵州,割赞皇归正定府,辖县有柏乡、隆平、高邑、临城、宁晋。

  民国成立(1912年),十月废府,州改省、道、县三级制。

  民国2年(1913年)2月,赵州知州李大防奉命改赵州为赵县,隶属冀南道。

  民国3年(1914年),冀南道改为大名道。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赵县直隶于河北省。

  1937年12月14日,日本在北平成立伪政权“华北临时政府”,赵县属河北省第十三区。

  1938年1月1日,成立伪河北省公署,赵县归冀南道冀中区。

  1939年5月,赵县抗日游击政府成立,属冀南四专署领导。10月,赵县城南沙河店、东西杨村一带和元氏、高邑部分地区,建立赵元高边区县,归冀南四专署领导。

  1940年7月,改赵元高边区县为赵元宁联合县,归冀中七专署领导。

  1943年3月,为纪念陈翕儒英勇就义,改赵元宁县为翕儒县,领属关系不变。

  1945年2月,赵县与翕儒县合并,恢复原赵县,属冀中区六专区。

  1946年5月,赵县属冀中十一专区。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赵县划属河北省石家庄专区。

  1958年12月20日赵县并入宁晋县。

  1961年7月9日恢复赵县建制,将栾城县部分辖区并入赵县。

  1962年3月27日,析赵县复置栾城县。

  1996年,面积675平方千米,人口约52.6万人。辖7个镇、4个乡:范庄镇、赵州镇、韩村镇、南柏舍镇、新寨店镇、北王里镇、沙河店镇、谢庄乡、前大章乡、高村乡、王西章乡。县政府驻赵州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赵县常住总人口550957人,其中:赵州镇100439人,范庄镇70072人,北王里镇44314人,新寨店镇31520人,韩村镇48748人,南柏舍镇39220人,沙河店镇34715人,前大章乡43909人,谢庄乡69115人,高村乡40537人,王西章乡28367人。

  2002年,赵县面积675.3平方千米,人口约55万人。辖7个镇、4个乡:赵州镇、范庄镇、北王里镇、新寨店镇、韩村镇、南柏舍镇、沙河店镇、前大章乡、谢庄乡、高村乡、王西章乡。共有10个社区、281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赵州镇府前街1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赵县常住总人口571077人,其中:赵州镇127545人,范庄镇69155人,北王里镇44112人,新寨店镇30025人,韩村镇49321人,南柏舍镇41138人,沙河店镇31370人,前大章乡44500人,谢庄乡67840人,高村乡39225人,王西章乡26846人。

  赵县气候概况

  赵县属东部季风气候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一年四季分明,春秋两季时间短,夏冬两季时间长。春季多偏南风,夏季炎热,高温多雨,初秋多连阴雨,中秋天高气爽,冬寒干燥少雪,多西北风。气候条件适宜多种温带农作物生长,适宜发展农业、林果业。




更多商品介绍:付费搜索引擎广告投放     中国创新网河南软文撰写技巧    山东新闻源推广公司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