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

3.2 精准数据重构科技产业趋势  在整个互联网的红利被挖掘殆尽的背景下,未来智能手机领域还有哪些投资机会?为什么说未来谁掌握芯片、谁掌握核心的系统和核心的算法,谁就能够胜出?

在整个互联网的红利被挖掘殆尽的背景下,未来智能手机领域还有哪些投资机会?为什么说未来谁掌握芯片、谁掌握核心的系统和核心的算法,谁就能够胜出?

 

 

本期提要

1.在整个互联网的红利被挖掘殆尽的背景下,未来智能手机领域发展前景如何?

2.为什么说未来谁掌握芯片、谁掌握核心的系统和核心的算法,谁就能够胜出?

电子行业的5年周期

之前我们讲到电子行业5年一个周期,我们来看一下,1994—1999年是台式机,1999—2004年是功能手机,2004—2009年是电视和PC,2009—2013年是智能手机。所以我们必须要看清楚下一个大周期在哪里,你只有看清楚大趋势,才能搞清楚到底什么样的模式会胜出,才能在下一个苹果出现的时候把握住它。

苹果的基因决定了它的胜出,它是用先进的生产关系打破这种落后的、腐朽的,不思进取、不降价、不创新的生产关系。苹果的胜出不是因为它的产品,产品都是结果。现在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的分析员,在分析某个公司时总会说,这个公司股价好是因为它的产品销量好,这还用说吗?公司股价为什么好?因为它做出了正确的产品,卖给了正确的人。

 

那么它为什么能做出正确的产品,然后卖给正确的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最终都要回归到对人的分析,或者说对产业行为主体的分析。

 

一个产业最终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是用户,第二是产品,而不是由创业者,由企业、由管理,或者其他东西决定的。用户决定了他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产品又决定了企业需要采用什么样的商业组织形态,所以一定要回归到本质的东西,否则你看到的就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站在我们现在这个视角,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现在的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智能手机的时代结束了,从硬件到软件都结束了。手机端基本上就是几个巨头的天下,竞争格局已经锁定了,未来主导行业的应该就是苹果和华为,基本不会出现新的厂商,因为未来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偏向垂直整合。

 

未来,一定是谁掌握芯片、谁掌握核心的系统和核心的算法,谁就能够胜出。

 

供应链的整合不是有想法就可以做到的,供应链的人是最现实的,你有量他才会跟你合作。想要超越苹果,就要用不一样的东西,但如果量不够大,供应商不会同意合作。同时供应商也不可能开价太高,这会导致成本上升,这样一来生产出来的产品更没人买。苹果过去几年培养了很多中国的供应商,未来它应该不会找新的供应商,因为用新的供应商风险很大,而且它的产量也不一定有那么大,另外也没那么大的财务规模来支撑。

 

我们之前讲到,当一个公司可以傲慢到不创新还要涨价的时候,就说明两点:第一,它足够地傲慢了,它觉得自己很牛了;第二,它可能确实没有创新的能力了。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觉得整个智能手机端的红利其实不多了,甚至可以说少之又少。互联网的红利结束了,游戏行业的红利结束了。在国内月活跃用户数排名前20的APP中,有19家公司属于BAT,这些领域已经被它们通过生态和资本运作布局了。BAT的投资部门就是最大的情报部门,通过征询投资意向收集创意,而且它们有很强的转化能力和实现能力,其他人要24个月做成的事情,它们只需要6个月。

 

所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都已经很清楚。包括模组行业,只有摄像头生产制造领域还没有完全被大陆厂商占据,其余领域放眼望去,全是大陆企业。我之前讲过,看一个企业,就要看它跟谁竞争,一开始大陆企业跟日本企业竞争,那时它们还有机会,但现在是大陆企业互相竞争,不就是自相残杀吗?它们的估值能不下降吗?所以有时候前瞻性地判断最后也会变为现实,就是因为它符合产业逻辑。

智能手机领域的未来发展

在整个智能手机端,还有哪些机会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机会,第一就是智能手机端产生的数据。为什么互联网没有机会了,我们刚才讲到,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依托的就是数据系统,它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数据从哪里来。智能手机的数据,主要来自三个东西的相乘,第一个是产生的数据类型,第二个是使用的人数,第三个是使用时间。

 

现在全球80%的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小孩,大家都在用手机,而且每天除了睡觉,其余时间大家也都在用智能手机。这时候使用时间饱和了,渗透率饱和了,唯一的可能性就在于数据类型。我们仔细想想,其实在智能手机端,还有一类数据是没有完全没有被使用的,就是手机端产生的图片和视频数据,因为它不是简单的人工智能能够解决的。所以机会就在于图像数据和视频数据的挖掘。

 

另一个机会大概会在明年出现,我们过去的手机产生的是二维数据,但是从人脸识别开始,3D Sensing(3D成像)加3D摄像头,搭载这些功能和组件的手机就会开始产生三维数据,这里其实有蛮多的机会。最近有一个项目叫AR尺子,用手机进行测量,比如我可以偷偷拍一圈华尔街见闻的CEO,然后我的手机上就有他的数据,以后我在手机上玩足球游戏,就可以把他的数据提取出来,让他作为球员去射门。3D摄像头还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我们可以用它远程开会,或者进行网上购物,以后你要在网上买衣服,用3D摄像头一识别,尺寸多少、衣服穿上去合不合身,马上就能知道。智能手机行业的机会就在这里,很有意思。但也仅止于此,因为它无法产生更多数据。

 

而在制造端,机会应该来自模组的上游,材料、设备、芯片等领域还是有机会的。但这里我想讲一下,设备行业特别适合一级市场投资,比如在某个细分领域做设备成功了,很容易赚到两三千万的利润,公司估值一下就从几千万变成一两个亿。但是再做大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设备行业,能够做成平台型公司的就是像大族激光这种企业,通过卖激光渗透到所有的行业,每一个行业中都有它的客户,它了解这些企业生产过程的痛点,然后利用资本去整合各个环节中最好的公司,最后变成一个平台型公司。海外的设备行业也是这么发展的。所以大多数设备企业,如果它跟你讲我以前做的是A领域的A环节,现在要做B领域的B环节,肯定不可能实现,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设备行业在二级市场不太会产生牛股,只有少数平台性公司可能出现牛股。

 

材料行业也有点类似,比较适合一级市场。比如全球做设备材料的巨头也是高度集中的,所以你在二级市场去买一些设备公司,基本上都是套到高位的,因为它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它很难扩张,除非它有很强的渠道能力和资本能力。资本能力就是要市值足够大,渠道能力就是要对各个领域都很了解。

 

过去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芯片,芯片行业分为许多细分领域,在每一个细分领域中,美国都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入口,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因为芯片太重要了。但是芯片行业的好处是什么?第一,它的技术进步实际上已经停滞了,但越是停滞的时候越容易出现机会;第二,特别到了未来,到了人工智能时代,芯片是要跟本地化应用紧密结合的,单纯地讲技术是没用的,最核心的还是要看你对本地市场的服务能力和整合能力,所以本地厂商是有优势的。

 

但是芯片行业的问题在哪里?大家想想,中国的芯片行业,上一波真正的爆发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山寨机时代,现在山寨机时代过去了,只有苹果、三星、华为、OPPO、小米这5家,它们不给你机会。而且各大厂商都想要自己做芯片,所以虽然芯片行业整体机会很大,但是对新进入者来说是没有机会的,为什么?因为没有山寨机这个行业给你提供可以练兵的平台了。我们刚才讲到,但凡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山寨开始,但现在没有机会了。所以只有在2B(面向企业)、工业、国防等一些只能采用自有芯片产品的领域,才会有机会,在消费端是没有机会的。

 

这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所以往上游走就是这些机会,如果各位有做一级市场的,特别适合投这些行业。第二,横向扩张,比如刚才讲的汽车,这是制造端。手机端就不用讨论了,未来还会越来越集中,特别到了5G时代。你不能老想着在智能手机行业找机会,因为特别是应用端,都已经被BAT布局满了,它们要钱有钱,要数据有数据,要用户有用户。

 

我记得2013年的时候,深圳有好几个电子公司说三星承诺了要给多少订单,所以要扩生产线。当时我力劝它们,我说你千万不要去为三星扩生产线,第一,它很有可能用不上;第二,它即便能用得上你的生产线,它也会把你耍得团团转,行不行都是死路一条,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我说你就咬着牙,想尽一切办法进苹果。当时有听劝的,也有不听劝的,不听劝的企业现在都很惨,三星减产后首先要满足自己的生产线,最后这些企业全部埋在里面。所以大家要看清楚。

 

我想大家的人生都是有效积累的,每天1%,一年37.8倍,每天3%,一年4000倍,这才是有效积累。但是这里面不要有回撤,其实伟大的投资都是没有回撤,或者说没有大幅的回撤,做企业也一样。大多数的有钱人都死于什么?死于乱投资,而不是死于最后没赚到钱。

 

好的,那么这期内容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E N D—

最近发表
推荐