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

4.4 科技产业下一个10年重在科研孵化  下一个10年的主线是什么?科技产业从科研到商用的路径是怎么样?

下一个10年的主线是什么?科技产业从科研到商用的路径是怎么样?

 

本期提要

1.下一个10年的主线是什么?

2.科技产业从科研到商用的路径是怎么样?

下一个大周期——科研孵化

我觉得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是40年的大周期:

  • 第一个20年是以贸易、以消灭价差和价格套利为核心的机会;
  • 第二大周期是以房地产、房地产的产业链以及房地产衍生的金融为核心的机会。
  • 下一个20年,中国的大机会,我们认为应该来自科研转化、科研孵化。

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实际上最终都源于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孵化,无论是美国、以色列,包括现在英国、意大利还比较强的跑车产业,其实都是基于军工技术。

我们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东方红卫星,卫星跟地球之间要传递信号、声音和图像,于是产生了华为、瑞声和海康这些公司,都是有技术路线的,不是说忽然就有几个人把这个技术研究出来了,没那么容易。

中国未来最大的逻辑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要不受制于人的崛起。其实很简单,再做出10个华为就能实现,靠什么做出10个华为?依靠科研成果的转化。但我们对于科研技术其实有三个误区:

  • 第一个误区是觉得技术掌握在老科学家手中,其实技术都掌握在年轻人手中;
  • 第二个误区是觉得科研机制很僵化,我可以跟大家讲科研机制其实特别好;
  • 第三个误区就是科研实现路径太少。就这一点我很客观地分析了一下,一个科研产品最后实现产业化是有一个路径的,什么路径?科研产品做出来,刚开始很贵,单价可能会上百万,首先要在航天领域使用,用量可能是几十个,航天领域用完之后,规模开始变大,开始慢慢产业化了,再在航空领域使用,这时的用量可能是几千个几万个,单价降到几十万,航空领域用完之后,科研成果就会面向汽车工业,再然后面向消费电子通讯。

过去我们没有航天航空工业,所以想要把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民用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我们的航天航空工业已经非常发达了。中航商飞未来一年的采购预算是三千亿到五千亿,而且基本上采购的都是本土的东西。这会培养出大量的科研产品,因为科技产品就是用了之后就成熟,不用就不成熟,其实很简单。触摸屏也不是现在做出来的,是因为苹果大量地使用了,把它产业化了,所以就成熟了。我觉得中国有了航天航空工业之后,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会大幅地加快。我们觉得,未来,包括现在的科创板,其实主要也是围绕科研、硬科技,也就科研成果的转化。

 

整体来说,我们目前的大环境是什么?中国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债务问题,要解决债务问题必须要搞直接融资,要搞直接融资必须要搞资本市场,要搞资本市场就必须要有一些国际化的投行,这个逻辑没问题。

 

但是资本市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更多的应该是产业和资本变现的市场,一级市场的后半段只有在早期的时候才有这种比较大的投资机会。所以我们认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未来最大的一个机会。目前其实电子行业的发展整体都遇到瓶颈了,但这个瓶颈是来自于科研端的瓶颈,而不是技术端的瓶颈。

《掘金科技产业》课程总结

以上就是这一期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这里其实我没有太想把电子行业按照庖丁解牛的方式分析给大家,比如说苹果手机有几个扬声器、几块触摸屏、几块电池,这没有意义,大家都可以自己查到。我最想讲的就是,如果我们去做投资研究,我觉得好奇心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你没有好奇心,对自己看到的东西都视若无睹,你不可能沉下心来去研究。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要做的比别人好,要么花更多的精力,要么你有更多的人脉,要么你比别人更聪明。所以我觉得核心就是带着好奇心去思考,特别是应该有一颗有思辨能力的好奇心。很多东西都有正反两面,只强调正面不行,只强调负面也不行,你要分析正反两面的因素哪些在发生变化。你要强调的是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预期的变化。

 

总结一下,我觉得整个科技行业现在是到了一个瓶颈期,这个瓶颈期既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也代表了未来的一些机会。其实我们在前些年就进入了瓶颈期,去年整个科技股涨是因为炒的是供给的逻辑而不是需求的逻辑,炒的是强者恒强,国内国外都是。我们看苹果足够强了,它现在销量没什么增长,收入也没什么增长,但是大家相信它不断地有定价能力,有转化能力。

 

赵晓光《掘金科技产业》的视频课程已全部更新,欢迎大家留言交流,谢谢大家。

—E N D—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